未來衛星遙感技術將采取多元化、融合的發展途徑。衛星遙感只有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即向著規范化的業務運行模式發展,連續不斷的向國家、地區、部門和相關行業、企業提供信息產品,才能真正發揮其對衛星應用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任何一項高新技術,它能否形成產業,或者它能否作為一種強大產業的必要組成部分,這是它能否長久生存發展下去的重要標志之一。
一般說來,只有形成產業之后,有了雄厚的物質條件,這項技術才得以持續發展。通常,在高新技術發展的初期,總是通過商業化活動來加速其產業的形成過程。 “商業化”其實并不是什么復雜概念。簡單的說,“商業”就是“做買賣”;而“商業化”就是“保持買賣持續進行”。買是投入,賣是產出。實現商業化的必要條件是要求“產出大于投入”,即“效費比大于一”,用俗話說就是“要賺錢,要贏利”,只有符合這個基本條件,買賣才能持續穩固進行,商業化才能實現,而要達到“產出大于投入”,需要采取符合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正確方針和有力措施。
影響遙感衛星商業化的不利因素
遙感衛星的商業化進程并非象人們當初所預想的那樣簡單順利。事實上,民用遙感衛星由于本身固有的特點,其“買賣”做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實現商業化存在如下四方面不利因素:
- 1.成本高。遙感衛星至今還基本上處于單件研制水平,一顆星一個樣。一顆工作壽命為三年的中型遙感衛星制造與發射費用大約在三億到五億美元,先進一些的遙感衛星甚至需要十億多美元。經營遙感衛星的公司除了需要投入衛星制造與發射費用外,還需要投入建造、維護和運營地面站或租賃地面站用于接收、處理和加工圖像數據等成本。
- 2.收益低。經營遙感衛星的公司主要依靠出售其接收的衛星遙感圖片來回收資金。即使每張衛星遙感圖片的售價按二萬美元計,三年內需要售出觸目高達二萬到三萬張的圖片,才能滿足商業化所要求的效費比大于一的條件,這在缺少公眾用戶的情況下很難做到。所以,僅靠出售自己衛星的圖片不能保本,更不用說贏利了。
- 3.用戶少。遙感衛星市場有社會性、公益性等特點,大多數國家都將其視為 *** 行為,因此到目前為止,遙感衛星圖像的用戶基本上是 *** 的農林、地質、礦產、水利、海洋、環保、軍事、科學研究等部門,用戶的面雖寬,但需求數量并不大。同時,也只有這些屬于國家的、 *** 的或者軍事的部門才能具備強大經濟后盾,擁有雄厚資金基礎,方可承受得起每張圖片數萬美元的昂貴價位。
- 4.由于軍事應用和經濟政策的關系,遙感類衛星進入市場較晚,市場開發限制多,阻力大。再者,遙感衛星有效載荷本身種類繁多,應用門類復雜,領域廣闊,遙感數據處理麻煩,用戶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市場開發。所以,對市場開發和直接獲取經濟效益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探索。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4347g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