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測繪管理暫行辦法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加強本市測繪工作管理,確保測繪成果準確和測繪資料完整,使測繪工作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規定》和《安徽省測繪管理暫行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凡在本市(含市轄縣)行政區域內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包括從事地方測繪工作的軍事測繪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合肥市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是市人民 *** 主管全市測繪工作的職能部門(以下簡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業務上受省測繪局的指導,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的各項測繪管理法規、規章;
(二)對本市測繪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和任務協調;
(三)編制和組織實施全市測繪發展規劃;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四)主管全市測繪單位的資格審查和測繪任務登記工作;
(五)負責全市測繪成果的管理、監督和保密工作;
(六)保護全市的測量標志。
各縣、區建設局(委)負責本縣、區的測繪管理工作,業務上受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第二章 測繪技術管理第四條 在本市從事測繪作業的單位和個人,應持省測繪局頒發的《測繪許可證》,向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辦理有關手續后,方可在規定的業務范圍內承擔測繪任務。第五條 下列測繪業務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管理:
(一)全市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的布設以及測量標志維護和管理;
(二)比例尺1:500,比例尺1:1000、測區面積6平方公里以下,比例尺1:2000、測區面積12平方公里以下,比例尺1:5000、測區面積40平方公里以下的地形圖測繪;
(三)全市規劃定線、征撥地、建筑物形變和城市建設工程測量;
(四)根據本市建設要求,下達城市指令性測繪任務;
(五)全市地籍測繪和市域范圍內區界、縣界測繪;
(六)全市地圖編繪和印刷出版。
省管限額內的本市測繪,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報省測繪局審批。第六條 從事本辦法第五條規定范圍內的測繪,必須執行國家測繪標準或行業標準,使用城市坐標和高程系統及城市統一的圖幅、分幅、編號。實施測繪前須將技術設計書、經濟合同書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測繪結束后須報送技術總結,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驗收。第七條 本市測繪單位應向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年度測繪任務、年終測繪統計報表和附圖。第八條 市級測繪科研成果的鑒定、試點和推廣,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科委共同負責。第三章 測量標志管理第九條 測繪部門設置的硯標、標石、指示樁等各類測量標志,屬國家財產,任何單位和個人都負有保護的義務。第十條 全市各類永久性測量標志實行歸口管理、包干負責和委托保護。各測量標志管理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標志的管理工作,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定期組織檢查。第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移動或損毀測量標志。因特殊情況需要拆毀永久性測量標志的,應先征得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報省測繪局批準,并按規定予以補償。第十二條 禁止在可能損壞測量標志的范圍內取土、取石、植樹、挖塘、開河、放炮炸石,不準在點位上搭棚、架線、堆放物品和種植。第四章 測繪成果管理第十三條 測繪成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和歸口負責”的制度。本市的基礎測繪成果及有關專業測繪成果,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各部門自行測制的專業測繪成果由各部門負責管理,但應向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成果目錄或附本。
測繪成果實行有償使用,收費標準按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四條 任何單位或個人領借省和本市的測繪成果,應持單位證明向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直接提供或轉介省測繪局提供,并須按成果的密級做好登記、收發、交接和保管手續。第十五條 各測繪單位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測繪編制的圖紙、資料,須送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驗審,經驗審合格,加蓋合肥市測繪資料專用章后方可使用。第十六條 向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送審測繪圖紙和資料等,須同時將原始件(或二底圖)送交儲存,否則不予驗審,城市規劃管理、建筑管理、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等部門不予認可、使用。
測繪資質和測繪資格管理有哪些異同?
先看看測繪資質的標準對比的話就可以出來了
一、專業范圍及專業子項
1.大地測量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網位置數據服務是指通過若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數據中心及數據通信 *** 等組成的系統提供位置數據服務的活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包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PS、GLONASS、GALILEO等。
2.測繪航空攝影
一般航攝包含膠片航空攝影、數碼航空攝影、機載激光掃描、機載SAR成像。
3.攝影測量與遙感
從事高分辨率衛星影像處理與提供的單位,應當取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專業子項的測繪資質。
4.地理信息系統工程
地面移動測量是指利用集成在地面移動載具上的多種傳感器,在移動狀態下采集各種實景地理空間信息及數據后處理的活動。
5.工程測量
(1)規劃測量包含城鄉規劃定線測量、城鄉用地測量、規劃檢測測量、日照測量。
(2)變形形變與精密測量包含精密工程測量、變形(沉降)觀測、形變測量。
(3)線路與橋隧測量包含線路工程測量、橋梁測量、隧道測量。
6.海洋測繪
(1)在內陸江河湖泊等水域從事海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取得海洋測繪專業范圍的相應專業子項。
(2)海洋工程測量包含底質測量、浮泥測量、淺地層剖面測量、水下管線測量、港口與航道工程測量。
7.互聯網地圖服務
(1)互聯網地圖服務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定位、地理信息上傳標注、地圖數據庫開發三項內容。通過無線互聯 *** 調用的地圖也屬于互聯網地圖服務范疇。
(2)地理位置定位是指將空間坐標與互聯網地圖相應位置進行匹配,并進行地圖可視化表達的服務。
(3)地理信息上傳標注是指允許用戶在互聯網地圖上填寫其感興趣的信息并與他人分享的服務模式。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名稱、地址、分類、屬性、影像、評論等。
(4)地圖數據庫開發是指互聯網地圖服務單位開發互聯網地圖數據庫和有關服務功能,供使用者調用、開發。從功能上包括但不限于地圖顯示、地圖標繪、地圖搜索、公交換乘、行車路線、地理編碼、逆地理編碼等地圖服務,從形式上包括但不限于API、Web Service、SDK等各種類型的地圖接口調用服務。
二、儀器設備
1.大地測量
(1)天文測量設備:標稱精度優于0.52的天文經緯儀或者全站儀。
(2)基線測量設備:用于基線測量的基線尺,其標稱精度應當優于1/100萬,24m長度基線尺不少于6根。
2.測繪航空攝影
(1)航攝儀及其他傳感器:包括框幅式數字航攝儀(像幅不小于7000×11000),推掃式數字航攝儀、機載激光掃描儀、機載SAR。
(2)IMU/DGPS系統:IMU是指慣性測量裝置,DGPS是指差分GPS設備。
(3)無人飛行器系統:每套含飛行平臺2架、飛控系統2套、測控地面站1套、相機2臺(像幅不小于5600×3700)。
(4)多鏡頭多角度傾斜攝影測量系統:具備IMU/DGPS系統,具備5個以上鏡頭且每個鏡頭像幅不小于5600×3700。
3.地理信息系統工程
地面移動測量系統:是指將多種傳感器集成在車載平臺上,沿道路快速精確采集多元地理信息數據,并在內業環境中生產成圖的快速多源數據采集和處理系統。GNSS是指接收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信號以確定地面空間位置的儀器,INS是指慣性導航系統,LiDAR是指激光雷達,影像獲取設備是指立體相機、全景相機等用于地面移動測量的影像采集設備。
三、軟件
1.測繪航空攝影
多角度傾斜攝影真三維處理系統:能夠處理傾斜航攝獲取的多源數據,快速自動生成真三維數據的系統。
2.攝影測量與遙感
(1)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從影像獲取到過程數據處理、成果輸出,均采用數字化形式進行的攝影測量系統。
(2)遙感圖像處理系統:能夠對遙感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復原、幾何校正、增強、統計分析、信息提出、分類、識別等圖像加工的系統。
3.地理信息系統工程
(1)地理信息處理軟件:用于處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軟件。
(2)地理信息系統平臺軟件:用于地理信息系統及數據庫建設的基礎軟件,具備地理信息的獲取、存儲、編輯、處理、分析和顯示等功能,并可支持軟件定制開發。
4.互聯網地圖服務
獨立地圖引擎:部署于服務器上,能夠向用戶提供地圖顯示、空間搜索、上傳標注、接口調用等服務的軟件系統。
測繪資格管理
《測繪資格審查認證管理規定》為部門規章,是國家測繪局為加強測繪管理,做好測繪資格審查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制定的規定,共有32條,自二○○○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所以兩者是不同的
工程設計資質這次改革更大影響是什么?
7月2日,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建設工程企業資質標準框架(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擬對企業資質類別、等級進行大幅調整。
? ? 對于本次資質政策的解讀,不僅要關注哪些資質合并了,哪些資質取消了,更需要關注住建部對于未來資質管理的政策趨勢,以及對于本次資質改革跟進舉措后續。
? ? ? 未來對于資質維護和換證的難度系數待新的資質標準及實施細則出臺;◎ 在新的資質管理辦法實施前,存在非常難得的空窗期,相關單位可采取積極準備措施;◎ 不排除未來將會出現“頂級俱樂部”國家住建部對于資質改革的征求意見通知,一石激起千層浪。
? ? ? 整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對新政策的征求意見都表示出極大的關注。改革內容調整幅度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因此眾多企業也在研讀分析判斷,資質改革對于本單位的發展到底利弊如何?
未來行業總體發展的趨勢如何?無獨有偶,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于近日也發布了關于《測繪資質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見稿,總體改革思路與住建部的資質改革一脈相承,同樣是“大幅精簡資質專業類別,歸并等級設置,下放審批權限、降低準入門檻、優化審批服務強化事后監督、優化營商環境等”關鍵詞。
? ? ? 資質是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相關企業的入門條件,眾所周知,一些企業因為不能獲得企業資質,而無法正常開展業務,只能與具備資質的企業進行合作。企業對資質的關注度甚至超越了對自身技術實力、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視程度。對于本次資質政策的解讀,不僅要關注哪些資質合并了,哪些資質取消了,更需要關注住建部對于未來資質管理的政策趨勢,以及對于本次資質改革的配套措施。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就資質未來可能的改革方向進行分析。對于資質改革,需要關注的重點未來“簡化審批流程,下放審批權限”。
? ? 熟悉資質辦理的企業應該能夠充分理解到住建部審批資質和各地方住建廳審批資質的巨大差異性。也就是說,從下放資質審批權限這個角度來看,未來資質的申請難度會降低,申請到行業資質或者專業甲級資質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了。
? ? 文件中提到,住建部會同其他主管部門制定統一的企業資質標準,大幅精簡審批條件和材料,并加快推行資質承諾制。再次證明對于資質是審批容易,維護難。這個邏輯與過去資質維護不一樣,過去企業通過各種手段獲得資質,到資質年審的時候闖關,五年一次。
? ? 未來的資質維護是動態核查,必須隨時準備應對資質核查和監督管理。當然,我們特別需要關注的是未來新資質的核定標準。這決定了未來企業重新獲得資質的難度。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分別表示在2020年年底之前出臺新資質的細則和標準,這將涉及到未來對于資質維護和換證的難度系數。關于本次資質改革的配套措施資質過渡和新舊換證。
? ? 從文件精神來看,新舊資質證書將進行簡單換證。那么擁有專業甲級的可以直接換行業甲級新證,比如建筑設計行業、公路設計行業、水利設計行業。但是由于多個行業取消并合并了專業資質,如果是直接專業甲級換行業甲級,多半會附帶新的條件,并給予一定的過渡期。如果未能達到新行業甲級標準,或許會降級為行業乙級。各個行業差異很大,水利、公路等多個行業都存在這個情況,專業資質的標準距離行業資質差異較大。
? ? ? 由于住建部的資質涉及到其他行業,比如交通部對于公路設計的行業資質標準,應該會重新設定,專業甲級的單位如果未能取得行業資質的條件,大概率是會成為行業乙級。當前的空窗期,對于未來有意向要升級為行業甲級的單位,需要在人才隊伍、業績案例方面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
? ? ?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的資質管理辦法實施前,其實存在非常難得空窗期,可以采取一些更加有力的措施。
? ? ? 目前的大型施工企業不少是擁有多個特級資質的,那么更好就是在征求意見階段進行企業分離,將一個特級企業分立為多個特級企業,這樣未來就可以擁有多個施工綜合甲級資質,在一個大型集團下面,擁有多個可以橫跨專業的大型施工企業資質。從未來趨勢分析,EPC成為大型施工企業以及大型工程設計公司的業務發展方向,要么組成聯合體,要么就必須具備雙資質。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大型施工企業需要組建自身的設計公司,并且需要將相應的設計企業等級提高到行業甲級。從過去一段時間的資質注銷、繼承、變更的數據來看,90%以上都是施工企業在密集進行變更調整,為下一步的業務布局做準備。對行業格局可能產生的影響通過本輪資質的改革工作推進,未來對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格局到底會產生怎么樣的影響,個人認為可能會產生如下的趨勢:
1、頂級俱樂部產生。也就是具備綜合實力的企業同時擁有綜合施工、綜合設計、綜合勘察資質,未來將擁有對所有工程建設領域服務準入資格,也會形成對中小型公司的沖擊;
2、工程總承包與設計施工一體化業務增加。由于住建部在資質層面打通了相同行業甲級資質可以相互申請設計與施工的資質,因此未來施工與設計的融合將進一步加快;
3、資質 *** 的現象將大幅度減少。擁有團隊以及業績的企業,過去因為缺乏資質不得不進行 *** 的,未來可以自行申請資質;
4、行業重組洗牌加快。因為人證合一以及動態監管的加快,未來通過依靠資質來獲得管理費模式將難以為繼,未來不能也沒有必要進行資質的 *** 。影響資質改革成效的不確定性因素存在的幾個不確定性,影響到未來的資質改革成效:
1、新的資質標準的設定,這個是最重要的;
2、新老資質的過渡政策。雖然在文件中提出了過渡的原則性意見,但是本次調整幅度較大,存在模糊地帶;
3、取消合并了多個資質,會導致很多企業可以承擔的業務范圍,遠遠超過自身實際的專業人員配置,甚至缺乏或沒有類似的項目經驗。如何進行項目風險的控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4、住建部發布的資質改革文件,涉及到很多其他部門和機構的利益,甚至涉及到對社會安全乃至其他方面的影響,因此可能存在國家各個部委對于具體新政策執行標準和解讀的差別。
? ? 因此未來資質的申請難度是否降低了,成本是否下降了,進而導致行業競爭是否加劇了?都未能知曉,必須等待最終文件以及實施細則出臺。
? ? 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過往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都反映出過往的格局在打破,新的格局在形成。這個過程,也是新勢力出現,舊勢力走向衰退的開始。雖然本文分析的是資質的走向和趨勢,但是企業的競爭力歸根結底并不完全反應在資質上,筆者曾經見過很多企業擁有眾多資質,但核心能力偏離且達不到客戶要求,最終被市場淘汰。建立企業信譽與品牌,培育企業的業務運作能力,才是發展正軌。本輪資質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都證明了這次改革是認真的,期待最終結果是為企業減負,為中小型公司拓寬生存的空間,進而實現工程建設行業更加規范有序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