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報告需要勞務資質嗎
不需要。
地勘報告不需要勞務資質,但需要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和社會信譽良好,注冊資本不得少于50萬元的人民幣等。
建筑勞務公司的所謂自制,即建筑施工勞務資質。施工資質是建設部為了規范建筑市場,加強對建筑企業的監督管理、保證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而要求施工單位必須辦理的證件。
北京市地質勘查行業情況調查報告
按照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地質勘查行業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88號)和《關于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的要求,我局認真開展工作,并于2007年1月底將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按時報部。于2007年3月6日將25號文轉發至北京市屬地化及其他有資質的51家地勘單位(不包括有色、煤炭、建材、冶金、石油化工),調查材料于3月底收齊,經過統計、匯總、整理、分析,現將北京地區地質勘查行業的基本情況、改革發展情況、相關優惠政策落實情況、問題與建議匯報如下。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一、行業基本情況
截止到2006年底,北京地區共核發地質勘查資質85家,統檢后有業務269項,其中2006年共核發17家地勘單位資質。85家單位的資質情況如下:
取得一項以上甲級資質的單位42家,占49.4%;取得一項以上乙級資質的單位23家,占27%;取得一項以上丙級資質的單位20家,占23.6%。在269項業務中,甲級81項,占30.1%;乙級121項,占45%;丙級67項,占24.9%。
本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北京市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及其他在北京地區注冊登記的有資質的單位51家(不包括有色、煤炭、建材、冶金、石油化工等中央部委的地勘單位及科研院所),其中國有地勘單位19家,其他地勘單位32家,以下同上。
(一)地勘單位人員狀況
2005年,調查對象為41家。其中:國有地勘單位18家,職工總數4957人,專業技術人員2312人,高級技術人員695人,中級技術人員877人,勞動者報酬10073萬元.離退休人員2337人。離退休費用4146萬元。其他地勘單位23家,職工總數2379人,專業技術人員990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455人,中級技術人員485人,勞動者報酬5243萬元。
2006年,調查對象為51家。其中:國有地勘單位19家,職工總數5232人,專業技術人員2599人,高級技術人員802人,中級技術人員993人,勞動者報酬12730萬元;離退休人員2599人,離退休費用4770萬元;其他地勘單位32家,職工總數2761人,專業技術人員1154人,高級技術人員569人,中級技術人員596人,勞動者報酬6446萬元。
(二)地勘單位基本經濟情況
2005年,調查對象41家。其中:國有地勘單位18家,總資產216412萬元,生產性固定資產50596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16261萬元,總負債88798萬元,所有者權益124594萬元,節約與收益467萬元;23家其他地勘單位總資產167572萬元,生產性固定資產46182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18071萬元,總負債105624萬元,所有者權益651980萬元,節約與收益10706萬元。
2006年,調查對象51家。其中:國有地勘單位19家,總資產272247萬元,生產性固定資產56021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19435萬元,總負債128013萬元,所有者權益145452萬元,節約與收益314萬元;32家其他地勘單位總資產278146萬元,生產性固定資產79343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23607萬元,總負債199560萬元,所有者權益85739萬元,節約與收益16709萬元。
(三)單位收入與支出情況
2005年,41家調查對象中,18家國有地勘單位總收入101086萬元。其中:地勘業收入9983萬元,礦業權 *** 收入10156萬元,工程勘察收入28298萬元,其他產業收入44797萬元。總支出76946萬元,地質找礦支出1861萬元。23家其他地勘單位總收入117606萬元,其中:地勘業收入5023萬元,勘查勞務收入2681萬元(涉外129萬元),工程勘察收入14679萬元,其他產業收入92301萬元。總支出92410萬元,其中地質找礦支出1070萬元。
2006年,51家調查對象中,19家國有地勘單位總收入133616萬元。其中:地勘業收入10319萬元,礦業權 *** 收入14879萬元,工程勘察收入40632萬元,其他產業收入54553萬元。總支出111816萬元,地質找礦支出3234萬元。32家其他地勘單位總收入180308萬元,其中:地勘業收入8838萬元,勘查勞務收入8449萬元(涉外706萬元),工程勘察收入25420萬元,其他產業收入142723萬元。總支出147742萬元,其中地質找礦支出6010萬元。
二、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各項優惠政策落實情況
1999年,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規定,2000年北京市地礦局實行屬地化管理,由中央在京單位劃歸北京市管理,地礦局所屬地質勘查單位同時劃歸北京市管理,另外,首鋼地勘院也劃歸北京市實行地方管理。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質勘查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為地質勘查隊伍改革指明了方向,給地質勘查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為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動力,使地質勘查行業得到蓬勃發展。同時,他們也為國家找尋到了大量的礦產資源,為國家經濟建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可靠依據。近年來,地勘單位依靠國家政策,結合國家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和市場工作的需要,在隊伍、經濟發展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職工收入得到穩定提高。
(一)地質勘查費基數與年增長幅度(以下同上)
2005年,18家國有地勘單位共獲得中央財政、地方財政的地質勘探費,中央財政及地方財政的國土資源大調查、礦產資源補償費共計9983萬元,2006年增長到10319萬元,增加336萬元。
(二)礦業權價款轉國家資本金
由于近年來北京地區所設固體礦產探礦權很少,基本為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一年1至2個,其他主要是地熱資源勘查,為社會資金投入,國有地勘單位無探礦權。所以,沒有礦業權價款轉國家資本金問題。
(三)轉產貸款財政貼息政策、稅收優惠政策
基本沒有政策優惠。
(四)離退休職工養老金保障政策
由于北京地區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部分已企業化,參加了北京市社會養老統籌,按照北京市養老保險政策執行。但北京地勘局所屬地勘單位,由于沒有改制成企業,未能參加北京市養老保險,實現社會統籌,還是按事業單位離退休政策執行,享受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
(五)基本醫療保險、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政策
北京地勘局所屬地勘單位的醫療問題基本還是實行公費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基本能得到保障。其他企業化地勘單位都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失業、工傷保險,各項政策基本得到落實。
(六)增加工資
北京地勘局及所屬地勘單位增加工資是按照北京市事業單位的政策執行,包括離退休人員的工資,都按照北京市的政策統一執行。
三、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情況
到2006年底,北京地區有資質的地勘單位達到85家,包括地礦、有色、冶金、建材、煤炭、石油天然氣、科研、高校、外資等多種行業及經濟類型,其中國有地勘單位42家(不含國有控股單位),除北京地勘局所屬單位外,其他大部分都在京外開展工作,部分在國外開展工作。在得到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地質勘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地質勘查單位的實力不斷得到加強。已調查的51家地勘單位,2006年的資產規模達到55億元以上,人員規模達到8000人,特別是一些新成立的地勘單位,資金雄厚,不少單位注冊資金均在5000萬元以上。中地海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底,2005年初取得勘查工程施工甲級資質,各類中高級技術人員60余人,注冊資金2.1億元。公司成立以來,主要在非洲及亞洲開展勘查工程施工及能源開發,特別是在尼日利亞,已成為在尼第二大外國公司,擁有職工2000余人,到2006年底,職工總數300余人,資產總額超過20億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取得地勘資質,發揮優勢,面向國家找礦突破主戰場,在理論與實踐和培養人才方面大顯身手。到2006年底,從事地質勘查的技術人員達到800余人,資產總計超過14億元,地質勘查業年收入4.5億元,不僅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同時為國家地質找礦及科研做出了較大貢獻。
在地質勘查行業的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堅持以 *** 理論和“ *** ”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各項工作,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精神,以北京城市地質工作為中心,加強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的精度和深度,為首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大力開拓商業性地質市場,鼓勵技術創新,勤練“內功”,在管理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特別提出加快地質人才開發,為地質人才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各單位結合本身的實際提出了“十一五”人才戰略發展規劃,以重大地質勘查和科技攻關項目為契機,以相關人才政策為保障,培養和引進各類管理、技術人才。
四、問題與建議
(一)問 題
(1)北京地區注冊登記的地質勘查單位較多,但北京的地質勘查工作較少。在京注冊登記的大部分單位實力較強,包括各部委、科研院所、高校等,但由于北京地區以往地質工作程度較高,為適應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市委市 *** 決定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已整頓關閉了相當部分固體礦山企業。所以,北京地區地質工作減少,在京注冊登記的地勘單位主要在外地或境外工作,在北京開展工作的單位以北京地勘局所屬單位為主,主要圍繞北京的城市地質、環境地質開展工作,為北京的城市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服務,為改善北京的城市環境和生態環境服務。
(2)體制問題。全國事業單位分類體制改革已經全面展開,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體運行的方向基本明確。為深入推進地勘單位體制改革,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建實建強”兩支隊伍還需要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
(3)專業技術人才出現緊缺問題。由于20世紀90年代地質工作的不景氣,地質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少,加上部分人才流失,老同志退休。雖然這些年接收了一些畢業生,但他們還需要有一個過程才能擔當重任,獨當一面。
(二)建 議
(1)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教育與培養,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整體專業技術水平,盡快解決專業技術人員緊缺問題。
(2)進一步制定完善相關政策,加快推進體制改革。
(3)結合當前地質勘查行業發展、管理現狀,盡快出臺適合我國實際的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法規,做到依法行政。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地勘處)
建材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隊伍基本情況
(一)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以下簡稱建材地勘中心)
共有30個單位。除建材地勘中心機關外,下轄29個單位,其中:勘查單位26個、地質研究所1個、地質制印所1個、云南昆明職工中專校1個。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隊伍規模10588人,其中:在職職工5351人,離退休職工5237人。三個產業的從業人員分別為:地質勘查3290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721人,中級技術人員954人),工程勘察與施工1036人,礦產開發176人,其他產業849人。2006年度勞動者報酬為9458.38萬元,比2005年增長11%。2006年度離退休人員中央財政撥款為6959萬元,比2005年增長6.8%;實際支出費用為8218.07萬元,比2005年增長7.6%。
建材地勘中心是一支專門從事建材非金屬礦資源勘查和開發的地質隊伍。現有在職職工5351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269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21人,中級專業人員954人。改革開放以來,建材地勘中心和下屬地勘單位又陸續組建了26個勘察院(處),18個基礎工程施工單位,其中一級施工企業2個,甲級工程勘察企業20個,甲級測量企業4個。基本形成了地質勘查,工程勘察與施工和多種經營的產業結構。50多年來,廣大建材地質工作者為我國建材——非金屬礦工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全國70%以上建筑材料工業原料礦山及主要非金屬礦山是由建材地勘中心組織勘查完成的,其中80%的礦山已開采利用;積極開展對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在亞洲、非洲、歐洲十余個國家承擔過地質勘查、工程勘察等任務,工程質量均受到好評。自1988年全國礦產資源委員會開展報告獎評審以來,建材地勘中心先后獲得地質勘查報告各類部局級獎200余項。
改革開放以來,建材地勘中心圍繞資源地質等工作的需要開展科研項目,獲得一系列成果和獎勵,推動了系統的技術進步和科學研究。對數十種非金屬礦產進行系統的資源形勢分析(包括硅灰石、石灰巖、石膏、高嶺土、石棉、寶玉石、玻璃硅質原料、石墨、纖維狀海泡石、絹英巖、雜鹵石、霞石正長巖、藍晶石族礦物、飾面石材、水鎂石、粘土等),出版了專著或圖集,完成了非金屬礦床成礦系列、中國非金屬礦床成礦地質圖、建材非金屬礦地質工作指南等的編制。首先找到和勘查的礦種達十多個(如在四川首先發現并評價雜鹵石礦床,在東北突破性地找到了石膏,在廣西龍勝找到了滑石礦床,在湖北首先找到并勘查硅灰石礦床等等),并在運用地球物化探手段(如物探在石墨、石膏勘查中的應用、無線電波探測巖溶、深穿透地球化學在石膏勘查中的應用等)、遙感技術(如在石材評價、礦產勘查)、GPS、計算機技術方面取得相應進展。
近幾年來建材地勘中心加強了地質技術設備的投入,中心擁有化驗測試、航測、遙感等配套的現代化設備,各總隊配套有鉆探、測繪、測試等系列設備,幾個大區所在總隊配置有從事物探工作相應的設備。各總隊現已配置了GPS接收機、全站儀、繪圖設備和MAPGIS軟件等現代化軟硬件設施。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勘查技術和裝備水平有了較大地提升。
(二)本地區、本系統具有地質勘查資質單位情況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建材地勘中心勘查單位現有各類資質249個。其中:地質勘查類資質161個;環境評價類資質4個;非煤礦山安全評價資質2個;地質災害資質24個;測繪資質22個;工程勘察施工資質36個(勘察22個,施工類14個)。
專業資質分布:區域地質調查(乙級16個);水文工程環境地質調查(乙級14個,丙級12個);固體礦產勘查勘查(甲級27個);液體礦產勘查(乙級3個,丙級8個);地球物理勘查(甲級1個,乙級4個,丙級11個);地球化學勘查(乙級1個,丙級8個);遙感地質勘查(乙級1個);勘查工程施工(甲級12個,乙級9個,丙級5個);巖礦鑒定與巖礦測試(甲級1個,乙級16個,丙級10個);選冶加工(乙級2個);環境評價(甲級1個,乙級1個,丙級2個);非煤礦山安全評價(甲級1個,乙級1個);地質災害(甲級6個,乙級10個,丙級8個);測繪(甲級4個,乙級15個,丙級3個);工程勘察(甲級20個,乙級2個);施工(一級2個,二級8個,三級4個)。
二、國有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基本經濟情況
截止到2006年底,建材地勘中心下屬26個地勘單位完成總收入67284.9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4%。其中:地勘業累計完成收入30343.5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工勘業完成收入27122.5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1%;其他產業完成收入9646.7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總支出62522.0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7%。
圖1 產值和利潤增幅對比
截至2006年底,地勘單位總資產為109675.63萬元(其中:生產性資產40807.78萬元,專用儀器設備16106.23萬元),比上年增長10.2%。負債總額為53768.73萬元,比上年上升14.7%,資產負債率平均為52.8%。地勘單位由于歷史、行業原因和經營特點,資產負債率一直相對較低。但遼寧、吉林、安徽、江西、河南、廣東、四川、新疆等總隊資產負債率較高,分別為67.1%、70.3%、61.3%、64.3%、75.6%、64.7%、69.6%、62.2%,應引起重視。
表1 產值增幅對比表
從以上統計數字反映出,實現創收的增長幅度比上年同期增長幅度略有減慢,簽訂合同、產值高于上年。目前,國家對一些產業的宏觀調控,已經明顯顯現,對地勘單位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受這一因素影響,承接的地勘任務受到影響更大。國家對一些產業的宏觀調控對礦山地質影響更大,對工勘影響較小。2006年的經營形勢保持較好的態勢,特別是創收的趨勢,主要靠工勘業,工勘業合同、產值、創收增長幅度比上年同期均有較快增長。地勘業、其他產業規模所占比重比去年有所減小。
總的來看,2006年地勘單位總體經營形勢較好。實現創收、利潤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26個單位全部超額完成全年目標。特別是河北、四川、貴州總隊和北京地勘院創收超額完成全年目標50%以上。
2006年,實現利潤總額2886.22萬元,比上年增長72.6%,超額完成全年目標。特別是河北、內蒙古、吉林、江蘇、福建、山東、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陜西總隊超額完成全年目標20%以上。
但同時也應看到,工勘業增長較快,地勘業、其他產業增長較慢。地勘單位應進一步開拓礦山地質市場,加大產業調整的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決定》下發后,部分省采取了一系列整頓措施,對礦權加強管理。現大部分省實行招、拍、掛政策,且礦種多為非金屬礦,給建材地勘單位爭取礦權帶來極大困難。
(2)前幾年,部分地勘單位對開展基礎找礦工作重視不夠,地質資料缺乏,申請礦權較少,這樣就給礦權經營帶來很大困難。現在地表礦體大部分已被發現,今后要開展深部找礦,就必須加大投入。
(3)全國地勘單位大部分已經屬地化,歸各省管理。各省已加大省級財政對地質工作的投入。這給中央地勘單位爭取地方項目造成很大困難。
(4)工程勘察、樁基施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比較低,利潤空間已很小。另外,在資金到位率較低,造成墊資過多資金、周轉困難。
(5)近些年來,地勘單位經濟形勢一直不太景氣,招收大學生較少。現在,老技術人員又紛紛退休,這樣就造成技術人員缺乏,以至斷檔。
(三)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2006年,建材地勘中心共爭取中央財政補貼2740萬元,地方財政補貼640.3萬元,地勘事業費中用于找礦投入300萬元用于公益性地質工作。其中:國土資源大調查經費180萬元,國家礦產資源補償費770萬元,中央財政補助經費1140萬元,國外風險勘查經費650萬元。新發現礦產地約20余處,基本保證了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順利開展。新發現礦產地中主要礦種有水泥原料、石膏、石墨、螢石、高嶺土、葉蠟石、滑石等建材及非金屬礦產,其中高速鐵路集料、坡縷石、含碘凹凸棒石、高純硅原料等礦種為我系統首次勘查評價。與此同時,礦種也由過去建材非金屬礦發展到能源礦產(煤)、金屬礦產(鐵礦,鉛鋅礦、鈦鐵礦、鋁土礦、多金屬鉬礦、冶金白云巖),找礦也從國內發展到國外(北京總隊、云南總隊老撾鋁土礦、廣西總隊越南鐵礦)。通過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開展,取得了一批找礦普查的地質成果,為地勘單位開展商業性地質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2006年全年共開展各類地質項目約150項,總共投入資金6485萬元,鉆探工作總量約78281米。通過這些項目的開展,保證了資源地質在地勘單位的支柱地位,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五)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2006年全年從事礦產開發的投資約3000萬元,涉及的礦產開發項目有石膏、電氣用灰巖、凹凸棒石、石材等。總收入約1575.84萬元,其中:礦業權 *** 1372萬元,礦產開發203.84萬元。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2006年,建材地勘中心各地勘單位積極開拓工勘施工市場,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承攬了工程勘察、巖土工程、水文鑿井、樁基、路橋、測繪等施工項目267項,全年實現收入27122.56萬元,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七)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建材地勘中心部分地勘單位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積極盤活房地產資源,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先后建起了賓館、招待所、綜合樓及開展房屋租賃等業務,全年實現收入9646.74萬元,形成了一批較為穩定的產業。
三、地質勘查行業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為了很好地貫徹落實國務院的“二個文件”精神,加快建材地勘經濟體制改革步伐,近年來,在集團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部署下,地勘中心先后在這方面作了許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并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措施及指導性意見等,對促進和深化建材地勘單位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指導和推進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并印發了《建材地勘經濟體制改革綱要》(試行)的通知;
(2)制定并印發了《中國非金屬礦工業總公司關于地勘產業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3)印發了關于征求對《中國非金屬礦工業(集團)總公司關于加速地勘單位企業化進程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
(4)制定并印發了《建材地勘行業三年結構調整意見》;
(5)根據國辦發〔2001〕2號文精神,為加速地勘單位企業化進程,地勘中心分別在華北、東北片,華東、中南片,西南、西北片組織召開了加速地勘單位企業化進程座談會并印發了相關的會議紀要通知;
(6)2001年在集團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組織下,抽調專門人員成立了地勘改制辦公室并聘請有關中介公司咨詢專家幫助指導改制工作,經過對部分地勘單位深入細致地調研,在反復討論研究和修改的基礎上制定出了有關建材地勘經濟體制改革方案。
通過上述一系列工作和重大舉措的出臺,無疑對深化建材地勘經濟體制改革方面起到了有效地推進作用。但目前這項工作沒有發生質的變化,是因為國家對地勘事業單位改制的一些大的政策還沒有明確,有許多政策界線如:養老保險、事業單位性質轉變、人員身份轉換、存續處理、后勤社會化等問題至少在現階段還無法逾越,搞不好會引起不穩定因素的出現。所以地勘體制改革需要一個過程,只能在現行政策背景下向前推進。
地勘單位改制的模式選擇:
模式一:地勘單位以經營性資產出資,整體組建有限責任公司。地勘單位保留事業單位職能。
模式二:地勘單位以經營性資產出資,對新上項目組建有限責任公司,地勘單位仍履行現有職能,地勘單位與有限責任公司關系為投資關系。
模式三:地勘單位所屬企業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地勘單位仍履行現有職能,地勘單位作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人之一,二者的關系為投資關系。
四、國有地勘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十一五”地勘單位的工作方針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繼續按集團確定的推進地勘單位企業化的指導原則,積極穩步推進地勘單位改革和發展的各項事業,繼續深化改革,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速地勘經濟發展,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形成地勘產業優勢。
(一)大力開發商業地勘市場
要積極參與競爭,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收入來源。要繼續堅持“走出去”戰略,在現有老撾鋁土礦風險勘探等國外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一方面要積極配合集團承攬海外水泥工程等建設項目,開展海外相關非金屬礦資源和工程地質勘查業務;另一方面要尋找機遇與國內外其他大企業合作,積極開拓海外有關地質勘查市場,樹立品牌;還要結合集團非金屬礦勘探、采選及加工逐步向海外延伸發展,參與國外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相關地質工作。
(二)加強礦權管理工作
要加大找礦力度,完善技術裝備水平,重視礦權登記和礦權保護工作的同時,對開發前景好、經濟價值高的資源加強勘查工作深度,具備條件的要適時自主或合作開發,有些礦權可視具體情況開展有償 *** 。鼓勵地勘單位成立礦業開發公司,開發優勢礦種,搞好礦產的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
(三)深入研究地勘市場
要抓好“十一五”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補助方案的編制和上報工作,多申請國家和地方 *** 安排的地勘項目。要加強戰略性資源開發利用方向及其市場需求的分析研究,加強資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對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好、需求周期長的礦產資源應重點加強保護。
(四)繼續探索和實踐地勘單位推進企業化進程、深化內部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
深入貫徹國發〔2006〕4號文件及相繼出臺的配套文件精神,積極穩步地推進地勘單位改革和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全面推進地勘單位企業化進程。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開拓思路,依據各自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地質延伸產業,形成各自特色的產業格局。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地質人才,進一步加強礦產評估師、礦產儲量評估師和注冊地質師隊伍的建設。
五、對策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購房補貼問題
國家實行貨幣化分房改革后,按照政策,職工可享受住房補貼。根據調查測算,建材地勘中心系統職工如要按國家有關政策進行補貼,測算要落實各項房貼補助費用需2.6億元(購房補貼人數為8000人),主要為京外單位購房補貼和部分單位的住房提租補貼,目前這些補貼還沒有資金渠道來源。
2.基礎設施欠賬問題
自2001年后,隨著國家取消了行業地勘部門非經營性資金,國家的投入基本上都用在離退休人員費用和地勘工作上,單位沒有多少積累,地勘單位難以有能力從自有資金中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地勘單位基礎設施欠賬較多,給基地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困難。
我中心所屬較多地勘單位辦公樓、庫房、職工住宅樓為20世紀70年代,甚至是20世紀50年代建筑,設施老化陳舊,急需資金改造和新建,估計約需經費1.7億元。
3.醫藥費問題
由于不加入醫療保險每年將面臨巨額的醫療費用,我系統通過積極努力,絕大部分已加入,但未有補充醫療保險,個人負擔醫藥費也相當大。另外,離休人員還未進入醫療險范疇,這部分醫藥費支出比醫保還大,但按國家政策規定離休人員的醫藥費必須足額及時報銷,只能擠占其他資金來緩解離退休人員的醫藥費不足問題,這給單位的經濟發展與在職職工隊伍的穩定造成極大的隱患。建議國家加大核撥離退休人員醫藥費力度,對不足部分予以及時補貼。
4.關于同城待遇問題
近些年來,地方上為了提高當地企、事業單位的待遇,相繼出臺了不少補貼性政策文件(特別是針對離退休人員待遇方面),這些補貼性政策的執行均由地方財政支出,屬地化地勘單位享受了由地方財政出資的有關生活補貼,中央駐地方地勘單位未能享受,這部分補貼數額非常大。據不完全統計,若按每人月補貼1000元計算,則建材地勘中心一年要拿出1.3億元進行補貼,更何況地方性補貼的標準每年還在不斷地增加(如以我中心云南總隊為例,與地方差距累計至今欠賬達1700多萬元;吉林總隊欠發吉林省地方地質單位省內地區補貼、高寒津貼等補貼項累計達720萬元)。而中央駐所在地的地勘事業單位由于執行的是中央財政預算,在核給的預算中無執行地方性補貼的專項資金,因而解決不了這方面的待遇問題。特別是一些困難單位的離退休職工對此待遇問題反響尤為強烈,造成了不穩定因素,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5.地勘單位生源嚴重短缺
由于地勘單位屬艱苦行業,待遇比較低,難以吸引人才。近年來,我中心駐各省的建材地質總隊招收大、中專畢業生相當困難,單位內部有能力、有本事的專業人才留不住。一方面,專業技術人員得不到及時地補充;另一方面,一批40~50歲的技術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又紛紛提前退休。因而造成了目前地勘單位專業人才斷檔,鉆探人員青黃不接的窘境。這種惡性循環,嚴重制約了地勘單位的生存和發展。
6.項目爭取的難度加大
近幾年來,為了加強建材、非金屬礦的基礎地質工作,在申請國家礦產資源項目立項方面,有關部委給予了一定的支持,為我中心在進一步提高建材、非金屬礦勘查評價方面提供了有利地幫助。但國家在安排礦產資源項目的立項過程中,建材—非金屬礦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一直處于被兼顧和從屬的地位,因而這一塊在國家項目安排中,相對一支從事建材—非金屬礦專業隊伍的規模而言,項目所占的份額比較小。而在商業地質工作過程中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爭取地方資金做地質項目的難度在不斷加大。
(二)建議
1.加強對地勘行業改革的統一領導
按照國辦發〔1999〕37號文件和 *** 總理的指示精神,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需要有一個較長的過渡期。但由于地勘行業體制的改革,原隸屬中央的地勘隊伍,大部分已屬地化,其余進了中央。幾年來,這些隊伍的隸屬關系和管理體制盡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作為地勘行業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地勘隊伍之間有著許多共性的問題和困難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由于這種體制上的變化,加之各地、各部門對國辦發〔1999〕37號文理解上的不一致和對地勘隊伍改革的進程及政策措施意見的不一致,使得國家對地勘這樣一個特殊行業的改革導向出現了真空,缺乏統一的組織協調,沒有明確的政策措施保障。有的不論地勘隊伍的現狀,改革操之過急,導致遺留問題過多而不利于地勘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在對待地勘行業深化改革的問題上,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決定》中對地勘單位改革的精神,無論是對屬地化的,還是進中央的地勘隊伍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采取全國一盤棋加強組織領導和部署。應制定統一政策措施,出臺總體指導性意見來推動全國地勘隊伍的改革健康平穩發展。
2.養老保險統籌問題
地勘單位進入地方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的問題,是國辦發〔1999〕37號文件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地勘隊伍深化改革的關鍵所在。鑒于建材地勘單位大多未進入地方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體系,建議國土資源部向國家有關部門和各地 *** 反映協商,盡快加以妥善解決。一是爭取免交進門費,降低進入門檻;二是國家給予地勘單位一定的財政補貼;三是國家和地方 *** 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如同當時全國242家科研院所轉制那樣,以前年度視同進入。
綜上所述,地勘單位企業化要想取得重大進展,除國家針對地勘行業的特殊性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和財政支持外,當務之急是要盡快解決地勘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地勘單位能與地方的企、事業單位一樣,在統一加入社保的前提下,對離退休人員實行社區化管理。只有這樣,地勘單位才無后顧之憂,輕裝上陣,企業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發生質的變化。
(中國建材工業地勘中心地勘部)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介紹?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成立于1984年,注冊資金1600萬元,公司擁有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資質、測繪甲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甲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級資質、地基基礎與樁基檢測專項檢測資質及CMA計量認證。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巖土工程施工、測試、工程測量、地形測繪、物探、地質災害評估、水文地質勘察與鑿井、非開挖管道鋪設和地下管網探測等基礎工程的公司。
公司現有職工150人,具有技術職稱人員 96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8人,高級工程師19人,工程師30人,助理工程師及技術員3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國家注冊巖土工程師9人;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10人,注冊二級建造師16人。公司現有各類機械設備150臺套,其中國內外先進的大型鉆進專用施工機械21臺套(步履式旋挖鉆機、長螺旋鉆機、強夯機、反循環鉆機等);物化探儀器(EH-4電導率成像系統,瞬變電磁儀等)39臺套;測量儀器(動態GPS、萊卡2″、5″全站儀等)22臺套;測試儀器(59XZ偏光顯微鏡等)26臺套。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公司將憑借雄厚的綜合實力和專業的技術優勢,本著“誠信為本、客戶至上”的宗旨,以規范、專業的服務質量,以科學、高效、嚴謹的服務態度為客戶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在新世紀工程建設中,攜手并肩,共創輝煌。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聯系方式:010-68865738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晉元莊路23號 首鋼地質勘查院院內 100144
更多關于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 *** 免費咨詢。
地質勘測資質注冊賬號之后為什么不能登錄
地質勘測資質注冊賬號之后不能登錄原因:
1、要先注冊,后登錄。
2、系統超級不穩定,即使登錄,將來也會經常斷,“異常”情況很平常。
3、實在解決不了,找軟件維護人員。也可以找測繪主管部門。
擴展資料:
《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海洋地質調查資質、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航空地質調查資質,以及其他甲級地質勘查資質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批頒發;其他的地質勘查資質,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批頒發。條例還規定,區域地質調查資質、海洋地質調查資質、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氣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天然氣)、航空地質調查資質、遙感地質調查資質和地質實驗測試資質分為甲級、乙級兩級;其他地質勘查資質分為甲級、乙級、丙級三級。
2018年4月4日, *** 簽署第69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公布了《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廢止《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
東城區的房子只能找東城測繪嗎
是。東城區房子屬于北京市東城區房屋管理局測繪所管轄。東城區,隸屬于北京市,地處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