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柳州地災壓礦評估資質單位,以及柳州地災壓礦評估資質單位有哪些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錄一覽:
鄂咸高速征地補償的流程是什么
鄂咸高速公路預計到2020才能夠正式完成投入使用的,現階段,鄂黔高速公路也正是在緊鑼密鼓的施工狀態當中的,整個鄂咸高速公路的投資總額達到了56億人民幣左右。當然了,鄂咸高速 征地補償 的流程這是從一開始早就制定好了的,在 征地 之前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對地質進行了實地勘察以后,還會和周邊被 拆遷 的市民們簽訂征地補償協議等。 鄂咸高速征地補償的流程是什么? 一、征遷準備階段 1、委托文物、壓礦、地災、水保、環評、土地等相關咨詢評估機構完成相應的報告書,并獲取相關行政批文后,委托國土咨詢評估機構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及土地預審呈報書,報省國土資源廳審批。 2、在設計單位出征地紅線圖后,委托林業勘察單位編制《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報告》和《使用林地調查報告》,報林業廳初審,報國家林業部門批準。 3、省 *** 印發永武高速征地 拆遷補償 標準。 4、地方 *** 建立相應的征地拆遷協調領導小組,并成立 *** 的征地拆遷辦公室,辦公室應設立土地核查小組、房屋丈量小組、矛盾糾紛協調小組。 5、根據初步設計編制征地拆遷簡介,準備征地拆遷使用的各種表格及工具、用具等。編制項目征地拆遷實施預案,為正式實施征地拆遷做好充分準備。 6、召開征地拆遷動員大會。 二、宣傳動員階段 采取多種形式,宣傳項目的重要性和征地拆遷政策。通過宣傳發動,使沿線群眾和征遷安置對象熟悉掌握永武高速公路征地拆遷政策、計劃安排,爭取公路沿線被征單位和個人積極配合、參與、支持。 三、勘察核實階段 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以施工設計圖為依據,通過實地勘察放線,劃定高速公路征地拆遷紅線范圍,對征遷范圍內的實物指標進行丈量、清點、核實、登記、簽認,為開展征遷補償提供數據指標。 1、與地方征遷辦簽訂紅線邊溝開挖協議。 2、由設計單位依據紅線圖劃定紅線范圍,進行紅線放樣,項目辦、地方征遷辦共同參與。確定中線和邊線、打樁、開挖邊溝和邊界保護。 3、勘測界定:土地勘測單位以施工圖為依據,對項目征地進行勘測核對、繪制勘測界圖、市縣勘測定界報告書,正式確定公路用地范圍。 4、實物指標調查,在劃定公路用地紅線范圍的同時,與設計單位、各地征遷部門、國土部門、林業部門、被征戶(單位)共同對紅線內土地、建筑物、地面附著物等進行現場實地丈量、清點、登記、四方共同簽認工作,調查登記結束后及時統計、核算、匯總并上報確認。征地拆遷調查資料應永久存檔保存。 四、征地拆遷階段 (一)簽訂協議 1、與市(縣)征地拆遷部門簽訂征遷協議及項目管理責任書、征遷管理資金管理協議。 2、各地征遷部門以確認的實際核實面積和實物為依據,以村為單位分解到農戶,對被征地單位和個人的土地及房屋、類別、面積、補償資金進行張榜公布。在公布期間無爭議和舉報,各地征遷部門,村組分別與被占地的單位、個人簽訂征地和房屋征遷補償協議。 3、與沿線電力、通訊、水利等部門及其它設施的權屬單位按實物指標調查結果簽訂 拆遷補償協議 。 (二)實施征地拆遷 1、按照征地拆遷實施辦法,拆除征地紅線范圍內的各類構筑物、地面附著物等,滿 *** 地、施工條件。 2、在當地黨委 *** 的領導下,由地方征遷辦負責組織具體實施,項目征遷辦指導、督促、檢查征遷進度。 3、督促沿線電力、通訊、水利等部門履行協議,滿足施工單位進場施工要求。 五、資金兌付階段 1、保證征遷對象及時足額得到補償。 2、依據征遷勘察、調查核實實物指標、核算征遷補償資金,按照協議按比例分期支付補償資金。 3、征地拆遷補償費由項目建設單位按征地拆遷的實際進度分期付款。即:征地 拆遷協議 簽訂后先付征地拆遷補償費的50%,土地丈量、調查及核算匯總上報后,在完成征地范圍內的清障工作達到交地條件,經驗收后,在建設用地交付施工單位使用并全面開工后,再付 征地補償費 的50%;縣(市、區)、鄉(鎮) *** 與拆遷戶簽訂協議后再付拆遷費的50%(撥付比例按省 *** 文件規定為準)。 4、電力、通訊、廣播、水利等部門專業設施的拆遷補償撥付比例按補償協議的約定辦理。 5、按照規定、進度分期撥付地方征遷辦的管理費用。 六、拆遷安置階段 按照拆遷安置辦法,通過采取各種措施,把因修建高速公路搬遷的廠礦、企事業單位、機關、學校、個體工商戶、集體和個人的原有生產、工作、生活秩序在規定的時間內得到恢復,它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各地征拆部門一定要在當地黨委 *** 的領導下,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好此項工作。地方征拆辦要對拆遷戶 宅基地 安置點嚴格把關并告知項目征拆辦,避免亂占耕地。 七、工程建設階段 1、根據國家法律 法規 ,結合本項目建設實際,對前階段工作進行全面的清理和回顧。以施工單位進場交地為切入點,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在妥善處理好本項目征拆的各種遺留問題的基礎上,滿足施工單位進場開工的要求; 2、地方 *** 辦理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手續,配合國土部門獲取土地使用批文,滿足項目對用地的法律要求; 3、地方征拆辦對征拆戶宅基地安置點的選擇要按規定、按標準執行; 4、施工單位進場,復核項目用地,正式移交施工用地; 八、服務協調階段 1、施工過程中需二次征地:設計單位、業主、監理單位、當地 *** 人員現場核實補簽征地手續。 2、協調好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與各方的矛盾與糾紛,協助施工單位辦理 臨時用地 、 施工便道、取砂采石、用水用電等手續。 3、加強與個部門的聯絡,協調好項目辦及各參建單位與各個部門的關系。 八、竣工通車階段 1、涵洞通道接水是否通暢,并經地方征遷辦、項目辦工程處驗收。 2、督促施工單位履行合同,恢復施工便道原貌。 3、督促施工單位對臨時用地實行相應的綠化等措施恢復植被。 由此可見,鄂咸高速征地補償的流程整體程度上就是包括以上八個步驟了。但是鄂城高速公路周邊征地所要占到的范圍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楚的,不過可以肯定,鄂城高速公路的征地補償的工作都是要確認了補償款和安置對象全部都妥善處置完畢了以后,征地拆遷工作才會正式開始的。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資質取消沒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于取消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備案制度的公告》(2014年第29號),取消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備案制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不再報送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備案和備查。
按照國土資源部有關規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由評估單位自行組織具有資格的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對擬提交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進行技術審查,并由專家組提出書面審查意見。
壓礦報告和地災報告哪些單位可以做?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擁有 礦產地質勘查資質 土地規劃資質 地質災害評估資質的地質單位及礦產勘查公司都能做。
綜合設計甲級能做地災嗎
可以的
地災資質有五種,施工,勘查,設計,監理,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
自然資源部負責甲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的審批和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乙級和丙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的審批和管理。
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單位,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后,方可在資質證書許可范圍內承擔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業務。
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活動的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業務范圍:
甲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的單位,可以承擔一、二、三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項目;
取得乙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的單位,可以承擔二、三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項目;
取得丙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的單位,可以承擔三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項目。
廣西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為摸清各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情況,進一步加強地質勘查行業管理。2007年7月16日,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組織調研組對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地勘局聯合召開了座談會,實地調研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勘局(以下簡稱廣西地勘局)的第四地質隊、二七四地質隊、二七一地質隊和國土資源廳直屬的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邀請地質勘查單位的各類人員填寫了地勘行業問卷調查表200份(由于對問卷調查表要進行綜合統計,說明材料將另行撰文,本文不再提及)。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調研單位基本情況介紹
(一)總體情況
1.地質勘查單位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廣西共有地質勘查單位47個,其中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共29個。國有地質勘查單位中屬地化管理地質勘查單位23個,中央直屬地質勘查單位6個。擁有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45個。
2.地質勘查單位從業人員情況
截至2006年末,全區共有職工8865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5089人。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3419人,地學專業人員2258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668人,具有中級職稱人員1532人。
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職工人數6551 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4310人。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2783人,其中,地學專業人員1831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480人,具有中級職稱人員1233人。
全區地質勘查行業離退休人員10786人,其中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離退休人員9462人;2006年全區離退休人員經費17093.24萬元,人均經費15848元。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離退休人員經費16833.24萬元,人均經費17790元。
3.地質勘查單位經營情況
2006年全區地質勘查行業總收入139206.8萬元,其中,地勘業收入38120.4萬元,礦業權 *** 收入3514.6萬元,礦產開發收入3750.4萬元,工程勘察收入46682.6萬元,其他產業收入22929.6萬元。
全區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總收入82923.1元,其中,中央、自治區財政分別撥付地質勘查費2081.9萬元和22542.5萬元,礦業權 *** 收入3357.8萬元,礦產開發收入643.8萬元,工程勘察施工收入18469.4萬元,其他產業收入21466.6萬元。
(二)廣西地勘局情況
廣西地勘局有下屬地質勘查單位45個,其中經自治區編委確認的地質勘查事業單位35個,屬于自收自支從事多種經營工作的單位17個(含6個地勘事業單位)。全局有22個地質勘查單位持有地質勘查資質,其中地質勘查類的甲級資質14個,乙級11個,丙級17個,涵蓋地質、礦產、物化探、水工環勘查、測試及施工。
2006年末,全局在編職工17267人,其中在職職工6841人(其中:地礦884人,建工1261人,基地3772人,工貿及其他924人),離退休職工10426人。在職職工中,在崗職工4998人(其中:地礦879人,建工1239人,基地2001人,工貿及其他879人),富余待崗職工1190人,內退、退養、長病職工653人。
全局在冊在職專業技術人員3592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3人,高級職稱403人,中級職稱1622人。
2005年末全局資產總量20.06億元,凈資產10.22億元,資產負債率49.04%。2006年全局完成總產值17.61億元,實現總收入17.47億元,其中,預算資金收入3.7億元,實現經營收入13.77億元。地質勘查項目收入9080萬元,建筑業收入8.52億元,制造業銷售收入1.47億元,住宿和餐飲業收入0.47億元,采礦業收入0.22億元,批發和零售業收入0.11億元。全局47個單位有40個單位實現盈利。
2005年人均總收入185181元,人均增加值62558元;人均勞動報酬20107元;人均節余及利潤5259元。
(三)地勘局第四地質隊
廣西第四地質隊為地勘局下屬更大的綜合地質隊,現有職工2137人,其中,在職職工701人,離退休職工1436人。在職職工中,在崗職工519人,富余125人,內退23人,其他34人;從事地勘業人員137人,工勘業人員72人,施工業人員110人,科室管理人員45人,生活基地管理服務人員63人,多種經營業(經濟實體)人員92人;擁有專業類技術人員291人,其中教授級高工1人,高級工程師30人,工程師127人,其他133人。
第四地質隊現有總資產10275萬元,流動資產3246.79萬元,凈資產2230萬元,其中設備資產411萬元。
2006年,第四地質隊財政撥款5687.30萬元,對外增收2019.43萬元,實現總收入7706.73萬元,利潤238.37萬元,其中:地勘收入549.96萬元,利潤296.66萬元;工勘收入1325.38萬元,利潤5.76萬元;多種經營(修配廠、物資公司、測繪院)收入144.09萬元,利潤-64.05萬元。全隊職工人均工資收入為22639元/年。
2006年,第四地質隊礦產資源勘查資金投入總額275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礦產資源補償費240萬元,地方財政投入屬地化地勘費267萬元,社會資金投入中國內企業投入1900萬元,個人投入152萬元,其他類型投入207萬元。
目前第四地質隊具有“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工程勘察專業類巖土工程(勘察、咨詢、監理)甲級”、“工程勘察專業類巖土工程(設計)乙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單位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丙級”、“液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丙級”、“巖礦鑒定與巖礦測試丙級”等資質證書。
(四)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2000年機構改革后,環境監測總站劃歸廣西國土資源廳直接管理,成為廳直屬事業單位,共設9個科室,1個環境地質實驗室,并分別在南寧、柳州、桂林、北海、玉林、河池、百色、梧州等8個市設有直屬分站,在來賓、貴港市國土資源局設有辦事處。截至2006年底,環境監測總站共有在編人員150 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3人(包括教授級高工1人,高級工程師18人,工程師64 人,初級職稱30人),技術工人及工勤人員37人。此外,聘請各類技術人員13人。有離退休職工61人。
2006年,環境監測總站固定資產為720.87萬元,自治區財政預算撥款1111.34萬元,中央地質調查項目撥款300萬元,市場項目收入1304.43萬元,全年總收入2615.77萬元。
環境監測總站現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甲級”、“液體礦產勘查甲級”、“固體礦產勘查丙級”、“勘查工程施工丙級”、“巖礦鑒定與巖礦測試丙級”、“環境影響評價證書”(乙級)、“地質災害勘查甲級、設計甲級”、“地質災害評估甲級”、“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監理乙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證書”(乙級)、“編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資格證書”(乙級)等資質證書。
二、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發展方式
廣西對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于2000年開始實施,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之一階段的改革為集中合并和結構調整階段,于2001年完成;第二階段的改革為產業下放與分類管理階段,于2004年基本完成。
(一)集中合并和結構調整階段
該階段改革的特點是將全省原隸屬地礦、有色和核工業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整合管理,按專業化、做大做強的原則對原有地勘隊伍進行跨區域的合并和調整,調整后進行分類管理。
根據國辦〔1999〕37號文的有關規定,按照《自治區人民 *** 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發〔2001〕3號)的要求,廣西于2001年一季度完成了國家有關部委下放的原地礦、有色、核工業三支地勘隊伍的集中統一管理改革,并在此基礎上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局為單元、以市場為導向、以資產為紐帶、以優勢企業為龍頭,按照“三個分開”的原則,開展跨地區、跨地質勘查單位的戰略結構調整,從而打破了以隊為基礎的舊模式,建立了地質勘查、經濟實體和基地管理分體運行的新機制。
首先,將全局生產經營性資產和人員集中起來,組建集團公司;廣西地質礦產集團公司于2001年底由自治區人民 *** 批準成立,該集團公司與地勘局是一套人員兩塊牌子。
其次,在集團公司內部,再以支柱產業為基礎,以骨干企業為龍頭,組建產業公司。一是以建設精干地質勘查隊伍為目標,將全局地質、物化探、水文、測繪、測試等技術人員和技術裝備相對集中,經自治區編委批準設立組建了廣西地質勘查總院;二是成立建設工程、旅游賓館、工貿三個產業中心;三是以地質勘查單位的基地為依托,將全局非生產經營性資產和人員、離退休人員、下崗人員分別留在原基地,保留事業性質,實行物業管理。
2001年底,廣西全面完成了地勘總院所屬各分院、三個產業中心所屬各經營實體的重組改造和各地質勘查單位基地管理的組織機構的組建工作。
(二)產業下放與分類管理階段
該階段的工作特點是將之一階段由于重組和結構調整劃分出去的絕大部分人員重新劃歸原地質隊管理,對部分地質隊結構進行了專業性的劃分和調整。
2003年,根據國家關于加快組建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和廣西執行部門二級預算的要求,廣西地勘局開展了地質勘查單位集中分類管理工作,全面調整全局地質勘查隊伍結構,撤銷了建工、旅游賓館產業中心,局部調整了工貿中心,歸并了部分經營實體,將原歸屬局統一管理的廣西地質勘查總院和三個產業中心的所屬分院重新劃分到地質隊管理。從2004年開始,在全局執行了部門二級預算。
現行的地勘行業運行機制是以公益性為主的隊伍和以商業性為主的隊伍各有分工、各有側重,同時也互有交叉、相互配合,以商業性為主的隊伍也承擔部分公益性地質工作,以公益性為主的隊伍保留了一些商業性地質工作,總體上仍屬于混合運作。
三、廣西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成效和經驗
(一)在管理體制上廳、局改革目標一致、工作配合協調、改革成果顯著
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 *** 印發了《自治區人民 *** 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發〔2001〕3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 *** 辦公廳印發了《自治區人民 *** 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桂政辦發〔2000〕135號),將國家有關部委下放廣西的原地礦、有色、核工業三支地勘隊伍集中統一納入地勘局進行管理,為下一步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2007年5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 *** 下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 *** 關于加強全區地質工作的通知》(桂政發〔2007〕19號),為進一步深化廣西地勘行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在機制改革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通過地勘局以局為單元進行結構調整,采取分離的方式把經營性資產和經營性人員分離出來,進行了內部的事企分離改革。通過改革將經營性人員跟經營性資產企業化,將非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人員留下來走事業的路子,減少了事業機制與企業機制的碰撞和摩擦。
(三)通過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和配置了資源
以局為單元對全局各類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梳理和配置,從而相對集中了全局的生產要素,并使部分生產要素可以在同產業內流動,壯大了各產業實力,提高了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人才的相對集中管理進一步優化了人力資源結構
通過人員調整,使得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地質勘查業,而其他各類產業則集中了過去一二十年改革中培養起來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人才的集中管理以及同時進行的非經營性人員的分離,使地質勘查業和各產業可以專心地去考慮各自產業經濟的發展,優化了人力資源結構,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通過地勘行業改革促進了地勘經濟發展
近幾年,廣西對地勘工作的投入(包括國家、市場等方面)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對地方經濟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地質勘查單位的經濟總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職工收入有所增加。
四、地勘單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一)深化改革遭遇體制障礙
廣西壯族自治區從2000年開始設計的地質勘查單位的體制改革,無論從改革目標的設定,到應該采取的改革步驟,都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但是在體制改革上并沒有很大的突破,體制沒有發生質的改變,直到現在所有的經營單位都屬于國有獨資企業,各產業體制不順、活力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盡管已經進行了兩次產業結構調整,實行了事企分體運行,但總體來說還是在事業體制下實行企業化管理,管理體制長期事企不分、產權不清、責權不明,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并且導致只負盈不能負虧。另外,具備企業化經營條件的地質勘查單位或地質勘查單位中的多種經營實體的企業化改革舉步維艱,企業和從業人員都不愿意摘掉“事業”的帽子,所以依然是“事企不分”。以至于目前地勘局幾乎所有地質勘查單位仍實行混合運行,只不過在核算上、分配上有所差異而已。還有,地質勘查單位事業體制所表現的投資主體單一、分配僵化、積累低下等弊端,使已經企業化經營的產業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導致綜合競爭力不強。以上種種因素,使得廣西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已由主動式的改革發展成為被動式改革,2003年的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結果也充分體現了現行的涉及事業單位的改革遭遇了難以逾越的政策性體制障礙。
(二)產業結構需要調整
廣西地勘產業發展結構不合理,主導產業定位不清。應該作為優勢主導產業的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業發展速度慢,其優勢培育不夠,占領的市場份額很小,與優勢產業地位不相匹配。據廣西國土資源廳2006年的統計資料,全區所有地質勘查單位地勘業總收入為38120萬元,占總收入的33.1%;礦業權 *** 收入3514.6萬元,占總收入的3.1%;礦產開發收入3750萬元,占總收入的3.3%;工程勘察施工收入46683萬元,占總收入的40.5%;其他產業收入22930萬元,占總收入的20%。由此可見,地勘主業(包括礦產開發)僅占總收入的39.5%,礦產開發收入僅占3.3%,還沒有形成探采結合的體制。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業本應成為地質勘查單位的主導產業,但由于長期以來投資體制和管理體制不順等方面的原因,礦產勘查與礦業開發嚴重脫節,成果轉化率偏低,礦產勘查基本游離于礦產開發業之外。在現有體制下,地質礦產勘查項目大多是預算內國家資金項目,只為勘查而勘查,沒有形成地質成果向礦業開發轉換的產業鏈。由于自身資金和體制限制,商業性地質也絕大部分限于探礦權的引資合作勘查或出售,基本沒有融入礦業開發這一環節,無法形成勘查、開發、經營一體化的良性礦業產業互動機制。與此同時,地勘主業之外的工勘和其他產業收入占總收入的60.5%,遠高于地勘主業收入。而這些產業大多是競爭激烈、技術含量低、高成本、低利潤的行業。這種產業發展格局容易導致地質勘查單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困難,效益不理想,有的產業甚至處于下滑和虧損的邊緣。還有一些產業則一直是處于不斷更新投入的循環中,投入與安置、產出不成正比,這些產業特點導致其今后無法成為地質勘查單位的主導產業,因此現行的地質勘查單位產業發展格局面臨著結構性的調整。
(三)運行機制阻礙產業發展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體制因素)廣西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無法使事企完全實現分體運行,幾乎所有的經營實體均呈現出事企混合運行的模式。而這種模式的種種弊端嚴重阻礙了地勘經濟的產業發展。另外,沒有經過產權改革嘗試的全額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方式,只能導致單位和職工“等、靠、要”思想蔓延,無法調動職工參與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積極性。
(四)專業人才結構矛盾凸現
(1)地質勘查單位的人才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專業技術人員多,綜合管理人員少;二是在二線的人才多,在一線工作的人才少;三是工作條件好、待遇高的地質勘查單位高素質的人才多,工作條件差、待遇低的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少;四是低技能、年齡偏大人員多,年輕的專業人員特別是綜合管理人才少;五是一些技術專業人員多,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如鉆探)少。另外還存在著地質勘查單位專業人員知識老化、知識結構單一和新老接替斷層等情況。
(2)地質勘查單位人才流失嚴重。前些年,由于地勘行業經濟困難,一些地質勘查單位多年沒有地質勘查項目,造成專業技術人才大量流失。近幾年,由于社會對地勘工作需求增加,大量社會資金投入到地勘業,各方對地質勘查單位的專業人才采取了形式各異的吸引手段,也導致了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大量流失。
(3)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機制不暢。由于體制原因導致地質勘查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人才引進機制不活、選人手段單一、用人觀念陳舊等弊端。
(五)職工思想意識落后和歷史負擔沉重造成改革工作步履維艱
地質勘查單位長期以來實行的是指令性計劃管理,“計劃經濟”的觀念根深蒂固,“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還是熱衷于向上要項目、要經費,不是積極開拓產業市場;多數職工對企業化經營信心不足,不愿意丟掉“事業單位職工”的身份去闖蕩市場,開辟產業。
長期以來,地質勘查單位自身沒有積累,用于發展生產的經營性資產不足,技術裝備落后,自我發展能力差,嚴重阻礙地勘產業經濟的發展。養老、醫療、離退休、基地、住房等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地勘產業的不穩定因素日益加重。上述幾方面的問題對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另外國家和自治區給予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許多優惠政策沒有得到落實,也是導致了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無法深入進行下去的重要因素。
五、體會與建議
總結廣西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經驗,由自治區 *** 主導的對區內屬地化的地質勘查單位進行整合并實施統一管理的方式在全國具有典型的借鑒意義。
(一)該改革方式實施的基本條件
(1)由地方省(區)級 *** 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為主導。廣西壯族自治區 *** 依照國家對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基本要求,依照實際情況制定并頒布了《自治區人民 *** 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桂政辦發〔2000〕135號)和《自治區人民 *** 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發〔2001〕3號)。為區內屬地化地質勘查單位的集中管理奠定了政策基礎。
(2)以省(區)內更大的屬地化隊伍為整合基礎。廣西是以原地礦部下屬的地質勘查局及其下屬單位為隊伍整合基礎。按照上述自治區兩個文件的要求由經過整合的地勘局負責管理區內全部屬地化的地質勘查單位。
(3)以局為單位進行改革的設計和實施。無論是成立集團公司還是組建廣西地質勘查總院以及建設工程、旅游賓館、工貿等三個產業中心,均是以局為單元進行的,完全打破了地質隊和原隸屬關系的界限。
(二)該改革方式的特點
(1)改革起步比較早。廣西壯族自治區全面完成了區內屬地化隊伍的集中管理工作是在2001年之一季度,而這項工作的準備工作早在全國地質勘查單位屬地化時已經開始了。
(2)各產業調整的力度比較大。原屬地礦部、有色和核工業的隊伍的地勘產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情況并不均衡,此次改革根據區內的條件和各地質勘查單位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集中與整合并成立了集團公司,由集團公司管理新組建的一個地調總院和三個產業中心。
(3)改革涉及的范圍廣。此次改革涉及了區 *** 的許多相關部門,涉及到了全區所有屬地化地質勘查單位,關系到所有地質勘查單位職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改革的綜合協調難度比較大。
(三)該改革方式的缺憾
決定地質勘查單位改革是否成功的決定因素是體制因素和政策因素。
(1)體制因素。地質勘查單位的事業單位體制最終在改革實施的中后期成為地質勘查單位改革和發展不可逾越的障礙,這種體制的障礙因素迫使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進程遲滯甚至倒退。當然,由于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改革尚未開始,這種障礙在短期內不會消除。
(2)政策因素。國家給予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種種優惠政策以及地方 *** 為推進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遭遇了體制障礙等因素,遭遇了各類相關政策壁壘。導致許多涉及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的非常關鍵的優惠政策無法實施和推行,改革的實施和相關政策的不配套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一些地質勘查單位執行的地方性政策由于缺少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呈現出有權放、無權收的尷尬局面,使得地質勘查單位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一味求穩、求平衡。
(2007年9月)
關于柳州地災壓礦評估資質單位和柳州地災壓礦評估資質單位有哪些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