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樂昌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樂昌地質災害防治單位有哪些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 1、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2019修正)
- 2、國土資源部關于公布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的通知
- 3、地質災害資質是怎么分類的?有幾個等級?
- 4、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 5、韶關市(樂昌)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方案
- 6、地質災害哪個部門管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2019修正)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管理,保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有效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實施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是指對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或者地質災害隱患,采取專項地質工程措施,控制或者減輕地質災害的工程活動。第三條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均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第四條 自然資源部負責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審批和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乙級和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審批和管理。第五條 從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在資質證書許可的范圍內承擔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從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的單位進行監督檢查。第二章 資質等級與業務范圍第六條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單位的各等級資質條件如下:
(一)甲級資質
1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十名;
2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中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有優良的工作業績;
3具有與承擔大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鉆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二)乙級資質
1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五名;
2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小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有良好的工作業績;
3具有與承擔中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鉆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三)丙級資質
1單位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三名;
2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鉆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第七條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單位的各等級資質條件如下:
(一)甲級資質
1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巖土工程設計、結構設計、工程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八名;
2近三年內承擔過五項以上中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任務,有優良的工作業績;
3具有與承擔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相適應的設計、測試、制圖與文檔整理設備。
(二)乙級資質
1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巖土工程設計、結構設計、工程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5名;
2近三年內承擔過五項以上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任務,有良好的工作業績;
3具有與承擔中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相適應的設計、測試、制圖與文檔整理設備。
(三)丙級資質
1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十名,其中巖土工程設計、結構設計、工程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三名;
2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相適應的設計、測試、制圖與文檔整理設備。第八條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單位的各等級資質條件如下:
(一)甲級資質
1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預算專業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等管理人員總數不少于五十名;
2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中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項目,有優良的工作業績;
3具有與承擔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適應的施工機械、測量、測試與質量檢測設備。
(二)乙級資質
1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預算專業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等管理人員總數不少于三十名;
2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項目,有良好的工作業績;
3具有與承擔中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適應的施工機械、測量、測試與質量檢測設備。
(三)丙級資質
1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預算專業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等管理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
2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適應的施工機械、測量、測試與質量檢測設備。
國土資源部關于公布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的通知
國土資發〔2011〕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
為進一步推進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準化,完善縣級地質災害防災機制體制,我部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近兩年來,各地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措施,完成了首批“十有縣”建設以及第二批“十有縣”的驗收,“十有縣”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于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46號),現對在2010年通過驗收的北京市房山區等第二批545個縣(市、區)名單予以公布。
希望各“十有縣”總結經驗,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績。同時,希望其他地區以他們為榜樣,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實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努力開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附件: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
第二批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名單
(共545個)
北京市(9個):
房山區、門頭溝區、延慶縣、密云縣、懷柔區、平谷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
河北省(24個):
平山縣、贊皇縣、阜平縣、易縣、淶水縣、唐縣、永年縣、邯鄲縣、峰峰礦區、臨城縣、內邱縣、遵化市、遷安市、撫寧縣、平泉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鷹手營子礦區、宣化縣、張家口市宣化區、沽源縣、張北縣、陽原縣
山西省(21個):
清徐縣、太原市尖草坪區、陽曲縣、太原市杏花嶺區、澤州縣、長子縣、屯留縣、沁源縣、潞城市、武鄉縣、平順縣、晉中市榆次區、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壽陽縣、和順縣、左權縣、寧武縣、河曲縣
內蒙古自治區(4個):
赤峰市元寶山區、阿魯科爾沁旗、豐鎮市、察哈爾右翼中旗
遼寧省(7個):
莊河市、海城市、岫巖縣、清原縣、寬甸縣、東港市、蓋州市
吉林省(10個):
長春市雙陽區、通化市二道江區、柳河縣、通化縣、輝南縣、白山市渾江區、白山市江源區、蛟河市、磐石市、汪清縣
黑龍江省(30個):
延壽縣、依蘭縣、尚志市、五常市、龍江縣、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海林市、穆棱市、湯原縣、樺南縣、肇源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雞東縣、雞西市恒山區、寶清縣、雙鴨山市嶺東區、鐵力市、伊春市美溪區、勃利縣、七臺河市茄子河區、蘿北縣、黑河市愛輝區、遜克縣、五大連池市、黑河市五大連池風景區、嫩江縣、孫吳縣、慶安縣、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塔河縣
江蘇省(11個):
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市浦口區、鎮江市京口區、句容市、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賈汪區、宜興市、灌云縣、東海縣、贛榆縣
浙江省(19個):
杭州市蕭山區、余杭區、桐廬縣、富陽市、溫州市甌海區、樂清市、瑞安市、蒼南縣、泰順縣、長興縣、新昌縣、磐安縣、天臺縣、龍游縣、江山市、青田縣、松陽縣、景寧縣、慶元縣
安徽省(14個):
東至縣、青陽縣、旌德縣、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樅陽縣、桐城市、休寧縣、黟縣、黃山市屯溪區、黃山市徽州區、金寨縣、舒城縣
福建省(30個):
閩侯縣、福州市馬尾區、平潭縣、福清市、廈門市集美區、廈門市海滄區、周寧縣、蕉城區、屏南縣、莆田市城廂區、莆田市涵江區、安溪縣、南安市、泉州市洛江區、南靖縣、長泰縣、華安縣、龍巖市新羅區、永定縣、上杭縣、長汀縣、武平縣、大田縣、清流縣、沙縣、南平市延平區、建甌市、浦城縣、邵武市、武夷山市
江西省(31個):
修水縣、星子縣、九江縣、彭澤縣、上饒縣、廣豐縣、婺源縣、豐城市、高安市、上高縣、奉新縣、資溪縣、黎川縣、南豐縣、廣昌縣、遂川縣、崇義縣、興國縣、南康市、大余縣、石城縣、龍南縣、上猶縣、安遠縣、樂平市、景德鎮市昌江區、上栗縣、蘆溪縣、萍鄉市湘東區、萍鄉市安源區、南昌市灣里區
山東省(20個):
沂源縣、安丘市、萊蕪市萊城區、文登市、乳山市、臨沂市蘭山區、臨沂市羅莊區、臨沂市河東區、平邑縣、沂南縣、郯城縣、臨沭縣、費縣、莒南縣、濟南市
歷城區、泰安市泰山區、泰安市岱岳區、肥城市、寧陽縣、金鄉縣
河南省(16個):
新密市、欒川縣、三門峽市湖濱區、義馬市、商城縣、方城縣、平頂山市石龍區、汝州市、泌陽縣、林州市、安陽縣、淇縣、衛輝市、博愛縣、永城市、濟源市湖北省(21個):
遠安縣、宜都市、宜昌市點軍區、通山縣、通城縣、崇陽縣、咸寧市咸安區、咸豐縣、來鳳縣、宣恩縣、黃石市鐵山區、黃石市西塞山區、陽新縣、鄖西縣、丹江口市、竹溪縣、十堰市茅箭區、英山縣、松滋市、南漳縣、應城市
湖南省(40個):
寧鄉縣、湘鄉市、醴陵市、株洲縣、衡山縣、衡陽縣、祁東縣、常寧市、衡東縣、平江縣、臨湘市、岳陽縣、桃源縣、常德市鼎城區、桃江縣、隆回縣、邵東縣、綏寧縣、武岡市、新寧縣、雙峰縣、漣源市、冷水江市、辰溪縣、麻陽縣、芷江縣、溆浦縣、汝城縣、永興縣、郴州市蘇仙區、永州市冷水灘區、雙牌縣、江華縣、道縣、新田縣、寧遠縣、永順縣、花垣縣、桑植縣、慈利縣
廣東省(37個):
廣州市蘿崗區、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龍崗區、寶安區、珠海市斗門區、香洲區、金灣區、汕頭市金平區、龍湖區、佛山市南海區、樂昌市、仁化縣、河源市連平縣、和平縣、梅州市平遠縣、豐順縣、惠州市惠陽區、大亞灣經濟開發區、汕尾市陸河縣、海豐縣、江門市臺山市、鶴山市、陽江市陽西縣、湛江市雷州市、坡頭區、肇慶市四會市、懷集縣、清遠市佛岡縣、清新縣、潮州市饒平縣、潮安縣、揭陽市揭東縣、揭西縣、云浮市郁南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5個):
鳳山縣、宜州市、田東縣、平果縣、資源縣
海南省(6個):
保亭縣、昌江縣、瓊中縣、陵水縣、五指山市、白沙縣
重慶市(10個):
萬盛區、巴南區、北碚區、長壽區、潼南縣、云陽縣、巫山縣、奉節縣、彭水縣、綦江縣
四川省(26個):
榮縣、巴中市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綿陽市安縣、江油市、三臺縣、內江市資中縣、隆昌縣、雅安市雨城區、天全縣、蘆山縣、石棉縣、漢源縣、寶興縣、滎經縣,廣安市廣安區、華鎣市、鄰水縣、岳池縣、武勝縣、甘孜州康定縣、丹巴縣,阿壩州小金縣,涼山州甘洛縣
貴州省(61個):
修文縣、貴陽市烏當區、貴陽市云巖區、貴陽市南明區、遵義市紅花崗區、余慶縣、務川縣、鳳岡縣、湄潭縣、道真縣、正安縣、綏陽縣、桐梓縣、赤水市、習水縣、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盤縣、水城縣、安順市西秀區、普定縣、鎮寧縣、紫云縣、黔南州福泉市、貴定縣、龍里縣、惠水縣、長順縣、羅甸縣、平塘縣、獨山縣、荔波縣、三都縣、天柱縣、岑鞏縣、從江縣、麻江縣、錦屏縣、黃平縣、丹寨縣、臺江縣,興義市、興仁縣、貞豐縣、晴隆縣、普安縣、大方縣、赫章縣、金沙縣、畢節市、織金縣、威寧縣、納雍縣,銅仁市、玉屏縣、萬山特區、松桃縣、沿河縣、德江縣、思南縣、石阡縣、印江縣
云南省(35個):
昆明市東川區、祿勸縣、宜良縣、昭通市昭陽區、鹽津縣、水富縣、曲靖市麒麟區、沾益縣、會澤縣、玉溪市紅塔區、龍陵縣、昌寧縣、騰沖縣、南華縣、姚安縣、大姚縣、開遠市、元陽縣、河口縣、文山縣、丘北縣、西疇縣、江城縣、孟連縣、南澗縣、漾濞縣、永平縣、潞西市、華坪縣、玉龍縣、香格里拉縣、維西縣、臨滄市臨翔區、滄源縣、耿馬縣
*** 自治區(5個):
亞東縣、芒康縣、波密縣、察隅縣、洛扎縣
陜西省(19個):
西安市臨潼區、西安市灞橋區、寶雞市金臺區、太白縣、長武縣、淳化縣、韓城市、白水縣、商洛市商州區、鎮安縣、安康市漢濱區、鎮坪縣、洋縣、留壩縣、府谷縣、定邊縣、志丹縣、甘泉縣、銅川市印臺區
甘肅省(19個):
蘭州市七里河區、酒泉市肅州區、山丹縣、肅南縣、天祝縣、古浪縣、白銀市平川區、會寧縣、通渭縣、漳縣、天水市秦州區、清水縣、隴南市武都區、文縣、東鄉縣、臨夏縣、迭部縣、鎮原縣、崇信縣
寧夏 *** 自治區(4個):
固原市彭陽縣、涇源縣、隆德縣,中衛市海原縣
新疆 *** 爾自治區(11個):
尼勒克縣、特克斯縣、霍城縣、察布查爾縣、阜康市、沙灣縣、烏蘇市、烏魯木齊縣、哈巴河縣、阿勒泰市、富蘊縣
地質災害資質是怎么分類的?有幾個等級?
地質災害所有都只分為3個等級,分別是甲級,丙級,地質災害資質目前主要有五個分類,即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危險評估這五類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
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區建立了區級地質災害防治機構,明確了各單位責任,落實了地質災害技術支撐單位;
完善了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建立了汛期值班、災情速報和應急調查處置制度,每年均編制了汛期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加強了地質災害宣傳力度,提高了全民防災減災意識,使地質災害預防工作及時到位。
主要問題
1、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短缺。由于地方 *** 財力有限,列入 *** 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十分有限,還未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汛期地質災害調查及應急處理無經費來源,大量隱患點得不到有效的防治,仍然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監測預警信息管理系統尚待完善。群測群防監測 *** 雖基本建立,但預警預報系統和基于GIS的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平臺尚未建立,不能對地質災害的發生提供簡便、快捷、科學、準確的預警預報,也不能提供地質災害系統資源的動態查詢,難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提供快速決策服務。
3、地質災害防治和監管任務十分繁重。隨著洪江區城市發展進程的推進,人類工程活動不斷向低山區、丘陵區地帶延伸,引發地質災害趨勢明顯增加,地質災害防治和監管工作任務仍十分艱巨。
一定時期地質災害發展預測
由于受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巖土體類型等的制約,其地質災害類型多、數量大、分布廣、威脅程度大,尤其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隨著人類工程活動的不斷加劇,地質災害特別是人類誘發的地質災害有逐年上升趨勢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程建設活動不斷增加,特別是交通、水利、城鎮建設等工程活動引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災害事故在不斷增加。
韶關市(樂昌)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方案
樂昌市人民 ***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和廣東省國土資源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于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粵國土資地環電〔2011〕197號)文件要求,為檢驗前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質量,查找漏洞,切實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的應急反應能力,更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制定如下演練方案:
一、指導思想
從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高度,提高我市臨災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完善我市群測群防體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演練目的
(1)通過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檢驗我市群測群防建設工作實效,檢驗各部門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發現災害發生時應急處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找出解決辦法;
(2)培訓參與演練的鄉鎮有關工作人員和群眾,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更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3)宣傳教育群眾,強化防災意識,提高自救技能。
三、應急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演練現場地質背景
大源鎮永濟橋村高粱頭組后山山體陡峭、土體風化強烈,極易受降水影響發生災害,此前曾出現過小型滑坡,由于應對及時,未出現人員、財產損失。目前,因連日強降雨出現了地質災害險情前兆,很大程度上可能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災情預警等級達到4級,該組20戶居民近10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根據有關氣象和地質災害災情預警信息,大源鎮已啟動相應應急預案。
五、應急演練的組織安排
(一)成立指揮部
韶關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劉杰任演練總指揮,樂昌市人民 *** 副市長鄧偉榮任指揮長、國土資源局局長譚均伯、大源鎮黨委書記周杏林任副指揮長,大源鎮鎮長連曠怡任現場指揮,國土資源局相關人員、演練所在鎮、村組負責人為成員組成的樂昌市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指揮部,負責協調、指揮演練。
指揮部設綜合聯絡組、宣傳報道組、治安管理組、應急搶險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后勤物資保障組7個工作組。
參與本次演練的有上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家和兄弟縣(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負責同志、樂昌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以及各鎮(街道辦)分管領導,組成觀摩指導團。
(二)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1)綜合協調組:由國土資源局局長牽頭,全面負責各項準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主要是搞好演練方案的制訂,參與演練人員的組織與分工,演練現場的布置、現場解說員的落實等。
(2)宣傳報道組:由樂昌廣播電視臺分管宣傳報道工作的副臺長負責,現場解說1名、2組攝像記者組成。
(3)緊急搶險組:由一名大源鎮副鎮長牽頭,大源鎮應急小分隊配合。任務為: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
(4)監測調查組:由樂昌市國土資源局分管副局長牽頭負責,由地礦股、大源國土所工作人員和當地監測員組成,請韶關市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參加。任務為:調查、核實險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威脅,提出對策和措施。
(5)后勤保障組:由一名副鎮長牽頭負責,鎮干部、村干部組成。任務為:模擬發放應急安置的撤離群眾所需的基本生活保障物品等。
(6)醫療衛生組:由主管醫療衛生副鎮長牽頭,大源鎮衛生院院長、醫生等參加。任務為:提供現場醫療衛生安全保障,模擬搶救傷員。
(7)治安保衛組:由大源鎮派出所所長負責。任務為:負責封閉進村道路,維護災區秩序、治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演練活動流程及時間安排
8月5日上午9:00開始,詳見演練流程及時間安排表
七、應急撤離演練現場布置
(1)樹立標示牌:包括演練指揮部1塊、應急撤離路線指示牌2~3塊、應急安置點1塊、危險點警示牌、應急救助點1塊等;
(2)演練現場橫幅:內容為:韶關市(樂昌)主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演練現場;
(3)臨時安置簡易帳篷2頂;
以上由大源鎮 *** 負責。
(4)指揮、觀摩現場:要求地面平整寬敞,視野開闊,便于參演人員集中和觀摩演練習過程,為確保安全,需對樂昌峽左、右岸公路實施臨時交通管制,時間約30分鐘。
此項由國土資源局報市 *** 協調,公安交警負責。
八、應急演練的前期預備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部門協調的一體性,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討論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為應急演練工作做準備并落實工作任務,確保演練過程順利、目標圓滿。
大源鎮認真組織高粱頭組參與演練的群眾,因身體原因不能參加的要安排好安全照顧事宜。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地質災害哪個部門管
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全國的地質災害調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本主管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編制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法律依據: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第五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在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財權的基礎上,分別列入中央和地方有關人民 *** 的財政預算。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制定。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
第十一條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依據全國地質災害調查結果,編制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經專家論證后報國務院批準公布。
樂昌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樂昌地質災害防治單位有哪些、樂昌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