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gis地圖表明污染濃度的知識,其中也會對gis地圖表明污染濃度怎么算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 1、Gis到底有哪些應用??
- 2、GIS的概念和應用案例和遙感在自然災害或環境在這方面的監控
- 3、如果有采樣點坐標和污染濃度怎么用gis測定污染范圍和土方量
- 4、GIS在環境科學的應用有那些?具體一點的
- 5、怎么用gis將污染程度在地圖上表現出來
- 6、GIS在項目應用中的意義
Gis到底有哪些應用??
我也是學GIS的,就自己的理解說一下吧。
GIS重點在空間信息的處理,優勢在空間分析。
舉例來說吧,現在導航已經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了,那么導航時位置的獲取是GPS,但是真正的導航,在地圖上顯示你的位置,地圖的組織,到目的地最短路徑的計算和顯示,都是GIS在做。打個比方就是,GPS是眼睛,那么GIS就是大腦,它指揮你處理你獲取的信息并作出指示,向哪里走,怎么到目的地。
因而,你可以簡單的理解GIS為綜合分析和處理空間數據的技術。通常,地圖是GIS的表現形式,但是GIS深層是空間信息的處理,所以你從GIS地圖上可以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直觀的印象,更可以通過GIS獲取大量的其它信息,如地物與周邊地物的關系(主要是拓撲關系,相鄰,包含,相離),地物的某一屬性的影響范圍,如公路對周邊多大范圍有噪音污染(緩沖區分析)等。GIS讓你可以所見即所得,獲取地圖上的大量信息。而且,由于GIS將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相結合,你可以更加直觀的理解這些信息。比如,全國人口分布,你可以從一張表上看到各個省份的人口數目,但是那樣不容易直觀感受,但是用GIS,你可以從地圖上分塊獲取各個省份的人口數目和相對多少,找了張圖,不是很好,因為GIS可以在地圖上拉出很多柱狀,表明人口數,這樣,你是不是不僅可以獲取人口數,也可以直觀看到分布,以及各省人口數呢?呵呵,GIS是很強大的。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再舉個例子吧。有一塊地,地面不平,坡度不一,土壤有酸堿度,灌溉有條件,土壤含水量等等多種屬性,你如何決定土地作何用?如果種地種什么合適?一塊地,請一個專家也許花幾天也可以出來,但是如果是大量的土地呢?這時,GIS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它可以輕松通過GIS算法處理出來,而且更加科學高效。
相信說了這么多,你應該有些直觀感受了。再說說GIS的用途吧。簡單的說一下吧。像國土規劃,這么大的數據量,還有眾多的屬性信息,如房屋權屬,用途,何時建立,屬于哪個行政單位等等,出了GIS,還有誰這么厲害呢?CAD在圖形方面可以,屬性不行的。制圖就不說了,看來你是用過的。交通方面,就說這個最短路徑就行,你到某地如何走用時最少或者最近?GIS來幫你!旅游方面類似,如何最短的路徑游玩最多的地方?GIS可以幫你。公共安全方面,消防站建在哪里可以覆蓋更大面積,同時不與其它的消防站覆蓋面相重合?同時到各個地方路徑比較短?GIS可以做。。。。。。等等,GIS用途很廣的,你關注一下,會發現很多地方都用到了GIS。
至于WebGIS,簡單理解是因為地理數據的分布存儲以及應用,還有 *** 化的原因。像Google地圖和百度地圖不就是嗎?
呵呵,說了這么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相信GIS會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我們身邊,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
以上都是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指出,謝了!
GIS的概念和應用案例和遙感在自然災害或環境在這方面的監控
題目太大了,我寫一點我知道的吧。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即GIS )——一門集計算機科學、信息學、地理學等多門科學為一體的新興學科,它是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支持下,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的理論,科學管理和綜合分析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以提供對規劃、管理、決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間信息系統。
應用案例的話,mapgis或者arcgis都是很好的基于gis原理的圖像應用軟件。
遙感在自然災害方面主要通過高光譜或者來探測危險環境因素。
例如:編制酸性礦物分布圖,特殊蝕變礦物分布圖,評價野火分布等級等。還可用于研究廢棄礦環境的恢復問題。
在水體的污染,遙感應用較好的方面有:
1.水體污染濃度大使水體顯著變色并與背景水色差異較大時,可在可見光波段圖像上識別。
2.水體富營養化,可在近紅外波段影像上被識別。
3.水體受熱污染,可在熱紅外波段影像被識別。
4.水上被油溢污染,可使紫外波段和近紅外波段的反射率增高,有可能被探測。
如果有采樣點坐標和污染濃度怎么用gis測定污染范圍和土方量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4采樣準備
4.1組織準備
由具有野外調查經驗且掌握土壤采樣技術規程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采樣組,采樣前組織學習有關技術文件,了解監測技術規范。
4.2資料收集
收集包括監測區域的交通圖、土壤圖、地質圖、大比例尺地形圖等資料,供制作采樣工作圖和標注采樣點位用。
收集包括監測區域土類、成土母質等土壤信息資料。
收集工程建設或生產過程對土壤造成影響的環境研究資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穩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資料。
收集土壤歷史資料和相應的法律(法規)。
收集監測區域工農業生產及排污、污灌、化肥農藥施用情況資料。
收集監測區域氣候資料(溫度、降水量和蒸發量)、水文資料。
收集監測區域遙感與土壤利用及其演變過程方面的資料等。
4.3現場調查
現場踏勘,將調查得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利用,豐富采樣工作圖的內容。
4.4采樣器具準備
4.4.1工具類:鐵鍬、鐵鏟、圓狀取土鉆、螺旋取土鉆、竹片以及適合特殊采樣要求的工具等。
4.4.2器材類:GPS、羅盤、照相機、膠卷、卷尺、鋁盒、樣品袋、樣品箱等。
4.4.3文具類:樣品標簽、采樣記錄表、鉛筆、資料夾等。
4.4.4安全防護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藥品箱等。
4.4.5采樣用車輛
4.5監測項目與頻次
監測項目分常規項目、特定項目和選測項目;監測頻次與其相應。
常規項目:原則上為GB 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特定項目:GB 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據當地環境污染狀況,確認在土壤中積累較多、對環境危害較大、影響范圍廣、毒性較強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對土壤環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物質,具體項目由各地自行確定。
選測項目:一般包括新納入的在土壤中積累較少的污染物、由于環境污染導致土壤性狀發生改變的土壤性狀指標以及生態環境指標等,由各地自行選擇測定。
土壤監測項目與監測頻次見表4-1。監測頻次原則上按表4-1執行,常規項目可按當地實際適當降低監測頻次,但不可低于5年一次,選測項目可按當地實際適當提高監測頻次。
表4-1 土壤監測項目與監測頻次
項目類別 監測項目 監測頻次
常規項目 基本項目 pH、陽離子交換量 每年一次
農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樣
重點項目 鎘、鉻、汞、砷、鉛、銅、鋅、鎳
六六六、滴滴涕
特定項目(污染事故) 特征項目 及時采樣,根據污染物變化趨勢決定監測頻次
選測項目 影響產量項目 全鹽量、硼、氟、氮、磷、鉀等
每年監測一次
農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樣
污水灌溉項目 氰化物、六價鉻、揮發酚、烷基汞、苯并[a]芘、有機質、硫化物、石油類等
POPs與高毒類農藥 苯、揮發性鹵代烴、有機磷農藥、PCB、PAH等
其他項目 結合態鋁(酸雨區)、硒、釩、氧化稀土總量、鉬、鐵、錳、鎂、鈣、鈉、鋁、硅、放射性比活度等
5布點與樣品數容量
5.1“隨機”和“等量”原則
樣品是由總體中隨機采集的一些個體所組成,個體之間存在變異,因此樣品與總體之間,既存在同質的“親緣”關系,樣品可作為總體的代表,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異質性的,差異愈小,樣品的代表性愈好;反之亦然。為了達到采集的監測樣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須避免一切主觀因素,使組成總體的個體有同樣的機會被選入樣品,即組成樣品的個體應當是隨機地取自總體。另一方面,在一組需要相互之間進行比較的樣品應當有同樣的個體組成,否則樣本大的個體所組成的樣品,其代表性會大于樣本少的個體組成的樣品。所以“隨機”和“等量”是決定樣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條件。
5.2布點 ***
5.2.1簡單隨機
將監測單元分成網格,每個網格編上號碼,決定采樣點樣品數后,隨機抽取規定的樣品數的樣品,其樣本號碼對應的網格號,即為采樣點。隨機數的獲得可以利用擲骰子、抽簽、查隨機數表的 *** 。關于隨機數骰子的使用 *** 可見GB10111《利用隨機數骰子進行隨機抽樣的辦法》。簡單隨機布點是一種完全不帶主觀限制條件的布點 *** 。
5.2.2分塊隨機
根據收集的資料,如果監測區域內的土壤有明顯的幾種類型,則可將區域分成幾塊,每塊內污染物較均勻,塊間的差異較明顯。將每塊作為一個監測單元,在每個監測單元內再隨機布點。在正確分塊的前提下,分塊布點的代表性比簡單隨機布點好,如果分塊不正確,分塊布點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5.2.3系統隨機
將監測區域分成面積相等的幾部分(網格劃分),每網格內布設一采樣點,這種布點稱為系統隨機布點。如果區域內土壤污染物含量變化較大,系統隨機布點比簡單隨機布點所采樣品的代表性要好。
圖5-1 布點方式示意圖
5.3基礎樣品數量
5.3.1由均方差和絕對偏差計算樣品數
用下列公式可計算所需的樣品數:
N=t2s2/D2
式中:N為樣品數;
t為選定置信水平(土壤環境監測一般選定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值(附錄A);
s2為均方差,可從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從極差R(s2=(R/4)2)估計;
D為可接受的絕對偏差。
示例:
某地土壤多氯聯苯(PCB)的濃度范圍0~13mg/kg,若95%置信度時平均值與真值的絕對偏差為1.5 mg/kg,s為3.25 mg/kg,初選自由度為10,則
N =(2.23)2(3.25)2/(1.5)2 =23
因為23比初選的10大得多,重新選擇自由度查t值計算得:
N =(2.069)2(3.25)2/(1.5)2 =20
20個土壤樣品數較大,原因是其土壤PCB含量分布不均勻(0~13 mg/kg),要降低采樣的樣品數,就得犧牲監測結果的置信度(如從95%降低到90%),或放寬監測結果的置信距(如從1.5 mg/kg增加到2.0 mg/kg)。
5.3.2由變異系數和相對偏差計算樣品數
N=t2s2/D2可變為:
N=t2CV2/m2
式中:N為樣品數;
t為選定置信水平(土壤環境監測一般選定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值(附錄A);
CV為變異系數(%),可從先前的其它研究資料中估計;
m為可接受的相對偏差(%),土壤環境監測一般限定為20%~30% 。
沒有歷史資料的地區、土壤變異程度不太大的地區,一般CV可用10%~30%粗略估計,有效磷和有效鉀變異系數CV可取50%。
5.4布點數量
土壤監測的布點數量要滿足樣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絕對偏差、變異系數和相對偏差計算樣品數是樣品數的下限數值,實際工作中土壤布點數量還要根據調查目的、調查精度和調查區域環境狀況等因素確定。
一般要求每個監測單元最少設3個點。
區域土壤環境調查按調查的精度不同可從2.5km、5km、10km、20km、40km中選擇網距網格布點,區域內的網格結點數即為土壤采樣點數量。
農田采集混合樣的樣點數量見“6.2.2.2混合樣采集”。
建設項目采樣點數量見“6.3建設項目土壤環境評價監測采樣”。
城市土壤采樣點數量見“6.4城市土壤采樣”。
土壤污染事故采樣點數量見“6.5污染事故監測土壤采樣”。
6樣品采集
樣品采集一般按三個階段進行:
前期采樣:根據背景資料與現場考察結果,采集一定數量的樣品分析測定,用于初步驗證污染物空間分異性和判斷土壤污染程度,為制定監測方案(選擇布點方式和確定監測項目及樣品數量)提供依據,前期采樣可與現場調查同時進行。
正式采樣:按照監測方案,實施現場采樣。
補充采樣:正式采樣測試后,發現布設的樣點沒有滿足總體設計需要,則要進行增設采樣點補充采樣。
面積較小的土壤污染調查和突發性土壤污染事故調查可直接采樣。
6.1區域環境背景土壤采樣
6.1.1采樣單元
采樣單元的劃分,全國土壤環境背景值監測一般以土類為主,省、自治區、直轄市級的土壤環境背景值監測以土類和成土母質母巖類型為主,省級以下或條件許可或特別工作需要的土壤環境背景值監測可劃分到亞類或土屬。
6.1.2樣品數量
各采樣單元中的樣品數量應符合“5.3基礎樣品數量”要求。
6.1.3網格布點
網格間距L按下式計算:
L=(A/N)1/2
式中:L為網格間距;
A為采樣單元面積;
N為采樣點數(同“5.3樣品數量”)。
A和L的量綱要相匹配,如A的單位是km2則L的單位就為km。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減小網格間距,適當調整網格的起始經緯度,避開過多網格落在道路或河流上,使樣品更具代表性。
6.1.4野外選點
首先采樣點的自然景觀應符合土壤環境背景值研究的要求。采樣點選在被采土壤類型特征明顯的地方,地形相對平坦、穩定、植被良好的地點;坡腳、洼地等具有從屬景觀特征的地點不設采樣點;城鎮、住宅、道路、溝渠、糞坑、墳墓附近等處人為干擾大,失去土壤的代表性,不宜設采樣點,采樣點離鐵路、公路至少300m以上;采樣點以剖面發育完整、層次較清楚、無侵入體為準,不在水土流失嚴重或表土被破壞處設采樣點;選擇不施或少施化肥、農藥的地塊作為采樣點,以使樣品點盡可能少受人為活動的影響;不在多種土類、多種母質母巖交錯分布、面積較小的邊緣地區布設采樣點。
6.1.5采樣
采樣點可采表層樣或土壤剖面。一般監測采集表層土,采樣深度0~20cm,特殊要求的監測(土壤背景、環評、污染事故等)必要時選擇部分采樣點采集剖面樣品。剖面的規格一般為長1.5m,寬0.8m,深1.2m。挖掘土壤剖面要使觀察面向陽,表土和底土分兩側放置。
一般每個剖面采集A、B、C三層土樣。地下水位較高時,剖面挖至地下水出露時為止;山地丘陵土層較薄時,剖面挖至風化層。
對B層發育不完整(不發育)的山地土壤,只采A、C兩層;
干旱地區剖面發育不完善的土壤,在表層5~20 cm、心土層50 cm、底土層100 cm左右采樣。
水稻土按照A耕作層、P犁底層、C母質層(或G潛育層、W潴育層)分層采樣(圖6-1),對P層太薄的剖面,只采A、C兩層(或A、G層或A、W層)。
GIS在環境科學的應用有那些?具體一點的
以環境監測為例吧:
城市環境的演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城市環境動態監測的實現,有賴于信息的適時更新和對信息的空間分析與綜合處理。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強大的空間分析和數據處理功能,充分利用GIS的功能模塊結合選定的環境監測模型可以對多源環境信息進行處理,從中發現環境演變的動態規律,通過不同時段環境信息的對比和綜合分析,輔助決策。其關鍵在于建立科學的監測模型,對信息進行有效的綜合處理,從而實現對環境的綜合動態監測。包括大氣污染的監測,水體污染監測、生態環境監測,環境災害監測等。GIS強大的專題制圖功能可將環境的變化情況、規律通過直觀的圖件資料予以顯示。
(1)大氣環境的動態監測與分析。大氣環境是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人口密集、工業企業集中的城市大氣環境問題顯得尤為突出。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為改善和恢復大氣環境做著積極的努力。在進行這項工作時,首先要了解大氣環境的特點。之一,它的空間尺度大,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圈有上百公里的厚度;第二,空氣在自然環境中有著更好的流動性,地面是其不可逾越的固體邊界。因此大氣環境的動態監測與分析工作最適合用GIS技術進行研究。應用GIS建立城市大氣污染的管理系統時,將基礎數據進行如下分類:屬性數據,如污染物排放量、人口狀況、工業結構等;地理(空間)數據,如污染源的分布、城市現狀平面圖等。把數據庫分為基本型和導出型,應該既更新基本型數據庫,又更新導出型數據庫。利用GIS的空間圖形圖像的顯示、分析功能,可以獲得各污染物濃度分布圖,了解各污染物的空間分布及超標情況。致力于大氣環境問題的科研人員已經在這些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國內外都有成功的實例。比如,歐洲的RAINS模式[2]就是一個跨國界的SO2排放量計算機管理系統,我國“七五”環保項目中“國家大氣環境信息系統”[6]。大家熟知的大氣層的臭氧層“黑洞”就是通過GIS和遙感技術發現的。
(2)水資源環境監測。隨著工業的發展,水資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人口的急劇增長及城市的發展,許多城市出現了用水緊張的局面。因此,加強對水資源的監測和管理迫在眉睫。水資源環境的一個特點是空間信息量大,而對空間信息的管理與分析正是GIS的優勢,這樣GIS便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水資源管理工具,使水資源的管理工作由傳統模式進入了現代化的動態管理模式。
GIS應用于水資源數據的監測管理,主要是對水質數據、供水部門數據及遙感數據進行管理與分析等。GIS與計算機水域模型(watershedmodel)的結合已成為動態評估城市水資源環境的強有力工具。如Adamus和Bergman采用GIS與篩選函數分析水域內無點污染源的荷載分布,Richard和Host應用GIS與相關函數分析河流生物與上游土地應用及河流形狀的關系[6],中國環境科學院鄭丙輝等應用GIS定量分析昆明市松華壩水庫的流域面源污染[7]。用GIS管理水資源數據,使得數據資源共享具有很大潛力,增強了數據管理與分析的可視性,將數據管理的水平又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Hudak等人在利用GIS技術對地下水監測 *** 進行的設計中,對所選研究區域進行詳細的場地監測和分析,從而有利于管理地表和地下廢物設施,及時發現潛在污染源,加強對水源井的保護,還能為填理場選址提供決策支持[3]。上海市環境管理部門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GIS的應用研究,并建立了黃浦江流域水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系統具有動態監測顯示、水污染過程模擬及取水口水環境管理功能,并可對水質作出快速預測分析和預報(鄭丙輝,劉寧。GIS支持下的流域面源污染研究。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首屆年會論文集,1995)。
(3)生態環境宏觀監測。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增長,然而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為了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了解生態環境現狀,解決主要生態環境問題,以保障有關決策部門在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做出合理的、科學的宏觀決策。由于生態環境信息具有容量大、層次多、內容廣、關系復雜、空間分布和動態變化的特點,以往所做的大都是一些常規的、單項的生態環境和資源調查,而且監測結果的技術質量較低[8]。
第2卷第2期馮文博等GIS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17在GIS技術正逐漸走向成熟的今天,利用GIS軟件支持,可以更精確、更直觀地對空間數據進行劃分,把生態環境的屬性信息和空間信息按空間分布特點,輸入計算機,來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及生態監測數據庫,以便有效地存儲和管理數據,快速、準確地進行信息的查詢、檢索、更新,促使數據的全面綜合處理和迭加分析,對生態環境的發展態勢做出科學預測[9,10]。GIS的強大制圖功能,可以使用戶輕松獲得定位準確、內容詳的實專題圖。生態環境信息系統的建立,不僅為將來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本底數據,還可與其他部門的有關信息系統以及國際相關系統聯網,形成統一的生態環境信息 *** 。內蒙古環境監測中心站利用遙感和環境信息技術對內蒙古伊盟地區進行首次生態環境調查,并取得了可喜調查成果,為建立自治區生態環境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奠定了基礎[11]。
(4)環境災害監測與評估。災害的發生大都是突發性的,其結果是對環境造成重大污染,經濟上造成巨大損失,對居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其危害制約著生態平衡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旦災害發生,必須及時準確的制定出應急對策,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更大限度的降低災害損失。由于GIS具有交互定位和邏輯查詢以及廣泛的關系數據庫連接能力,所以非常適合用于環境災害監測與評估。對于特大火災,消防部門可以使用GIS完成火災事件分析、繪制火災現場圖、顯示消火栓分布圖、道路狀況和資源分布,從而進行緊急調度和路徑優化。災后可很快進行環境質量追蹤調查、評估,根據新的環保監測數據,迅速得出一定范圍內大氣污染的等值線圖,以及對居民、生態的影響。GIS可以提供有關洪澇災害的歷史、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現狀的背景數據;可以對洪澇災害的可能性、空間分布、危險程度等進行綜合的分析、評價、模擬分析和趨勢預測研究;可以輔助防災、減災決策分析,提供災害快速評估與計算機輔助決策。中國測繪科學院李紫薇等建立的一套基于“4D”的洪澇災害遙感監測評估與保險核損技術系統也已經在岳陽地區投入了運行。水利部陳曦川等應用GIS *** 分析技術,模擬分析出北京地區小清河滯洪區疏散居民更佳撤退路徑,減少了居民傷亡和財產損失,為防洪減災中提供最有效的決策依據。
地理信息系統可不斷更新、儲存新的信息,維持數據庫的有效性和現勢性。若將GIS與RS(遙感技術)相結合,可以實現實時動態監測模擬。在災害發展過程和災害消除后,災害發生的規模、速度,災害制止后是否有回跡現象等都可用遙感進行監測。尤其是對交通不便、人跡稀少的地方更為方便(李紫薇,毛可標,龔循平,等:《基于“4D”的理大洪澇災害保險核損技術系統的建立》,第十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1997)。
怎么用gis將污染程度在地圖上表現出來
如果有污染的點數據的話,可以利用插值,來分析污染點周圍的濃度。
如滿意,請采納
GIS在項目應用中的意義
GIS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環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計算機新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廣泛應用,環境信息系統在環境保護管理和決策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出現為環境保護工作邁向信息化、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持。
目前,全國27個省級環保局及一百多個城市環保部門都已購置了ESRI公司的ARCGIS、ARCVIEW地理信息系統平臺軟件和相應的硬件設施,大部分省市已經建立環境基礎數據庫,在GIS平臺上開發了城市環境地理信息系統、重點流域水資源管理、環境污染應急預警預報系統等,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1應用GIS制作環境專題圖
環境制圖是環境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手段。與傳統的、周期長、更新慢的手工制圖方式相比,利用GIS建立起地圖數據庫,可以達到一次投入、多次產出的效果。它不僅可以用戶輸出全要素地形圖,而且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分層輸出各種專題圖,如污染源分布圖、大氣質量功能區劃圖等等。GIS的制圖 *** 比傳統的人工繪圖 *** 要靈活得多,在基礎電子地圖上,通過加入相關的專題數據就可迅速制作出各種高質量的環境專題地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從符號和顏色庫中選擇圖件,使之更好地突出專題效果和特性。
2.2應用GIS建立各種環境地理信息系統
各級環保部門在日常管理業務中,需要采集和處理大量的、種類繁多的環境信息。而這些環境信息85%以上與空間位置有關。GIS的強大功能之一是它的空間數據的采集、編輯、處理功能和對空間數據的管理能力。使用GIS,可以建立各種環境空間數據庫。例如:污染源空間信息數據庫(包括工業、農業、交通等污染源數量、屬性和污染源發生的地域范圍)、環境質量信息數據庫(包括空氣、水、噪聲等),GIS能夠把各種環境信息與其地理位置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與管理,以實現空間數據的輸入、查詢、分析、輸出和管理的可視化。例如,基于GIS平臺,廈門市建立了城市環境空間數據庫和污染源監測屬性數據庫,開發了 *** 化城市環境質量地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涵蓋了大氣、地表水、聲學環境的監測信息,以分布圖、專題圖、三維模型等形式,生動直觀地反映環境質量狀況。由于采用了因特網的GIS開發技術,該系統可以在Internet/Intranet上運行。
2.3 GIS應用于環境監測
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利用GIS技術可對實時采集的數據進行存儲、處理、顯示、分析,實現為環境決策提供輔助手段的目的。如廣東省以東深流域自然環境地理信息為基礎,對東深流域的監測數據進行存儲處理,利用GIS技術開發了東深流域水環境管理信息。該系統直觀顯示和分析東深流域水環境現狀、污染源分布、水環境質量評價,追蹤污染物來源。可結合數字地圖查詢歷年監測數據及各種統計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如緩沖區查詢與分析)、輔助決策(容量計算及污染狀況的預測)為流域水環境的科學化管理和決策提供了先進的科學手段。
2.4 GIS應用于自然生態現狀分析
在進行自然生態現狀分析過程中,利用GIS可以比較精確地計算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砍伐面積等,客觀地評價生態破壞程度和波及的范圍,為各級 *** 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國家環保總局把GIS技術與遙感技術相結合,對我國西部12省的生態環境現狀進行調查,得到了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空間分布與空間統計狀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和生態環境變化的空間規律特點,為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青海省遙感中心將“3S”技術運用到青海湖環湖重點區域調查上,快速查清了該區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現狀,建立了生態環境數據庫和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為 *** 規劃決策、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提供了寶貴資料。
2.5 GIS應用于環境應急預警預報
建立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區域預警系統,能夠對事故風險源的地理位置及其屬性、事故敏感區域位置及其屬性進行管理,提供污染事故的大氣、河流污染擴散的模擬過程和應急方案。例如,大連市的“重大污染事故區域預警系統”把重大污染事故的多種預測模型與GIS技術相結合,當某一風險源發生事故時提供應急措施、報警信息和救援信息,為重大污染事故應急指揮奠定了基礎。上海市應用GIS、RS與GPS技術開發了環保應急熱線系統,該系統采用GIS技術進行污染源搜索和定位;將GIS與GPS結合起來,用于出警指揮和導航;用RS技術獲取地面信息,解決了GIS基礎底圖動態更新問題。通過“3S”技術的綜合應用,更好地發揮了GIS在環保執法和應急事件中的作用。
2.6 GIS應用于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影響評價
由于GIS能夠集成管理與場地密切相關的環境數據,因而也是綜合分析評價的有力工具。環境影響評價是對所有的改、擴、建項目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價,并提出防止和減緩這種影響的對策與措施。利用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可以綜合性地分析建設項目各種數據,幫助確立環境影響評價模型。由于GIS系統具有層的結構,可將不同的環境影響進行計算并疊加。深圳市環境保護研究所已利用GIS技術進行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和制圖。
在區域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工作中,可將地理信息與大氣、土壤、水、噪聲等環境要素的監測數據結合在一起,利用GIS軟件的空間分析模塊,對整個區域的環境質量現狀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以反映出區域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間分布情況。如通過疊加分析,可以提取該區域內大氣污染布圖、噪聲分布圖;通過緩沖區分析,可顯示污染源影響范圍等。
2.7 GIS應用于水環境管理
水環境信息具有明顯的空間屬性和層次屬性,利用GIS可以更加明確地揭示不同區域的水環境狀況,反映水體環境質量在空間上的變化趨勢。可以更加直觀地反映如污染源、排污口、監測斷面等環境要素的空間分布。利用GIS還可以進行污染源預測、水質預測、水環境容量計算、污染物削減量的分配等,以表格和圖形的方式為水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支持。目前,全國各省環保局正在使用GIS軟件進行各省水環境功能區劃匯總工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水環境功能區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水環境數據查詢、水質評價、統計分析、水質預測等功能,將各種水環境信息以可視化的方式表達,對水環境的科學管理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gis地圖表明污染濃度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gis地圖表明污染濃度怎么算、gis地圖表明污染濃度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