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是按一定的數學法則和特有的符號系統及制圖綜合原則將 地球表面的各種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縮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形,它反映制圖現象的空間分布、組合、聯系及在時空方面的變化和發展。
圖層:用戶按照一定的需要或標準把某些相關的物體組合在一起,我們稱之為圖層。如地圖中水系構成一個圖層,鐵路構成一個圖層等。我們可以把一個圖層理解為一張透明薄膜,每一層上的物體在 同一張薄膜上。一張圖就是由若干層薄膜疊置而成的,圖形分層 有利于提高檢索和顯示速度。
點元:點元是點圖元的簡稱,有時也簡稱點,所謂點元是指由 一個控制點決定其位置的有確定形狀的圖形單元。它包括字、字符串、子圖、圓、弧、直線段等幾種類型。
弧段:弧段是一系列有規則、順序的點的 *** ,用它們可以構 成區域的輪廊線。它與曲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屬于面元,后者屬于線元。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區/區域:區/區域是由同一方向或首尾相連的弧段組成的封閉圖形。
拓撲:拓撲即位相關系,是指將點、線及區域等圖元的空間關系加 以結構化的一種數學 *** 。主要包括區域的定義、區域的相鄰性 及弧段的接序性。區域是由構成其輪廓的弧段所組成,所有的弧段 都加以編碼,再將區域看做由弧段代碼組成。區域的相鄰性是區域 與區域間是否相鄰,可由它們是否具有共同的邊界弧段決定。弧段的接序性是指對于具有方向性的弧段,可定義它們的起始節點和 終止節點,便于在 *** 圖層中査詢路徑或回路。拓撲性質是變形后保持不變的屬性。
透明輸出:與透明輸出相對的為覆蓋輸出。如果區與區、線與區或 點圖元與區等疊加,用透明輸出時,最上面的圖元顏色發生了改變,在最終的輸出時最上面圖元顏色為它們的混合色。最終的輸出如印刷品等。
數字化:數字化是指把圖形、文字等模擬信息轉換成為計算機能夠 識別、處理、儲存的數字信息的過程。
矢量:是具有一定方向和長度的量。一個矢量在二維空間里可表示為 (Dx,Dy),其中Dx表示沿x方向移動的距離,Dy表示沿y方向移動的距離。
矢量化:矢量化是指把概格數據轉換成矢量數據的過程。
光柵化:光柵化是指把矢量數據轉換成柵格數據的過程。
節點:節點是某弧段的端點,或者是數條弧段間的交叉點。
節點平差(頂點匹配):本來是同一個節點,由于數字化誤差,幾條弧段在交叉處即節點處沒有閉合或吻合,留有空隙,為此將 它們在交叉處的端點按照一定的匹配半徑捏合起來,成為一個 真正節點的過程,稱為節點平差。
緩沖區(buffer):是繞點、線、面而建立的區域,可視為地物在 一定空間范圍內的延伸,任何目標所產生的緩沖區總是一個多邊形,如建立以湖泊和河道500米寬的砍伐區。
裁剪:裁剪是指將圖形中的某一部分或全部按照給定多邊形所圈定 的邊界范圍提取出來進行單獨處理的過程。這個給定的多邊形通常 稱做裁剪框。在裁剪實用處理程序中,裁剪方式有內裁剪和外裁剪,其中內裁剪是指裁剪后保留裁剪框內的部分,外裁剪是指裁剪后 保留裁剪框外的部分。
屬性:一個實體的特征,屬性數據是描述真實實體特征的數據集。顯示地物屬性的表通常稱為屬性表,屬性表常用來組織屬性數據。
TIN:是由一組不規則的具有X、Y坐標和Z值的空間點建立起來的 不相交的相鄰三角形,包括節點、線和三角形面,用來描述表面的 小面區。TIN的數據結構包括了點和它們最相鄰點的拓撲關系,所以 TIN不僅能高效率地產生各種各樣的表面模型,而且也是十分有效的 地形表示 *** 。TIN的模型化能力包括計算坡度、坡向、體積、表面長,決定河網和山脊線,生成泰森多邊形等。
數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數字形式的地形定量模型。
數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 Tenain Model,是數字形式表示的地表面,即區域地形的數字表示,它是由一系列地面點的X、Y位置及其相聯系的 高程Z所組成。這種數字形式的地形模型是為適應計算機處理而產生的,又為各種地形特征及專題屬性的定量分析和不同類型專題圖的自動繪制 提供了基本數據。在專題地圖上,第三維Z不一定代表高程,而可代表 專題地圖的董測值,如重力值、Au含量等。
地圖投影(Map Projection):地圖投影是按照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橢球面經煒網相應投影到平面上的 *** 。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f954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