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顧GIS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應當提及測繪與遙感對 GIS的貢獻。
自從50-60年代,解析測圖儀、機助測圖系統、全站式 測置儀器將測量結果以數字形式送入電子計算機以來,就為 GIS/LIS的問世,即為GIS的空間數據采集和更新,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上面提到的之一個GIS就是由加拿大 *** 測量機構完成的,Tomlinson本人是美國攝影測量學會會員。之一個奧地利的LIS乃是數字地箱測置的產品。
在1974年的第14屆國際測量師聯合會(FIG)代表大會上,就為LIS下了明確的定義。1978年FIG規定,第三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地理信息系統。國際攝影測量學會(ISP)在1970—1980年期間對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字地面模型(DTM),從理論到實用整整研究了十年。1980年在漢堡大會上,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在其章程上明確地將 第Ⅳ委員會定名為攝影測置與遙感的制圖和數據庫應用,并將GIS列為其工作任務。1984—1988年,ISPRS建立了 專門工作組從事數字測圖和GIS工作。到了1988—1992年期間,ISPRS第Ⅱ委員會成立了“地理信息理論”、“由影像分析重建目標”和“從數字影像中提取專題信息” 三個與GIS密切關聯的工作組。而第Ⅳ和第Ⅶ委員會差不多所有 的工作組都包含GIS應用,尤其是遙感與GIS結合的命題。國際制圖學會(ICA)在80年代初期提出了電子地圖集的概念,不到十年時間,美國、加拿大、瑞典、西班牙、荷蘭等國已 制出了國家地圖集的PC電子地圖集及各種區域與專題的電子地圖集。我國測繪出版社于1991年也出版了《京津唐區域開發環境電于地圖集》。不論是機助制圖或電子地圖都是為GIS采集、貯存、管理和使用空間數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航空和航天遙感作為一種高效能的語義和非語義信息采集手段,其應用價值不僅僅在于一次性的資源調査和環境監測,而更重要的在于多時相、多信息的綜合開發和應用,將它形成從數據獲取,數據處理,直到規劃,預報和決策的綜合信息流程。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實現遙感與GIS的整體結合,既把遙感作為GIS的信息源和數據更新手段,又把GIS作為支持遙感信息提取的平臺,為其綜合開發和應用提供理想的環堍。影像與圖形的疊加將使用戶如臨其境。這種集成式的GIS將是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b97d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