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和現狀評估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在統一形成國土空間一張現狀底圖的基礎上,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工作。作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的應用系統和重點建設內容,監督信息系統是土地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和監督的基本支持。在深入解讀《通知》關于系統建設目標和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和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業務理解和多地系統建設實踐,總結提出了以數據驅動、編管協調、智能決策、多應用為特色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圖監督信息系統建設路徑。
一、目標要求1.統一現狀底圖基礎,解決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數據基礎問題
體制改革后,原土地、規劃等部門數據分類標準不統一,數據沖突等問題尚未解決。本通知明確了第三次國土調查結果作為現狀底圖的基本地位,統一了空間規劃的基本數據來源。2、提供全過程業務支持,解決土地空間規劃的業務聯系問題
土地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建設促進了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其他部門的空間信息收集和共享,為土地空間規劃的編制、審查和實施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數據服務支持。土地空間規劃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的建設將進一步實施土地空間規劃與審批管理的業務聯系,避免土地空間規劃的脫節和監督,為土地空間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監督提供全過程的業務支持。3、統一規劃結果的交付要求,解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監管方式問題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通知》提出了國家、省、市、縣土地空間規劃編制成果的統一匯報標準和要求,縱向明確了規劃成果的分級傳輸路徑,有利于實施上級規劃對下級規劃的監督監控,促進規劃成果的開放性和透明度,進一步加強規劃的權威性。4.明確實施監督路徑,解決規劃實施監督路徑和機制問題
建立土地空間規劃一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對土地空間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長期監測、定期評價和及時預警,為土地空間規劃的實施提供全面、多層次的監督體系。同時,明確自2019年起對土地空間開發保護現狀進行年度評價,建立土地空間規劃實施監督體檢評價機制,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土地空間規劃實施監督體系。
二、工作重點監督信息系統一圖監督信息系統的實施重點包括形成現狀底圖、建設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圖三個部分。
工作重點和相互關系1.現狀底圖
基于三調,整合現狀數據和信息,形成坐標一致、邊界一致、上下貫通的底圖。
2.信息平臺
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同時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圖監督信息系統。
三、規劃藍圖
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建設基于數據標準和交易要求,形成基于底圖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圖。
三、建設路徑1.構建數據治理整合路徑,鞏固現狀數據底板
從數據收集、數據收集、數據庫建設、數據管理、數據應用等方面構建數據管理集成路徑,建立工作流程和實施標準,鞏固現狀數據數據和自然資源確認登記數據的現狀數據底板。
基圖數據治理集成路徑2.建立數據內生關聯,形成數據閉環鏈
充分挖掘各種數據之間的內生聯系,構建數據聯系的橋梁
現狀-規劃-管理-社會經濟數據聯系圖3、建立國土空間基本信息平臺,實現業務支持與協調
建立土地空間基本信息平臺,通過系統界面向其他部門提供空間規劃數據和信息服務,并傳輸和共享其他部門的業務數據。實現土地空間規劃傳輸機制的垂直連接,實現上下系統的數據交換、規劃控制和指標傳輸。
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服務框架4.建立基于閉環管理思維的一圖監督信息系統
基于閉環管理思維,建立貫穿涵蓋規劃編制、審查、實施、監測評估預警等環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對規劃編制開展規劃分析和底板評估,對規劃審查提供輔助支撐工具,對用途管制提供審批決策支持,對資源利用和國土空間開展長期監測,對規劃實施情況和生態保護狀況開展定期評估,對違法行為和危情隱患開展及時預警。
國土空間規劃在閉環管理思維下實施監督信息系統5.根據全球規劃要求,構建包含空間規劃全要素的規劃圖
構建包括土地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的規劃圖,實現國家土地空間規劃圖,統一土地空間使用控制,實施建設項目規劃許可證,加強規劃實施監督提供依據和支持。
計劃一張圖數據資源目錄6、建立監測指標體系和指標管理功能,促進規劃監測指標易于獲得、準確、更新
基于全覆蓋、可實施、可定制的指標體系建設理念,建立土地空間規劃指標數據庫,實現系統訪問指標計算數據源、配置指標計算參數、輸出指標結果、支持指標的可視化表達等功能。開發靈活的指標管理功能,實現上下級指標、分類指標和指標圖之間的聯動。針對指標數據多源、統計口徑不一致、圖紙質量信息不均勻等問題,建立系統標準數據訪問規范,開辟方便的指標訪問渠道。逐步完善自然資源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數據資源自成系統,相互關閉,缺乏統一協調和數據共享的實際困難。建立指標數據更新共享機制,開辟多部門協調獲取指標數據的道路,促進指標更新的順利進行。
國土空間規劃監測指標體系7.建立國土空間規劃評價預警機制,發現問題,提出對策,促進實施
建立科學的評價和預警指標體系,建立評價和預警機制,基于評價和預警功能,實現土地空間規劃的定期評價和及時預警。在底線控制方面,重點評價三條紅線的突破,明確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水安全等土地安全的底線要求。在空間結構和效益方面,明確了人口空間分布、建設用地布局、土地利用效率、中系統等空間結構優化布局的目標和要求。從公共綠地覆蓋、公共設施供需、市政交通支撐承載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價宜居生活圈的便利性,確立優質宜居生活目標。通過找出問題,提出對策,促進規劃實施。
系統評估預警系統4的功能和特點國土科技結合建設需要和工作實踐,開發形成國土空間規劃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現圖應用、分析評價、結果審查管理、監測評價預警、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指標模型管理六個應用功能,基于實用、易用、有效、安全用戶需求,最終實現空間資源賬戶、空間規劃圖、管理協調表、空間控制平臺、空間管理 *** 空間規劃治理目標。1、主要功能
土地空間規劃的一張圖應用。它可以整合基礎地理、現狀、規劃等數據,提供資源瀏覽、專題圖制作、對比分析、查詢統計、成果共享等功能,服務于土地空間規劃管理。
土地空間規劃的分析和評價。主要服務于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編制單位,可協助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土地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土地空間規劃實施評價和風險識別評價。
國土空間規劃成果的審查和管理。為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等規劃成果的質量檢驗、審查和管理服務。
輔助生成評估報告。輔助生成評估報告。
資源和環境承載力的監測和預警。整合或訪問資源和環境監測預警數據,實現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智能分析和動態可視化顯示,開發綜合監督、動態評價、決策支持等功能,促進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的標準化、標準化和制度化。
國土空間規劃指標模型管理。服務于系統的運行和維護,可以實現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價和預警過程中指標和模型的可視化管理和配置,滿足業務調整的需要。
2、系統特色
根據業務的實際需要,建設形成了數據驅動、編輯管理協調、智能決策、多應用四個聯動的系統特征。數據驅動。根據土地空間規劃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全面支持規劃、審查、監督數字需求、數據治理與集成、精細圖、建設形成全球覆蓋、實時準確、動態更新圖,成為國家土地空間和自然資源治理政策要求的實施,支持地方 *** 科學決策,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驅動力。編制和管理協調。針對規劃、實施、監督、研發成果審查管理、監測評價預警等系統功能,以指標設計、規則制定、算法開發、模型研究等技術為核心支持,有效實現規劃的編制和管理協調。智能決策。基于空間規劃的大數據集成和集成應用程序,基于大數據、云計算、深度學習等技術,通過指標模型研究和業務規則設計,充分挖掘和預測土地空間時空演變規律,在空間沖突協調、各環節智能審批協助、規劃實施監督定量評價等方面提供智能決策。多樣化的應用程序。通過與其他部門的業務平臺對接,系統開展跨部門業務協調、土地空間治理、自然資源監督等智能應用,幫助規劃更智能、更準確、更科學,為 *** 決策智能化與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支撐。
五、結語國土科技長期深化自然資源業務,注重自然資源業務和信息深度整合,在多個省市開展土地空間規劃數據管理和整合,在省級開展大數據支持土地空間規劃相關應用模型研發實踐工作,在多個省市主持或參與土地空間規劃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的開發,智慧土地空間規劃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獲得2019年中國地理信息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基于現有的工作基礎,國土科技已經形成了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國土空間規劃一圖的成熟路徑。國土科技將利用新理念、新技術、新 *** ,按照通知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為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提供創新動力。
PS:下期請注意
《關于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圖建設和現狀評估的通知》文件解讀系列二:國土空間規劃一圖建設;
《關于開展土地空間規劃一圖建設和現狀評估的通知》文件解讀系列三:土地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
作者:鄧志浩,大數據工程師,香港城市大學城市設計與區域規劃碩士,研究城市經濟學。洪亮,國家和地方科技大數據中心主任,高級城鄉規劃工程師,注冊城市規劃師,研究領域:城鄉規劃、空間規劃信息化、智能城市、時空大數據。編輯:林冬娜、鄧小云︱文章審核:張鴻輝
文章鏈接:《關于開展土地空間規劃一圖建設和現狀評價的通知》文件解讀系列之一:土地空間規劃一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
想了解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關注國家機構旗下的微信官方賬號。→「 國地資訊 」(ID:guodizixun)、「 大數據聯盟的空間規劃 」(ID:kjghdsj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