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2020年初,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與《城鄉規劃》雜志、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聯動策劃了一系列土地空間規劃主題微談活動。我們將繼續從規劃治理、經濟發展、人口科學、生態發展、國家安全、地理安全、 *** 管理、公共衛生、信息科學等領域的專家的角度,分享土地空間規劃發展過程的全面分析。
系列主題
本系列推出了智慧土地空間規劃主題微談,邀請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專業的一線專家學者從多元化融合、創新的角度和維度撰寫文章,分享、交流、碰撞,為智慧土地空間規劃建筑做出貢獻。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文字數:4624 字
閱讀時間:14 分鐘
微談嘉賓
吳洪濤:自然資源部 *** 信息辦公室規劃發展部主任
微談主題
從土地空間治理面臨的時代挑戰和自然資源信息時代的使命和機遇出發,分析了《自然資源部信息建設總體規劃》的總體內容,分析了土地空間規劃信息化的總體思路,了智能土地空間規劃的發展方向
01.新自然資源管理和區域土地空間管理的時代挑戰和信息使命和機遇
自然資源部被賦予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土地空間用途控制和生態保護恢復職責,努力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規劃重疊等問題。
新使命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根據地球系統科學理論,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社區的新自然資源管理理念,堅持節約、保護、自然恢復,優化土地空間發展模式,加強土地空間使用控制,需要 *** 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公眾等社會各界參與。
目前,兩統一責任的行使面臨著基礎不明確、不真實、不完整、空間控制規則不統一甚至沖突、部門間協調不足、監督不力、群眾工作困難、監督困難等問題,新的自然資源管理和區域土地空間管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部署。信息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據。通過信息技術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感知社會形勢,暢通溝通渠道,協助科學決策,已成為社會共識。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兩個統一責任的行使,已成為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自然資源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地面觀測定位技術為自然資源和土地空間動態監測提供了先進的感知手段,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成為自然資源管理創新發展的新領域、新平臺、新渠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促進自然資源管理和土地空間管理等社會領域的數字、 *** 、智能。
02、 自然資源信息化在兩統一責任下的總體框架
面對履行兩統一職責、提高土地空間治理能力和信息化的高度期望,如何構建新的自然資源信息系統被列入議程。
2019 年11 月1 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的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應運而生。
從系統的角度來看,計劃確定的整體信息結構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三維模擬、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調查、規劃、管理等相關信息,形成分布式數據采集、管理和應用機制。
同時,將所有應用程序整合到三個應用程序系統中,貫穿更方便的信息服務。一方面,為自然資源調查評價、自然資源和房地產登記、土地空間規劃和使用控制、生態恢復、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耕地保護、地質礦產管理、海洋管理、測繪管理、綜合事務提供信息支持;
另一方面,為公眾提供 *** 服務,接受社會監督;此外,通過與國家 *** 服務平臺對接,納入國家信息系統,實現與其他 *** 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調。
從內容上看,計劃協調國家信息總體部署、自然資源業務管理需求、社會協調治理需求、公眾需求、現有信息基礎、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等方面,突出自然資源信息的完整性和協調,根據 *** 集成形成互聯 *** 、數據集成共享圖、統一平臺實現業務協調,提出數字、 *** 、平臺三個應用系統信息總體結構(圖1)。
圖1 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
根據計劃,自然資源信息化的總體技術路線和思路包括以下幾點。
1.連接-建立互聯互通的一張網,解決資源共享和業務協調的道路問題
整合現有多套 *** ,構建覆蓋機密 *** (接入國家電子政務內部 *** )、業務 *** 、互聯網(邏輯隔離專有域,加強安全措施整體接入國家電子政務外部 *** )的新自然資源云平臺。
一方面將 *** 鏈路打通,形成一體化的網“路”;另一方面逐漸將各個節點多年來形成的存儲和計算能力統籌起來,充分利用分布式計算和邊緣計算技術,形成強大的自然資源云計算能力。
2.合并-建立三維一張圖,為兩個統一提供統一的底數和底線
整合、集成和規范各類數據庫,構建“地上地下、陸海相連”的自然資源“一張圖”大數據體系。在種類上涵蓋地質、礦產、土地、林、草、水、海洋、濕地等各類自然資源數據,在性質上包括現狀類、規劃類、管理類和社會經濟類各類數據。
其中,現狀數據以第三次土地調查為基礎,形成反映自然資源和土地空間現狀的統一基礎;以統一基礎生成規劃數據,以數據、知識、規則的形式形成土地空間開發利用的統一基礎;從各種行政許可和項目審批等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管理數據。
各種數據通過資源調查、評估、規劃、管理等方式進行更新,形成分布式數據中心的數據資源池,相互關聯。數據的表達逐漸從二維轉向三維。
3、建立統一的土地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實現數據中心平臺的管理功能和系統集成的支持
一方面,對數據進行分布式管理、調度和外部服務,與其他 *** 部門共享和交換數據,訪問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媒體數據,為三應用系統提供基本數據支持,為相關 *** 部門和社會提供自然資源和土地空間基礎和底線分類服務;
另一方面,為各種自然資源業務應用系統提供集成、開發、應用和維護的支持服務。
4.奠定基礎——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和應用體系,提高一張圖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全面性
建立土地空間全天候調查、監測和預警感知機制,不斷提高數據快速獲取和三維數據獲取能力。推進土地調查全過程信息化,推進智能地質礦產調查,完善海洋監測和綜合調查信息獲取機制,完善基礎測繪結果正常更新機制。
5.優質服務-構建互聯網 自然資源政務服務
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建立內部無縫貫穿、外部互動連接、公眾便捷的業務信息機制,按照深化授權、授權、授權、授權、服務改革的要求。實現智能行政許可服務,深化數據開放服務和 *** 信息披露,形成提供自然資源 *** 服務、接受全社會監督的 *** 應用。
6.強監管-構建自然資源監管決策應用體系
圍繞土地空間規劃實施、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耕地保護、生態恢復、礦產資源管理、海洋資源監督、地質災害和海洋災害監測預警、執法監督等業務,在土地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上建立基于大數據的自然資源形勢感知、 *** 全球監督和形勢分析決策信息機制。
03.自然資源信息化總體框架下的土地空間規劃信息化
*** 中央、國務院要求以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為基礎,整合各種空間數據,建立國家統一的土地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逐步形成國家土地空間規劃圖,促進 *** 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 *** 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交互,自然資源部要求依托土地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健全土地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價預警和監督機制,建立土地空間規劃圖監督信息系統。
*** 中央、國務院和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幾份文件概述了土地空間規劃信息化的總體思路。可以看出,土地空間規劃信息化是在自然資源信息化的總體框架下設計和實施的。
一是統一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統一自然資源底數,納入自然資源一圖。
二,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圖基礎數據和相關大數據資源,支持統一的空間規劃,科學規劃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礎農田、城市發展邊界和各種海洋保護線,完善主要功能區系統,統一空間管理規則,相關數據沉淀到圖主體,形成自然資源圖底線數據。
第三,從自然資源 在一張圖中提取相關元素,形成自然資源一張圖幾個主題的重要子集之一——土地空間規劃一張圖,重點展示土地空間規劃藍圖和土地空間開發利用控制規則。
第四,通過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互聯網,直接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自然資源 *** 服務應用系統中的 *** 審批系統將底線數據和信息整合到各種行政審批過程中,支持自然資源部系統中的各種行政審批。
同時,依托土地空間基本信息平臺提供外部服務,支持其他部門的專項規劃編制和項目審批,共同實施空間使用控制。形成的相關信息也將通過土地空間基本信息平臺沉淀到自然資源的一張地圖中,當然也將在土地空間規劃的一張地圖中。
全面提高土地空間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展望智能國土空間規劃
在新時代、新要求、新技術背景下,土地空間規劃的信息化與以往更大的區別在于其智能化。按照莊少勤總規劃師的理念,土地空間規劃應該是一個智能規劃,可以感知、學習、治理和適應。
智能規劃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自然資源和土地空間大數據的支持下,實時動態地感知土地空間信息,建立數字土地空間模型,基于人工智能手段進行知識挖掘,支持科學編制、自動審批、動態監控、智能評價、智能演繹(圖2)。
圖2 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框架
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遙感、視頻監控、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將為智能土地空間規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其中,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計算技術進入了發展的擴張期,5G 通信投入商業,視頻監控、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日益成熟,遙感技術最為成熟,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
這些技術在智能城市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在智能土地空間規劃中的應用也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應考慮土地空間規劃的一圖監督實施系統。
1.應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使其部分地代替人腦工作變得并不遙遠。在國土空間規劃領域,利用大數據,綜合運行深度神經 *** 、語義 *** 、知識圖譜、自我博弈系統等人工智能算法和其他信息技術,在自然資源分類、三條紅線劃定、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城市發展規律預判、規劃條件推演、規劃審批、規劃實施情況評價、生態修復效果仿真等方面終將有所突破。
2、5G 應用通信和物聯網技術
依靠5G *** 信息的高速公路將配備更高密度的感知設備,全天候自動感知土地空間的開發利用,更好的信息傳輸,支持更詳細的關鍵目標監控。自然資源和土地空間的感知將是提高土地空間治理和使用控制能力的必要條件。
3.應用遙感和視頻技術
隨著遙感技術與深度學習、知識地圖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遙感圖像可以實時進行智能分析。自然資源部實施全天候遙感監測,可以實施廣泛、大規模的土地空間監測規則。同時,視頻監控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可以自動分析視頻圖像中的人、事、物的目標,動態監控和定期分析人車行為、工程活動、生產活動等軌跡。
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海岸線等重要控制線的電子圍欄,將很快成為現實;全國各地的視頻監控設備和越來越多的視頻監控設施,實時監控規劃實施將成為現實。
4.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構建了區塊鏈技術數據不可篡改、信息透明、去中心化集體維護的優勢,對廣域范圍內國土空間管制規則的使用、跨層級跨部門規劃數據的更新以及違規行為的查處等復雜行為的意義重大,可以大幅減少溝通成本,提高協同效率,維護規劃的權威性,有效解決數據頻繁更新造成的前后數據不一致問題以及責任追究溯源難的問題。
總之,智慧規劃的時代不遠矣。當然,智慧特性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當給予不同的定位,其發展過程與人類從嬰兒到成年的成長過程一樣,智力水平是逐漸成長、逐漸成熟的。
部分圖片選自公共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異議可聯系刪除。
文章來源“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官網:吳洪濤:自然資源信息化總體架構下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 - 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_國土空間規劃_智慧城市_依托復旦多學科優勢
依托復旦綜合學科優勢
聚焦空間規劃重點問題
面向國家規劃轉型需求
構建國際前沿科技智庫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國土空間規劃前沿資訊
微信號 : spd1905
郵箱:spd@fudan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