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地圖行業“諸侯混戰”,初創公司出路在哪?
從四維圖新在2001年之一家拿到測繪資質至今,國內有22家企業拿到河北省石家莊市momenta地圖測繪資質失敗了高精地圖測繪資質。這些獲得資質河北省石家莊市momenta地圖測繪資質失敗的企業里面,不只有傳統圖商,也有主機廠和科技公司,同時也誕生了一大批初創型企業,如Momenta、寬凳、晶眾等,最新入局的還有華為、順豐和京東物流等。這一賽道早已陷入各方混戰,各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技術和玩法。
在這一賽道里,有些巨頭已經實現了量產和商業化落地,比如高德和四維圖新河北省石家莊市momenta地圖測繪資質失敗;有些積累了大量數據,形成了堅固的護城河。巨頭們有人、有錢、有資源,不斷搶占市場份額,留給初創公司的機會似乎不多了。那么在巨頭環繞下,初創公司應該如何突圍呢河北省石家莊市momenta地圖測繪資質失敗?
傳統圖商、科技巨頭各自占山為王
2011-2014年,互聯網巨頭開始進入電子導航地圖市場。百度率先出招,于2011年4月推出百度地圖手機版,2013年收購圖商道道通;阿里在2014年4月收購高德;僅1個月后,騰訊以11.7億入股四維圖新,并在同年收購科菱航睿。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在圖商頻繁被收購的2014年,伴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技術出現的高精地圖開始萌發,科技公司、傳統圖商紛紛入局高精地圖,不斷提升相關產品和服務,擴大“朋友圈”。
高德是國內首家實現高精地圖商業化的公司。2019年高德地圖宣布以“成本價”向合作伙伴提供標準化高精地圖,平均每輛車年費不超過100元。高德建立了自主采集的高精地圖UGC體系及自動化數據生產模型,同時基于阿里生態的物流配送、車路協同、城市大腦等業務實現高精地圖的數據更新。
圖片來源河北省石家莊市momenta地圖測繪資質失敗:高德地圖
四維圖新在2019年初與寶馬中國簽署自動駕駛地圖及相關服務許可協議,將為寶馬L3以上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地圖產品及服務,這是國內首個用于L3+自動駕駛系統的高精地圖量產訂單,也意味著四維圖新高精地圖已經開始走向量產。四維圖新自主研發了專業采集車,已掌握數據采集、制圖、眾包更新以及快速迭代的自動駕駛地圖完整解決方案。同時,四維圖新還自主研發了FastMap生產平臺,應用圖像識別、數據挖掘等技術推進地圖數據的采集和更新。
百度與數家車企簽署高精地圖的商業化定制項目,包括北汽、現代、長城、比亞迪等。目前,百度高精地圖自動化程度已超90%,算法識別率達98%以上。百度的優勢在于自主研發了一套完備的高精地圖產品制作、生產、發布以及更新流程。基于Apollo開放平臺,百度擁有高精度地圖軟硬件設備的自研及自主可控能力,在采集車輛和軟件計算平臺方面擁有完整的知識產權。
據騰訊官方表示,目前其已積累了超百萬公里的道路測試數據,超500萬的各類標注樣本數據,已經完成了全國高速和快速路的高精地圖數據生產。相比于阿里高德,騰訊自有完整的自動駕駛方案,這使得其高精地圖可實時快速地在騰訊自動駕駛汽車及仿真系統上及時檢測高精度的精準性及誤差問題。
圖片來源:四維圖新
初創公司如何破局?
2016年前后,國內外一批高精地圖初創公司涌現。
相對于巨頭公司,初創公司面臨著成本、資源短缺的壓力,商業化速度也較慢。想要獲得突破,需要揚長避短,抓住巨頭無法切入的市場機會。
首先,不同于在導航地圖深耕多年的傳統圖商,因每輛地圖采集車高達數百萬,成本較高,所以初創公司多采用眾包模式,或和整車廠、出行服務商合作,類似于UGC模式。
其次,通過差異化的產品路線,初創企業可建立自己的技術能力。比如在高精地圖的采集 *** 上,為了節省成本,Wayz.ai、寬凳科技等采取了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的純視覺方案。相較于巨頭公司的激光雷達方案,純視覺方案以攝像頭為采集工具,成本大大降低。
雖然攝像頭在精度上不如激光雷達,但長期來看,利用眾包的方案,與物流車隊合作,視覺傳感器可以通過多次拍攝積累數據,整體精度的提升將可能會超過激光雷達。
另一方面,純視覺方案的更新頻率要比激光雷達方案的高。目前巨頭公司的地圖更新頻率是全國城市季度更新,部分城市月度更新。但是采用純視覺方案的初創公司可以做到十分鐘級別的實時更新,甚至在未來可以達到分鐘級別的更新頻率。
“地圖采集的精度是一方面,更新速度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一位高精地圖創業者向蓋世汽車表示。
雖然巨頭們有錢有資源,但是在與車廠的合作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通過了解不難發現,巨頭們身后或多或少都有BAT的身影,比如高德背后有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有自己的高精地圖團隊,但是這會讓車廠們心生顧慮。
在更新地圖時,車身上的數據很重要,會幫助高精地圖實現升級。但是在與BAT合作時,車廠們并不是很愿意將數據分享出去,因為他們覺得“BAT是競爭對手。“
這也給了初創公司機會。車廠們往往實行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與高精地圖廠商合作,另一方面投資初創公司,掌握高精地圖技術。例如上汽在在國內外分別投資了中海庭、晶眾地圖、Civil?Maps、Deepmap等初創企業。
此外,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主機廠,都會面臨商業化問題。傳統圖商做高精地圖,其模式通常是與主機廠合作。但是初創公司中有一些本身就是自動駕駛方案公司,可以做到自產自銷。
以四維圖新為例,其主要客戶是汽車廠商。也就是說只有在汽車被出售的時候,公司才能賣出產品。近兩年國內汽車行業低迷,需求端下降嚴重,也影響著其收益。
雖然四維圖新已經拿到了世界首份L3以上自動駕駛車輛的高精度地圖訂單,但該款車在2021年夏天才會上市,銷量無法預估。智能技術時代與導航地圖時代不同,涉及到生態系統安全,門檻更高,主機廠會更嚴苛。
但是在初創公司中,例如Momenta,不僅是地圖技術的提供方,同時也是地圖的使用者。通過將自產的高精地圖應用于自研的L3及L4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對高精地圖的信息精度重新定義;同時依據下游客戶的需求進一步完善高精地圖的精度和更新要求。
配合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初創公司還可以在支持大量地圖數據快速更新計算的深度學習和車規級計算芯片、設備、ECU上發展。同時提供實現多功能的軟硬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或許也是初創公司的重要發展方向。
蓋世小結: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在2020年—2025年,L3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將會出現明顯的增長,到2025年,自動駕駛車輛會達到367萬臺的數量。高精地圖的需求量也會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而陡增,預計2025年國內高精地圖將近達到80億元,2026年將會出現快速增長,突破100億元。而目前通過測繪資質的只有22家,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雖然巨頭盤踞,但是也給初創公司留有空間,初創公司應該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加強合作,形成各自優勢,加速推進自身業務的商業化。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全球汽車巨頭停擺的時候,豐田為何在加速?
一個月前,豐田重啟了在中國的第四家,也是最后一家工廠的生產作業,但在疫情擴大的背景下,包括豐田在內的7家日本車企近期不得不讓其國內、歐洲、北美等地的工廠停工或減產,據外媒分析,這或將導致其今年產量減少30%左右(去年日本車企全球產量為2607萬輛)。
不過,即使面對業績將遭受巨大打擊的局面,但豐田并沒有因此放緩推動新技術普及的腳步。
豐田只盯著“優等生”
就在最近,豐田宣布與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中國初創企業Momenta開展戰略合作,由后者提供基于攝像頭視覺技術的高精地圖及更新服務,雙方將共同推進豐田的自動化地圖平臺(AMP)在中國的商業落地。此外,今年2月,豐田向初創公司小馬智行融資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25億元),這意味著它將持有其13%的股份,成為小馬智行除管理層之外的更大機構股東。
普通車迷或許會對Momenta感到陌生,但這家成立僅三年多的初創企業獲得了包括德國戴姆勒的投資,與美國英偉達和荷蘭恩智浦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還在2018年成為中國首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創業公司。2019年,Momenta率先拿到了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搭載其技術的車輛已開始在北京與蘇州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在筆者看來,Momenta的“資質”極具吸引力之外,豐田或許是看中了其僅使用消費級傳感器(攝像頭、GPS、IMU),即可實現自動化的高精地圖建圖的能力(相對精度可達10cm級別),此技術可以廣泛適配多種量產傳感器,再加上Momenta的自動化地圖生產線可以對大數據進行高效處理,保證高精地圖的鮮度,有望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商業應用。
而目前國內估值更高(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1.87億元)的小馬智行(Pony.ai)的名氣就要大多了。豐田與小馬智行的合作談判由來已久,早在2019年8月就宣布了共同在中國公開道路開始試點項目。目前,小馬智行的PonyPilot自動駕駛移動出行(Robotaxi)項目已在廣州試點城區公開道路開展常態化運營,并于去年11月在美國推出了加州首個面向普通公眾的Robotaxi服務。
除了這些新創公司,豐田還對滴滴出行(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37億元)等相關企業進行了投資,而參與收購美國通用汽車旗下地圖數據企業Ushr也曾引發轟動,讓友商都對豐田在自動駕駛出行領域的一系列操作格外重視起來。
陸地已經不能滿足豐田了
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的背后,不能不提到豐田不斷壯大的“朋友圈”。
2018年,豐田(持股近40%)和軟銀(持股超過40%)共同出資成立了MONET?Technologies,一家致力于開發新一代出行服務“MaaS”?(Mobility?as?a?Service,出行即服務)的合資公司。與其說這是一家合資公司,或許把它稱作豐田的“未來朋友圈”更為恰當。近兩年來,日本除了日產和三菱之外的日本汽車企業都加入了MONET?Technologies,而滴滴出行、Uber、Grad等全球知名網約車公司也加入了這個企業聯盟。
2020年3月24日,豐田與日本通信運營商NTT聯合宣布,雙方將相互出資2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7.86億元),加速開發利用5G通信標準的新一代汽車等產品,活用雙方的技術,攜手推動“智慧城市構想”。實際上,豐田在2017年就與NTT就啟動了面向互聯汽車的共同研究開發和實證測試了。如今,豐田與“朋友們”更大的“野心”——打造一座未來城市“Woven?City”的夢想終于要起步了。
根據豐田披露的協議內容,雙方將共同構建“智慧城市平臺”,向關乎人、車、住宅或者居民、企業、城市等的生活、業務以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所有領域提供價值。前期首先在靜岡縣裾野市東富士區域(Woven?City)和東京都港區品川區域(品川站前的部分NTT街區)實施,隨后向其他城市推廣。
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在今年1月6日宣布,要利用位于靜岡縣裾野市的豐田東日本公司東富士工廠舊址(2020年底關閉),建設一座“名為Woven?City”的以互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純電動汽車(EV)為中心、所有產品和服務通過互聯網連接的“智慧城市”,初期預計有豐田員工和相關人士等約2000人入住,并力爭于2021年開工建設。
有意思的是,按照豐田章男的暢想,這座智慧城市并不僅僅有滿街奔跑的自動駕駛汽車,空中飛翔的也是“飛行汽車”。就在今年1月中旬,經過長期觀察的豐田通過旗下的創 *** 司,向一家名為Joby?Aviation的美國“飛行出租車”開發初創企業投資3.94億美元,豐田將在設計、材料和電動化技術開發等方面與Joby合作,還將向其引入豐田生產方式(TPS)的經驗。力爭實現兼顧品質和成本的機體早日啟動量產化。
其實,此前豐田汽車也資助了初創企業Cartivator進行飛行汽車研發,并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時推出飛行汽車skyDrive,從空中點燃奧運火炬。2019年的時候,該公司的飛行器開發團隊跑到豐田市創立了SkyDrive公司。然而,從其公布的照片不難發現,其飛行器就是一個放大并加了座位的“無人機”。據悉,這個飛行器預計2023年實現量產化出售,主打市區出租、偏遠島嶼和山區接送等服務——2023年正好是日本經濟產業省空中運輸革命公私合營委員會認為該國可以開始營運載人飛行器事業的時間節點。
相比起來,早在2009年就成立并曾配合NASA開發過前沿異步推進技術(LEAPTech)和X-57?Maxwell(一架全電動實驗載人飛機)的Joby?Aviation就顯得靠譜得多。按照官方說法,Joby正在研發可以垂直起降、兼備直升機和無人機等飛行器特點的電動機體“eVTOL”,其具備無需飛行跑道、320公里的更高時速(載人)、單次充電的飛行距離約為240公里的優異性能,而且起飛與降落時的噪音是傳統飛機的“百分之一”,當eVTOL飛過的時候,底下的人“幾乎聽不到聲音”。
當然了,豐田打造這個強勢“朋友圈”,其主要目標還是要搶占對于電動汽車來說最為重要的中國市場。為此,豐田已經宣布將強化在華本地化生產的能力,其中包括在天津建設新能源工廠(預計投資1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11億元),用以生產與比亞迪合資的純電動車型;而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這兩家合資公司的工廠也將進行改造升級,以提升產能。
為了應對全球汽車界“百年未遇之挑戰”,豐田正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革與整合以實現創新,而在這個不斷提速的過程中,豐田章男可謂身先士卒。2018年,豐田章男就提出要讓“豐田變身為幫助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移動樂趣的出行公司,”今年3月3日,他又在公司內部強調:“我必須為新一代(豐田汽車人)做的事情是找回‘豐田特色’。”這無疑展現出了這位61歲的“掌門人”的勇氣和緊迫感。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