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高精地圖被視為“實現自動駕駛的重要拼圖”?
被視為“實現自動駕駛重要拼圖”的高精地圖,憑借巨大的市場潛力,已進入龍頭企業紛紛入局、加速跑馬圈地的階段。
8月5日,中信證券按照?3?億輛汽車保有量及高德地圖4月確定的單車百元年服務費預測,國內潛在市場規模約為300億元。高盛集團估算,到2030年,全球高精地圖市場規模會擴大至201億美元。
與傳統地圖相比,高精地圖的精度從米級至少提高到了厘米級,可在誤差不大于10厘米的前提下準確顯示周圍路況,是實現?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必備基礎。此外,高精地圖包含大量底層靜態數據和上層動態數據,包括車道和道路物體、道路擁堵情況、交通管制情況等,可以強化自動駕駛的感知能力和決策能力。業內普遍認為,關注自動駕駛的進展就看高精地圖的動態,因為它才是加速自動駕駛汽車落地的“幕后推手”。
除了自動駕駛,高精地圖還可用于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公安、房地產、交通運輸、新零售等眾多領域,市場容量巨大。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為準備自動駕駛量產,跨國汽車巨頭已開啟了在高精地圖領域的布局。2015年,德國三大汽車廠商戴姆勒、寶馬和奧迪共同斥資32億美元入股行業龍頭企業HERE地圖,以獲得自主控制的導航服務。
中信證券預計,2020年到2022年是各大科技公司、整車廠集中量產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的時間段,但目前國內高精地圖的商業模式尚未完全成型。騰訊高精地圖負責人谷小豐也曾在接受新智駕采訪時表示:“行業內的共識是,之一批大量的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上市時間將集中在2021至2023年左右。高精地圖作為必要的零部件和服務必須提前至少1到2年做好準備。”
不過,高精地圖行業要求具備 *** 測繪資質,有較高的準入和技術壁壘,國內科技巨頭大多選擇與已有資質的圖商合作。
為什么高德、蘋果、北斗用的衛星地圖照片都是一樣的?
這個問題原本沒什么可答的,既然看到了,也就簡單說兩句吧。①首先,北斗不應該放進來說,②、當前的蘋果上的地圖本來就是高德地圖。
1、北斗是全球定位系統,不是地圖
中國的北斗衛星,是提供全球定位作用的,是一套定位系統。它和GPS是對標的,它不提供地圖服務。地圖服務是高德、百度、谷歌等等這些地圖公司提供的。題主下載的北斗地圖,多半是 *** 上的不良商家故意蹭北斗熱度,把一個普通地圖App包裝成北斗地圖忽悠吃瓜群眾的,建議題主還是趕快卸載了吧。
要用北斗定位,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北斗地圖”,只需要你手機硬件支持北斗定位即可。導航軟件隨便選知名的高德、百度都可以,它們會自動調用你手機的北斗模塊去用北斗來定位。
2、蘋果用的本來就是高德地圖
最早蘋果手機上的地圖是谷歌地圖,因為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后,谷歌導航在中國就完全用不了。蘋果最后也只能在中國的地圖軟件中選用一個,最后選用了高德地圖。題主有空可以上網查一下立即就可以知道了。所以, 高德和蘋果的衛星地圖本來就是一樣的。
總結
總之,北斗是定位系統, *** 上所謂的北斗地圖都是騙人裝它家App的,建議卸載。蘋果本來就是用高德的地圖。
我是數智風,用經驗回答問題,歡迎關注評論。
蘋果地圖(中國境內)、北斗地圖(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沒有關系)一直都是使用高德地圖的數據。只不過高德、蘋果、北斗分別有自己高度定制化的APP,基礎數據都是一樣的。
高精地圖不是人人都能“繪制”,在中國已知具備測繪資質的廠商企業均在可控范圍內,目前獲得甲級測繪資質的國內企業只有不到20家,外資企業想要進入更是難上加難。國家有相關規定: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地圖)屬于導航電子地圖的新型種類和重要組成部分,其數據采集、編輯加工和生產制作必須由具有導航電子地圖制作測繪資質的單位承擔。
2006年曾有一家公司在未取得導航電子地圖制作測繪資質的情況下,從事導航電子地圖的制作,被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相關活動,并處以51600元的行政處罰,并收入“2006年十大測繪違法典型案例”中。
蘋果地圖
2018年之前因中國大陸政策的限制,蘋果地圖無法使用由“TomTom”提供的數據,數據供應商為“ 高德軟件 ” 。因此,中國大陸版的蘋果地圖只能顯示中國大陸范圍內的地理位置信息,且只能使用平面的導航指示,無法使用“Flyover 3D”。
2018年末,蘋果改進了中國大陸用戶的蘋果地圖應用,中國大陸部分地圖數據由高德提供,而境外地圖數據則改由TomTom提供。這時中國大陸用戶已經可以訪問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地點詳細信息、用戶評價、公共交通線路等。
北斗地圖
【警示】北斗地圖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組織架構上是沒有任何關聯。
從北斗地圖的用戶協議可以看到,它的地圖數據來源于高德地圖。確切來說是高德換了一個皮,外表看起來不一樣,但內在的東西還是高德。
北斗地圖調用高德地圖的數據一方面不用投入大量時間、人力、物力去完善地圖的基礎數據,拿來直接就可以用,另一方面并不需要相關的資質,資質獲取這方面是尤其困難的。
為什么是高德?
事實上不光蘋果地圖,國內外很多的地圖軟件都和高德頗有淵源,比如:滴滴、谷歌地圖等。這源于高德地圖準確的交通大數據和專業的導航服務。
目前,高德地圖在國內擁有超過7000萬活躍的POI位置點數據,覆蓋超過650萬公里的導航道路數據,提供全國360多個城市和所有高速公路的實時交通路況,并實現了分鐘級更新。高德地圖還與150多個城市的交管部門達成合作,共同為用戶帶來更權威的交通大數據和出行調度。
另外,高德地圖接口調用簡單、易用、穩定、高效,很多開發問題直接在高德開放平臺都能輕松的解決。
高精地圖是該領域很多企業覬覦的對象
現在,連自動駕駛公司都在虎視眈眈、伺機而動,無奈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確實難拿。各家企業只好采取迂回的策略,一方面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來間接的借用該資質,另一方面稍有一定行業經驗、實力的公司還是不遺余力的去申請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
不要操之過急!面包會有的。
地圖資源要么是買的,要么是用自己的衛星拍攝的。
專業的公司做專業的事情,他們三家的地圖之所以一樣,有可能是在同一家公司買的。
他們不生產地圖,只是地圖的搬運工!
你說的名字高德、蘋果、北斗都是導航軟件的名稱,并不代表導航軟件的信號和地圖信息提供方,也就是說目前高德地圖,蘋果maps,北斗導航(軟件)目前使用的均為GPRS信號及地圖信息,特別是北斗導航,此地圖與國內的北斗導航系統沒有任何關系,就是一個山寨產品,比如,你聽過了GPRS導航軟件、伽利略導航軟件嗎?
既然使用的是同一家提供的信息,那衛星地圖一個樣有啥奇怪的
也許是由同一顆衛星傳過來的。
為什么用華為,三星,小米,蘋果手機拍自己的長相都是一樣的?
高精地圖行業“諸侯混戰”,初創公司出路在哪?
從四維圖新在2001年之一家拿到測繪資質至今,國內有22家企業拿到了高精地圖測繪資質。這些獲得資質的企業里面,不只有傳統圖商,也有主機廠和科技公司,同時也誕生了一大批初創型企業,如Momenta、寬凳、晶眾等,最新入局的還有華為、順豐和京東物流等。這一賽道早已陷入各方混戰,各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技術和玩法。
在這一賽道里,有些巨頭已經實現了量產和商業化落地,比如高德和四維圖新;有些積累了大量數據,形成了堅固的護城河。巨頭們有人、有錢、有資源,不斷搶占市場份額,留給初創公司的機會似乎不多了。那么在巨頭環繞下,初創公司應該如何突圍呢?
傳統圖商、科技巨頭各自占山為王
2011-2014年,互聯網巨頭開始進入電子導航地圖市場。百度率先出招,于2011年4月推出百度地圖手機版,2013年收購圖商道道通;阿里在2014年4月收購高德;僅1個月后,騰訊以11.7億入股四維圖新,并在同年收購科菱航睿。
在圖商頻繁被收購的2014年,伴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技術出現的高精地圖開始萌發,科技公司、傳統圖商紛紛入局高精地圖,不斷提升相關產品和服務,擴大“朋友圈”。
高德是國內首家實現高精地圖商業化的公司。2019年高德地圖宣布以“成本價”向合作伙伴提供標準化高精地圖,平均每輛車年費不超過100元。高德建立了自主采集的高精地圖UGC體系及自動化數據生產模型,同時基于阿里生態的物流配送、車路協同、城市大腦等業務實現高精地圖的數據更新。
圖片來源:高德地圖
四維圖新在2019年初與寶馬中國簽署自動駕駛地圖及相關服務許可協議,將為寶馬L3以上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地圖產品及服務,這是國內首個用于L3+自動駕駛系統的高精地圖量產訂單,也意味著四維圖新高精地圖已經開始走向量產。四維圖新自主研發了專業采集車,已掌握數據采集、制圖、眾包更新以及快速迭代的自動駕駛地圖完整解決方案。同時,四維圖新還自主研發了FastMap生產平臺,應用圖像識別、數據挖掘等技術推進地圖數據的采集和更新。
百度與數家車企簽署高精地圖的商業化定制項目,包括北汽、現代、長城、比亞迪等。目前,百度高精地圖自動化程度已超90%,算法識別率達98%以上。百度的優勢在于自主研發了一套完備的高精地圖產品制作、生產、發布以及更新流程。基于Apollo開放平臺,百度擁有高精度地圖軟硬件設備的自研及自主可控能力,在采集車輛和軟件計算平臺方面擁有完整的知識產權。
據騰訊官方表示,目前其已積累了超百萬公里的道路測試數據,超500萬的各類標注樣本數據,已經完成了全國高速和快速路的高精地圖數據生產。相比于阿里高德,騰訊自有完整的自動駕駛方案,這使得其高精地圖可實時快速地在騰訊自動駕駛汽車及仿真系統上及時檢測高精度的精準性及誤差問題。
圖片來源:四維圖新
初創公司如何破局?
2016年前后,國內外一批高精地圖初創公司涌現。
相對于巨頭公司,初創公司面臨著成本、資源短缺的壓力,商業化速度也較慢。想要獲得突破,需要揚長避短,抓住巨頭無法切入的市場機會。
首先,不同于在導航地圖深耕多年的傳統圖商,因每輛地圖采集車高達數百萬,成本較高,所以初創公司多采用眾包模式,或和整車廠、出行服務商合作,類似于UGC模式。
其次,通過差異化的產品路線,初創企業可建立自己的技術能力。比如在高精地圖的采集 *** 上,為了節省成本,Wayz.ai、寬凳科技等采取了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的純視覺方案。相較于巨頭公司的激光雷達方案,純視覺方案以攝像頭為采集工具,成本大大降低。
雖然攝像頭在精度上不如激光雷達,但長期來看,利用眾包的方案,與物流車隊合作,視覺傳感器可以通過多次拍攝積累數據,整體精度的提升將可能會超過激光雷達。
另一方面,純視覺方案的更新頻率要比激光雷達方案的高。目前巨頭公司的地圖更新頻率是全國城市季度更新,部分城市月度更新。但是采用純視覺方案的初創公司可以做到十分鐘級別的實時更新,甚至在未來可以達到分鐘級別的更新頻率。
“地圖采集的精度是一方面,更新速度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一位高精地圖創業者向蓋世汽車表示。
雖然巨頭們有錢有資源,但是在與車廠的合作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通過了解不難發現,巨頭們身后或多或少都有BAT的身影,比如高德背后有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有自己的高精地圖團隊,但是這會讓車廠們心生顧慮。
在更新地圖時,車身上的數據很重要,會幫助高精地圖實現升級。但是在與BAT合作時,車廠們并不是很愿意將數據分享出去,因為他們覺得“BAT是競爭對手。“
這也給了初創公司機會。車廠們往往實行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與高精地圖廠商合作,另一方面投資初創公司,掌握高精地圖技術。例如上汽在在國內外分別投資了中海庭、晶眾地圖、Civil?Maps、Deepmap等初創企業。
此外,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主機廠,都會面臨商業化問題。傳統圖商做高精地圖,其模式通常是與主機廠合作。但是初創公司中有一些本身就是自動駕駛方案公司,可以做到自產自銷。
以四維圖新為例,其主要客戶是汽車廠商。也就是說只有在汽車被出售的時候,公司才能賣出產品。近兩年國內汽車行業低迷,需求端下降嚴重,也影響著其收益。
雖然四維圖新已經拿到了世界首份L3以上自動駕駛車輛的高精度地圖訂單,但該款車在2021年夏天才會上市,銷量無法預估。智能技術時代與導航地圖時代不同,涉及到生態系統安全,門檻更高,主機廠會更嚴苛。
但是在初創公司中,例如Momenta,不僅是地圖技術的提供方,同時也是地圖的使用者。通過將自產的高精地圖應用于自研的L3及L4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對高精地圖的信息精度重新定義;同時依據下游客戶的需求進一步完善高精地圖的精度和更新要求。
配合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初創公司還可以在支持大量地圖數據快速更新計算的深度學習和車規級計算芯片、設備、ECU上發展。同時提供實現多功能的軟硬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或許也是初創公司的重要發展方向。
蓋世小結: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在2020年—2025年,L3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將會出現明顯的增長,到2025年,自動駕駛車輛會達到367萬臺的數量。高精地圖的需求量也會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而陡增,預計2025年國內高精地圖將近達到80億元,2026年將會出現快速增長,突破100億元。而目前通過測繪資質的只有22家,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雖然巨頭盤踞,但是也給初創公司留有空間,初創公司應該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加強合作,形成各自優勢,加速推進自身業務的商業化。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