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有幾個地質局
海口有2個地質局。海南省地質局位于??谑旋埲A區南沙路66號海南地質大樓,海南地質局位于海南省??谑协偵絽^地質路7號。
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全國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一、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基本情況
海南省的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由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隸屬海南省國土資源廳)組成,無分站。2008年末在職職工總數為30人,各類技術人員20人,其他人員10人,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有12人(見表)。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及隊伍現狀表
從左至右:站長胡劍、副站長符峰
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的前身為創建于1981年的??谑械叵滤O測站。1991年,經原地質礦產部批準,正式成立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隸屬海南省地質礦產局。2003年3月20日,海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將其調整為正處級。2007年底定位于隸屬于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的行政事業單位。下設辦公室、財務室、水文地質室、巖土工程室、環境地質室、信息綜合室、地質礦產室等科室。主要職責是:負責全省地質環境監測、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預報預警工作,為 *** 制訂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環境信息等公益 *** 。
二、監測網點建設情況
目前,海南省在地下水環境、地質災害等方面開展了監測工作。
海南省地下水動態監測主要包括??谑械叵滤畡討B監測以及瓊海市官塘、萬寧市興隆、儋州市藍洋農場、三亞市鳳凰山莊、荔枝溝等熱礦水、礦泉水動態監測,截至2008年底,共有35個監測點,其中,國家級監測點11個,省級監測點24個。
35個監測點中海口市有監測點30個,監控面積1100km2,控制5個含水層(潛水點10個,第1層承壓水點2個,第2層承壓水點12個,第3層承壓水點5個,第5層承壓水點1個);監測項目主要為地下水水位、水質和水溫;水位監測頻率為水位每月3次;水質、水溫監測頻率為每年2次。其他地區監測點包括三亞市1個,瓊海市官塘1個,萬寧市興隆2個,儋州市藍洋農場1個,分別監控熱礦水和礦泉水動態;水位監測頻率為每月3次;水質、水溫監測頻率為每年2次。
地下水動態監測手段,在??谑袨閷I觀測人員自測,其他市、縣為經總站專業人員培訓合格的群眾監測。監測工具為測鐘、測繩,測繩每月定期校正,數據可靠。
地質災害監測網點162個,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基本覆蓋了突發性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市、縣。監測點均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
三、監測裝(設)備配備現狀
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裝(設)備主要包括:車輛1部;測鐘、測繩、萬用表4套;手持GPS 4套;數據處理設備2套。
萬用表
監測人員在測地下水水位
四、信息化建設情況
(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建設
為了更好地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效地減輕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003年底,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與海南省氣象局合作,委托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開展了海南省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為滿足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需求,2004年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專門成立了項目組,配置了設備及軟件,并建立了值班制度及會商機制,為預報預警工作開展提供了信息傳輸、發布、會商、產品制作的理想平臺。
(二)地質環境數據庫建設
目前,海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已建立地下水動態數據庫、市(縣)地質災害調查數據庫、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數據庫及廢棄礦井調查數據庫等。其中,地下水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數據庫、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數據庫較完善,數據管理情況正常,廢棄礦井調查數據庫正在建設中。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多年來,總站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監測數據和綜合研究成果,為全省國民經濟建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基礎資料和科學的決策依據。
總站每年向各級 *** 地質環境管理部門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提交《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總結》、《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地下水監測年度報告》、《地下水水情通報》和《地下水動態監測數據庫》、《地質環境公報》、《汛前地質災害檢查工作總結》、《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總結》及其他臨時報送的資料。
2004年6月,海南省國土資源廳和省氣象局聯合開展了海南省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2004年以來,通過海南省電視臺發布三級以上地質災害預報30次,為各級 *** 和社會各界提供了更具時效性的地質災害預防信息,防災減災效果顯著。
六、法制建設
1.1997年9月29日,經海南省人民 *** 第157次常務會議通過《海南省地質環境管理辦法》,同年11月21日以 *** 令第107號發布施行。
2.2007年11月,完成了《海南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送審稿),并報送省法制辦,目前已列入海南省 *** 法規建設立法計劃。
海南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地質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貫穿于經濟建設的全過程,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幾十年來,地質勘查隊伍為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仍然擔負著重要任務。近年來,地質勘查單位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部署,通過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改革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地質勘查隊伍在改革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問題亟待解決。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切實做好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工作,按照國土資源部《關于開展地質勘查行業調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5號)的要求,我廳組織了我省地質勘查行業的調查工作?,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地質勘查全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我省地質勘查單位共有22個,其中國有地勘單位18個,隸屬于海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海南省地質勘查局(原海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海南省核工業地質大隊等3支屬地化國有地勘隊伍;其他地勘單位4個。現有在職人員1597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有1268人。在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987人,占總從業人數的77.84%,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91人,具有中級職稱的429人。2006年全省地勘單位的生產經營總收入達21951.63萬元,人均收入13.91萬元。至2006年底,全省地勘單位共有離退休人員1108人,養老費用共計1870萬元。
與2005年相比,我省地勘單位在職人員的人數略有增加,從業人員的人數略有減少,從業人員中的技術人員的人數略有增加,中、高級職稱人員占技術人員的比例增加了8.4%;全省地勘單位年收入增加了2762萬元,同比增加13.7%;人均收入增加0.9萬元。
我省具有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有13個,資質專業門類齊全,包括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巖礦鑒定與巖礦測試,氣體礦產勘查,選冶加工試驗,其中前10個專業均具有甲級資質。
二、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情況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底,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共計18個,其中14個為海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下屬單位,3個為海南省地質勘查局(海南省海洋地質調查局)下屬單位,1個為海南省核工業地質大隊。具有地質勘查資質的國有地勘單位有9個,資質專業門類齊全,包括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巖礦鑒定與巖礦測試,氣體礦產勘查,選冶加工試驗,其中前10個專業均具有甲級資質。
2006年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共有在職職工1305人,其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有1111人。在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883人,占總從業人數的78.8%,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61人,具有中級職稱的372人,中、高級職稱人員占技術人員的71.5%。全省國有地勘單位的生產經營總收入達21182.7萬元,人均收入16.23萬元。至2006年底,全省地勘單位共有離退休人員1108人,養老費用共計2263萬元。
與2005年相比,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在職人員和從業人員的人數基本保持不變,從業人員中的技術人員的比例基本不變,但中、高級職稱人員占技術人員的比例增加了7.8%;國有地勘單位年生產經營總收入增加了2783萬元,同比增加15.1%;人均收入增加2.33萬元;離退休人員增加23人,費用也增加了130萬元。
(二)各地勘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海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06年度總資產45088萬元,總負債28479.2萬元,年產值15022.9萬元,同比增長19.90%,總支出14613.3萬元,所有者權益合計16608.8萬元,節余與收益為-1122.7萬元。與2005年相比,總資產增加了17666萬元,總負債增加了6416萬元,年產值增加2989萬元,同比增長19.90%,總支出增加了1850萬元,所有者權益增加873萬元,節余與收益增加82萬元。
海南省地質勘查局:2006年度總資產12453.58萬元,總負債4594.31萬元,年產值6063萬元,同比增長20.80%,總支出5741.91萬元,所有者權益合計7859.27萬元,節余與收益為332.68萬元。與2005年相比,總資產增加了1246萬元,總負債增加795萬元,年產值增加1261萬元,同比增長20.80%,總支出增加1000萬元,所有者權益增加451萬元,節余與收益增加80萬元。
海南省核工業地質大隊:2006年總資產226.42萬元,總負債3.64萬元,年產值96.82萬元,所有者權益合計222.78萬元。
(三)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1.基礎地質調查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累計完成6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11幅1:20萬區域重力調查、6幅1:25萬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調查面積均為33900平方千米;累計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38個圖幅,面積13782平方千米,約占全島陸域面積的40%;累計完成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8個圖幅,面積3560平方千米。其中2006年,全省開展了1:25萬東方縣幅區域地質調查、1:5萬昌灑市文昌縣清瀾港銅鼓咀幅區域地質調查,中央財政投資80萬元。
2.礦產資源調查評價
繼續開展保亭同安嶺火山巖盆地銅金礦評價、尖峰嶺—雅加大嶺鉛鋅多金屬評價、同安嶺地區礦產遠景調查、牛臘嶺地區礦產遠景調查、三亞市嶺殼銅礦普查、保亭縣羅葵洞鉬礦普查等項目,2006年度國家和省財政共投入資金825萬元。通過開展這些項目,圈定了一批成礦異常,發現了一批礦(化)點和礦體,找礦效果較好。
3.水工環地質調查
2006年,開展了瓊海、萬寧、昌江、??诘?個市縣的地質災害調查,調查面積7478平方千米,財政資金投入55萬元;開展了全省地下水監測及地下水污染現狀調查,財政資金投入163萬元;開展了??谑谐鞘协h境地質調查和海南省主要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等2個項目,財政資金投入258萬元。
4.農業地質調查
繼續開展海南島生態地球化學調查,2006年財政資金投入600萬元,完成調查面積2694平方千米,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四)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2006年,我省地勘單位實施省內商業性礦產勘查項目(不含油氣)96個,社會資金投入3508萬元。我省地勘單位沒有在省外承攬商業性礦產勘查項目。
(五)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我省有1個地質勘查單位投資參股開發金礦,由于2006年礦山停產,礦產開發收入僅10萬元。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2006年我省地勘單位完成工程勘察項目施工,總收入8744萬元。
(七)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在其他產業經營方面,2006年我省地勘單位年產值6263萬元,實現利潤662.32萬元,同比增長9.18%。
三、國有地勘單位各項優惠政策落實情況
我省現有3支屬地化國有地勘隊伍,包括原隸屬國土資源部的海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原隸屬有色系統的海南省地質勘查局及原隸屬核工業系統的海南省核工業地質大隊。各地勘單位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情況不盡一樣,總的說來,社會統籌保障體系政策(包括離退休職工養老金保障政策、基本醫療保險、失業、工傷和生育政策、職工養老保險社會統籌政策)均已落實,但一些優惠政策沒有落實:地質勘查費基數年增幅不大;礦業權價款轉增國家資本金政策已暫停;因省財政沒有配套地勘費而出現資金缺口,下崗職工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基本建設預算內投資補助政策、增加工資政策、住房改革支出政策沒有落實。
四、深化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的建議
我省國有地勘單位基礎建設相對薄弱,存在設備陳舊老化、資金和設備嚴重缺乏、職工結構性失業、人員和機構調整難度大等問題,且由于種種原因,《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3〕76號)的許多政策尚未落實,我省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的步伐不夠快,地勘單位發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約。為加快國有地勘單位改革,促進國有地勘單位發展,提出如下對策及建議:
(一)切實建立起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開運行、協調發展的新體制
將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所屬承擔我省地方公益性地質工作的省地質調查院、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分離出來,專門從事我省公益性基礎地質調查、重要礦產資源前期風險勘查及地質環境調查與監測工作,其經常性支出列入財政預算。 *** 資金主要加大對公益性地質工作的投入。其余國有地勘單位將面向商業性地質工作,按照事企分開的原則,穩步推進改革,切實解決地勘隊伍分散、功能重疊的問題。通過政策扶持,做大做強我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鼓勵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與社會資本合資、合作或戰略協作,組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礦業集團公司或地質技術服務公司,實現勘查開發一體化。
(二)積極解決國有地勘單位歷史遺留問題
對地質隊伍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兩庫兩室(地質實驗室、地質資料室、實物地質資料庫、地質專業設備庫)”建設、地勘隊伍基地搬遷、住房補貼等歷史遺留問題和有關債務給予財政和政策扶持。
(三)對地勘單位設備建設給予支持
地勘單位裝備、設備嚴重缺乏,既無法滿足國土資源大調查等公益性地質工作需要,也制約了地勘隊伍從事商業性地質工作。建議設立專項資金以幫助地勘單位更新必要的專用儀器設備。
(四)盡快出臺地質勘查隊伍按貢獻參與勘查開采項目收益分配的政策
《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辦發〔2006〕4號)中明確指出要“發揮地質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級 *** 都要積極創造條件,改善環境,充分發揮現有地質隊伍和廣大地質工作者的作用”。探索建立地勘單位依靠技術和資料優勢參與勘查開采項目的收益分配,應用經濟手段,切實調動地質工作者的積極性,提高工作質量。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地勘礦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