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察公司應具備哪些條件
根據《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的規定,申請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具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資格;
(2)有與所申請的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相適應的具有資格的勘查技術人員;
(3)有與所申請的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相適應的勘查設備、儀器;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4)有與所申請的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相適應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同時,考慮到不同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需要具備的具體條件各不相同,條例還規定,不同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的具體標準與條件,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規定。
國土資源部《關于開展地質勘查資質注冊登記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05]41號)已經對不同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需要具備的具體條件作出了明確規定。條例發布后,國土資源部還將根據條例的規定,對不同地質勘查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需要具備的具體條件作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以保證條例的順利貫徹實施。
做強主業樹形象 立足服務求發展——屬地化以來江西省地礦局改革與發展的實踐及當前地勘工作的思考
王小烈
(江西省地礦局,江西南昌,330002)
自1999年7月屬地化以來,在江西省委、省 *** 正確領導下和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江西省地礦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實現富民強局為目標,以地質找礦為主業,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提供礦產資源及地質工作保障,實現了地質工作投入再攀新高,重點礦區勘探成果顯著,以礦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礦業發展新格局已現雛形,產業經濟初具規模,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全局隊伍保持穩定,呈現出“地礦主業樹形象,工程建設壯總量,多種經營創品牌,礦業開發增后勁”的良好格局,在實踐中探索了一條有江西地礦特色的改革發展新路。
一、主要做法
屬地化以來的6年,是充滿挑戰和考驗的6年,是全局干部職工克服困難、團結奮進的6年。我們圍繞“發展經濟、多作貢獻、穩定隊伍、富民強局”的目標,堅持把發展作為之一要務,促進了地礦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全局資產總額從1999年的80121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140345萬元,增長75%;凈資產從1999年的34727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56270萬元,增長62%;節余與收益從1999年的716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1625萬元,增長127%;財政預算撥款從1999年的20210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31997萬元,增長58%;經營收入從1999年的36726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69309萬元,增長89%,其中礦業收入增長105.4%。這些數據表明,我局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良性發展階段,為全局實現“富民強局”的目標和率先在中部地區崛起夯實了基礎。
1.突出以地質找礦為主業
我們始終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主業,遵循“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大地質工作有效投入,創新地礦工作機制,促進礦業經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注重成礦遠景區的研究,注重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突出重點礦種勘查,不斷挖掘找礦潛力。通過優化項目、多渠道立項、積極引進社會資金,地質工作總規模已從屬地管理時的每年1000萬元左右增長到目前的近8000萬元,到2005年年底可突破1億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和新跨越,已經出現了商業性地質工作投入大于國家財政投入的可喜局面。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新發現和探明了一批具有大型、超大型規模前景的礦產地,如德安張十八銀鉛鋅礦、鄱陽金家塢金礦、會昌錫坑逕礦區淘錫壩錫礦、于都銀坑橋子坑鉛鋅銀礦及上猶、崇義、大余一帶的大型—超大型鎢錫礦。在 *** 新發現礦產地13處(包括鐵礦、銅礦、銻錳礦、銅金礦、多金屬礦等),其中特大型磁鐵礦床2處(分別控制3341鐵資源量近億噸),中型銅礦和銻錳礦各1處。
2.做大做強礦產開發業
礦產開發越來越成為我局重要的、可以依托和充分發揮優勢的一大產業。近年來,我局通過盤活礦業權和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力度,培植優勢礦山企業,以礦招商引資,礦業權流轉等有效形式,探索出礦業經濟發展新路子。自2001年以來,我局先后完成礦業權流轉合作項目65個,礦業權 *** 價款總額3.8億元。其中一次性 *** 項目11個,股份合作開發項目17個,合作風險勘查項目37個,共引進后續開發建設資金13.1億元人民幣。超億元的項目有與深圳正威集團公司合作開發贛南牛嶺鎢礦等3個礦區及礦產品深度加工(5.5億元人民幣)、與澳大利亞亞勝和國際貿易公司合作開發富達鹽礦(2.68億元人民幣)和與深圳翰爾非公司合作開發貴溪市冷水坑下鮑銀鉛鋅礦(1.08億元人民幣)等項目。今年上半年,我們對鄱陽金家塢金礦進行了合作開發,礦業權價款達1億元,投資規模達到1.5億元。目前,我局礦產開發與地質勘查正在形成緊密相連的產業鏈,將對地礦行業改革與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進一步優化多種經營企業產業結構
屬地化以來,我局共投入8000多萬元扶持各類骨干企業的建設。主要通過盤活地產、房產,實施“山水”牌、“安源”牌、“明珠”牌等品牌戰略,結束了長期以來開辦“小開關廠”式多種經營格局,走上了效益高、結構好的發展新路,企業的知名度、競爭力不斷提高。贛南山水賓館、贛東北山水賓館、萍鄉安源建材大市場、宜春山水溫泉療養院、新余明珠大酒店等服務型企業已具有一定的競爭實力。合資企業富煌公司創辦的輕鋼結構建材廠,其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915隊利用樟樹藥都品牌,合資組建了藥都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一批鹿神養生酒投產上市就銷售一空,前景十分看好。
4.不斷提升工程施工技術
全局各施工單位積極調整力量,優化施工隊伍,在努力爭取相應資質條件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大力推廣新技術、新 *** 和新工藝的應用,進一步強化經營管理,培養了一大批市場競爭意識較強、技術業務能力較精的專業人才,創立了較高的社會知名度。我局目前擁有國家公路工程總承包二級資質、房屋建筑工程二級資質、地基與基礎工程一級施工資質、工程勘察綜合甲級、地質災害治理與勘察設計甲級、測繪甲級等各類高等級資質,具備了很強的施工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如我們高質量、高效益地完成了“浙江之一高樓”——溫州世貿中心、“中國房屋之一超大直徑樁”——深圳金中環國際商務大廈、杭州灣跨海大橋、長江大壩防滲墻、中組部井岡山干部培訓中心邊坡治理等一大批有影響、規模大、難度高的工程。
5.不斷完善產業和隊伍結構調整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了隊伍結構調整。根據“理清思路、做強產業、改革創新、穩定隊伍”的總原則,我局對同處一個區域的贛南地勘單位908隊、909隊、贛南隊實行了“三合一”的戰略重組;對市場專業相近的江地總公司、建工隊、物資公司進行了專業合成;重新組建了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和江西省地質工程總公司。還對全局專業隊伍進行了整合,建立了有機聯系的江西省地調院、工勘院、測繪院。實踐證明,隊伍結構調整對經濟發展和體制機制的轉換起到了積極作用。新的贛南隊、江地總公司和各專業院理順了內部關系,完善了組織機構,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二、主要體會
屬地化以來的6年是我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局發展的更好時期之一。一些成功的思路和實踐將為我們今后的發展積累寶貴經驗。回顧6年來的工作,有以下主要體會。
1.樹立科學發展觀、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加快地礦事業發展的前提
我們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是之一要務的思想,緊緊咬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作為建設“三個文明”的基礎和贏得各項工作主動的關鍵,是妥善解決前進中出現的所有問題的前提。近年來,我們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堅持從地勘費中切出部分資金確保發展的需要,重點扶持基層單位的支柱產業項目,努力培育地勘單位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綜合實力,促進地勘經濟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2.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主業,積極融入地方經濟是加快地礦工作發展的內在動力
地質找礦是立局之本,是融入地方經濟的有效形式。我們始終把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拓展到地方經濟發展的各方面,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全過程。如我們為我省11個設區市精心編制了《礦產資源情況及開發利用建議》;成功召開了“江西省地質找礦戰略研討會”,聘請了我國地學界6名院士為我省地質找礦顧問;開展了農業地質調查,提供了大量基礎數據,新發現了800多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區,為全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參加地質災害防治,發現并治理了百余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盡更大努力減少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通過開展缺水地區找水成井,解決了人民群眾吃水用水難問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上述工作,不斷強化了我局的社會影響,提高了社會地位,省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省委省 *** 召開地質工作表彰大會,隆重表彰我局地調院及 *** 區調隊,省委書記 *** 、省長黃智權、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孟憲來等領導出席表彰大會并頒獎。分管副省長危朝安多次對我局工作進行批示、給予肯定,經常深入我局基層單位看望職工,進行工作調研;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吳新雄專門聽取了我局的工作匯報,對全局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指示全局要多作貢獻,促進地礦事業更快更好發展。我局提出的關于加強全省地質工作的4點建議得到了省委、省 *** 的充分認同,并指定我局與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共同籌劃“礦產資源與江西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討會”。我們認為,只有急 *** 之所急,幫 *** 之所需,有作為才有地位,有市場才有發展。
3.內練硬功,全面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是加快地礦工作發展的客觀要求
事業單位企業化方向發展的定位促使我們在立足服務求發展的同時,必須苦練內功,以提高服務水平。一是制定發展戰略規劃。局委托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對全局發展進行了戰略研究,為我局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提出有科學指導意義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我局堅持不斷解放思想,按企業化要求,加大改制力度,把“事企分離、主輔分離”與產權制度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大了對二級經濟實體的股份制改造,特別是在地質勘查、礦業開發、設備租賃等方面的股份制改造成效顯著,提高了單位的市場競爭能力。如為提高資本運營能力,盤活現有資源,我局成立了江西地礦寶源投資有限公司,總的注冊資本達到1億多元人民幣。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礦業經濟,各地勘單位先后成立了股份制的礦業公司。三是加大了管理創新。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我局從實際出發,修訂了《地勘費預算管理辦法》、《轉產扶持金管理辦法》、《資產經營責任制實施辦法》和《礦業權管理辦法》等管理規定,推進了管理工作創新,提高了基層單位謀發展、干事業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四是樹立“人才資源是之一資源”的觀念。實施了“百名人才計劃”,建立了“人才專項基金”,努力把各類急需人才集聚到我局的各項事業中來,為實現富民強局目標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發展措施,全面提升了自我發展能力,加快了地礦經濟的發展。
4.把以人為本,建立和諧平安地礦作為加快發展的目的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局十分注重構筑“和諧平安地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始終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為全局職工創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和祥和的生活環境。職工收入逐年提高,已經達到人均年收入1.2萬元。省 *** 發放的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補貼,局全額發放到位;局、隊兩級每年拿出近200萬元進行送溫暖、扶貧助學和再就業 *** ;全局每年出資近200萬元,為全局2萬多職工辦理了團體醫療保險,減輕了職工群眾的經濟負擔,進一步解除了職工看病難、看大病更難的后顧之憂,為全局職工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 *** 工作進一步加強,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了逐步解決。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成效突出。全局連續7年蟬聯全省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并獲得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已有5個單位獲得省級文明單位,1個單位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地勘隊伍保持穩定,職工群眾更加和諧。
三、當前地勘工作發展面臨的形勢及工作思考
當前,我國正處于高速工業化發展階段,資源儲量消耗速度大于儲量增長速度,礦產資源基地不足,資源供應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與此同時,全球礦產品價格大幅上揚,礦業投資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各類資本大量注入的重點。礦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再次凸顯,地質勘查工作在國民經濟協調、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緩解資源瓶頸已成為地質工作的首要任務。為此,地質工作重新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 *** 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即將出臺《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土資源部加強了地勘單位的行業管理,這一切都為地勘隊伍的改革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相應地,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地勘隊伍內部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地勘職工的觀念有了重大轉變,職工應對改革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屬地化為融入地方經濟建設,尋求更寬廣的市場領域創造了條件,地勘單位的專業優勢、資源信息優勢在短期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這表明,地質工作又面臨一次新的發展機遇。
但我們也面臨著許多挑戰與困難:資本不足,債務繁重,可經營性資產少;地質工作投入跟不上地質工作發展的需要,找礦裝備相對落后,科技含量低;產業尚未形成規模,經濟運行質量低,缺乏靈活的機制,獨立生存能力差;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緊缺的現狀沒有大的改變;社會負擔重,下崗職工多,再就業難,離退休人員多,老齡化嚴重,養老、失業、醫療等保險制度改革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給地勘隊伍求生存、闖市場帶來了內在困難,嚴重制約了地勘單位的改革與發展。
在正確分析形勢的基礎上,結合我局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總結多年來的發展經驗,我們把“突出一個中心,明確兩大目標,堅持三條方針,抓住四個重點,加強五項建設”作為我局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思路。即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明確“富民強局,為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提供地質工作保證”兩大目標,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主業,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和堅持以人為本”三條方針,抓住“事企分離、產權改革、結構調整、創新管理”四個重點,加強“黨的建設和班子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五項建設。這一發展思路,任務明確,既保持了工作的連續性,又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思路決定出路。我局在這一新思路的指引下,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把各項工作的立足點放在真抓實干上,圍繞地勘主業做文章,在搶登礦業權上下功夫,在運作礦業權上出新招,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我局在全省地質勘查領域的主導地位;重點做好江西地礦寶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組建工作,為做強做大我局旅游、賓館、房地產和礦業,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集中閑置資金,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本運營能力提供載體;全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資質申報注冊登記工作,拓展地質工作服務領域,抓好重點礦山建設,構建和諧平安地礦等工作,狠抓落實,搶抓機遇,自我加壓,扎扎實實地把改革和發展地礦經濟推向前進。
四、關于加快地勘工作發展的幾點建議
當前,地勘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正處于非常關鍵的轉折時期,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優惠的政策支持是地勘單位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前提。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建議國土資源部在代國務院起草的《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應以緩解國家資源瓶頸、提高資源保障程度為目的,全面加強地質工作
《決定》應強調加大找礦投入,改進現有國有地勘單位的地質裝備,鼓勵創新和運用新的找礦理論與 *** ,培養地質人才等方面的內容。《決定》的出臺應能充分調動全國地勘隊伍的找礦積極性,充分發揮探礦權人智慧,讓國家投入變成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由于地勘單位仍然承擔國家基礎性、戰略性找礦任務,故地勘單位應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
2.建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地勘單位獲取探礦權、采礦權上繼續給予支持
礦業權是國家賦予礦業權人在對礦產資源進行勘查和開發時的法定權利。也就是說,只有擁有了礦業權,才能合法開展地質勘查工作,才能轉入開發和進行礦業權流轉,最終產生經濟效益。實踐證明,通過礦業權流轉,地勘單位獲得了發展資金,為今后加大找礦投入、發展其他產業創造了條件。為支持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要注意解決目前存在限制國有地勘單位登記探礦權的傾向,在“兩權”登記上(尤其是探礦權)應對地勘單位傾斜。特別是對因種種原因已經“滅失”的礦業權,原在該礦業權區工作過的地勘單位應享有勘查成果的參與處置權和重新登記優先權。
3.切實抓好國辦發37號文件和76號文件中的各項規定的落實
屬地化以來,國家對地勘工作十分重視,出臺了一些有利于地勘單位發展的優惠政策,幫助解決了許多現實問題,使地勘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改革工作不斷深入,職工隊伍保持了相對穩定,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目前地勘單位在資金、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困難,處于“沒有地勘費活不了,單靠地勘費活不好”的狀況。國辦發37號和76號文件對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但在落實中往往遇到很多問題。由于國家的優惠政策尤其是涉及地質職工切身利益的優惠政策不能兌現和落實,挫傷了地質職工的積極性。為此,我們懇請國土資源部協助解決國務院37號和76號等文件政策的落實到位。當前,應允許地勘單位剝離學校、醫院等社會職能,并允許地勘隊伍進入當地養老統籌、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
4.建立地質找礦基金,全面加強地質工作
目前,國家正實施地質大調查和國家戰略資源保障工程。江西的南嶺地區、武夷山成礦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已列為國家地質工作重點區域,資源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工作也已啟動。為此,地方 *** 應積極呼應和配合國家地質工作的開展,借鑒有些省份設立地勘專項基金的好做法,從省級財政預算,省留成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和采礦權登記費、使用費,礦權出讓的價款等收入中形成基金來源,重點用于開展爭取國家立項的前期工作及地方急需的礦產資源勘探工作。
作者簡介
王小烈,江西省地礦局局長,高級工程師。
測繪全國甲級資質是什么概念
相當于醫院的三級甲等。這懂啊?是這個行業更高級別的了!
具體關于測繪資質的參百度百科:
全國甲級測繪單位
2008年10月24日
北京市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北京長地友好制圖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鐵道部專業設計院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中國地圖出版社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
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國家測繪資料檔案館)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建設部遙感制圖中心)
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北京勘察技術工程公司
北京城市空間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四維圖新導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華星勘查新技術公司
北京航天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
高德軟件有限公司
易圖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靈圖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地質出版社
北京蒼穹數碼測繪有限公司
天津市
鐵道第三勘測設計院
中國地震局之一監測中心
中交之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海事局海測大隊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勘察院
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
天津港灣水運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天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天津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測繪院
天津金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河北省
河北地礦建設工程集團冀東公司
河北省建設勘察研究院
河北省第二測繪院
石家莊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一局測繪大隊
河北省之一測繪院
河北省欣航測繪院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
廊坊開發區中油四維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北方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國化學工程之一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分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勘察設計院
河北中核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冶金工業部勘察研究總院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北煤田地質局物測地質隊
河北省制圖院
保定地質圖制印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測繪工程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測繪中心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河北總隊
秦皇島市測繪大隊
地質礦產部河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
河北省水利水電第二勘測設計研究院
保定九華地質勘查測繪總院(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
保定金迪地下管線探測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
山西省基礎地理信息院
山西省地質礦產局測繪隊
山西省工程測繪院
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西省第六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水利部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地圖集編篡委員會編輯部
西山煤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煤田地質綜合普查隊
山西華晉巖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
陽泉新宇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省第五地質工程勘察院
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航空遙感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內蒙古自治區電力勘測設計院
包鋼集團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隆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地圖制印院
包頭市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測繪院
核工業二○八大隊
遼寧省
沈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沈陽市地理信息中心)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遼寧省第二測繪院
中冶沈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遼寧有色勘察研究院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之一測繪院
遼寧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遼寧地礦測繪院
遼寧省第三測繪院
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
遼寧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冶金地質勘察局地質勘察研究院
大連九成測繪信息有限公司
遼寧經緯測繪科技有限公司
沈陽市公路規劃設計院
遼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吉林省
吉林市勘測設計院
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吉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吉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長春市測繪院
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
吉林省之一測繪院
吉林省第二測繪院
吉林地礦測繪院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
吉林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黑龍江省
黑龍江地理信息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二大地測量隊(黑龍江之一測繪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三地形測量隊(黑龍江第二測繪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四地形測量隊(黑龍江第三測繪工程院)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大慶油田建設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測繪院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哈爾濱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哈爾濱測量高等專科學校測量工程公司
黑龍江省林業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電力勘察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測繪航空遙感中心
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航道局測量大隊
黑龍江省土地勘測規劃院
黑龍江省測繪科學研究所
齊齊哈爾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黑龍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佳木斯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齊齊哈爾市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
牡丹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上海市
上海市海事局
上海達華測繪公司
國家電力公司華東電力設計院
上海市測繪院
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上海東亞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中船勘察設計研究院
交通部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勘察工程公司
上海海洋石油局之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上海市政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同濟規劃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江蘇省
江蘇省地質測繪院
長江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中國化學工程南京巖土工程公司
華東有色測繪院
南通市測繪院有限公司
徐州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江蘇省工程勘測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省測繪工程院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下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南京北極測繪研究院
江蘇省電力設計院
鎮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無錫市測繪院有限責任公司
蘇州市測繪院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
江蘇省工程物理勘察院
江蘇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淮安市測繪勘察研究院
淮安市水利工程勘測院
蘇州工業園區測繪有限責任公司
常州市測繪院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江蘇蘇州地質工程勘察院
浙江省
冶金工業部寧波勘察研究院
浙江省電力設計院
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國家電力公司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測繪大隊
溫州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浙江省之一測繪院
浙江省第二測繪院
浙江煤炭測繪院
浙江有色測繪院
杭州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寧波國土測繪院
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水電河口海岸研究設計院
義烏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安徽省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安徽地質測繪技術院
合肥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安徽省之一測繪院
安徽省第二測繪院
安徽省第三測繪院
安徽省第四測繪院
安徽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蕪湖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安徽省長江河道管理局測繪院
安徽省基礎測繪信息中心
馬鞍山市華東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福建省
福建省地質測繪院
福州市勘測院
福建省之一測繪
福建省第二測繪
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國家地震局廈門地震勘測研究中心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福建省航道局勘測大隊
福建省八閩煤田測繪院
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廈門市測量隊
福建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江西省
南昌市測繪勘察研究院
江西省第三測繪院
江西省之一測繪院
江西省第二測繪院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院
江西煤田地質局測繪大隊
江西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核工業華東地質局測繪院
江西有色地質測繪院
江西省交通設計院
江西省瑞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省
青島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勘察設計開發院
淄博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山東中煤物探測量總公司
山東省城鄉建設勘察院
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山東省經緯工程測繪勘察院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維坊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中國石化集團勝利油田管理局
河南省
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
化工部鄭州地質工程勘察院
中鐵大橋局集團之一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地質測繪總院
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河南省航測遙感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煤炭工業部選煤設計研究院
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測繪工程院
河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河南省地圖院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河南省水利勘測總隊
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河南黃河水文勘測總隊
河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焦作市中緯測繪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小浪底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河南省有色測繪有限公司
鄭州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北省
武漢科島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武漢大學設計研究總院
武漢武大吉奧信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
武漢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長江航道局
湖北省之一測繪院
湖北省第二測繪院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中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
長江水利委員會綜合勘測局
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
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測繪總隊
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漢測繪院
湖北省地圖院
機械工業部第三勘察研究所
中南勘察設計院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
湖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處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
湖北省國土測繪院
湖南省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八隊
湖南地質調查研究院
湖南中揚建設工程公司
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株洲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工程勘察院
衡陽市規劃設計院
湖南省第三測繪院(湖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
湖南省之一測繪院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地質測繪院
核工業衡陽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長沙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地圖出版社
長沙科創巖土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湖南有色測繪院
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湖南省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
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