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遙感衛星是指從太空對地球大氣層進行觀測的人造衛星,主要服務于天氣預報、氣候變化預測、災害天氣預警等。隨著衛星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氣象遙感衛星業務已從單一的氣象觀測發展到了多學科綜合監測。氣象遙感衛星的探測數據被廣泛地應用于大氣科學、海洋學、水文學、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具體地,氣象遙感衛星通過獲取全球溫、濕度廓線,以及云、輻射等相關的氣象參數,為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服務;通過監測全球輻射收支、冰雪覆蓋、海面溫度、溫室氣體與臭氧分布等,為氣候變化預測提供服務;通過監測海洋、陸地、自然災害、生態與環境等,為水利、林業、草原、農業、航空和交通等多個應用領域提供全球以及區域的遙感信息服務;通過獲取空間環境監測數據,為提高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能力服務。氣象遙感衛星通過觀測云圖實現對暴雨、臺風等災難性天氣的預報。
氣象遙感衛星的出現使得天氣預報的模式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傳統的氣象觀測通過地面氣象站中的溫度表、氣壓表等傳感器與目標物的直接接觸測得氣壓、氣溫、風等要素的物理狀態,結合生活經驗對天氣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以實現對未來天氣的預報,預報準確率低,且無法有效地對災害天氣進行預測。氣象遙感衛星通過掃描儀、雷達成像儀、輻射計、光譜儀等遙感儀器接收和記錄云、大氣、海洋、陸地等不同目標物體發射、反射和吸收的電磁波信息,經處理即可獲得大氣目標的物理狀態信息,代入由熱力學方程、水汽方程、狀態方程、運動方程等組成的大氣動力學模型中,通過數值計算,求解出溫度、氣壓、空氣密度、比濕等數據與預報方程,即可實現對未來天氣的預報。氣象遙感衛星的快速發展提升了獲取數據的尺度和效率,經數值天氣預報處理,大大提高了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不僅方便了人民的生活,還在 *** 決策、防災減災、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傳統的地面站氣象觀測相比,氣象遙感衛星具有觀測范圍廣、次數多、時效強、不受自然條件限制等特點。①觀測范圍廣:一顆太陽同步極軌氣象衛星每12小時就可以基本完成一次對全球大氣的觀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能夠獲得地球上近一億平方千米的氣象資料,能夠觀測到旋風、臺風等氣象災害的全過程與全貌;②觀測次數多、時效強: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一般每10~20分鐘即可獲得一次觀測資料,與極軌氣象衛星配合后,可用更短的時間間隔實現較小范圍的觀測,有利于災害性天氣預防;③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氣象遙感衛星的觀測范圍可以覆蓋沙漠、海洋、高原等一系列人煙稀少的地區,填補這些地區氣象觀測資料的空白。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