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10時,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圓滿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西太平洋復雜地形對能量串級和物質輸運的影響及作用機理”重大科學考察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務順利返航,靠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西海岸園區碼頭。此次科考中,“發現”號 ROV(有纜無人潛水器)首次離開“科學”號母船,開展深海原位探測。
此航段歷時33天,總航程4237海里,搭載了西太重大研究計劃資助的5個重點支持項目,共有來自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3家單位的44名科考隊員參加。
按照航次任務,該航段圍繞“兩點一線”(冷泉和熱液2個極端環境點+1條跨越深海到陸架的斷面)完成了水文觀測、地質取樣、地球物理和 ROV深海探測等作業任務,獲得了大批珍貴的原始數據和樣品,包括深海 ROV探測14個潛次,全水深 CTD-LADCP(溫鹽深儀—投放式海流剖面儀)觀測站位28個,湍流剖面觀測25次,CTD下放及水樣采集22次,表層沉積物取樣26站,柱狀沉積物取樣21根,多道地震探測960千米。同時,在作業工區及走航過程中還進行了多波束、科研魚探儀、淺地層剖面儀、走航 ADCP(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自動氣象站等船載數據采集,超額完成既定任務。
航段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張鑫研究員介紹,本航次作業內容涉及物理海洋、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等多學科交叉,船時緊任務重。尤其是“發現”號 ROV首次離開“科學”號母船,搭載“東方紅3”船進行深海原位探測,對船舶、設備和人員的技術及作業能力要求高,全體船員、隊員共同克服困難,如期、安全、高效完成了航次任務。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據悉,該航次的成功實施為定量分析冷泉和熱液極端環境下水體—沉積物間的物質交換通量、揭示西太平洋復雜地形對能量串級的影響機制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了多要素、精細化的調查樣品和之一手數據。接下來將重點進行航次獲取樣品和數據的整理分析工作,為即將開展的西太平洋重大研究計劃中期評估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