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第九屆全球地理信息開發者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學家李蘭娟,以及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博士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圖“操盤手”董恩盛,三人 *** 連線討論了當今時代,如何利用新技術防疫、抗疫的話題。
本次對話由泰伯聯合創始人單蘊睿主持。
[對話]
單蘊睿:歡迎兩位院士,還有董恩盛博士。
剛才看了一下,臺下大部分嘉賓都戴著口罩,我們今天能坐在這開會,還是要再次向李蘭娟院士致敬,謝謝李院士!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今年疫情是一塊試金石,客觀上也是對科技發展的一次審視。一方面社會作為總的需求側,還有很多訴求尚未被滿足。另一方面技術作為供給側,大部分時間是按照其內在動力強勢迭代。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偏差?比如從03年的非典到今年的新冠,我們能看到科技已經有了長足進步,為什么還做不到無人化抗疫?這種偏差是不是意味著新的契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學家李蘭娟:
大家都知道,這次新冠疫情我國在國家領導人的親自指示下,全國人民同心協力,共同抗疫,取得了很好的階段性成效。
03年SARS和這次抗疫有許多不同之處,在1月19日到武漢考察時我就提出來了。SARS時的流行病學調查主要靠人工,現在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我們通過 *** 就能很快地發現并控制傳染源。
到武漢后,我們很快做出了去年12月武漢海鮮市場九千多萬人流動的地圖,有三分之一多的人已經流向全國各省,三分之二不到的人還留在武漢。去過海鮮市場可能被感染的人,很快就能找到、檢測,發現陽性就趕緊治療,這跟03年那時的科技是不一樣的。
另外,我們很快鑒定這是一種新病毒。在短時間內中國率先鑒定了是新病毒,說明我們的檢測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所以今天,大數據、人工智能對疫情防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北斗最后一顆衛星上天我也看了。在互聯網時代,北斗系統使我們的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F在到哪里都有健康碼,它可以控制傳染源,對復工、復產、復學以及正常開展各項活動等,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我是從武漢過來的,封城時呆在家里一直思考。武漢有1千萬人,這次新冠確診+疑似合起來有4.8萬人,占全部人口的0.5%左右。我們在黨中央的指揮下,通過封城、通過物理空間隔離等措施把疫情徹底控制住,這是件了不起的事。這是我的之一個感受。
第二個感受是,我們從事地理空間信息工作的人,能不能用一個 *** 空間的精準管理取代封城呢?這種情況以后還會發生。除了疫情之外,我們還需要思考災情、汛情、警情、匪情等情況。
我認為這是可以做到的。今年北斗衛星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北斗+地面基準站一起工作,可以使手機定位精度達到0.5米。科技部啟動了一項計劃,利用聲光電場等,可以讓手機從室外到室內、到地下室達到亞米級的定位精度。
現階段的手機定位,精度大概是十到五十米,農村則是五十到幾百米。這種精度只能做大概的追蹤,不夠精準,無法滿足防疫需求:小于2米是密切接觸者,大于5米才安全。
我們講,封城的損失非常大,疫情給全社會造成的損失更大。我們一方面要慶??挂邉倮?,一方面更要思考如何發揮技術優勢,如何利用時空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北斗等技術,在 *** 空間對城市進行智能化的精準管理。
單蘊睿:下面讓我們聯線遠在美國的董恩盛,分享一下他的思考。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博士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圖“操盤手”董恩盛:
大家對全球疫情地圖應該比較熟悉,它現在是全世界各個國家關于新冠疫情的重要信息來源,更高日訪問量曾達到45億人次。
當然我們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美國疫情的發展,如何認定每一個病例發現的日期,如何獲得及時準確的病例等。在這些方面,美國與我國的標準不同,甚至美國各州的標準也不一樣。
單蘊睿:新基建“十四五”期間將拉動投資三十幾萬億,從政策上來看,國家也鼓勵產學研積極參會,李院士您如何看待“兩新一重”建設中的機會?尤其是衛星互聯網、北斗、遙感等航天應用。
李德仁:
國家推進新基建,投資規模非常大,地理信息產業的機會也很大。
拿自動駕駛來說,它需要有一個車聯網,需要有一個智能化的道路系統?,F在很多地方都在建智慧線桿,像石家莊一座城市就要建50萬個,有了這些智慧線桿就能實現亞米級的導航定位,這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
一個線桿五到十萬元,一座城市要建五十萬個,中國多少城市?這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還是自動駕駛,除了智慧線桿,汽車上還要安裝一套智能化感知、認知、定位的傳感器,未來社會有多少自動駕駛汽車?這也是地理信息產業應該開拓的領域。
另外還有數字孿生。數字孿生通過 *** 空間來感知、運營、管理城市,其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等幾個領域也都是蘊含萬億產值的市場。
所以我相信在新基建時代,地信產業有很多萬億級的市場機會,一定要抓住這些機會,地信工作者在未來大有用武之地。
單蘊睿:下一個問題想問美國的董博士。多年以來,地理信息和醫衛結合一直限于數據可視化,最多是粗略的流行病預測模型,彼此都不是關鍵要素,這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全球疫情地圖項目有何突破?
董恩盛:
它有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是,全世界可以實時在線觀看全球范圍的疫情發展。華爾街日報和其他媒體稱之為史無前例的疫情地圖。
在病例和數據收集方面也有突破?,F在,我們的數據來源于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可以做到15分鐘更新一次,全世界可以做到半小時更新一次。而且整個過程都是面向全球公開透明的,這也是美國白宮、各個州 *** 以及歐洲國家采用這些數據進行預測的原因,它對政策制定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當然也需要思考一些新問題,比如數據怎樣獲取,有些地方很容易獲取,有些地方則比較較難。大家對于關鍵指標的理解也有差別,比如在日期和確診病例的認定方面。另外,還有數據安全方面,既要公開也要考慮隱私保護。
李德仁:
精準個人時空大數據可以防止疫情傳播。實際上,如果手機里記錄了連續的大數據,也可以作為心理學、生物學和行為學的標準,來服務于大健康產業。
好多老人睡眠不好、運動不好,甚至有時候會暈倒。老兩口在一起,如果暈倒了另一人可以打電話求救。在一個人的情況下,如果手機大數據關聯了主治醫生,也能很快獲得搶救。智慧手機以及智慧手表的數據,完全可以作為大健康的一個基礎數據。
我們認為,時空大數據資源不僅可以用來防疫,它對于個人健康、養老都有很大價值――這需要跨界融合發揮大數據的作用。把智慧手機和智慧手表變成個人的智慧腦袋,幫助人們管理健康,我認為這方面應用空間很大。
李蘭娟:
李院士講的非常對!對于個人健康管理,對于老人在家康復養老,時空大數據都非常重要?,F在都在搞互聯網醫院,它包括多人會診、影像數據傳輸、檢驗數據傳輸,以及面對面的會診等功能,對于醫生和患者而言都非??焖佟⒈憬荨?/p>
單蘊睿:董博士,現場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問,您為什么拒絕谷歌購買數據?資本介入有助于更好地提供服務,有可能發展為全球更大的流行病常態防控的公共平臺。
董恩盛:
剛開始有很多大公司,像IBM、谷歌都跟我們聯系,想要我們的數據和他們的產品聯系起來。當時我們不想讓資本過多介入,不想進行過度的商業合作,所以拒絕了這些需求。
最開始搜集數據的時候,我本人沒想到疫情會變成現在的狀況,本以為一兩個月就會過去。但隨著時間推移,全球疫情大規模爆發,這就使得疫情地圖不得不繼續做下去。同時,為了讓也疫情地圖平穩運行下午,我們也得到了一些科技公司或投資人的幫助。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允許一些有限制的商業用戶使用我們的數據。如果想用數據,和我們打一下招呼,注明數據來自于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就沒有問題。
單蘊睿:最后一個問題,請李蘭娟院士分享一下對全球和國內疫情形勢的最新判斷。
李蘭娟:
從全球范圍來看,我認為目前疫情處于大流行階段。7月份以來,全球每天新增病例數字在20萬例以上,全球疫情還沒有出現明顯拐點。到8月16日,全球報告超過2000萬,巴西有300多萬,印度有2百多萬,俄羅斯92萬。
疫情正在發生轉移,原來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高峰國家已經過去,目前全球的重災區在美洲,美國現在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另外,南美洲地區也呈現了明顯大流行的狀況,巴西疫情非常嚴重。
對我國來講,外防輸入的工作還是巨大的挑戰。因為中國控制的比較好,所以一旦有輸入還是容易感染的。另外除了人輸入以外,海外的生鮮產品、冷凍產品的輸入也存在風險,目前的情況還是比較嚴峻。
不管怎么樣,我國現在復工、復產、復學還是做得比較好,但是防控不能放松,隨時都有輸入的可能。因為中國人還是易感人群,只有等疫苗研發成功,大規模人群接種了疫苗以后,有了這個防控措施以后我國才會相對安全一點。
現在我覺得,我們采用的健康碼制度非常好,復工、復產、復學比較放心,既能控制疫情,又不影響生產生活。
我們也希望其他國家借鑒中國的防控經驗:
之一是要發現和控制傳染源,早期是封城,現在是精準控制。這是非常重要的經驗,只有控制了傳染源才能控制疫情,否則控不下來。
第二是切斷傳播途徑,像居家隔離以及戴口罩外出、洗手,包括消毒等等。
第三是保護高危易感人群,居家也是一種保護,包括減少近距離的接觸。我們也希望疫苗加緊研發,現在常態下,打了疫苗后易感人群才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