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事業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基礎性事業。在中國 *** 領導下,一代又一代測繪工作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健全測繪法律法規體系,豐富地理信息資源,發展地理信息產業,強化服務保障作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貢獻。
一、黨領導測繪事業發展的歷程
在中國 *** 領導下,廣大測繪工作者克服革命時期環境險惡、技術落后、人員缺少、儀器缺乏等重重困難,組建測繪機構、興辦測繪教育、開展測繪活動,使新中國的測繪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走上發展壯大之路。
1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測繪事業的初創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各個方面都需要測繪先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測繪工作,1955年12月29日,周恩來總理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成立國家測繪總局的意見,提出“測繪工作對于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都有重要的作用”。1956年1月,國家測繪總局成立并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隨后逐步建立健全了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測繪管理體制。
測繪法規是國家測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制度性保障。1955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長期保護測量標志的命令》,這是新中國之一個測繪法規文件。1959年9月,國務院批準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測量法式(草案)》,這是大地測量工作的基本技術法規,標志著測繪事業開始走上法治化道路。
測繪基準及其設施是國家為進行測繪工作建立與確定的起算依據、基本參數和基礎設施。新中國成立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測繪基準。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測繪基準及其設施建設,先后建立起北京坐標系、黃海高程系、重力基準等,并在全國統一使用,為我國大規模測制地形圖、編繪地圖以及開展各種測量提供了必需的基準控制,解決了中國歷史上坐標不統一這一根本問題。
事業發展,人才為先。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測繪人才培養和教育工作。1956年,亞洲更大的測繪高等院校武漢測量制圖學院成立,后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測繪綜合型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為我國測繪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科技人才。1959年6月,我國測繪系統規模更大、門類最全的重點科研機構――測繪科學研究所在北京成立。測繪人才的培養和科研投入,為我國測繪事業的快速崛起和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全國首次林業普查、石油勘探開發、大江大河規劃治理、大型水利水電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測繪保障。
2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測繪事業的發展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神州大地,測繪事業發展迎來黃金機遇期。
由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的測繪基準是蘇聯測繪基準在我國境內的延伸,其采用的參考橢球等基本參數與我國地形的實際并不完全相符,存在較大的系統性誤差。因此,我國開始建立適應中國實際需求的測繪基準體系,并相繼建成1980西安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和1985國家重力基本網,構建起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測繪基準。進入新世紀后,隨著科技的進步,原來基于參心、二維、低精度、靜態的坐標系統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原點位于地球質量中心的坐標系統,我國又全面建成了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更新了國家大地基準和國家重力基準。基于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體系,我國先后開展了1∶5萬、1∶1萬基本地形圖的測制工作,建立了覆蓋我國陸地國土的1∶100萬、1∶25萬、1∶5萬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各省也建立本轄區的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等提供了測繪支撐服務。
1992年12月,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并于1993年開始實施。測繪法的頒布實施,成為我國測繪事業法制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2007年9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強測繪工作的意見》,這是指引新世紀測繪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由此,測繪法規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基本形成了以《測繪法》為核心,4部行政法規、6部部門規章、35部地方性法規、近百部地方 *** 規章為主體的測繪法律法規體系。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測繪保障服務深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廣泛服務于 *** 決策、社會管理、百姓生活等領域。應急測繪保障在各類重特大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救援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測繪服務的日益拓展和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測繪事業的壯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測繪事業發展走出自己的“加速度”,譜寫了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2015年7月1日, *** 總書記在給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之一大地測量隊6名老隊員老黨員回信中指出,“幾十年來,國測一大隊以及全國測繪戰線一代代測繪隊員不畏困苦、不怕犧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河山,為祖國發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貢獻,事跡感人至深”,并勉勵全國廣大 *** 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激勵全國測繪工作者和全體 *** 員的強大思想動力。
貫徹黨中央精神,適應新時代要求,《測繪法》修訂實施,測繪事業在法治的道路上行穩致遠。2013年2月,國務院部署開展了之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201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批復《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測繪事業實現了由數字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定期更新機制基本建立,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多樣化需求。
2018年4月,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自然資源部掛牌成立,測繪工作正式融入自然資源工作大局,肩負起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科學支撐和決策依據的新使命,踏上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新征程。按照自然資源部黨組“連續、穩定、轉換、創新”的要求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提升能力水平的定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堅持守正與創新并重、發展與安全兼顧,強化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管理、地理信息安全保密監管和地圖監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及測繪資質、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地圖管理等領域改革,釋放改革創新活力;全力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展示自然地理現狀的空間基底;健全新型基礎測繪體系,持續推動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為構建智慧中國奠定堅實根基。
二、黨領導新中國測繪事業的主要成就
在中國 *** 領導下,新中國測繪事業地理信息數據資源不斷豐富、測繪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強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壯大、逐漸展現測繪大國的責任擔當。
1測繪保障服務能力躍上新臺階
2011年8月,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竣工驗收,至此1∶100萬、1∶25萬、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實現了陸地國土全覆蓋和年度動態更新。截至2020年底,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覆蓋62.9%的陸地國土,1∶2000等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覆蓋大部分城鎮,基本滿足了社會各界對現勢、精確的地理信息的需求。
2016年,我國完成了海島(礁)測繪一期工程,摸清了我國海島(礁)數量、位置和分布,完成80海里內重要海島的測繪,填補了海島(礁)地理信息數據空白,為國家海洋權益保護、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2020年12月8日, *** 主席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為8848.86米。這是我國第三次為珠穆朗瑪峰測量“身高”。這次測量使用的測量儀器和保障裝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并且是首次與尼泊爾合作進行。
2021年9月16日, *** 總書記致首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的賀信中指出:“全球數字化發展日益加快,時空信息、定位導航服務成為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這為新時期測繪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為保障國家地理信息數據安全,我國已初步完成基于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測繪基準站改造,實現基準站網的自主可控。建成了覆蓋全國、基于北斗、三維動態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向社會提供厘米級實時導航定位服務。
資源三號01、02、03星以及高分七號衛星已經組成了我國首個立體測繪衛星星座,可更快更好地完成我國國土測繪和全球測圖工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遙感數據資源。2米分辨率遙感影像實現對全部陸地國土季度覆蓋,1米分辨率遙感影像基本實現年度覆蓋。
2測繪保障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經濟建設,測繪先行。測繪工作肩負起“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使命,為科學管理決策、重大戰略實施、重大工程建設、區域經濟規劃、資源調查與勘探開發、生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科學研究、文化教育、國防外交和百姓生活等提供了及時可靠的保障服務,測繪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在歷次地震、洪澇、森林火災等搶險應急保障工作中,測繪人總是用最快速度獲取災區影像和數據,繪制大比例尺地圖,開展災區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為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提供有力保障。尤其是2020年末國家應急測繪保障專項建設任務完成后,我國具備了在重特大突發事件發生后6小時內獲取現場高清遙感影像、12小時內提供之一批現場應急測繪成果的能力,初步滿足了國家應對突發事件和防災減災等工作的需要。
在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中,在北京奧運會、冬奧會申辦等重大工作推進中,在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神舟”飛天等重大工程建設中,測繪工作為規劃選址、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監管等提供了基礎保障。測繪工作為經濟普查、環境治理、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等多個領域的重點工作提供標準、權威的基礎數據。
3測繪科技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從最初的大平板、經緯儀、小筆尖,到今天測繪衛星遨游太空,航空攝影測量飛機、無人機俯瞰大地,各類移動測量系統掃描地面,探地雷達深入地下測繪;從以光學儀器為標志的傳統測繪技術體系,到以航空航天遙感、衛星導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為核心的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再到以數據獲取實時化、數據處理自動化、數據管理智能化、信息服務 *** 化、信息應用社會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我國測繪技術發展迅速,測繪生產力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
立體測繪衛星星座的組建,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高精度衛星立體測繪成套技術的國家之一。北斗衛星導航定位芯片研制成功,結束了我國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品“有機無芯”的歷史。我國還攻克了天文大地網整體平差計算、全數字化自動測圖、地球重力場測量、高分辨率立體測圖衛星測繪等核心與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了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機載雷達測圖系統、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傾斜相機、無人機航攝等一大批核心技術裝備,部分裝備性能指標優于國外同類產品。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際獎項。目前,我國測繪科技整體水平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一些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4地理信息產業蓬勃發展
我國先后出臺了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和發展規劃,并在新修訂的《測繪法》中明確“國家鼓勵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推動地理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目前,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競爭力逐步提高,規模迅速擴張,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總體上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今天,地理信息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加速融合,地理信息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眾多領域,基于地理信息和位置的新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各類地圖產品創意新穎、豐富實用,地理信息通過分享經濟、數字經濟和信息消費惠及大眾。地理信息產業鏈條日趨成熟,基于地理信息的新型應用和服務,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領域和現代服務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國家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發揮積極作用。
5測繪監督管理能力不斷增強
根據國務院決策部署,2005年以來,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工作持續開展。目前,已形成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國家版圖知識競賽和少兒手繪地圖大賽、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進學校、進媒體、進社區”三大主題活動,覆蓋人次過億,社會公眾的國家版圖意識顯著提升。持續加強測繪行業監督管理,對“問題地圖”、測繪成果保密、測繪質量監督、互聯網地理信息、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各類測繪地理信息執法檢查和重點專項執法行動,依法查處涉外、涉軍、涉密、涉證、涉網測繪地理信息違法案件,有效維護了國家地理信息安全和測繪地理信息市場健康發展。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自然資源部主動深化測繪資質改革,2021年印發了修訂后的《測繪資質管理辦法》和《測繪資質分類分級標準》,將測繪資質等級類別壓減85%以上,下放了大部分甲級資質審批權限,合理降低了準入門檻,壓減了審批時限和材料,對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
6中國測繪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升
2014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2000版和2010版),并于同年9月捐贈給聯合國。這是我國向聯合國提供的首個高科技公共產品。2020年9月15日,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并再次捐贈聯合國,全球地表覆蓋數據在線服務平臺同步開通。2000、2010及2020三版數據形成了本世紀以來全球陸地表面每隔10年一次的“快照”,有效反映了這20年間全球土地利用和景觀格局的總體變化狀況,為深入開展全球變化研究、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改善全球治理體系等提供了支撐,也為人類應對資源環境生態領域的全球性挑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成功舉辦了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第20屆國際地圖制圖大會、國際大地測量協會2021年科學大會等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向聯合國提供捐款并設立信托基金,與聯合國共同實施“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地理信息管理能力開發”項目。國內一批知名專家在國際測繪組織擔任重要職務,我國專家主導編制的多項地理信息國際標準發布,體現“中國智造”水平的測繪地理信息裝備和技術已進軍國際市場。
三、黨領導新中國測繪事業的經驗啟示
中國 *** 領導新中國測繪事業積累的經驗,為持續推進測繪支撐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國防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啟示。
(一)必須堅持黨對測繪事業的領導,始終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測繪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砥礪奮進、鑄就輝煌,始終堅持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始終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與親切關懷。特別是 *** 總書記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回信,為新時代測繪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奮進新時代,必須始終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中央精神、國家立場、權責對等和“嚴起來”的工作理念,牢牢把握“兩支撐、一提升”工作定位,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謀劃和推動“十四五”測繪工作。只有自覺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測繪事業才能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
(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測繪地理信息的需求。地理信息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關鍵信息,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打車、訂餐、導航、兒童老人防護……地理信息技術通過與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產業跨界融合,催生出一個個新的服務業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圖景。這是測繪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動實踐。同時,人民對更精準、高效、便捷、周到的地理信息服務需求,也成為測繪事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三)必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培育測繪事業發展新動力。我國測繪事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在思想解放中探索新路子、在創新驅動中推行新改革、在接續奮斗中實現新發展的歷史。測繪始終把創新擺在事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奮力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形成事業發展新動能。以“科技興測”“人才強測”為引領,持續推進科技創新,突破大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測繪生產方式重大變革和組織結構調整,提升了核心競爭力,把握了主動權,為測繪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堅持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致力于理論、機制、文化等全面創新,著力破解阻礙事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建立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富有活力的測繪工作新體制新機制。同時,善于把握時代脈搏,瞄準新需求,開拓新領域,不斷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服務能力。
(四)必須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地理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地理信息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的信息資源,基于地理位置可以快速實現人口、法人、交通、規劃等多源數據的整合共享。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測繪行業打破信息壁壘和孤島,大力推進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社會化應用。通過加強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 *** 、高等院校的合作,實現地理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層級共建共享共用;通過“天地圖”、標準地圖等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開放地理信息公共資源,使地理信息應用不斷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擴展,極大地提高了測繪公共服務水平,使測繪地理信息從幕后走到臺前,從基礎先行走向決策前沿。
新時代賦予測繪事業新使命,新時代呼喚測繪工作新作為。我們將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堅持科學求實、奮發有為,進一步提高測繪服務保障能力,充分發揮測繪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努力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