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難題的金鑰匙,也是發展進步的動力源。“十三五”期間,自然資源領域一系列宏觀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相繼出臺,既展改革藍圖,也促改革落地,呈現出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態勢。自然資源系統治理能力、治理效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直擊痛點
改革激活體制動能
土地制度是國家的基礎性制度。在長期革命、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土地制度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現行農村土地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問題凸顯,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破解。“十三五”期間,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實推進、不斷深化,自然資源領域重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2014年底,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在全國部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自2015年以來,33個試點地區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大膽探索,勇于實踐,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也為《土地管理法》修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充分吸收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中的成熟做法。在土地征收方面,首次對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進行明確界定,首次明確了土地征收補償的基本原則是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完善了土地征收程序,把批后公告改為了批前公告,使被征地農民在整個過程中有更多參與權、監督權和話語權。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面,破除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律障礙,取消了多年來集體建設用地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流轉的二元體制,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掃除了制度性的障礙。在宅基地方面,在原來一戶一宅的基礎上增加了戶有所居的規定,允許已經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十三五”期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進程加快,省級人民 *** 被賦予更大用地自 *** 。2020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將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審批事項,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批準;試點將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和國務院批準土地征收審批事項,委托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批準。通過下放相關建設用地審批權,賦予省級地方 *** 更多自 *** ,有效破解了地方項目用地“落地難”和“落地慢”問題,有效提高了審批效率、項目落地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進而助力改善營商環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保障。“十三五”期間,礦產資源管理改革也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5月,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對建立和實施礦業權出讓制度、優化石油天然氣礦業權管理、改革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和管理方式等作出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創新,體現了礦業權管理理念的重大轉變。《意見》確立的以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為核心的礦產資源管理制度,將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作用,平衡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破解難點
改革提升發展效能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對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總書記指出,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調整區域產業布局,發展清潔生產,推進綠色發展”。“十三五”期間,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破題起步,“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初步建立。2019年, *** 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要求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這一意見的發布,標志著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頂層設計和“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此后,自然資源部堅定不移推進和實施“多規合一”,構建統一的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構建統一的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打造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十三五”期間,“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加快推進。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對于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在基礎數據、劃定標準、管理規定等方面存在的統籌協調不足、交叉沖突難落地的現實問題,明確統籌協調“三條控制線”的基本原則、協調規則、落實路徑和保障措施。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是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三條控制線”的統籌劃定落實,堅持底線思維,按照優先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國土安全的要求,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雙評價)為基礎,科學劃定、嚴格守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適應人民群眾對國土空間日趨豐富多元、復雜多樣的需求,統籌安排;堅持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針對“三條控制線”不同功能,建立健全分類管控機制和管制規則。目前,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已基本完成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堅持劃管結合,協調處理各類矛盾沖突,落實應劃盡劃要求,擬盡快完善后按程序報國務院。“十三五”期間,全域全類型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探索走向深入。2017年3月,經國務院同意,原國土資源部印發了《自然生態空間管制辦法》《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方案》,在上海等9個省(市)19個市縣開展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自然資源部組建后,積極推進自然資源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深入探索構建差別化、分級分類的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規則。試點地區將自然生態空間區分為生態保護紅線和一般生態空間,統籌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濕地、海洋等自然要素,實行分級分類用途管制;按照“區域準入+正負面清單+用途轉用”的模式,探索構建了差別化的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規則;積極探索了流域綜合治理、生態空間復合利用等生態空間保護新舉措;研究提出了修訂完善《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的制度建議。2019年6月,試點基本完成。目前,自然資源部按照中央改革任務部署,正在認真研究試點深化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思路和建議。
緊盯熱點
改革呼應民生關切
“民生”是治國之本,也是執政之基。5 年來,自然資源系統牢牢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奮斗目標,瞄準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和短板,一系列改革舉措緊密部署。“十三五”期間,“多規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改革不斷深化,審批效率進一步提高。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與廣大企業和群眾利益直接相關。機構改革前,由于規劃職責分屬不同部門,客觀上存在同類事項多頭審批、重復審查、交叉審查、流程復雜等問題,增加了企業和群眾的負擔,影響了投資落地的效率。自然資源部著眼于實現職能優化協同高效、便民利企,著眼于解決規劃許可、用地審批中的“堵點”“痛點”,出臺了《關于以“多規合一”為基礎推進規劃用地 “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的通知》,通過“3個合并”“1個簡化”,即合并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合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準,推進多測整合、多驗合一,簡化報件審批材料等,進行了流程再造,完善了便民利企措施。改革后,審批事項大幅度合并精簡,報件材料大幅度減少,測繪資質等級類別總數由138項壓減到20項,審批時間大幅度壓縮,同時也減少了行政資源的浪費,有助于進一步提高 *** 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降低行政相對人的制度 *** 易成本、方便投資落地。“十三五”期間,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全面建立,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登記財產指標連續兩年居于前30名。權屬清晰、權責明確是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監管的前提和基礎,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登記既為生態文明建設提 *** 權保障,也與億萬人民群眾的福祉息息相關。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已全面實現了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臺“四統一”的改革目標,從機制到流程再到人員,集成成效不斷凸顯。全國市縣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分別壓縮至10個和5個工作日內,各地積極處置歷史遺留問題,不動產登記不斷加速,為人民群眾帶來了滿滿的獲得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頂層設計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自然資源部深入總結試點經驗,細化國家公園等重點區域的登記程序、工作流程、技術 *** ,初步建立分級負責、分工明確的工作機制,基本完成10個國家公園、長江干流(宜賓以下)、太湖等重要生態保護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主體工作。“十三五”期間,自然資源部還改革土地計劃管理方式,實行土地跟著項目走,明確以真實有效的項目落地作為配置計劃的依據。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計劃指標跟著項目走,切實保障了有效投資用地需求。對納入重點保障的項目用地,在用地批準時配置計劃指標;對未納入重點保障的項目用地,以當年處置存量土地規模作為核定計劃指標的依據,加大存量盤活力度。既算“增量”賬,更算“存量”賬,統籌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設用地,有效推動了高質量發展。輝煌“十三五”收官,壯闊“十四五”啟航。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將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立足新發展階段,矢志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往無前的姿態開啟百年新征程。
歷史照亮未來,改革未有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