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峰頂開展測量工作。
圖②: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新華社發
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
新華社發
他們標注珠峰,歷史則標注他們。
2020年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
5月27日也是個特殊的日子。1975年5月27日,9名勇士成功登頂,此后我國向全世界宣告珠峰高程為8848.13米。45年后,中國人再次書寫了攀登者的新傳奇。
突破――
衛星定位、重力、超遠距離測距等國產儀器全面擔綱測量重任
5月27日凌晨2時許,在海拔8300米突擊營地待命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準備開始攻頂。
上午8時15分,8名攻頂隊員全部登上海拔8680米的“第二臺階”,并更換好了氧氣。10時許,攻頂隊員通過8800米“橫切”。11時,8名攻頂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峰頂。步話機里傳來前方登頂的消息,歡呼聲頓時響徹山谷,大本營一片歡騰。
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峰頂立起覘標,并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斗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峰頂雪深,并使用重力儀進行了重力測量。此時,在珠峰周邊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的6個交會點,測量隊員開始同步開展峰頂交會測量和GNSS聯測,成功獲取珠峰高程測量數據。這些高精度測量儀器均由我國自主研發。
這也是人類首次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將有利于大地水準面優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獲取寶貴的科學數據。
“測量珠峰高程,使用自主測繪數據,既是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的體現,更是國家 *** 的重要象征。”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亞民說,自我國2005珠峰高程測量至今,已時隔15年,在此期間的地殼運動,特別是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可能會對珠峰高程變化產生影響。
“與我國前兩次權威的珠峰高程測量相比,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是我國全面開展的一次綜合珠峰高程測量活動,得到了國家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展示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此外,結合珠峰高程測量開展珠峰地區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自然資源監測工作,也將是今后的一項重要任務。”黨亞民說。
2020珠峰高程測量有望在多方面實現突破:一是技術手段更加豐富和全面。除了傳統測量 *** 和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外,航空重力測量、衛星遙感、北斗短報文等被全面引入;二是珠峰高程測量的“數據突破”。航空重力測量、峰頂重力測量、峰頂周邊地區重力加密測量等技術手段的使用,將會全面提升珠峰高程測量“起算面”(大地水準面)的精度,進而獲得歷史更高精度的珠峰高程測量結果。
國產儀器全面擔綱測量重任,也是此次測量的一大看點。測量的主力儀器裝備如衛星定位、重力、超遠距離測距等都將以國產儀器為主。
例如,為了得到巖石面的珠峰高程結果,就需要開展峰頂雪深測量。國測一大隊(自然資源部之一大地測量隊)副總工程師劉站科介紹,1975年,我國女登山隊員潘多用木桿 *** 雪層,測得深度為92厘米;2005年,我國首先精確測得了珠峰頂峰的巖面高程和雪深數據,但當時使用的雪深雷達為進口設備。2020珠峰高程測量,我國使用兼具衛星大地測量和雷達系統功能的國產雪深雷達,測量精度進一步提升。
“整體上看,珠峰高程測量包括四個階段:一是前期的平面控制網和高程基準傳遞測量;二是峰頂‘會戰’測量;三是珠峰高程測量數據處理和檢核;四是珠峰高程測量成果的認定和發布。”黨亞民認為,“一個權威的珠峰高程測量成果,必須是一個長時間準備和施測的綜合性測繪工程。”
1975年珠峰高程測量,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于珠峰之巔,并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珠峰高程復測,我國測繪工作者采用更加先進的 *** ,并經過嚴密計算,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的海拔高程為8844.43米。
信念――
“大家都把勁兒融進骨子里了,因為山就在那兒。”
“那年我27歲,他25歲。”“不對,當時你還沒過生日,是26歲。”國測一大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打斷了國測一大隊項目部主任柏華崗的話。這是今年5月23日,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里的一番對話。15年過去了,兩個曾參加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的“老伙計”之間的默契絲毫沒有減退。
在很多人看來,“8844.43米”只是教科書上的一個數字。對于任秀波和柏華崗來說,卻是他們職業生涯中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15年前,我國開展珠峰高程測量,一批年輕的測繪隊員來到珠峰,他們以“不要命”的勁頭,精確測定了珠峰的巖石面海拔高度。
當時,國測一大隊隊員任秀波和柏華崗、白天路、劉西寧自愿報名并被選 *** ,承擔沖擊珠峰峰頂的重任。2005年4月27日,他們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028米的高度,并準備在第二天向更高的高度發起沖擊。“這個高度登山死亡率特別高,攀登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樣的風險誰都無法預料,當時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得更高,上去以后還能不能回來……”為了不留遺憾,任秀波趴在帳篷里,工工整整地寫下了一封入黨申請書,然后和隊友們繼續向海拔7790米營地進發。
柏華崗外號叫“石頭”,人很精瘦,身體也好。可當時卻意外發起高燒,休整了一段時間后,他用了8個小時,也硬是沖上了海拔7790米的高度。“我是數著數登的,1、2、3、4、5……數到20,往地下一跪,然后好好吸上幾口氣,等氣兒喘勻了,再開始數20步。”
正當他們準備繼續前進時,特大暴風雪即將來襲,任秀波帶著“不留遺憾”的想法,奮力用冰鎬在雪坡上刨出一個平臺,冒著雙手被凍壞死的危險脫下了鴨絨手套,成功獲得了海拔7500米的重力值。隨后,任秀波、柏華崗將重力測量成功地推進到7790米營地,并精確測得該點的三維坐標。“大家都把勁兒融進骨子里了,因為山就在那兒。”
15年后,這句“山就在那兒”依然激勵著年輕一代的測繪隊員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用腳步丈量著“第三極”的高度。
交會測量是測定珠峰高程的主要 *** 之一。當峰頂覘標架起的那一刻,6個交會點的測量小組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交會測量作業,這意味著他們要早早在各自的點位堅守。從海拔6000米的東絨3點,到海拔5900米的東絨2點,從海拔5700米的Ⅲ7點,再到海拔5600米的西絨交會點……這些點位上,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除測繪隊員外幾乎無人踏足。
“我所在的交會測量點海拔近6000米,地上都是亂石堆,搭帳篷都沒地方,住了3晚,兩晚都遇到暴風雪。”國測一大隊天文測量組組長李飛戰說,“下雪還好,可以煮雪水喝,4天的時間每天只能喝上500毫升水。下撤前一晚,我和隊友兩個人分吃了1個蘋果。”
5月22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隊臨時黨支部舉辦了一次主題黨日活動。相隔最遠的東絨3點交會組的負責人謝敏與大本營進行了視頻連線。崎嶇的山地上遍布著冰塔林,隊員們的小帳篷顯得格外奪目。今年4月,謝敏的父親不幸去世,但他直到父親遺體火化的那天中午才接到母親的電話,母親囑咐他繼續堅守崗位。謝敏擦了擦眼淚,第二天就上山了。
“這些年輕娃,沒一個叫苦叫累。”參加過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的老隊員、國測一大隊司機張兆義深感欣慰。
傳承――
“測量珠峰不僅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更是幾代測繪人薪火相傳的事業。”
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中,有位“三代測珠峰”的“90后”測繪隊員,他叫邢雄旺。1975年珠峰高程測量,邢雄旺的爺爺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當炊事班長;2005年珠峰高程復測,邢雄旺的叔叔負責為測量任務采購儀器裝備;這次珠峰高程測量,邢雄旺之一時間就報了名。得知他順利入選,一家人都很高興。
今年4月15日,當測量登山隊隊員抵達珠峰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進行高海拔登山適應性訓練時,邢雄旺之一次出現高原反應,頭暈目眩、渾身無力。深夜,帳篷里結了一層厚厚的霜,風一吹,就掉落在臉上,他一宿都沒合眼。
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抵達海拔6600米的位置時,測量登山隊隊員需要帶上冰爪開始攀冰,連續十幾米的垂直冰壁讓有些恐高的邢雄旺心里沒底,他只能抓著安全繩,用腳尖使勁地踢向冰壁。攀登至海拔7028米的北坳冰壁,邢雄旺來回爬了近10個小時。下來后,他體力幾乎透支。
中途回到5800米營地,手機終于有信號了。邢雄旺給妻兒撥通了視頻電話。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十幾天沒有洗臉,臉上被強烈的紫外線灼得一片烏黑,他趕忙將相機鏡頭反轉,對著晶瑩的冰塔林,岔開了話題。手機那一頭的妻子早已泣不成聲。“測量珠峰不僅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更是幾代測繪人薪火相傳的事業,我不后悔。”邢雄旺說。
劉亮是國測一大隊8名測量登山隊隊員中年齡更大的一個。他父親是國測一大隊的老隊員,在兒時的印象里,父親總不在家。
當劉亮在高原、荒原、大漠地區負重攀登、艱苦跋涉,一次又一次承擔國家基礎測繪任務時,他才理解了父親的選擇。2020珠峰高程測量報名,劉亮想都沒想就提交了申請。他特意備注:有連續10年在 *** 的工作經歷,愛好攀巖。
任秀波常提到一位“郁老”,是參加1975年珠峰高程測量的國測一大隊隊員郁期青。1975年,在完成7050米珠峰天險北坳的重力測量后,郁期青因長期疲勞抵抗力下降,出現肺水腫,被緊急送往日喀則野戰醫院搶救40多天。36歲的他體重由原來的70公斤降到35公斤,牙齒幾乎掉光。“郁老的精神力量,不斷傳遞在一代又一代年輕隊員身上。”
珠峰測高的條件在變好。匯聚了世界一流的技術裝備,設計了更加科學的測量 *** ,更加完善的后勤保障……測繪隊員們也不再需要幾十天“與世隔絕”,拿出手機,就能撥通5G電話。
但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的習慣沒變,艱苦奮斗嚴謹求實的作風沒變,“傳幫帶”的傳統沒變,甘于奉獻的品格沒變……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說:“珠峰上氧氣永遠是不足的,戈壁灘的風沙永遠是大的,忠誠奉獻永遠是這個隊伍的魂。”
做新時代的攀登者(記者手記)
參加2020珠峰高程測量報道,是一次獨特的經歷。不僅是因為能領略珠峰的雄奇壯偉,更在于走近并體驗了一種獨特的經歷。
山高坡陡、氧氣稀薄、冰縫密布、狂風雪崩……珠峰地區惡劣的生存環境非常人所能想象。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測量登山隊隊員們義無反顧,三次沖頂、兩番下撤,重返營地、再度進發……大自然的風云變幻、氣象萬千,無數次考驗著隊員們的心態和毅力。適應、等待和忍耐,正是為了把精確的測量延伸到祖國大地的頂端,延伸到地球之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如今的測量登山隊隊員們攜帶著更先進的國產裝備,依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展測量工作。他們身上同樣閃耀著珠峰測量先輩們的攀登精神。這種精神,是在生命的極限中突破自我,在嚴酷的環境下永不言棄,更是在新的起點上創造輝煌。
攀登并不是為了征服,而是在此過程中定義人生的高度。登上珠峰的人是極少數,但在生活中踏實奮斗,一步一個腳印,一樣能攀登人生的“珠峰”,成為新時代的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