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的“制圖六體”奠定了中國古代制圖的理論基礎。他采用的“計里畫方” *** ,影響了我國西晉至明末1400年間繪制地圖的格局。中國傳統地圖的繪制理論和 *** 在得到繼承和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先后出現了賈耽、沈括、朱思本、羅洪先等地圖學家,地圖的品種、數量也得到很大的發展。
6.《黃河源圖》
《黃河源圖》(元,1280年)由都實等奉忽必烈之命,考察黃河源,繪圖而成。該圖是關于黃河源地區最早的一幅實測地圖,在測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該圖的方位是上南下北,與現在地圖的方式正好相反。
(圖片來自于中國地圖文化館)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7.朱思本
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元代著名地理學家、地圖學家,是繼裴秀、賈耽之后中國地圖學史上又一劃時代人物。
公元1311―1320年,他完成了“長寬各七尺的《輿地圖》”二卷,為了完成《輿地圖》這一艱巨任務,朱思本在實地考察、搜集資料、制圖 *** 等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以“計里畫方”之法繪制各地分圖,然后匯編成全國地圖,資料收集廣泛,取舍慎重,制圖嚴謹。
(圖片來自于中國地圖文化館)
(圖片來自于 *** )
8.《大明混一圖》
《大明混一圖》屬行政區域圖,成圖年代為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彩繪絹本,圖幅尺寸為386×456cm,是一幅大掛圖。圖內主要表示明朝及鄰近地區的各級居民地、山形、河流及其相對位置,所繪范圍東起日本,西達西歐,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居民地均以地名加框的 *** 定位,其框用不同顏 *** 別內外所屬。此圖繪制精美,內容豐富,是一件國寶級的珍貴文物。
本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地圖中的“中國”部分被刻意放大,沒有嚴格按照比例繪制。這個特點被后來同樣類型的寰宇圖所繼承。這幅地圖是目前我國現存的由中國人自己繪制的尺寸更大、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世界地圖。
(圖片來自于中國地圖文化館)
9.《鄭和航海圖》
《鄭和航海圖》據鄭和航海經歷繪制,呈一字形長卷,是我國現存較早的航海地圖,描繪了鄭和航行的航線,以及沿途的海岸、山峰、島礁、港灣、河口、城邑等內容。
航海圖并未采用傳統的上北下南方位,沒有采用固定的方位體系,而是根據船隊航行的方向,自右向左展開,地圖方位隨時變化,海岸線被拉成近乎于直線。這種 *** 與現在的導航地圖是一致的。
(圖片來自于中國地圖文化館)
(圖片來自于中國地圖出版社《地圖:誰主沉???》)
更多精彩,請戳下方鏈接
10.《楊子器跋輿地圖》
《楊子器跋輿地圖》(明,1526年)為絹底彩繪,是明時期全國輿圖的代表作。原圖無名,因圖下端中部有“楊子器跋”,故被命名為《楊子器跋輿地圖》。
該圖是現存最早系統地使用地圖符號的地圖,系統地使用了20余種符號,來表示各種地理要素。包括今天已經習以為常的省界、首都、省會、大城市、小城鎮、都司衛所等軍事機構。圖中的500多座山脈均用著色的山峰表示;河流用雙線著色表示;1600多個地名分級用方、圓、菱形等符號表示;海岸線畫得比較正確,水系較為詳細。圖中以從西南流入星宿海的水道為黃河河源的畫法,較明以前的傳世地圖前進了一大步。對長城、陵墓、廟宇和橋梁的表示十分醒目。
(圖片來自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