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全國甲級資質是什么概念
相當于醫院的三級甲等。這懂啊?是這個行業更高級別的了!
具體關于測繪資質的參百度百科:
全國甲級測繪單位
2008年10月24日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北京市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北京長地友好制圖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鐵道部專業設計院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中國地圖出版社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
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國家測繪資料檔案館)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建設部遙感制圖中心)
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北京勘察技術工程公司
北京城市空間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四維圖新導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華星勘查新技術公司
北京航天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
高德軟件有限公司
易圖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靈圖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地質出版社
北京蒼穹數碼測繪有限公司
天津市
鐵道第三勘測設計院
中國地震局之一監測中心
中交之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海事局海測大隊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勘察院
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
天津港灣水運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天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天津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測繪院
天津金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河北省
河北地礦建設工程集團冀東公司
河北省建設勘察研究院
河北省第二測繪院
石家莊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一局測繪大隊
河北省之一測繪院
河北省欣航測繪院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
廊坊開發區中油四維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北方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國化學工程之一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分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勘察設計院
河北中核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冶金工業部勘察研究總院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北煤田地質局物測地質隊
河北省制圖院
保定地質圖制印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測繪工程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測繪中心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河北總隊
秦皇島市測繪大隊
地質礦產部河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
河北省水利水電第二勘測設計研究院
保定九華地質勘查測繪總院(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
保定金迪地下管線探測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
山西省基礎地理信息院
山西省地質礦產局測繪隊
山西省工程測繪院
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西省第六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水利部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地圖集編篡委員會編輯部
西山煤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煤田地質綜合普查隊
山西華晉巖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
陽泉新宇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省第五地質工程勘察院
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航空遙感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內蒙古自治區電力勘測設計院
包鋼集團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隆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地圖制印院
包頭市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測繪院
核工業二○八大隊
遼寧省
沈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沈陽市地理信息中心)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遼寧省第二測繪院
中冶沈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遼寧有色勘察研究院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之一測繪院
遼寧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遼寧地礦測繪院
遼寧省第三測繪院
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
遼寧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冶金地質勘察局地質勘察研究院
大連九成測繪信息有限公司
遼寧經緯測繪科技有限公司
沈陽市公路規劃設計院
遼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吉林省
吉林市勘測設計院
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吉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吉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長春市測繪院
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
吉林省之一測繪院
吉林省第二測繪院
吉林地礦測繪院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
吉林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黑龍江省
黑龍江地理信息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二大地測量隊(黑龍江之一測繪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三地形測量隊(黑龍江第二測繪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四地形測量隊(黑龍江第三測繪工程院)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大慶油田建設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測繪院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哈爾濱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哈爾濱測量高等專科學校測量工程公司
黑龍江省林業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電力勘察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測繪航空遙感中心
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航道局測量大隊
黑龍江省土地勘測規劃院
黑龍江省測繪科學研究所
齊齊哈爾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黑龍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佳木斯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齊齊哈爾市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
牡丹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上海市
上海市海事局
上海達華測繪公司
國家電力公司華東電力設計院
上海市測繪院
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上海東亞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中船勘察設計研究院
交通部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勘察工程公司
上海海洋石油局之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上海市政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同濟規劃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江蘇省
江蘇省地質測繪院
長江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中國化學工程南京巖土工程公司
華東有色測繪院
南通市測繪院有限公司
徐州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江蘇省工程勘測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省測繪工程院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下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南京北極測繪研究院
江蘇省電力設計院
鎮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無錫市測繪院有限責任公司
蘇州市測繪院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
江蘇省工程物理勘察院
江蘇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淮安市測繪勘察研究院
淮安市水利工程勘測院
蘇州工業園區測繪有限責任公司
常州市測繪院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江蘇蘇州地質工程勘察院
浙江省
冶金工業部寧波勘察研究院
浙江省電力設計院
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國家電力公司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測繪大隊
溫州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浙江省之一測繪院
浙江省第二測繪院
浙江煤炭測繪院
浙江有色測繪院
杭州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寧波國土測繪院
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水電河口海岸研究設計院
義烏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安徽省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安徽地質測繪技術院
合肥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安徽省之一測繪院
安徽省第二測繪院
安徽省第三測繪院
安徽省第四測繪院
安徽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蕪湖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安徽省長江河道管理局測繪院
安徽省基礎測繪信息中心
馬鞍山市華東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福建省
福建省地質測繪院
福州市勘測院
福建省之一測繪
福建省第二測繪
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國家地震局廈門地震勘測研究中心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福建省航道局勘測大隊
福建省八閩煤田測繪院
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廈門市測量隊
福建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江西省
南昌市測繪勘察研究院
江西省第三測繪院
江西省之一測繪院
江西省第二測繪院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院
江西煤田地質局測繪大隊
江西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核工業華東地質局測繪院
江西有色地質測繪院
江西省交通設計院
江西省瑞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省
青島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勘察設計開發院
淄博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山東中煤物探測量總公司
山東省城鄉建設勘察院
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山東省經緯工程測繪勘察院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維坊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中國石化集團勝利油田管理局
河南省
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
化工部鄭州地質工程勘察院
中鐵大橋局集團之一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地質測繪總院
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河南省航測遙感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煤炭工業部選煤設計研究院
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測繪工程院
河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河南省地圖院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河南省水利勘測總隊
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河南黃河水文勘測總隊
河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焦作市中緯測繪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小浪底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河南省有色測繪有限公司
鄭州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北省
武漢科島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武漢大學設計研究總院
武漢武大吉奧信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
武漢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長江航道局
湖北省之一測繪院
湖北省第二測繪院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中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
長江水利委員會綜合勘測局
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
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測繪總隊
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漢測繪院
湖北省地圖院
機械工業部第三勘察研究所
中南勘察設計院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
湖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處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
湖北省國土測繪院
湖南省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八隊
湖南地質調查研究院
湖南中揚建設工程公司
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株洲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工程勘察院
衡陽市規劃設計院
湖南省第三測繪院(湖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
湖南省之一測繪院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地質測繪院
核工業衡陽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長沙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地圖出版社
長沙科創巖土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湖南有色測繪院
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湖南省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
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隊
內蒙古申請測繪乙級資質在哪里審批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敕勒川大街自治區本級政務服務大廳。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根據查詢資料顯示:內蒙古申請測繪乙級資質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敕勒川大街自治區本級政務服務大廳審批,測繪乙級以上資質,可促進企業結構合理化,促進企業有序健康發展。
深度 | 對華為說“不”,上汽底氣在哪?
“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對于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上面這句,關于“上汽是否會和華為合作自動駕駛”的回答最近火了。但隨著話題的發酵,討論中也出現了諸多不理性的聲音,有的將華為與上汽對立起來,也有的質疑上汽的研發能力,甚至還有些上升到了民族情緒。
上汽集團總工程師祖似杰在接受Dante Tech采訪時解釋,“上汽一直堅持開放創新及自主創新,也是之一家與華為合作5G車量產的整車廠,上汽在傳統車的核心電子架構與智能車電子與軟件架構上必須自主掌控,并投入大量資源自主研發。博世的執行機構(不含電子架構)解決方案與華為的整體解決方案(含電子及軟件架構)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整車企業在智能車時代不能建立此核心能力,則其產品智能升級就不自主(傳統車無需升級),變為了代工廠。”
可以看出,上汽集團僅僅是拒絕含電子及軟件架構的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在與華為等 科技 公司的合作上,態度依然是很開放的。那含電子及軟件架構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是什么?為何會讓上汽無法接受呢?
整包方案的硬件選型及數據 *** 問題
現階段很多車型裝載了100個以上的ECU,運行著上億行的代碼,而隨著車上的ECU和軟件代碼越來越多,高效可拓展的底層操作系統,電子架構和軟件架構變得愈發重要。
電子電氣架構決定著車輛的整車布置,ECU的選型,甚至是轉向、制動等核心模塊的選型,而這些ECU和關鍵執行模塊的成本,要占到了整車成本的40%以上。華為HI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核心便是提供一個取代傳統EE架構的計算與通訊CC架構。
選擇了打包的整體解決方案,意味著整個電子架構得向CC架構切換,對主機廠而言,不光是在自動駕駛相關的芯片和傳感器上,失去硬件選型的話語權,連底盤、轉向、制動等 汽車 的核心零部件選型上,也得為了配合整包方案而失去話語權。
一位某一線零部件廠商工程師向Dante Tech透露,華為與某車企的車型項目上,轉向系統的選型都是與華為的工程師對接的,連項目組的微信群名稱都是“X華為”。整個執行機構都得服務于自動駕駛整包方案,接受整包方案便要讓渡核心零部件選型能力,從而失去對整車成本控制的能力。
硬件如此,軟件亦是如此。雖然眾多車企,對每個ECU中內置的軟件了解有限,只是把這些ECU作為實現特定功能的“黑匣子”去使用,但對于軟件架構或操作系統,車企們無疑都想握在自己手中。車企作為軟硬件集成和整合者,軟件架構就如同一根指揮棒,通過制定標準來管理協調不同廠家提供的ECU和代碼。
在整包方案下,車企也將丟失軟件標準的話語權,這使得車企無法向自己的用戶,做軟件迭代升級規劃的承諾。蔚來、小鵬可以清晰地告知自己的用戶,系統將維持怎樣的頻次OTA升級,智能駕駛將在什么時間點上推出什么功能,但對于選擇整包方案的車企,在OTA上并不能掌控節奏。
對于自動駕駛整包方案而言,還多了一層數據 *** 的問題。華為ADS總裁蘇箐在媒體溝通會上曾清晰表示,“ 汽車 攝像頭、激光雷達采集到的信息,只能算是素材,只有經過算法處理過的素材才能算作數據,華為對這些算法擁有知識產權,數據就自然也是華為的”。
如果車企失去軟件架構這根指揮棒,也不對自動駕駛的長遠發展做規劃,那智能 汽車 產生的數據將無法挖掘其價值。這意味著車企必須和整包供應商充分信任,建立長久的綁定關系,讓渡數據的 *** 換取智能駕駛系統的進步。
選擇整包方案就如同接受了一個更大的黑匣子,對車輛智能硬件、執行機構硬件失去選型的能力,對車輛的整車成本控制失去掌控,對自動駕駛系統的迭代節奏失去掌控,用數據換技術應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確實就淪為了代工廠。
上汽拒絕的底氣
拒絕整包方案是需要底氣的,對上汽而言,必須得擁有自研電子電氣架構,自研軟件架構,硬件選型,測試驗證,自建私有云服務等諸多能力,才擁有這樣的底氣。
對主機廠而言,只能拿用戶可以體驗到的產品來說話。而往往一款產品承載的技術,從立項到上市要經歷3到5年的時間,而且受制于法規和安全性可靠性問題,很多前瞻的技術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和消費者見面,這就導致其在研發上做的努力,很容易被人忽略。
上汽集團這幾年在智能 汽車 研發上的布局,主要依靠投資和自建團隊兩條腿走路。在投資上,上汽布局了國內領先的 汽車 邊緣計算芯片廠家地平線和黑芝麻,目前是地平線的更大機構股東,而地平線最新的征程5芯片,算力接近100TOPS ,滿足高等級智能駕駛的算力需求。黑芝麻發布的華山2號A1000系列,單芯片算力也達70TOPS,支持L2+/L3級智能駕駛系統。
此外上汽還投資了自動駕駛 科技 公司Momenta,后者擁有計算機視覺算法技術積累,與智己 汽車 合作的L7 IM AD系統,不久前發布了在上海城區+高架全程無接管的視頻,表現相當驚艷。此外,上汽還有旗下控股公司中海庭,擁有甲級地圖測繪資質,以及高精地圖,眾包視覺高精地圖的制作能力。
此外上汽自建研發能力的動作也比較頻繁,上汽先后成立了智能駕駛中心、零束軟件分公司、軟件中心、人工智能實驗室等,致力于軟件和算法的研發。其中零束軟件分公司負責自研中央集中式的電子電氣架構,和軟硬件高度解耦靈活升級的SOA軟件架構。
上汽總工程師祖似杰在2021中國 汽車 重慶論壇上表示,“上汽零束開發面向服務架構的SOA軟件平臺,要打造 汽車 行業的安卓系統。目前已有1900多項上線開發可供調用,能為不同開發者提供專屬開發環境和工具,通過SOA平臺,使用戶、供應商、OEM可以在一個平臺上共同來打造我們的下一代 汽車 。”
上汽通過自建團隊開發全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以及軟件SOA架構,旗下的智己和R 汽車 將應用這兩個全新的架構。而通過這兩個架構,上汽可以有效協調軟硬件供應商的產品,將成本控制住在自己手中。如果選擇華為的整包方案,則意味著上汽要否定自研的電子電氣架構及軟件架構,這顯然是不劃算的。
此外,還有聲音拿合資的事情質疑上汽,這類盲目的攻擊完全忽視了中國 汽車 行業過去30年所做的努力。30年前我們的 汽車 工業一窮二白,合資是那個年代的更優選擇,但在合資企業中,中方和外方對技術學習的博弈一刻都沒有停止過。上汽與GM合資的泛亞 汽車 ,通過雪佛蘭賽歐、別克GL8等項目,改變了合資研發中心只能做標定和意見收集反饋的狀態,也為中國 汽車 工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被稱為中國 汽車 的黃埔軍校,這些奮斗史都是不可詆毀的。
Huawei Inside模式改變了Tier 1和OEM關系
“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華為進入 汽車 行業本身就是帶著賦能和改造 汽車 行業的目的而來,因此華為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給人的印象,必然是強勢的,但這也是迎合需求而已。對部分主機廠而言,使用華為的整包方案,確實能為市場帶來更好的產品。
實際上華為HI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本質上和車企牽頭的自動駕駛生態圈沒有太大區別。搭載HI的 汽車 ,實現了不同品牌不同車型在硬件選型上的統一,能夠通過規模效應降低硬件采購成本。搭載HI的車型收集到的數據可以共享共通,也能夠幫助自動駕駛系統更快速的迭代升級,這些是單一車企單一車型所無法實現的。
華為在智能 汽車 硬件上的布局非常全面,在自動駕駛上擁有高精地圖制作采集、MDC計算芯片、域控制器、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在智能座艙上,華為擁有5G T-Box,車載智慧屏、AR-HUD。在電動領域,華為擁有超融合電機、車載充電器、充電樁等產品。如此龐大的產品矩陣,也能為加入生態圈的企業,一定程度上降低智能 汽車 增量元器件的使用成本。
這種 Inside 的模式此前存在于手機和電腦領域,電腦中的inter inside和手機里的“Qualcomm inside",兩家廠商在各自領域都有著幾乎壟斷的市場占比,通過Inside的模式能夠降低下游廠商的推廣成本。 汽車 作為更為復雜的設備,加之自動駕駛系統的涉及交通安全,Huawei Inside的路要困難很多,同時也在所難免對OEM有更深的滲透。
Inside戰略讓華為必須走到臺前,成為生態圈的中心,這也無可避免遮擋住背后OEM的光芒。此前的 汽車 行業中,即便強大如博世和大陸的Tier 1,也不會走在臺前,去搶主機廠的風頭,而且即便是提供整包方案,例如大陸向大眾MEB提供的ICAS1車身控制和電子通訊系統,也是按照主機廠的需求來定制。
綜合來看,Inside方案是難度非常大的一次嘗試,它需要技術足夠的領先且無可替代,而且能夠有更多的企業加入,推動規模效應幫助合作伙伴發揮成本優勢。正如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接受Dante Tech 采訪時表示,“面對終端客戶,供應商永遠不能站在主機廠的前面,搶主機廠的風頭,除非你干的東西,別人不能干,否則就不行。華為試圖創造一種新路,但很可能沒有能力壟斷這個市場和技術。”
例如選擇華為Inside的北汽極狐,還在與百度Apollo展開合作,長安也同樣選擇華為Inside+自研兩條腿走路,廣汽埃安在華為之外,也選擇和滴滴接洽。如果華為的解決方案不是領先且唯一的,Inside的路線就注定更為艱難。
EV+AI+IoT時代,躺平也是一種積極的選擇
自動駕駛、電動化、萬物互聯, 汽車 行業正在面臨的巨變,并不是每一家車企都能輕松應對的。龐大的軟件算法開發需求和軟件管理需求,給主機廠帶來的挑戰非常大,自研和接受 科技 公司的整包方案都是一種積極的嘗試,是技術路線的選擇,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無需上綱上線。
自研本身成本非常高,對部分車企而言幾乎不存在可行性。首先得是研發的投入,華為每年在智能 汽車 領域的研發投入是10億美元,這種規模的資金投入,對于上汽、長城、吉利等盈利狀況不錯的車企而言壓力并不大,但對于銷量不高盈利狀況不好的車企而言,如此高的研發投入,風險是很難承擔的。
其次是人才,對整個行業而言,自動駕駛人才需求都是難以滿足的,而在這輪人才爭奪大戰中,主機廠并沒有很強的競爭力,如果是排名靠后的主機廠,就更是身處選擇優先級的末端了。一位從某央企車企跳槽到自動駕駛 科技 公司的軟件工程師告訴Dante Tech,其之前所在的車企并沒有好的研發氛圍,到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后,學習和成本速度會更快,工作的成就感也更高。
這種現象我們從一家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的HR處也獲得了印證,優秀的軟件算法工程師是非常難招的,但是他們顯然比車企更有吸引力,很多軟件工程師都是在車企做了一段時間后,認為不利于個人職業發展而跳槽到 科技 公司,畢竟氛圍會好很多。
組建軟件研發團隊對車企而言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即便花費大價錢從其他公司挖了高管和團隊,也面臨組織結構難以適配的問題。目前最常見的做法,是成立單獨的軟件公司,薪酬體系完全獨立,業務協作上也類似于供應商與車企的相處模式。國外的車企,如GM和福特,更偏向于直接收購一家軟件公司,國內目前只有上汽通過投資建立與Momenta的深度合作關系。
自動駕駛智能網聯以及電動化,都對應著無數的軟件研發需求,但是很顯然,國內能做這些工作,特別是能做視覺算法研發的人才是很稀缺的。這意味著,不是所有車企都能選擇自研,而所謂的全棧自研,更只能當做噱頭聽聽就好了。
相比之下,接受華為、百度的“躺平方案”,能夠最快速補齊自身的短板,也是成本上能夠量力而行的一種選擇。對消費者而言,能夠用更低的成本體驗到好的產品就行,至于是不是自研,并不重要。耳機充上電就行,就別管電是風電還是火電了。
選擇自研的上汽,還是提供全棧解決方案的華為 Inside,以及接受躺平方案的極狐,都是在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向市場推出先進的智能 汽車 ,都是 汽車 行業的奮斗者,并不存在優劣與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