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房產測繪研究院怎么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山東省測繪管理條例》及測繪資質管理有關規定,我廳對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等單位測繪資質申請進行了審查,現將審查意見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2011年6月2日至6月8日。
公示期間,任何單位及個人對公示結果有異議,可向公示機關反映。單位反映情況需加蓋公章,個人反映情況要簽署真實姓名,留下聯系電話、地址、郵政編碼。被公示單位如對公示的審查結果有異議,可在公示期間以書面形式向公示機關反映。
聯系地址:濟南市歷下區二環東路5948號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測繪行業管理處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郵編:250014
聯系電話:0531-88583572
附:公示意見一覽表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日
公示意見一覽表
序號
單位名稱
申請類型
申請等級
申請的業務
擬批準資質等級
和業務范圍
1
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增加業務(甲級單位申請增乙級以下業務)
乙級
乙級:大地測量:衛星定位測量、三角測量、水準測量、大地測量數據處理;房產測繪。 乙級:大地測量: 衛星定位測量、水準測量、大地測量數據處理;房產測繪。
2
青島市城陽勘察測繪有限公司 增加業務(原乙級資質)
丁級
丁級:房產測繪。 丁級:房產測繪。
3
濰坊正大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增加業務(原丁級資質)
丁級
丁級:房產測繪。 丁級:房產測繪:房產面積測算、房產要素調查與測量、房產變更調查與測量、房產圖測繪。
4
沂源縣宇辰房產測繪有限公司 新申請
丁級
丁級:房產測繪:房產面積預測算、房產面積測算、房產要素調查與測量、房產變更調查與測量、房產圖測繪。 丁級:房產測繪:房產變更調查與測量、房產圖測繪。
濟南市房產測繪研究院實際待遇與工作地點,工齡,工作經驗,學歷,業績,獎金,提成,扣錢和其它因素有關,平均工資為3450元/月。
測繪乙級資質需要滿足哪些條件,總費用多少??
下面是測繪乙級資質申請的基本要求
1.設立測繪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機構。
2.從事涉密測繪業務的人員應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簽訂保密責任書,接受保密教育。
3.建立健全測繪地理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明確涉密人員管理、保密要害部門部位管理、涉密設備與存儲介質管理、涉密測繪成果全流程保密、保密自查等要求。
4.明確涉密測繪成果使用審批流程和責任人,未經批準,涉密測繪成果不得帶離保密要害部門部位。
5.涉密存儲介質專人管理,建立臺賬;涉密設備與存儲介質應粘貼密級標識;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介質不得接入互聯網或其他公共信息 *** ;涉密 *** 與互聯網或其他公共信息 *** 之間實行物理隔離;涉密計算機外接端口封閉管理。
6.建立健全涉密測繪外業安全保密管理制度,落實監管人員和保密責任,外業所用涉密計算機納入涉密單機進行管理。
7.對屬于國家秘密的地理信息的獲取、持有、提供、利用情況進行登記并長期保存,實行可追溯管理。
從事測繪活動,應當遵守保密法律法規規章等有關規定。
測繪公司資質辦理需要哪些條件
測繪公司資質辦理需要條件:
1、辦公場所:各等級測繪資質單位的辦公場所:甲級不少于600_,乙級不少于150_,丙級不少于40_,丁級不少于20_。
2、 質量管理:甲級測繪資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乙級測繪資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省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丙級測繪資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設區的市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考核
3、檔案保密:測繪資質單位應當有健全的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設立保密工作機構,配備保密管理人員;確定保密要害部門、部位,明確保密崗位責任,與涉密人員簽訂保密責任書;測繪成果核心涉密人員應當持有省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涉密人員崗位培訓證書;建立測繪成果核準、登記、注銷、檢查、延期使用等管理制度;生產、存儲、處理涉密測繪成果檔案的設備設施與條件,應當符合國家保密、消防及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4、 人員配備:大部分新資質申請需要配備25名人員,其中包括2名高級工程師,8名中級工程師以及15名初級工程師。
5、儀器設備:按各專業標準核算儀器設備數量時,所有權非本單位的、報廢的、檢定有效期已過的儀器設備等,均不能計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性能指標更優越的儀器設備可以替代某一專業標準所規定的相應儀器設備。
《測繪資質管理辦法》
第六條
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資格;
(二)具有符合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儀器設備和辦公場所;
(三)具有健全的技術、質量保證體系,測繪成果檔案管理制度及保密管理制度和條件;
(四)具有與申請從事測繪活動相匹配的測繪業績和能力(初次申請除外)。
新的資質標準什么可以下來?具體要更改那些變化?
資質改革內容
進一步加大放權力度,除綜合資質外,全部下放至省級及以下有關主管部門審批(公路、鐵路、水運、民航、水利,通信等資質審批權限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施工資質。將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改為施工綜合資質,可承擔各行業、各等級施工業務;保留12類施工總承包資質;將36類專業承包資質整合為14類;將勞務企業資質改為專業作業資質,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綜合資質只設甲級,施工總承包資質等級壓減為甲、乙兩級,專業承包資質和專業作業資質不分等級。改革后,施工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由138個壓減為40個,壓減71%。
工程勘察資質。保留綜合資質:將4類專業資質及勘察勞務資質整合為巖土工程、工程測量、勘探測試等3類專業資質。綜合資質只設甲級,專業資質等級壓減為甲。乙兩級。改革后,工程勘察資質類別和等級由26個壓減為7個,壓減73%。
工程設計資質。保留綜合資質;將21類行業資質整合為15類行業資質;將155類專業資質整合為13類專業資質;將8類專項資質改為6類通用專業資質,并取消環境工程專項資質的5個專項類別,整合為環境工程專業資質;保留3類事務所資質。綜合資質、事務所資質只設甲級,行業資質,專業資質等級壓減為甲。乙兩級。改革后,工程設計資質類別和等級由395個壓減為72個,壓減82%。
工程監理資質。保留綜合資質,可承擔各類工程監理業務,規模不受限制;取消專業資質中的水利水電工程、公路工程、港口與航道工程、農林工程資質,保留其余10類專業資質,取消事務所資質。綜合資盾只設甲級。專業資質等級壓減為甲、乙兩級。改革后,工程監理資質類別和等級由34個壓減為21個,壓減38%。
造價甲乙丙資質取消了!
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已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兩大難題。而建筑一度被認為是世界能源以及土地、礦石、木材、水等各種資源最主要的消耗源和環境污染源,因此,綠色建筑發展尤為重要。綠色建筑是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場革命,對人們理念、生活方式的轉變及行業發展均產生了深遠影響。經過20余年的發展,綠色建筑充分吸納了節能、生態、低碳、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等理念,內涵日趨豐富成熟。
建筑能耗大
水泥、砂子、水、鋼材是建筑行業的主要原材料,每年這些原材料的消耗量非常巨大。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有超過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于建筑業。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備。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與建筑有關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等占環境總體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類活動產生垃圾總量的40%。因此,探索并建立可持續的建筑業發展模式具有較大意義,綠色建筑發展需求非常大。
城鎮化腳步加快給建筑節能帶來挑戰
此外,隨著全球的城鎮化腳步不斷加快,中國的城鎮化也在進一步推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化水平超過了60%,達到60.60%。不過離發達國家的75%仍有一段距離。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城鎮化腳步的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建筑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一需求也給中國建筑節能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年增超3000個
我國自2006年形成綠色建筑認證體系——“中國綠色建筑三星認證”,并從2008年正式開展標識評價。盡管初期發展較為緩慢,但近年來,隨著各地綠色建筑標識評價陸續展開,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項目增長迅速。據住建部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累計有近14000個建筑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其中2018年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建筑項目3556個,占總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的比例達到25%左右。
政策不斷推動產業發展
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一環,建筑節能非常重要,因此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根據2017年出臺的《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將比2015年提升20%,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比重將超過50%,綠色建材應用比重將超40%……2019年11月,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在新能源大類中,將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組件設計與制造列入之一類鼓勵類中。
此外,多個省市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低能耗綠色建筑的發展。2018年7月,廣東省發布《綠色建筑量質齊升三年行動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廣東省城鎮民用建筑新建成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成總面積比例達到60%。2019年1月山東出臺《山東省綠色建筑促進辦法》,表示研究開發綠色建筑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發生的費用,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前加計扣除等優惠。2020年3月15日,濟南發布《關于促進濟南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發展十條政策》,明確對符合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按濟南市獎勵標準給予建設單位1:1的配套獎勵。政策春風不斷推動綠色建筑行業發展。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綠色建筑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