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監測用哪些遙感手段比較合適機理是什么
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監測比較合適機理是遙感。遙感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傳感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并最后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遙感技術在國民經濟和軍事的很多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例如氣象觀測、地圖測繪、軍事偵察等。
預防自然災害措施
自然災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洪水、山火、雷擊、暴風雪等。那么,你知道怎么預防自然災害措施嗎?下面讓我給大家介紹預防自然災害措施,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預防自然災害措施一、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地溝谷中由洪水引發的攜帶大量泥沙、石塊的洪流。泥石流常與山洪相伴,其來勢兇猛,在很短時間里,大量泥石橫沖直撞,沖出溝外,并在溝口堆積起來。泥石流來勢兇猛,而且經常與山體崩塌相伴相隨,沖毀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莊、城鎮,對農田和道路、橋梁及其他建筑物破壞性極大,給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帶來極大危害。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泥石流預防措施:劃分泥石流的危險區、潛在危險區或進行泥石流災害敏感度分區;加強水文、氣象的預報工作,特別是對小范圍的局部暴雨的預報。隨時注意災害預警預報,選好躲避路線,避免到時措手不及。
應急要點: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跑至溝谷兩側山坡或向高地跑。逃生時,要拋棄一切影響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樹上躲避。
泥石流發生前的跡象:河流突然斷流或水勢突然加大,并夾有較多柴草、樹枝;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火車轟鳴或悶雷般的聲音;溝谷深處突然變得昏暗,并有輕微震動感等。去山地戶外游玩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找尋宿營棚。當遇到長時間降雨或暴雨時,應警惕泥石流的發生。
預防自然災害措施二、山火
山火,又稱林火、植被大火、草原大火或者灌木大火,是一種發生在林野難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閃電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見的原因有人類的粗心大意和故意縱火。
山火的發生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可燃物,而山火發生的火源很充足,喬木、灌木、草本、枯枝落葉等都是產生山火的可燃物,而且非常豐富,這也是森林火災造成重大損失的必要條件。二就是氧氣,燃燒物必須有氧氣的存在才能燃燒,氧氣是可燃物的助燃氣體,如果沒有氧氣,那么可燃物就不能燃燒,山火也就不會發生。三就是達到可燃物燃點的溫度。一定的溫度可使氧活化并促使可燃物產生大量可燃性氣體。當外界對可燃物進行加溫時,大量水蒸氣蒸發,溫度上升,出現大量可燃性氣體,達到開始著火的溫度時,稱為燃點。而溫度到達燃點后不需要外界火源就可引起燃燒。當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時候山火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山火一旦發生就極容易造成重大損失,包括生命和財產安全都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公司應積極配合地方責任部門做好消防安全檢查工作。
防火期內,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1、嚴禁野外私自用火。因施工需要,涉及在樹叢、草場、灌木中進行動火作業的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安全許可證,要有專人負責,事先開好防火隔離帶,準備撲火工具,有組織地在三級風以下的天氣用火,嚴防失火。
2、各種機動車輛,必須安設防火裝置,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嚴防漏火、噴火和機車閘瓦脫落引起火災。
3、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開展消防知識培訓和演練,保證人員具備滅火和逃生技能。
4、做好高溫天氣監測預報工作,特別要做好高火險天氣預報工作。可通過手機短信、廣播通知或關注 *** 、電視部門等相關媒體的高溫預警信息。
山火逃生急救措施:一旦發現被林火圍困或襲擊,要果斷決策,迅速選擇突圍和避火路線,采取正確的避火 *** ,避免發生傷亡事故。在較開闊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為依托,使用點火器點迎面火,使新火頭向大火頭方向逆風蔓延,阻擋火鋒解圍。請注意在控制線另側一定要有巡護人員,以防飛火產生新火點。
1、點火解圍
在無河流、小溪、道路為依托時,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點火器點順風火,撲火隊員跟火進入火燒跡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濕土,緊貼濕土呼吸或用濕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強行頂風沖越火線
當點火或其他條件不具備時,切忌順風跑,要選擇已經過火或雜草稀疏,地勢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頭部,快速逆風沖越火線,進入火燒跡地即可安全脫險。
3、臥倒避煙(火)
在點火解圍來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溝)、無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風平坦地段時,用水浸濕衣服蒙住頭部,兩手放在胸部,臥倒避煙(火)。臥倒避煙(火)時,為防止煙霧嗆昏窒息,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扒個土坑,緊貼濕土呼吸,可避免煙害。
4、快速轉移
發現大火襲來,人力無法控制時,只要時間允許,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避免發生傷亡。
預防自然災害措施三、暴風雪
暴風雪是伴隨寒潮或冷空氣侵襲而產生的。目前人類雖尚無法控制,但是減輕或避免它造成的危害還是可以實現的。其預防措施包括:
1、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工作。
2、行人注意防寒防滑,小心駕駛,車輛應當采取防滑措施。
3、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加固現場腳手架,保證現場腳手架、塔吊、升降機等設備的安全狀態。
4、必要時停業,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 安排合理的人員值班。
5、水源根據氣溫不同采取不同處理辦法。
6、停電4小時以上必須把管線內的水放凈,對于不能把水放凈的管線要用壓風機進行徹底吹掃,以確保管線不凍堵。
7、對場區停工后及時進行斷電,防止發生漏電和及引起火災。
預防自然災害措施四、雷擊
雷電能夠對物體、建筑物、設施、人破壞或損壞,破壞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
1、塔吊、腳手架必須要良好的接地。施工現場需要考慮防直擊雷的部位首先是塔式起重機、纜機等高大機械設備及鋼腳手架、在建工程金屬結構等高架設施。塔吊,腳手架必須要良好的接地,以防施工期間遭受雷擊。
2、施工人員應掌握避雷的 *** 和技巧。為了減少施工現場雷擊事件的發生,各施工單位和有關部門應當完善相關制度,施工現場應指定防雷安全負責人,開展防雷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施工現場的防雷裝置宜向有資質的防雷檢測機構申請檢測,切實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3、廣泛開展防雷減災安全宣傳教育。通過宣傳和培訓,使工地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的防雷意識得到增強,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防雷知識培訓,加強被雷擊后基本救護和自救知識的培訓,增強救護和自救能力,減少傷亡事故。
4、雷雨來臨時應停止室外作業。派專人密切關注當地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明確本地是否有雷雨天氣。當雷雨天氣來臨時施工單位要迅速撤離易受雷擊的危險地帶的施工人員,停止一切室外作業。
5、制定和完善應急防范措施和處置預案。制定和完善施工現場在雷電惡劣天氣下的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要給現場施工人員配備或指定防雷裝置完善的緊急避雷場所,保障人員撤離后的人身安全。
6、盡量不要撥打、接聽電話,或使用電話上網,應拔掉電源和電話線及電視天線等可能將雷擊引入的金屬導線。
7、不要在水邊和洼地停留,切勿站在樓頂、山頂、或接近其他易導電的物體,應迅速到干燥的室內避雨,如找不到房子應就近到山間或山巖下避雨。
8、不要拿著金屬物品在雷雨中停留,隨身所帶的金屬物品應放在5m外的地方;在雷雨中不宜打傘,也不宜將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
9、遇雷雨天氣時,不要站著,應蹲下降低高度,同時兩腳并攏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
10、不要站在大樹下,不能用手摸扶大樹,因為這時潮濕的樹干已變成了一個引雷裝置,再好離大樹5m外。
預防自然災害措施五、洪水
(一)準備工作
(1)思想準備加強宣傳,增強防汛、設備安全及員工自我保護的意識,做好防大汛的思想準備。
(2)組織準備建立健全防汛組織指揮機構,在汛前加強防汛檢查,開展落實防汛安全責任人、防汛隊伍和安全重點區域的監測 *** 及預警措施,加強防汛專業機動搶險隊伍的建設。
(3)工程準備按時完成水毀工程修復任務,對跨汛期施工的工程和病險工程,要落實安全度汛方案。
(4)預案準備修訂完善各級防洪應急方案,研究制訂防御超標準洪水的應急方案,主動應對大洪水。
(5)物料準備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各項目承建單位結合實際,儲備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點部位應儲備一定數量的搶險物料,以應急需。
(6)通信準備充分利用社會通信公網,確保防汛通信完好和暢通。健全水文、氣象測報站網,確保雨情、水情、工情、災情信息和指揮調度指令的及時傳遞。
(7)防汛安全檢查實行以查組織、查工程、查預案、查物資、查通信為主要內容的分級檢查制度,發現薄弱環節,要明確責任、限時整改。
(8)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強防汛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規定逐項落實工作要求。
(二)洪水預警
(1)當即將出現洪水時,及時聯絡水文站做好洪水預報工作,跟蹤分析洪水的發展趨勢,及時了解最新水情,及時向各級防汛組織機構報告水位、流量的實測情況和洪水走勢,為預警提供依據。
(2)各級防汛組織機構應按照分級負責原則,確定洪水預警區域、級別和洪水信息發布范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三)山洪災害預警
(1)凡可能遭受山洪災害威脅的地方,應密切聯系水文、氣象、國土資源等部門,相互配合,實現信息共享,根據山洪災害的成因和特點,主動采取預防和避險措施。
(2)凡有山洪災害的地方,有關單位應編制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劃分并確定區域內易發生山洪災害的地點及范圍,制訂安全轉移方案,明確組織機構的設置及職責。
上海市總人口是多少
問題一:上海市有多少人口? 上海人口總數:2415.15萬人(2013年年末統計),2015年預測為2479.6萬人。
上海人口概況:上海戶籍常住人口1425.14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90.01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9.62萬人,出生率為8.18‰;死亡12.57萬人,死亡率為5.24‰;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94‰。全年戶籍常住人口出生10.52萬人,出生率為7.39‰;死亡11.65萬人,死亡率為8.19‰;戶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
全市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2.47歲。其中,男性80.19歲;女性84.79歲。
上海人口數量發展預測:2015年為2479.6萬人,2020年為2650.1萬人,2030年為2856.4萬人,2050年為2778.3萬人。(2014《上海人口發展趨勢特點與問題研究》報告)
問題二:上海市有多少人口2016 人 口
2415.27萬
上海,簡稱“滬”或“申”,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地處長江入海口,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問題三:上海有多少人口? 1、總人口。上海常住人口為1625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1萬人,增長幅度為0.68 %;戶籍人口1334萬人;外來人口291萬人。2、人口自然增長。上海常住人口出生8.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7萬人;出生率5.4‰,比上年同期上升0.4個千分點。戶籍人口出生6.2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4萬人;出生率4.7‰,比上年同期上升0.3個千分點。外來流動人口出生2.6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3萬人。其中,外來婚嫁上海的出生人數0.96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05萬人,增加幅度為5%。婚嫁出生數占外來人口出生數的37%,占戶籍和婚嫁出生總數的13.4%。2002年,上海常住人口死亡9.7萬人,比上年增加0.3萬人,常住人口死亡率為6.0‰。戶籍人口死亡9.7萬人,死亡率7.3‰,比上年上升0.2個千分點。2002年,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長數為-0.9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6‰,比上年同期上升0.2個千分點;戶籍人口自然增長數為-3.5萬人,自然增長率為-2.6‰,比上年同期上升0.1個千分點。
問題四:上海人口人數是多少?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上海市統計局
2011年5月3日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國務院、市 *** 的統一領導和全體市民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全市12萬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現場登記和復查任務。現將快速匯總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注1):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注2)為23019148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67377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281414人,增長37.53%。平均每年增加628141人,年平均增長率為3.24%。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為8977000人,占39.00%,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46492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512078人,增長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08人,年平均增長率為9.99%。
二、家庭戶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8251160戶,家庭戶人口為2058144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79人減少0.3人。
三、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1854752人,占51.50%;女性人口為11164396人,占48.50%。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為106.18。
四、年齡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985634人,占8.63%;15-64歲的人口為18703674人,占81.25%;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329840人,占10.1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3.63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9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34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2743327人,占98.8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75821人,占1.2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109465人,增長36.73%,比重減少0.5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71949人,增長165.54%,比重增加0.58個百分點。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053071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82611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393031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115642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0940人上升為2195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3018人下降為2096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803人下降為36461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18934人下降為13535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631018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262600人,文盲率(注3)由5.34%下降為2.74%,下降2.60個百分點。
七、人口地區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區分布如下:
黃浦區 429891 人 閔行區 2429372人
盧灣區 248779人 寶山區 1904886人
徐匯區 1085130人 嘉定區1471231人
長寧區 690571人 浦東新......
問題五:2016年上海所有人口數量,外地人多少?本地人多少? 2016年上海人口數量目前沒有統計數據。
上海統計局2016年5月3日才公布的上海市第六次全國人口即2010年普查數據。
上海統計局2016年5月3日公布的上海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點為標準時點,全市常住人口為2301.91萬人,而上海 “十一五”規劃是“到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規模預計為1900萬人左右”。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五普”)相比,共增加628.14萬人,增長37.53%,平均每年增加62.81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3.24%。
人口增量87.75%是外來
在全市 2301.91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為897.7萬人,占39%。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來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增加551.21萬人,增長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9.99%。
問題六:上海市現在一共有多少人口 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注2)為23019148人!
問題七:上海市大約有多少人口 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注2)為23019148人!
問題八:上海市現在有多少人口 人 口 2415.27萬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地處長江入海口,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問題九:上海市有多少人口 蘇北人在上海
開埠以后,由于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大量的外來人口遷入上海,并大大超過本地人口。上海由此成為典型的移民城市。[1]
現在所謂上海人往上追溯二至三代,其父、祖輩大多是從江蘇、安徽、福建、廣東、山西等省遷入的。真正意義上的上海人所占的比例很少。據1950年1月的統計,祖籍上海的占上海總人口的15%,非上海籍占85%。
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在上海形成一個個依省、府或縣而劃分的移民群體。由于經濟地位、職業分工、生活方式、語言等多種因素,這些移民群體的社會地位并不完全相同,彼此關系也并不總是融洽的。雖然移民群體之間的大規模的沖突、械斗并沒有發生,但群體性的歧視還是存在的。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上海外來人口中江蘇籍最多。上海在1927年以前,長期隸屬江蘇省。說到江蘇,人們通常將其分為蘇北和蘇南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人存在著巨大差別,尤其在近代更加明顯。一般地說,蘇北代表著貧窮落后,蘇南則代表富裕文明。近代工業的發展表明了兩地的差距。江蘇現代工業的發達地區大多集中在蘇南。1931年,江蘇95%的產業工人集中在上海、無錫、常州。在蘇北,僅南通有一定數量的產業工人。而更北邊的城市,如揚州、鹽城、阜寧則只有為數不足100的產業工人[2]。地區差異顯而易見。
來自江蘇兩個部分的外來人口,在上海所從事的職業及其社會地位、生活狀況,同樣有著天淵之別。蘇南(尤指蘇錫常一帶)和上海同處吳方言地區,蘇南人的文化、生活習慣、受教育程度與上海人極為相近,所以他們之間相互溝通的機會較多,同時也較容易溝通,在上海從事的工作和營生一般是比較體面的。在上海,蘇南人和浙江寧波、紹興一帶人往往以主人自居,在實際生活中也是如此。蘇北人則不同,他們大都是沒有多少文化和技術的農民,由于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被迫背井離鄉。他們來到上海以后,為了生存,大多數人從事社會更底層和所謂“伺候人”的工作,如碼頭工人、人力車夫、紡織工人、三把刀(切菜刀、理發刀、修腳刀),其收入幾乎不足以維持生計。這部分人聚集在城郊和沿蘇州河邊,住在用竹席、氈布、土塊搭建的陰暗潮濕的簡易屋棚里。這些聚集地也被稱為棚戶區,棚戶區沒有任何衛生系統,環境是“臟亂差”。蘇北人生活在上海的更底層,和那些住在豪宅、揮金如土的商人、大亨、政客、資本家、買辦、洋人比起來,猶如地獄與天堂。這些蘇北人遭受江南人和洋人的歧視,被稱為“蘇北佬”、“江北佬”,甚至“江北豬玀”。蘇北人的生活狀況和備受歧視持續了一個多世紀。解放以后,他們的生活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很多的時間里進展不快。改革開放以后,上海向著國際化大都市發展,市容市貌“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棚戶簡屋被大量拆遷,昔日住在這里的居民陸續遷居新家,困擾上海的棚戶區問題基本解決,人們已很難尋覓當年蘇北人聚集的棚戶區的痕跡。當年流落上海的蘇北人,在解放后大都立牢腳跟,繁衍了后代。這些出生在上海的蘇北人的后代,大多能操一口上海話,接受過比較好的文化教育,在生活習慣上已經上海化。
盡管祖輩們對他們還存在著相當影響,但影響力逐漸減弱。對于再過十年二十年的新的一代來說,這些影響將基本消失,從她們身上人們將很難看到蘇北人前輩的影子了。那時,上海蘇北人這一概念也終將成為一個歷史概念。
問題十:上海本地人口有多少 據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上海市常住人口為2301.91萬人,其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為897.7萬人,上海市的本地人口為1404,2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