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資質分級標準2021是什么?
1、申請甲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1200萬元,且有3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2、申請乙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400萬元,且有2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3、申請丙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80萬元,且有1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從事測繪監理應當取得相應專業范圍及專業子項的測繪資質: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標準在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海洋測繪等5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專業范圍下設置相應的甲、乙級測繪監理專業子項。
申請甲級測繪監理專業子項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取得相應專業范圍的甲級測繪資質;近2年內,在每個相應專業范圍內有2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取得省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質檢機構出具的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申請乙級測繪監理專業子項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取得相應專業范圍的甲級或者乙級測繪資質;近2年內,在每個相應專業范圍內有1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取得省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質檢機構出具的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測繪監理資質單位不得超出其測繪監理專業范圍和作業限額從事測繪監理活動。
乙級測繪監理資質單位不得監理甲級測繪資質單位施測的測繪工程項目。
天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
從今日起,我市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對《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的意見建議。
按照國家要求,根據市委、市 *** 統一部署,我市組織開展了《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立足天津的資源環境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塑造可持續發展的美麗國土空間。目前,《規劃》已形成階段性成果。為讓公眾充分了解《規劃》內容,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社會共識,自2021年9月27日至2021年10月26日,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公示采用網站、媒體和現場等方式同步進行。社會各界可通過郵寄、發送電子郵件或公眾 號留言等方式提出意見建議。(記者 陳璠)
—————————————————————————————
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圖)公開征求意見稿
區位示意圖 (圖1) 圖片/市規劃資源局提供
建設中的海河柳林地區規劃效果圖 攝影/張磊
按照國家要求,根據市委、市 *** 的統一部署,我市組織開展了《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立足天津的資源環境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塑造可持續發展的美麗國土空間。目前,《規劃》已形成階段成果。為讓公眾充分了解《規劃》內容,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社會共識,現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時間為2021年9月27日至2021年10月26日,共30天。公示采用網站、媒體和現場等方式。
網站及媒體公示:天津市人民 *** 政務網站()、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政務網站()、“天津規劃自然資源”公眾 號、天津日報等。
現場公示: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地 址:天津市河北區博愛道30號,電 話:24455937)
郵寄地 址:天津市和平區曲阜道84號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體規劃處(請在信封或郵寄名稱上標注“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意見建議”字樣)。
電子郵箱:tjsgtkjztgh@tj.gov.cn(請在郵件標題標注“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意見建議”字樣)。
聯系人: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宋曉然 牛帥
熱忱期待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共同謀劃津沽大地發展新篇章!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2021年9月27日
…………………………………………………………………………………………
前言
天津東鄰渤海、北枕燕山,自古就是京畿重地、河海要沖,以“天子渡口”得名建城,海河蜿蜒穿城而過,盤山磅礴佇立京東,作為中國北方工業的發祥地,深厚堅實的產業基礎與祥和宜居的城市生活相得益彰,造就了天津豪情勇毅、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天津作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引擎,“一帶一路”建設的海陸交匯樞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市委、市 *** 的統一領導下,高質量編制了《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空間用途管制和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我市未來城市空間布局發展總的規定。《規劃》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安全、生態、功能、產業、交通等方面協同;落實“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設世界一流的綠色智慧港口,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落實國家“雙碳”目標戰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推動天津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為體現《規劃》的戰略性、提高科學性、加強協調性、注重操作性,我市針對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組織高水平科研院所,開展了自然資源管控與治理、城鄉融合、城市災害和風險評估等10多項專題研究;同步開展了市、區、鄉鎮、村莊規劃和近50項與空間有關的專項規劃編制;建立了全市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搭建了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積極探索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全面提升我市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規劃定位和目標愿景
(一)規劃范圍與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范圍為天津市域范圍,海陸總面積約13671平方公里。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二)戰略定位與目標愿景
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主動承擔國家使命與時代擔當,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對天津提出的要求,提出天津未來的戰略定位是“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京津聯動,共同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響應市民對天津未來發展愿景和需求,提出天津城市發展的目標愿景為“京津冀城市群和環渤海地區發展的重要引擎,生態引領、創新競進、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對接天津市“十四五”規劃,提出階段目標為:至2025年,生態引領、創新競進、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35年,生態引領、創新競進、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初步建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生態引領、創新競進、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全面建成,成為富強民 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典范城市。
(三)城市規模
根據國務院下達的42.2億立方米水資源紅線要求,考慮未來海水淡化利用的優勢條件,結合區域城鎮化發展態勢,充分發揮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引擎地位,提出2035年天津市規劃人口控制在2000萬左右。
二、落實國家戰略,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一)落實區域協同戰略,共建京津冀世 界級城市群
把握天津作為區域發展戰略的引擎地位,強化區域服務與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城市發展戰略格局。一是強化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的首都地區安全格局。從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區域應急聯防聯控等方面提出規劃策略,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求;二是構建“1 N”天津都市圈。聯動唐山、廊坊、滄州等城市,打造五個跨界示范區,形成多中心、 *** 化協同發展格局,發揮天津區域輻射帶動作用;三是深化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進一步深化“一基地三區”內涵,保障承載空間落位,引導高新企業向京津濱廊道集聚,打造區域創新走廊;四是推動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打通“天”字形客運通道,與北京共建國 家級鐵路樞紐。構建區域貨運環線,建設區域鐵路貨運組織中心。推進京津冀世 界級城市群建設和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圖1)
(二)落實“雙循環”戰略,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充分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的作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一是打造京津、津冀開放“大通道”。聯通京津冀及“三北”地區,輻射東北亞、連通歐日韓,提升國際航運核心區功能,拓展航運服務輻射范圍,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二是優化港區布局,實施“北集南散,北優南拓”的總體空間布局策略。進一步集聚國際船舶 *** 、海洋科研科技等功能,推動自貿區升級。三是堅持港城共榮,科學劃定港城邊界,化解港城矛盾。
(三)落實“雙碳”目標戰略,推動城市綠色發展
立足我市“一基地三區”城市戰略定位,以國家下達的碳排放強度和總量指標為指導,以實現“雙碳”目標為契機,多策并舉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推動城市綠色發展。一是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二是落實剛性管控要求,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等規劃約束性指標。三是加強規劃引導,明確對再生能源利用、工業園區轉型、綠色建筑等方面的規劃要求。
(四)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一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推進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夯實糧食生產能力。統籌空間布局,統籌生產要素,統籌城市鄉村發展,引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提升人居環境,建設全域美麗鄉村。優化鄉村布局,推動村莊未來差異化發展,注重完善公共服務,提升改善村莊公共空間環境,保護鄉村文化與風貌,保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三是探索鄉村振興的土地政策,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結余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支持鄉村產業項目。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圖2)
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 (圖3)
生態空間布局規劃圖 (圖4)
農業空間布局規劃圖 (圖5)
城鎮體系規劃圖 (圖6)
鳥瞰中心城區
三、堅持生態優先,共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塑造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基礎,充分對接京津冀生態體系,構建“三區兩帶中屏障、一市雙城多節點”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2)
“三區”即北部盤山—于橋水庫—環秀湖生態建設保護區、中部七里海—大黃堡—北三河生態濕地保護區和南部團泊洼—北大港生態濕地保護區;“兩帶”即西部生態防護帶和東部國際藍色海灣帶;“中屏障”則指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一市”即中心城市,是城市功能集聚的主體地區;“雙城”指津城和濱城;“多節點”即武清城區、寶坻城區、靜海城區、寧河城區、薊州城區。
通過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的塑造,進一步落實了“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空間優化要求,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緊湊度,防止城市蔓延連綿發展。
(二)統籌三線劃定管控
落實 ***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強化底線約束,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統籌繪制天津市域國土空間發展“一張藍圖”。(圖3)
在第三次國土調查成果基礎上,結合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現狀、城市發展、生態建設等因素,進一步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銜接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成果,在對現行生態保護紅線全面開展評估優化的基礎上,應保盡保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在科學測算用地需求的前提下,結合各區未來發展重點,上下聯動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提升城鎮建設用地土地績效,集約節約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
(三)優化提升四類國土空間
在框定底線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形成綠色屏障、淀泊風光的生態空間;鄉村振興、綠色現代的農業空間;雙城引領、產城融合的城鎮空間;以及港灣輝映、三灣引領的海洋空間。(圖4、圖5、圖6)
一是以保障生態安全為前提,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對接京津冀生態體系,加強南北生態空間的聯通性,構建綠色屏障、淀泊風光的生態空間,形成“三區兩帶中屏障、七廊五湖四濕地”的市域生態安全格局。二是以保障糧食安全為約束,嚴格保護農業空間,優先劃定優質集中連片耕地,因地制宜布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做優做強現代都市型高效農業,構建鄉村振興、綠色現代的農業空間,形成“一帶、三區”的現代農業總體格局。三是著力提升城市空間治理的現代化水平,構建雙城引領、產城融合的城鎮空間,形成規模合理、功能完善的“2—5—5—N”城鎮體系。四是優化陸海功能分區,按照陸海統籌、開發與保護協調發展的思路,形成北部生態旅游、中部港口航運、南部綜合利用的海域空間格局。劃定天津市海洋“兩空間一紅線”,即海洋生態空間、海洋開發利用空間和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松緊適度的海域空間管控。
二級主體功能分區圖 (圖7)
津城、濱城空間結構規劃圖 (圖8)
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管控分區圖 (圖9)
濱海新區泰豐公園
(四)構建國土空間主體功能分區體系
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突出天津特色,按照層層深化、逐級打開的思想,構建三級主體功能區體系。一級主體功能區銜接重大平臺,劃分為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城市化發展區和海洋發展區四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將農產品主產區劃分為農田保護區和鄉村發展區,以耕地保護、農產品生產和鄉村振興為主體功能;將重點生態功能區劃分為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控制區,以生態涵養、保護和提供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將城市化發展區劃分為城鎮發展區和其他建設區,以服務城鎮人口、開展城鎮建設和促進產業發展為主體功能;將海洋發展區劃分為漁業用海區、交通運輸用海區、工礦通信用海區、游憩用海區、特殊用海區和海洋預留區,以保育海洋生態環境和科學開發海洋資源為主體功能。(圖7)
四、強化內涵提升,推動“雙城”高質量發展
(一)構建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
構建“雙城、雙軸、中屏障”的城市空間結構。“雙城”指現代活力津城和創新宜居濱城,“雙軸”指魅力海河軸和藍色海灣軸,“中屏障”即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圖8)
津城、濱城共同構成面向國內扇面、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以及面向國際扇面、服務國際循環的戰略鏈接,共同承擔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區域商貿中心城市目標功能。津城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海河文化為特色、兼容并蓄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完善的基礎服務配套、大量科研教育機構集聚以及較為完善的先進制造業體系。未來津城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設成為以綜合性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導,配套完善的緊湊活力城區和宜居宜業的城區。濱城的優勢在于以海洋文化和改革開放創新為特色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科研教育機構聚集,在電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產業以及重化工業等方面有著雄厚的發展潛力。未來濱城要進一步增強城市綜合配套能力,強化創新功能培育,集聚創新資源;突出濱城港口優勢,科學劃定港城邊界,重點保障港口航運的用海需求,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成為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城和區域創新引擎。
(二)加強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
在津城、濱城中間地帶規劃736平方公里的生態屏障區,構建“三區兩帶中屏障”的生態格局,構筑南北聯通的津沽綠色森林屏障,融入京津冀環首都生態屏障帶,優化區域生態格局,避免城市連綿發展,倒逼城市結構優化,形成“雙城緊湊、中部生態”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持續推進津城與濱城之間綠色生態屏障規劃建設,打造京津冀東南部生態屏障、環首都生態護城河,進一步促進“雙城”格局形成,呈現“水豐、綠茂、成林、成片”景觀的生態資源富集“綠谷”,引領轉型發展的“綠峰”。(圖9)
五、促進制造業立市,推進產業創新升級
以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為導向,著力構建“1 3 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加快新動能引育,著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加速京津協同互動,引導高新技術企業與研發機構向京津濱廊道集聚,打造“京津濱創新走廊”,形成京津“智造新干線”。
引導制造業布局優化,向園區集中。引導傳統制造業和一般制造業從園區外零散地區、生態地區有序退出,向園區集中,為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騰挪與釋放發展空間。推動園區平臺整合整治。同時,以工業用地為主劃定工業區塊控制線,作為工業用地最為集中區域,提高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促進產業集聚和高質量發展。鼓勵混合用地供給,劃定雙創區塊控制線,控制和保護以研發、科技服務業為主導功能的區域,促進雙創要素集聚,保障創新創意經濟發展。
市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引導示意圖 (圖10)
歷史文化保護格局圖 (圖11)
鐵路系統規劃圖 (圖12)
津城海河夜景
六、以人民為中心,優化配置要素資源
本次《規劃》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進人民福祉、建設美麗國土作為重要規劃任務。
(一)建立包容友好的公共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分層級、全類型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全面分析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現存的問題,找出短板和不足,構建覆蓋城鄉的“市級—區級—街道(鄉鎮)級—社區級”四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明確配置標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二是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結合各區域人口規模特征和現狀,合理集中布局五類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公共服務中心的四個層級,明確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要求,完善服務覆蓋 *** 。三是建設公共服務城鄉共享的城鎮圈。以城鄉共享的“城鎮服務圈”作為外圍地區空間組織和資源配置的基本單元,強化交通 *** 支撐,城鎮服務圈內通勤出行時間控制在30—40分鐘,有效配置公共服務資源,集就業、生活、服務為一體。四是營造服務與人群結構相匹配的生活圈。以社區生活圈作為基本公共資源配置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在滿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基礎上,建立15分鐘步行可達的全覆蓋“社區生活圈”,配置日常基本保障性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場所,提升群眾生活的“舒適度”。(圖10)
(二)塑造中西交融、河海津沽的人文魅力體系
全面梳理了歷史文化資源,構建了“一城、雙區、四帶、多點”的歷史文化風貌保護格局。進一步推動歷史城區保護與復興,強化整體保護。挖掘薊州、濱海兩片歷史文化資源區,拓展保護對象。加強大運河、長城、海河以及海洋四條文化帶保護和利用,構筑京津文化高地。突出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及不可移動文物、歷史風貌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活化利用。同時運用城市設計塑造我市“大氣、文雅、精致、有品位”的城市建設風貌。(圖11)
(三)建設雙港提升、 *** 開放的綜合交通體系
突出天津背倚京津冀世 界級城市群、面向東北亞的區域門戶作用,以及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海陸交匯樞紐的交通區位優勢,從對外開放、服務人民、高效集約發展、保護環境等角度,提出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體系的發展目標。重點發揮天津港服務區域功能,提升海港國際航運核心區功能,構建“京津冀開放大通道”。全面提升空港輻射能力,塑造服務京津冀、鏈接洲際的綜合性航空樞紐和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形成對外構建暢聯京冀、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廣域綜合交通體系。(圖12)
重點構建“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四網融合的全出行鏈軌道交通服務體系,強化軌道交通對津濱雙城聯動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快構建“津城”“濱城”間快速軌道交通聯系,實行大站快車服務雙城主要功能地區的交通出行,力爭實現津濱雙城核心區之間20分鐘直達。實現交通與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的充分協同、高度融合,支撐京津冀世 界級城市群建設。
七、保障公共安全,提升城市綜合韌性
以構建京津冀地區大安全格局、保障首都安全為指導思想,以構建安全韌性城市為目標,通過災害風險評估,科學辨識影響城市安全的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風險因素,針對天津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危化品風險、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衛生防疫風險等問題提出規劃措施,提升災害和疫情等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能力。
落實劃定重要蓄滯洪區范圍線、重大風險源集中安全控制線和城市防洪保障線、沿海防潮保障線等城市安全保障線,加強城市對于安全風險的抵抗能力。強化防疫減災體系建設,劃定城區避難及隔離場所。建立“兩心多點”防疫醫療體系,加強防疫場所規劃建設。加強應急交通、供水、供電、醫療、物資儲備等應急保障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劃定城市安全控制線,加強城市對于安全風險的抵抗能力。
八、加強實施監督,構建空間治理體系
一是構建規劃體系。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有關要求,構建符合天津實際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明確了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重點。二是做好規劃傳導。明確各級規劃傳導內容,分解規劃傳導指標,加強底線管控,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三是探索配套政策體系。在農林復合的空間利用模式、耕地修復整備區制度、城市存量更新用地獎懲機制、城市空間戰略留白機制、鄉村振興發展用地保障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促進國土空間優化,保障規劃有效實施。四是完善實施監督體系。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規范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強化規劃實施監督提供技術支撐。
天津市有哪些甲級資質的建筑設計院(或公司)
天津市房屋鑒定勘測設計院
天津市和平區新華路11號
27303565
天津市給排水研究設計院
天津市和平區保定道2號
23660052
天津市人防建筑科研設計院
天津市和平區唐山道75號
23308751
天津市測繪院
天津市和平區承德道2號
23954019
天津市園林規劃設計院
天津市河西區南京路8號
28620061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和平區營口道239號
27835043
天津華匯工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天津市和平區氣象臺路22號
23346012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河西區黃浦南路21號萬順溫泉花園B座
28012320
天津天怡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天津市南開區南豐路靈隱道興泰里30號
28372863
天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2號
27401845
天津津川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天津市河西區氣象臺路95號
23539840
天津市建筑設計院
天津市河西區氣象臺路95號
23345939
天津天馬國際建筑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河西區賓館路7號
28138668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氣象臺路99號
23346206
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院
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10號
26353922
機械部汽車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河東區程林莊道天山路
84771405
機械部第五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紅旗路370號
23369366
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天津市南開區紅旗南路261
23675455
天津市勘察院
南開區紅旗南路428號
23679610
天津港津建筑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兆發新村6號
27411363
天津市紡織建筑設計院
天津市南開區長江道白堤路27號
27380302
天津市化工設計院
天津市南開區長江道孤山路2號
27459592
天津市建工設計院
天津市南開區靈隱道興泰里30號
27020310
天津市輕工業設計院
天津市南開區長江道29號
27386110
天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217號
23282174
天津海上安全監督局海測大隊
天津市河西區洞庭路31號
28341275
交通部之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天津市河西區大沽南路1472號
28341931
水利部天津勘測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河西區洞庭路60號
28346666
鐵道部電氣化工程局電氣化勘測設計院
天津市河東區江都路33號
24340602
天津石化設計院
天津市大港區勝利街東干道
25992747
大港油田集團勘察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大港區港東街
25948544
天津美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天津市河西區環湖中路51-55號南信大廈308
23923489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北辰區引河里北道1號
26915700
中國天辰化學工程公司
天津北倉京津公路521號
86810024
中海物探工程勘察公司
天津市塘沽渤海石油公司院內
25808051
測繪資質分級標準2022
測繪資質分為 甲、乙 兩個等級,測繪資質分為10個專業類別,分別為 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海洋測繪、界線與不動產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制作、互聯網地圖服務。
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的審批和管理,由自然資源部負責。前款規定以外的測繪資質的審批和管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
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法人資格;
(二)有與從事的測繪活動相適應的測繪專業技術人員和測繪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三)有與從事的測繪活動相適應的技術裝備和設施;
(四)有健全的技術和質量保證體系、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以及測繪成果和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1、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向縣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并提出初審意見提出測繪資質申請;
2、測繪資質受理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日內作出受理決定。
3、測繪資質審批機關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由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或者其委托的下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
4、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審批決定。20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測繪資質審批機關領導批準,可以延長10日,并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單位。
5、申請單位符合法定條件的,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作出擬批準的書面決定,向社會公示7日,并于作出正式批準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申請單位頒發《測繪資質證書》。
測繪資質審批機關作出不予批準的決定,應當向申請單位書面說明理由。
6、《測繪資質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由國家測繪局統一印制,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測繪資質證書》有效期最長不超過5年。編號形式為:等級+測資字+省、自治區、直轄市編號+順序號。
測繪資質申請材料
1.符合國家測繪局規定樣式的《測繪資質申請表》一式四份;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證書;
3.法定代表人簡歷及任命或聘任文件;
4.符合規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證書、任命或聘用文件、合同、畢業證 書、身份證;
5.當年單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名冊;
6.符合規定數量的儀器設備的證明材料;
7.測繪技術、質量保證體系和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的證明文件;
8.單位住所證明;測繪資質申請流程
9.可以反映本單位技術水平的測繪成果證明材料;
10.應當提供的其他材料。
測繪全國甲級資質是什么概念
相當于醫院的三級甲等。這懂啊?是這個行業更高級別的了!
具體關于測繪資質的參百度百科:
全國甲級測繪單位
2008年10月24日
北京市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北京長地友好制圖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鐵道部專業設計院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中國地圖出版社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
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國家測繪資料檔案館)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建設部遙感制圖中心)
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北京勘察技術工程公司
北京城市空間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四維圖新導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華星勘查新技術公司
北京航天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
高德軟件有限公司
易圖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靈圖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地質出版社
北京蒼穹數碼測繪有限公司
天津市
鐵道第三勘測設計院
中國地震局之一監測中心
中交之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海事局海測大隊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勘察院
天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院
天津港灣水運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天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天津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
天津市測繪院
天津金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河北省
河北地礦建設工程集團冀東公司
河北省建設勘察研究院
河北省第二測繪院
石家莊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一局測繪大隊
河北省之一測繪院
河北省欣航測繪院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
廊坊開發區中油四維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北方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國化學工程之一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北分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勘察設計院
河北中核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冶金工業部勘察研究總院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北煤田地質局物測地質隊
河北省制圖院
保定地質圖制印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測繪工程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地質勘查總局測繪中心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河北總隊
秦皇島市測繪大隊
地質礦產部河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
河北省水利水電第二勘測設計研究院
保定九華地質勘查測繪總院(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
保定金迪地下管線探測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
山西省基礎地理信息院
山西省地質礦產局測繪隊
山西省工程測繪院
太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西省第六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水利部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
山西省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山西省地圖集編篡委員會編輯部
西山煤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煤田地質綜合普查隊
山西華晉巖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
陽泉新宇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省第五地質工程勘察院
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航空遙感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內蒙古自治區電力勘測設計院
包鋼集團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隆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內蒙古自治區地圖制印院
包頭市測繪院
內蒙古自治區測繪院
核工業二○八大隊
遼寧省
沈陽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沈陽市地理信息中心)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遼寧省第二測繪院
中冶沈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遼寧有色勘察研究院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之一測繪院
遼寧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遼寧地礦測繪院
遼寧省第三測繪院
遼寧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設計研究院
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
遼寧電力勘測設計院
遼寧省冶金地質勘察局地質勘察研究院
大連九成測繪信息有限公司
遼寧經緯測繪科技有限公司
沈陽市公路規劃設計院
遼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吉林省
吉林市勘測設計院
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吉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吉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長春市測繪院
吉林省地理信息工程院
吉林省之一測繪院
吉林省第二測繪院
吉林地礦測繪院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
吉林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黑龍江省
黑龍江地理信息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二大地測量隊(黑龍江之一測繪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三地形測量隊(黑龍江第二測繪工程院)
國家測繪局第四地形測量隊(黑龍江第三測繪工程院)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大慶油田建設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測繪院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哈爾濱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哈爾濱測量高等專科學校測量工程公司
黑龍江省林業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電力勘察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測繪航空遙感中心
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航道局測量大隊
黑龍江省土地勘測規劃院
黑龍江省測繪科學研究所
齊齊哈爾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黑龍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佳木斯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齊齊哈爾市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
牡丹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上海市
上海市海事局
上海達華測繪公司
國家電力公司華東電力設計院
上海市測繪院
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上海東亞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中船勘察設計研究院
交通部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勘察工程公司
上海海洋石油局之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上海市政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同濟規劃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江蘇省
江蘇省地質測繪院
長江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中國化學工程南京巖土工程公司
華東有色測繪院
南通市測繪院有限公司
徐州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江蘇省工程勘測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市測繪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省測繪工程院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下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南京北極測繪研究院
江蘇省電力設計院
鎮江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無錫市測繪院有限責任公司
蘇州市測繪院有限責任公司
南京市國土資源信息中心
江蘇省工程物理勘察院
江蘇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淮安市測繪勘察研究院
淮安市水利工程勘測院
蘇州工業園區測繪有限責任公司
常州市測繪院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江蘇蘇州地質工程勘察院
浙江省
冶金工業部寧波勘察研究院
浙江省電力設計院
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國家電力公司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測繪大隊
溫州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浙江省之一測繪院
浙江省第二測繪院
浙江煤炭測繪院
浙江有色測繪院
杭州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寧波國土測繪院
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水電河口海岸研究設計院
義烏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安徽省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安徽地質測繪技術院
合肥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安徽省之一測繪院
安徽省第二測繪院
安徽省第三測繪院
安徽省第四測繪院
安徽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蕪湖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安徽省長江河道管理局測繪院
安徽省基礎測繪信息中心
馬鞍山市華東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福建省
福建省地質測繪院
福州市勘測院
福建省之一測繪
福建省第二測繪
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國家地震局廈門地震勘測研究中心
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福建省航道局勘測大隊
福建省八閩煤田測繪院
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廈門市測量隊
福建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江西省
南昌市測繪勘察研究院
江西省第三測繪院
江西省之一測繪院
江西省第二測繪院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院
江西煤田地質局測繪大隊
江西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
核工業華東地質局測繪院
江西有色地質測繪院
江西省交通設計院
江西省瑞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省
青島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東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勘察設計開發院
淄博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山東中煤物探測量總公司
山東省城鄉建設勘察院
山東省地圖出版社
山東省經緯工程測繪勘察院
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維坊市勘察測繪研究院
中國石化集團勝利油田管理局
河南省
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
化工部鄭州地質工程勘察院
中鐵大橋局集團之一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地質測繪總院
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河南省航測遙感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煤炭工業部選煤設計研究院
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測繪工程院
河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河南省地圖院
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河南省水利勘測總隊
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河南黃河水文勘測總隊
河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焦作市中緯測繪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小浪底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河南省有色測繪有限公司
鄭州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北省
武漢科島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武漢大學設計研究總院
武漢武大吉奧信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
武漢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長江航道局
湖北省之一測繪院
湖北省第二測繪院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中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
長江水利委員會綜合勘測局
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
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測繪總隊
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漢測繪院
湖北省地圖院
機械工業部第三勘察研究所
中南勘察設計院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
湖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處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
湖北省國土測繪院
湖南省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八隊
湖南地質調查研究院
湖南中揚建設工程公司
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株洲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工程勘察院
衡陽市規劃設計院
湖南省第三測繪院(湖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
湖南省之一測繪院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省地質測繪院
核工業衡陽第二地質工程勘察院
長沙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湖南地圖出版社
長沙科創巖土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湖南有色測繪院
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湖南省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
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