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海洋測繪知識大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海洋測繪技術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測繪科學的學科介紹
大地測量學:測繪學和地學領域的基礎性學科
(一)現代測繪基準體系
現代測繪基準體系,是為地理空間信息的獲取提供空間位置、高程以及重力等方面的起算依據。它由相應的參考系統及其相應的參考框架構成。提供空間位置起算依據的是大地測量參考系統和大地測量參考框架,國際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在采用國際地球參考系統(ITRS)和國際地球參考框架(ITRF)。近十年來,我國也在利用空間觀測技術,建成了2000國家GPS大地控制網,并完成了該網與全國天文大地網的聯合平差工作,使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即CGCS2000)不僅有明確的定義,而且具有高精度的參考框架。
我國的高程基準采用1985黃海高程系統,基準是青島水準原點及其高程值。其參考框架則為國家一、二等水準網。高程基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海拔高程(正高或正常高)的起算面,我國采用CQG2000似大地水準面。關于重力基準,國際上有波茨坦重力系統和國際重力標準網(IGSN71)。我國目前采用2000國家重力基本網作為重力基準。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二)衛星導航定位技術
GPS系統美國已制訂出到2020年的“GPS現代化規劃”。其實質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即“ *** ”政策:一是保護(Protection);二是阻止(Prevention);三是保持(Preservation)。歐洲空間局( ESA) 已經最終確定了包括30顆Galileo衛星的空間構形和相應地面控制站布設的最有效的方案。同時確定了Galileo和外部系統的關系。預計2010年以后系統投入正式運行。俄羅斯目前正在著手GLONASS系統維護與更新建設工作,并進行了整體規劃,開發新一代GLONASS-M衛星,增長衛星壽命和提高衛星性能,使星座衛星數量達到24顆。我國正在發展北斗二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衛星星座設計考慮到準備向全球導航定位系統過渡。
GPS技術的定位 *** 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一是精密單點定位技術(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可以利用國際GPS地球動力學服務局(IGS)預報的GPS衛星的精密星歷或事后的精密星歷作為已知坐標起算數據,同時利用某種方式得到的精密衛星鐘差來替代用戶GPS定位觀測方程中的衛星鐘差參數,這樣用戶利用單臺GPS雙頻雙碼接收機的觀測數據在數千平方千米乃至全球范圍內的任意位置,都可以2~4dm級精度進行實時動態定位,或以2~4cm級的精度進行快速的靜態定位。二是 *** RTK,它是在較大的區域內建立多個坐標已知的GPS基準站,對該地區構成網狀覆蓋,并以這些基準站為基準,計算和發播相位觀測值誤差改正信息,對該地區內的衛星定位用戶進行實時改正的定位方式。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和我國已經利用 *** RTK技術建立了區域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多頻組合、多衛星系統集成的衛星導航定位已成為當今國際衛星導航定位領域的研究開發熱點。
(三)地球重力場理論研究與大地水準面精化
確定地球重力場模型可以用地面已知的重力異常觀測值解算出來。目前建立地球重力場模型多采用衛星重力法,一是觀測人造衛星軌道對參考(正常)軌道的攝動,這可以是由地面觀測衛星軌道攝動,也可以是由一顆高軌衛星(如GPS衛星)對低軌衛星(如CHAMP衛星)觀測軌道攝動,然后根據衛星軌道攝動理論及其觀測數據求解位系數;二是利用同一低軌上兩顆衛星(如GRACE衛星)的相互跟蹤,測出星間距離變化量,反演地球重力場的位系數;三是在低軌衛星中裝有重力梯度儀(如GOCE衛星),直接測出衛星軌道上的重力梯度,以此求解位系數。
確定大地水準面,一般還是解算適合某一區域或國家的相對大地水準面?,F在國內外最常用的更好的一種求解重力大地水準面的 *** 就是移去——恢復技術。另外通過GPS的大地高和精密水準測量可以直接觀測到大地水準面差距。為了最終獲得一個既有高精度,又有高分辨率的大地水準面,可將高分辨率的重力大地水準面擬合到高精度GPS水準求得的大地水準面上。近年來,我國建立了全國和許多省、市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似大地水準面,其中有的城市似大地水準面精度可達到cm級,分辨率可達到2’30”×2’30”。
(四)地殼運動監測與大地測量地球動力學
隨著空間大地測量觀測手段的不斷發展,地表可觀測的覆蓋面的擴大和精度的提高,研究對象由局部(如斷層)擴展到地區(如板塊)及至全球。目前我國的地殼運動監測與大地測量地球動力學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實踐成果。求出了中國大陸現今地殼運動速度場和變形場及其水平應變率場;建立了中國大陸的二維DFEM模型;求解了五個主要板塊的絕對和相對板塊運動參數;得到了實測的板塊運動模型GVMI。另外對我國某些區域如鄂爾多斯地塊、青藏高原、川滇地區、華北地區等的地殼運動和昆侖山口MS8.1級地震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基于電子計算機的現代圖象信息學科
(一)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1.新一代數字攝影測量處理平臺
我國正在著手建立新一代航空航天數字攝影測量數據處理平臺,出現了刀片集群處理系統。它是由高性能刀片式計算機系統、磁盤陣列、后備電源等組成,是以最新影象匹配理論與實踐為基礎的自動數據處理系統,打破了傳統的攝影測量流程,集生產、質量檢測、管理為一體,可以進一步提高數字攝影測量的生產效率。
2.基于DGPS/IMU組合導航技術和LIDAR激光雷達掃描技術的攝影測量
利用在飛機上裝載差分GPS和IMU構成的組合導航系統可以獲取攝影相機的外方位元素和飛機的絕對位置,實現定點攝影成像和無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對地直接定位。機載激光雷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種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于一身的對地觀測系統,能直接獲取真實地表的高精度三維信息。我國集中在地表信息的獲取、數據處理、與遙感影象及其它技術的整合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應用。
3.航空數碼相機的應用技術
數碼相機的更大優勢在于不增加飛行成本的大重疊度(例如80%以上)影象獲取能力,能大幅度提高影象匹配及三維重建(或立體測圖)的精度和可靠性,并制作真正射影象。在我國已自主研發出大幅面數碼相機。
4.數碼城市建模中的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從大比例尺的航空影象獲取城市房屋真三維模型是實現三維城市建模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是利用低空飛行平臺作為傳感器載體,將數碼相機安裝在可以旋轉的平臺上,分多條航帶拍攝城區影象,再結合地面車載或手持數碼相機拍攝的影象進行整體處理,生成建筑物立面影象拼接圖等產品,滿足數碼城市和三維場景可視化的需求。
5.稀少或無地面控制的衛星影象對地定位技術
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和 *** 已經廣泛用于高空間分辨率衛星影象的幾何處理中,大量研究集中在稀少控制點和無控制點條件下如何提高影象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在我國西部至今尚有2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沒有1:5萬地形圖。我國將采用航天遙感、數字航空攝影、航空航天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導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無控制點或稀少控制點測繪等現代地理空間信息技術的集成手段進行西部測繪工程。
(二)航天遙感測繪技術
1.航天遙感數據的獲取
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五個遙感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風云”氣象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和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群系列,開始組成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實現對中國及周邊地區甚至全球的陸地、大氣、海洋的立體觀測和動態監測。
2.遙感影像信息提取和多源遙感影象融合技術
利用高光譜影像進行自動目標檢測與識別是遙感信息處理領域比較活躍的研究課題。例如在一個復雜的未知背景中,因為人工目標與背景的光譜響應不同,且其尺寸相對很小,所以可將其視為異常目標。在沒有足夠多先驗知識的情況下,如何從高光譜影像中檢測這一類目標,我國有許多研究成果。
任何來自單一遙感器的信息都只能反映地物目標某一個或幾個方面的特征。數據融合技術一方面可有針對性地去除無用信息,減少數據處理量,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又能將海量多源數據中的有用信息集中起來,融合在一起,便于各種信息的特征互補,減少識別目標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3.遙感影像與GIS的集成化處理
地理信息系統是用于分析和顯示空間數據的系統,而遙感影像是空間數據的一種形式,類似于GIS中的柵格數據。因而,很容易在數據層次上實現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的集成,目前已在軟件上實現了。
4.遙感數據處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國開展了目標輻射特性、大氣傳播模型、反演 *** 和輻射定標以及在INSAR 和D-INSAR *** 、成像光譜儀數據處理、遙感中的空間推理、專家系統和數據挖掘、多源遙感數據融合等領域的遙感數據處理的基礎研究。
在遙感應用研究方面,我國在日常的天氣、海洋、環境預報及災害監測、資源調查、土地利用、城市規劃、作物估產、國土普查、荒漠化監測、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及國防等方面研制了一些遙感數據處理的新 *** 和新系統。
地圖制圖與地理信息工程學:以圖形和數字形式傳輸空間地理環境信息的學科
(一)計算機數字化方式的地圖制圖生產
地圖制圖生產實現了由傳統的手工地圖制圖技術向現代計算機數字制圖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地圖制圖和出版的數字化與一體化已成為中國地圖制圖生產的基本技術手段,徹底改變了地圖制圖技術的落后狀況,增強了地圖制圖與出版的科學性。
(二)多樣化的地理信息服務形式
我國的GIS軟件由2004年的51個增加到2005的66個,GIS產品種類從開始主要是綜合性GIS基礎平臺軟件,發展到現在的基礎平臺軟件、應用開發平臺軟件、專項工具軟件和應用軟件的系列產品。各種專業應用GIS中的電子地圖、多媒體電子地圖、 *** 電子地圖、移動設備導航電子地圖等多種地圖可視化系統應運而生,用戶范圍也更加大眾化。
(三)地圖自動制圖綜合研究
我國在解決自動綜合的許多難題方面取得了充分體現自主創新精神的優秀成果,為電子計算機按照模型來模擬人在制圖綜合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比較客觀和正確地反映了人腦思維特點。盡管計算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模擬在制圖綜合過程中人腦思維的過程,但可以更大限度的逼近這個目標。
(四)空間數據不確定性與數據質量控制
主要探討和研究引起GIS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的原因和表現、GIS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的處理 *** 、GIS分析處理過程中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的傳播機理等,例如,基于Web Service數據質量信息服務系統,數字高程模型(DEM)的不確定性等成果在深化GIS空間數據不確定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理論和實際意義。
(五)虛擬現實技術的實用化
對于虛擬地理環境,現在注重研究構建統一的分布式虛擬地理環境系統框架,目的是實現不同類型仿真系統間的互操作和部件的重用,體現了層次化、抽象的數據類型、隱含激活及支持分布式的特點。通過對虛擬現實技術中場景的建模和控制的深入研究,使系統具有真正意義的分布性、3維性、交互性,多媒體集成性和境界逼真性,從而更接近實用。
(六)空間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研究
近年來,空間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在其算法研究方面,如針對目前忽視GIS數據庫中存在的小部分新穎的、與常規數據模式顯著不同的新的數據模式的情況,給出了空間離群點檢測算法。
(七)地球空間信息網格技術
地球空間信息科學或測繪科學技術領域提出了空間信息網格,它實質上是網格技術與空間信息技術的融合與集成。在我國對它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進行了研究。
(八)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理論
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學科中除了地圖投影、地圖綜合和地圖符號等傳統理論外,又增加了如地圖空間認知理論、地理信息傳輸理論、地圖視覺感受理論等現 *** 論,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科學的理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工程測量學: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測繪科學技術應用學科
(一)精密大型工程測量新技術
衛星定位技術已被廣泛用于各種類型工程控制網。特別是隨著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的深入開展,使工程控制網從二維發展到三維,徹底改變了傳統工程控制網的缺陷。在精密大型工程測量中高精度實時RTK技術用于施工放樣。并結合工程特點設計和制造出一些專用的儀器和工具,使眾多學科技術在施工測量中滲透與融合,并在施工測量中得到應用。GPS、GIS技術將緊密結合工程項目,在勘測、設計、施工管理一體化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二)數字城市與工業信息系統
當前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圖、地籍圖、房產圖、竣工圖、地下管網圖、導航電子地圖等基本上都已經實現了數字化測繪,出現了各種類型的數字化測圖系統。這些測圖系統與常用地理信息系統的接口,實現了野外采集數據與GIS數據間的交換,使野外數字測圖系統成為GIS系統前端數據獲取的一個子系統?,F在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正在推行三維規劃和三維設計;房地產業在網上推行三維立體房銷售;導航電子地圖也出現三維導航地圖。這些都對測繪提出繪制三維現狀圖的要求。全面應用數字測圖技術,發展內、外業一體化數據采集與制圖系統,對于大型工程建設的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和竣工存檔,提供高質量、多形式的空間基礎信息支持。
全國省會以上城市和部分地級市都建立了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市政設施現代化管理越來越重要,現在國內外都十分重視市政設施現代化管理中的空間信息網格技術的研究,將市政設施信息按網格建庫進行管理,并進行動態變化監測。
(三)變形監測技術
變形監測,是為了保證構筑物在施工、使用過程中的設備和人員的安全所必須進行的測量工作?,F在超大型建筑物、構筑物、地庫等工程不斷出現,變形監測精度要求也很高,一般都在1mm左右,有的要求亞毫米。其數據處理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反映變形量與變形因子的數學模型,對引起變形的原因進行分析,必要時還要對變形趨勢進行預報?,F代變形監測往往是將現代大地測量儀器和空間技術、激光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實現連續、動態、實時、自動化監測,具有自動照準、自動觀測、自動記錄、自動數據處理、自動生成各種圖形和報表。
(四)工業測量技術
現代工業生產要求對產品的設計、模擬、生產自動化流程,生產過程控制,產品質量檢驗與監控等進行快速的,高精度的測量、定位,并給出復雜形體的數字模型或運行軌跡等,因此,興起了為工業生產服務的測量技術。其手段和儀器設備,主要是以電子經緯儀或全站儀、攝影儀或顯微攝影儀、激光掃描儀等傳感器在電子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支持下形成的三維測量系統。這些技術的引進,使工業現場精密測量自動化水平大大提高。
(五)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
地下管線探測、檢測與評估技術為摸清城市已有地下管線的現狀,以及評估地下管線的風險提供了一種快捷、經濟和有效的手段。非金屬管線探測技術中的探地雷達彌補了常規地下管線探測儀在探測非金屬地下管線方面的缺陷,已成為探測非金屬地下管線的重要技術 *** 之一。電子標識器的使用為探測非金屬地下管線提供了一種新的 *** 。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已由原來孤立的系統建設模式,逐步發展成為充分整合城市已有的地下管線信息資源,建立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共享平臺。
海洋測繪學:海洋空間的測繪科學技術學科
(一)海道測量
在海洋測深過程中,為解決回聲測深儀波束角效應使記錄的測深圖象失真問題,提出了波束角效應的改進模型及其改正算法。針對多波束測深數據集,采用改進的距離反比權重算法和多細節層次模型技術來建立海底數字地形模型(DTM)。應用雙頻GPS動態后處理高精度定位技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GPS無驗潮海洋深度測量作業模式,顯著提高水深測量成果的精度。
(二)海洋重力場與磁力場測量
有關海洋重力的確定,首先研究了建立我國陸海新一代平均重力異常數字模型問題:基于重力場的頻譜理論,給出了擾動引力在全球平均意義下的功率譜表達式;推導了垂線偏差同大地水準面差距偏導數的轉換公式;推導了水平重力梯度邊值問題的級數解。
對海洋磁力測量的研究,從磁偶極子磁場出發,推導出一個簡單的測線間距計算公式?;诖帕€定義和均勻磁化球體周圍的磁場分布,推導出一個簡單的磁力線簇公式。以陸用地磁日變站為基礎,結合DGPS系統和浮標技術,自行設計開發數據實時采集與傳輸系統。采用布設海底地磁日變觀測錨系的技術 *** ,解決了遠海區磁測日變改正觀測資料問題。
(三)空基海洋測繪技術
首先重點研究了利用有理函數模型實現高分辨率衛星CCD影象的單片定位的 *** ;其次提出了一種遙感圖象半自動提取建筑物的 *** ;第三提出了一種基于多分辨率小波高頻特征系數的高光譜遙感影象亞像素目標識別 *** ;第四針對IKONOS高分辨率衛星影象處理中的不適應性,提出一種更為精確細致的圖象融合 *** —自適應小波包分析法;第五從測高衛星飛行軌道的規律出發,提出了采用“距離加權平均”計算正常點海面高的新 *** ;第六研究了觀測衛星的選擇對基線解算質量的影響,提出了提高基線解算質量的人工選星的基線處理 *** 。
(四)海圖制圖與海洋地理信息工程
首先提出了基于Circle原理和“優勝劣汰”思想的地圖綜合新算法;其次探討了數字測圖中的坐標變換 *** ,總結了一套作業思路和 *** ;第三提出了基于Flash技術制作多媒體電子地圖的解決方案及實現過程;第四研究了一種由計算機自動生成Delaunay三角網的增點生長構造法;第五實現了MapInfo圖形數據在IE中的顯示與瀏覽,從而驗證了用VML實現地理空間數據可視化的可行性;第六建立了計算機海圖檔案系統。
關于海洋的地理小知識
1.急需十條關于海洋的小知識
1.人們常喜歡用藍色來形容海洋。其實海水的顏色,從深藍到碧綠,從微黃到棕紅,甚至還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藍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樣,都是無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學性質和海水中所含的懸浮物質、海水的深度、云層的特點及其他因素決定的。大家知道,太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各不相同,從紅光到紫光,波長逐漸變短,長波的穿透能力最強,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發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較長的紅光、橙光、黃光,射人海水后,隨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漸被吸收了。一般說來,在水深超過100米的海洋里,這三種波長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還能提高海水的溫度。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遇到較純凈的海水分子時就會發生強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們所見到的海洋就呈現一片蔚藍色或深藍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懸浮物質增多,顆粒較大,對綠光吸收較弱,散射較強,所以多呈淺藍色或綠色。
紫光的波長最短,反射最強烈,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學實驗證明,原來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見的,人的眼睛對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對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視而不見,相反,人的眼睛對藍、綠光卻比較敏感。
另外,由于太陽時而隱沒在云層之中,時而透過云層放出光芒,海洋的顏色也就隨之發生變化。海洋的顏色還取決于太陽離地平線的高度。
2.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陸地上有的基本都有
3.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藻類、苔蘚、蕨類、少數被子植物、無脊椎動物(除了部分節肢動物)、兩棲類的幼體、部分哺乳類
基本就這些
2.關于海洋的知識
1、海洋藍色原因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可見光所組成。這七種光線波長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束。
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等光束射入海水后,先后被逐步吸收,而波長較短的藍、青光束射入海水后,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細的、懸在海洋里的浮體,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
特別是海水對藍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處越有更多的藍光被折回到水面上來,因此,我們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藍色。
2、海洋里的礦物質
稀錳結核、石油、海底熱液礦藏、鎳、銅、鈷、鹽。
3、海洋動物
光照區:(水面至水下200米)生活著大量的浮游生物、海藻以及珊瑚礁生物動物中除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外,還有大量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如水母、頭足類等,以及海洋爬行動物、海鳥等
弱光區:(水下200米至1000米)生物多數長有大大上午眼睛和發光器官,還有一些動物白天躲在弱光區,夜間則到淺層水域去尋找食物。
深海區:(水下1000米以下)太陽的光線從來照不到這里,終年漆黑一片,也少有沉落的食物,在更深的海下就很少有動物能夠生存。
擴展資料:
海洋動物劃分:
1、按生活方式劃分
海洋動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動物、海洋游泳動物和海洋底棲動物三個生態類型。
2、按分類系統劃分
海洋動物共有幾十個門類,可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等三大類。
海洋無脊椎動物,占海洋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最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紐形動物、線形動物、須腕動物、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等。
海洋原索動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動物,包括尾索動物和頭索動物等。
海洋脊椎動物,包括依賴海洋而生的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海洋
搜狗百科-海洋動物
3.海洋的小知識有哪些
海和洋的區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關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文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4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于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梢苑譃檫吘壓?、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系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于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是從哪里來的?
對這個問題目前科學還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這是因為,它們與另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同樣未徹底解決的太陽系起源問題相聯系著。
現在的研究證明,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云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團塊。它們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在運動過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團塊彼此結合,由小變大,逐漸成為原始的地球。星云團塊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地球不斷受到加熱增溫;當內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內的物質包括鐵、鎳等開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趨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輕者上浮,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內部的水分汽化與氣體一起沖出來,飛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在地球周圍,成為氣水合一的圈層。
位于地表的一層地殼,在冷卻凝結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沖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破,形成地震與火山爆發,噴出巖漿與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生頻繁,后來漸漸變少,慢慢穩定下來。這種輕重物質分化,產生大動蕩、大改組的過程,大概是在45億年前完成了。
地殼經過冷卻定形之后,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干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種地形一應俱全了。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天空中水氣與大氣共存于一體;濃云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與火山灰為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于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匯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帶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斷蒸發,反復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巖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匯集于海水中。經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才變成了大體勻的咸水。同時,由于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誕生。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里產生了有機物,先有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慢慢積累的結果,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才開始登上陸地。
總之,經過水量和鹽分的逐漸增加,及地質歷史上的滄桑巨變,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
4.關于海底的資料少點
海底大陸架大陸架是陸地向海的自然延伸。原來沿海的平原被海水淹沒了,就成為大陸架淺海。大陸架淺海環繞陸地像一個花環,但它總的面積有 2750萬平方千米,相當于非洲大陸的面積。中國的渤海、黃海及東海的大部分,都在大陸架上。我們吃的魚蝦等海產品,主要是從大陸架淺海捕到的,大陸架淺海的水產品占整個海洋水產品的80%。大陸架海底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大約占全世界的1/3。而陸地上許多石油礦,也是在大陸架海底環境中生成的。 秀美的淺海風光 。
海底擴張到20世紀50年代,地理學家們才能用先進的技術測繪出海底世界。測繪結果顯示:海底有座相當高聳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脈”,綿延約83683.6千米,穿過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斷裂谷,斷裂谷里不斷地冒出巖漿,巖漿冷卻后,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條條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脈,這個過程就叫海底擴張,而這些新生的海底山脈則稱為海嶺。由于斷裂谷里添了新巖石,斷裂谷兩邊的巖石就逐漸遠離了洋脊中央。所以,距離“山脈”越遠的巖石就越古老。當海嶺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后,斷裂谷的巖漿還會繼續噴出,它們起著“傳送帶”的作用,把一條條新海嶺從地殼巖層中推送出來,同時又把它們慢慢地從地殼巖層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達到新生和消長的平衡。
5.初中地理,關于陸地和海洋的知識有哪些
1.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2. 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而是就是陸地。
3. 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 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 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變化。
6. 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7.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6.關于海洋的資料
世界更大的海洋。
包括屬海的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16624.1萬平方公里,約占地球總面積的1/3。從南極大陸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峽,跨越緯度135°,南北最寬15500公里。
在太平洋水系中,最主要的是中國及東南亞的河流。美國電視劇《太平洋》是一部二戰系列短劇,由HBO制作。
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海岸至亞洲的馬來半島,東西最長21300公里。包括屬海的體積為7144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69618.9萬立方千米。
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939.5米,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4187.8米,已知更大深度11,034米,位于馬里亞納海溝內。北部以寬僅102公里的白令海峽為界,東南部經南美洲的火地島和南極洲葛蘭姆地(Graham Land)之間的德雷克(Drake)海峽與大西洋溝通;西南部與印度洋的分界線為︰從蘇門答臘島經爪哇島至帝汶島,再經帝汶海至澳大利亞的倫敦德里(Londonderry)角,再從澳大利亞南部經巴斯海峽,由塔斯馬尼亞島直抵南極大陸。
由于地球上主要山系的布局,注入太平洋河流的水量僅占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1/7。 太平洋海盆可畫為三個區。
1.東區︰美洲科迪勒拉(Cordillera)山系從北部阿拉斯加起,向南直抵火地島,除了最北、最南段峽灣海岸的島群以及深入大陸的加利福尼亞灣之外,海岸平直,大陸棚狹窄,重要海溝北有阿卡普爾科海溝,南有秘魯-智利海溝。2.西區︰亞洲部分結構復雜,海岸曲折,大陸東緣有突出的半島,岸外有一系列島弧,形成眾多的邊緣海。
從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島群外緣有一系列海溝,北有堪察加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南有東加海溝、克馬德克(Kermadec)海溝等。
3.太平洋中部是面積寬廣的海盆,是地殼構造最穩定的地區,海水深度一般在4,570公尺(15,000尺)左右。西經150°以東為東太平洋海盆,從中美地峽經科科斯(Cocos)海嶺至加拉帕戈斯群島一線以南是秘魯-智利海盆和東南太平洋海盆。
再向南越過東南太平洋海隆即為太平洋-南極洲海盆。這一海盆與西經150°之間的地區為太平洋-南極洲海嶺。
西經150°~180°,自東而西有太平洋中央海盆、馬里亞納海盆和菲律賓海盆;在新西蘭與東澳大利亞之間為塔斯曼(Ta *** an)海盆,向南為麥加利(Macquarie)海嶺,即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水下界線。 太平洋島嶼眾多,主要分布於西部和中部海域,按性質分為大陸島和海洋島兩大類。
大陸島一般在地質構造上與大陸有聯系,如日本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以及世界第二大島新幾內亞島等。海洋島分為火山島和珊瑚島。
太平洋中部偏西廣大海域,自西向東有三大群島︰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其中美拉尼西亞群島多為大陸島,玻里尼西亞群島的夏威夷群島是著名的火山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幾乎都是珊瑚島。
太平洋由于面積廣闊,水體均勻,氣候有利于行星風系的形成,特別是南太平洋更為突出。北太平洋情況不同,東西兩岸差異懸殊,以俄羅斯東海岸的嚴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和的冬季對比最為鮮明。
信風帶位于東太平洋南北緯30°~40°之間的副熱帶高壓中心和赤道無風帶之間。中緯度地區、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輻合形成副極地低壓帶。
兩個風帶氣溫、濕度相差懸殊,極地東風帶鋒面甚為猛烈,冬季尤為突出。西太平洋(北緯5°~25°)菲律賓以東、南海和東海洋面上,夏秋之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產生超低壓中心,形成猛烈的熱帶風暴,即臺風。
夏季亞洲大陸為低氣壓,北太平洋氣流向大陸運動,冬季情況完全相反,形成廣大的季風氣候區。北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比南太平洋高,這是因為南太平洋水域更廣闊,并受南極地區冰山及冷水團的影響。
信風帶的海水含鹽度比赤道地帶低。赤道附近含鹽度小於34;最北部海域含鹽度更低,小于32。
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風影響下自東向西運動,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南、北赤道暖流之間的中軸線上產生相反的赤道逆流,從菲律賓東岸流向厄瓜多爾西岸。
北赤道暖流在菲律賓附近轉北流向日本東面,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經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稱對馬暖流。黑潮在東經160°附近轉向東流,稱北太平洋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向東運動,到北美洲西海岸轉向南流,稱加利福尼亞寒流。這樣形成北太平洋環流。
此外,白令海海流向南流,稱為堪察加寒流,又稱親潮,流向日本本州島東面,在北緯36°附近與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所羅門群島之后,向南流成為東澳暖流,折向東卷入西風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緯45°附近分為兩支,一支向東經德雷克海峽進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魯寒流。
這樣形成南太平洋環流。 太平洋資源豐富。
西太平洋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是重要的漁場,出產鯡魚、鱈魚、金槍魚、蟹等。北美西海岸的哥倫比亞河以出產鮭魚著名。
海底有大量的錳結核,海水可提取海鹽、溴、鎂等。大陸棚是世界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如加利福尼亞南部海域、黃海、東海以及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南部等海區。
西太平洋沿岸很早就是具有高度文化的地區。但是歐洲人直到16世紀才開始。
7.關于海底的資料
指海洋的深水下面,海水和陸地的接觸面。海洋面積約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為數個大洋和面積較小的海。
中文名
海底
海洋面積
362,000,000平方公里
占地球表面比
71%
占地球水量比
97%
目錄
1摘要
2海底信息
1摘要編輯
指海洋的深水下面,海水和陸地的接觸面。[1] 海洋面積約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全球海洋一般被分為數個大洋和面積較小的海。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學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即南極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2]
2海底信息編輯
海底[3] hǎi dǐ
英文【Seabed】
海底大陸架
大陸架是陸地向海的自然延伸。原來沿海的平原被海水淹沒了,就成為大陸架淺海。大陸架淺海環繞陸地像一個花環,但它總的面積有 2750萬平方千米,相當于非洲大陸的面積。中國的渤海、黃海及東海的大部分,都在大陸架上。
我們吃的魚蝦等海產品,主要是從大陸架淺海捕到的,大陸架淺海的水產品占整個海洋水產品的80%。
大陸架海底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大約占全世界的1/3。而陸地上許多石油礦,也是在大陸架海底環境中生成的。 秀美的淺海風光 。
海底圖片[4]
海底擴張
到20世紀50年代,地理學家們才能用先進的技術測繪出海底世界。測繪結果顯示:海底有座相當高聳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脈”,綿延約83683.6千米,穿過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斷裂谷,斷裂谷里不斷地冒出巖漿,巖漿冷卻后,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條條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脈,這個過程就叫海底擴張,而這些新生的海底山脈則稱為海嶺。由于斷裂谷里添了新巖石,斷裂谷兩邊的巖石就逐漸遠離了洋脊中央。所以,距離“山脈”越遠的巖石就越古老。
當海嶺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后,斷裂谷的巖漿還會繼續噴出,它們起著“傳送帶”的作用,把一條條新海嶺從地殼巖層中推送出來,同時又把它們慢慢地從地殼巖層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達到新生和消長的平衡。
8.海洋知識
更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jnlydaisy 海洋生物知識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占了四分之三左右。
在神秘和廣闊的海洋里,生長著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海龜是現在海洋世界中體型更大的爬行動物。其中體型更大的要數棱皮龜了。
它更大體長可達2.5米,體重約1000公斤,堪稱海龜之王。?小丑魚是一種熱帶咸水魚。
?已知有28種,小丑魚與??兄懿豢煞值墓采P系,因此又稱??~。帶毒刺的??Wo小丑魚,小丑魚則吃海葵消化后的殘渣,形成一種共生的關系。
?蝴蝶魚體型較小,長度很少超過20厘米。游動姿態像蝴蝶,色彩鮮艷,所以得名蝴蝶魚。
七彩神仙魚?七彩神仙魚別名鐵餅、七彩燕。體色隨著光照產生變化,光線暗時體色深暗;光線明亮,色彩就艷麗豐富,條紋滿身。
輕盈飄逸的水母在那蔚藍色的海洋里,棲息著許多美麗透明的水母,它們一個個像降落傘似地漂浮在大海里,婀娜多姿的容貌使人贊嘆不絕。在海洋里,見到這些水母可千萬別動手觸摸,否則會被其帶毒的刺胞蜇傷,甚至喪命。
藍鯨藍鯨是人類已知的世界上更大的動物,全身呈藍灰色。目前捕到更大藍鯨長33.5米,體重195噸,相當于35頭大象的重量。
獸中之“王”——藍鯨分身有術的海星海星的體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體色也不盡相同,幾乎每只都有差別,最多的顏色有桔黃色、紅色、紫色、黃色和青色等。海星還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再生。
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
海洋測繪技術有哪些
海洋測繪技術有哪些
1、海港工程測量
海港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階段的測量。為海港工程建設提供資料,保證工程按設計竣工和進行有效的管理。
2、軍事海洋測繪
為滿足國防建設和軍隊作戰需要,研究對海洋和江河湖泊水域及其沿岸地帶進行測量和制圖的理論和技術。軍事測繪學的組成部分。其成果主要為作戰、訓練、航行安全和海洋軍事工程的建設提供保障,還可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建設和海洋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軍事海洋測繪主要包括海洋大地測量、海道測量、海底地形測量和海圖制圖。
3、海道測量
為保證艦隊戰斗行動和航行安全對海洋和江河湖泊所進行的測量和調查。包括港灣測量、沿岸測量、近海測量和遠海測量。獲得的各種資料主要用于編制航海圖。
4、測深儀器
測量地球表面水體深度的儀器。廣泛應用于海洋測量和海洋考察工作中。有測深桿、水鉈、回聲測深儀、多波束測深系統、遙感測深系統和磁測深系統。
5、水聲定位系統
使用水下聲標(應答器)測定艦船或其它目標相對位置的系統。由固設于海底的水下聲標和船上的換能器、接收發射機及其終端所組成。具有攜帶方便、獨立使用和定位精度較高等優點。主要用于海洋大地測量和海洋工程測量,也可用于掃布雷和打撈定位。
6、海底地形測量
測量海底起伏形態的 *** 。是陸地地形測量在海洋上的延伸。其內容包括獲取海底地貌形態信息,探測海底沉積物的分層結構,收集露出水面、懸浮水中或固定于底土的植物等,為編制海底地形圖提供基本資料。
7、海洋重力測量
利用海洋重力儀測量海區重力加速度值的 *** 。它是海洋大地測量的組成部分,也是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內容之一。為保障遠程武器的發射,海洋資源開發和地球引力場的研究提供重力資料。海洋重力測量分為海底重力測量和船上重力測量兩種 *** 。
測繪基礎知識包括哪些
你好,測繪學分為大地測量、海洋測繪、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航空攝影、遙感和攝影測量、地圖制圖、GIS、導航地圖制作、 *** 地圖服務12項業務,各項業務偏重點有所不同,但其中基礎性的知識包括:測繪基礎理論學習、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具體項目的實施等。
希望可以幫到你
測繪法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采集、表述以及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的活動。
基礎知識測量工作中,地面點的空間位置是用坐標和高程來表示(確定)的。表示地面點平面位置的常用坐標有地理坐標、平面直角坐標,小范圍內也可用極坐標;高程是地面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稱為該點的絕對高程,也稱海拔。
目前,我國以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大地水準面。1985年決定采用新確定的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我國的高程起算面,稱為“1985年黃海高程系”。之前,我國曾以天津大沽平均海水面作為大地水準面。距離、水平角及高程是確定地面點相對位置的三個基本幾何要素,則距離測(丈)量、水平角測量及高程測量是測量的基本工作。
結合工作實際,本著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則,現重點學習距離丈量、普通水準測量(高程、視距、斷面測量)。
測繪的種類
1、大地測量。研究和測定地球的形狀、大小和地球重力場,以及地面點的幾何位置的理論和 *** 。大地測量學是測繪學各個分支的理論基礎,基本任務是建立地面控制網、重力網,精確確定控制點的三維位置,為地形圖提供控制基礎,為各類工程施工提供依據,為研究地球形狀、大小、重力場以及變化,地殼形變及地震預報提供信息。
2、普通測量。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區域內控制測量和地形圖測繪的理論和 *** 。局部區域是指在該區域內進行測繪時,可以不顧及地球曲率,把它當作平面處理,而不影響測圖精度。
3、攝影測量。研究利用攝影機或其他傳感器采集被測物體的圖像信息,經過加工處理和分析,以確定被測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并判斷其性質的理論和 *** 。
按距離分可分為:航天攝影測量、航空影測量、地面影測量、近景影測量和顯微影測量:按技術處理 *** 不同可以分為:模擬法影測量、解析法影測量和數字影測量。
4、工程測量。研究工程建設中設計、施工和管理各階段測量工作的理論、技術和 *** 。為工程建設提供精確的測量數據和大比例尺地圖,保障工程選址合理,按設計施工和進行有效管理。在工程運營階段對工程進行形變觀測和沉降監測以保證工程運行正常。
按研究的對象可以分為:建筑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測量、礦山工程測量、鐵路工程測量、公路工程測量、輸電線路與輸油管道測量、橋梁工程測量、隧道工程測量、隧道工程測量、軍事工程測量等。
5、海洋測繪。以海洋水體和海底為對象,研究海洋地位、測定海洋大地水準面和平均海面、海底和海面地形、海洋重力以及海洋磁力、海洋環境等自然和社會信心的地理分布及其編制各種海圖的理論餓技術的學科。為艦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設提供保障。
主要海洋測繪 *** 有哪些?
測量 *** 主要包括海洋地震測量、海洋重力測量、海洋磁力測量、海底熱流測量、海洋電法測量和海洋放射性測量。因海洋水體存在,須用海洋調查船和專門的測量儀器進行快速的連續觀測,一船多用,綜合考察?;緶y量方式 包括:路線測量。即剖面測量。了解海區的地質構造和地球物理場基本特征。面積測量。按任務定的成圖比例 尺,布置一定距離的測線網。比例尺越大,測網密度愈密。在海洋調查中,廣泛采用無線電定位系統和衛星導航定位 系統。 海洋測量的對象是海洋,而海洋與陸地的更大差別是海底以上覆蓋著一層動蕩不定的、深淺不同的、所含各類生物和無機物質有很大區別的水體。由于這一水體的存在,使海洋測量在內容、儀器、 *** 上有如下明顯不同于陸地測量的特點:由于這一水體,使目前海洋測量只能在海面航行或在??诊w行中進行工作,而難以在水下活動。因而在海洋水域沒有居民地,也沒有固 定的道路網,除淺海區外,也沒有植被。因此海洋測量的內容主要是探測海底地貌和礁石、沉船等地物,而沒有陸地那樣的水系、居民地、道路網、植被等要素,而且海底地貌也比陸地地貌要簡單得多,地貌單元巨大,很少有人類活動的痕跡。但這并不是說海洋測量比陸地測量要簡單得多,相反,海洋測量在許多方面比陸地測量要困難。
首先,水體具有吸收光線和在不同界面上產生光線折射及反射等效應,在陸地測量中常用的光學儀器,在海洋測 量中使用很困難,航空攝影測量、衛星遙感測量只局限在海水透明度很好的淺海域。海洋測深主要使用聲學儀器。但 是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隨海水的物理性質,如海水鹽度和溫度等的變化而不同,這就增加了海洋測深的困難。其次,由于水體的阻隔,肉眼難以通視海底,加上傳統的回聲測深只能沿測線測深,測線間則是測量的空白區,海底地形的詳測需要進行加密,或采用全覆蓋的多波束測深系統,這就會大量地增加測量時間和經費。
海洋測繪知識大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海洋測繪技術、海洋測繪知識大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