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人片 黄 色 大 片,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开心色,无码少妇高潮浪潮AV久久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不到位(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

2024-06-01 地質災害資質 54
A?AA?

今天給各位分享鄉鎮地質災害防治不到位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貴州省地質災害特點及其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楊勝元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不到位(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貴陽,550000)

摘要 本文分析研究了貴州省地質災害發生發育的特點,總結了省內7個典型地質災害的示范治理效果,針對當前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際,提出了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根據國土資源部與貴州省關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方針與政策,探討了在貴州省進一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對策意見。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關鍵詞 地質災害 發育特點 防治對策 貴州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依存于地質環境,是人類最基本的棲息場所。“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和呼喚。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及經濟社會的發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主要問題。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貴州在地質災害防治領域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國土資源部門積極履行職責,選擇幾起典型的地質災害進行示范治理,發揮了職能部門的重大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果。但是由于貴州省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質條件以及相對落后的經濟現狀,汛期強降雨和各種工程活動仍然是導致地質災害多發的主要因素,分散的、被動應急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防治的對策措施已成為地質環境保護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1 貴州地質災害的特點

1.1 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質條件和人為活動,使地質災害頻發而災種齊全

貴州省位于國內外更大的西南連片巖溶石山地區的中心地帶,多為峰叢河谷洼地,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點。由于水土流失,石漠化面積已達3.25萬km2,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8.45%。雨量充沛、植被稀少、軟硬相間的地層出露以及人多地少的省情,使得全省地質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各類地質災害頻發,常見的6類地質災害都有發現。僅據至2002年完成的27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結果,全省掌握了1.2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圈定重要隱患點4400多處,初步統計受威脅人數在38萬以上。據不完全統計,自1998年以來,全省共發生地質災害1150余起(其中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的重大級以上災害14起),造成291人死亡,451人受傷,經濟損失7.5億元。

1.2 河谷深切的斜坡地形,決定了地質災害的發生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

由于境內處于云貴高原向廣西丘陵平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類型為主。通過對1993年以來發生的345處地質災害的統計和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斜坡巖土體運動災害分別占70%、11%和10%。近幾年來崩塌和泥石流發生比例還有上升趨勢,通過對近5年來發生的140余處主要地質災害進行統計分析,滑坡仍然占主導地位,約60%,而崩塌占20%,泥石流占13%。此三種災害往往相伴而生,使危害和影響范圍加大,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如烏江上游的大方縣城滑坡,中游地段的思南、沿河縣城滑坡,石阡縣城的滑坡泥石流,印江縣城的巖口特大滑坡、杉樹小學滑坡與縣城二小滑坡,赤水市大同滑坡等等,災情均十分嚴重,損失特別巨大。

1.3 四季分明,雨量集中的氣候特征,使得主汛期的強降雨成為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

貴州省氣候溫和多雨,在雨季民間常有“天無三日晴”的說法。一般4~8月是雨季,但主汛期多在6~7月,此時暴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約占總數的70%,重大級、特大級地質災害往往集中在這段時期。1999年6月27~30日,我省黔北、黔中和黔東普降暴雨,11個縣市發生地質災害22起;2000年6月6~8日黔北、黔南又普降暴雨,8個縣市誘發地質災害10起,連續兩年近乎在同一時段發生的災害占了當年總數的40%。2003年6月25日,黔北習水縣連降暴雨4小時,致縣城及24個鄉鎮成災,誘發山洪泥石流,沖毀電廠、公路、大壩和民房,使5人死亡,20人失蹤。

1.4 人多地少,經濟落后的省情,使愈演愈烈的工程活動逐漸成為地質災害的人為誘因

貴州省城市化水平和農村城鎮化程度相對較低,人口眾多,人均耕地不足1畝,毀林開荒、采石、采砂、采煤等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活動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地質災害頻發生的另一重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各年間由于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導致的地質災害占當年地質災害總數的15%~35%,但這一比例還在逐年提高。2001年全省是個干旱年,全年仍然發生有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事件19起,死亡63人,其中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的5起,死亡39人,占62%,而因自然因素導致的雖然有11起,但只死亡11人,僅占18%。可見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不容忽視。我們注意到,現實中發生的很多地質災害都或多或少的能見到人為活動的影子。1996年9月18日發生在印江縣的巖口特大型滑坡就是常年采石形成高陡臨空面而誘發的,由于地處印江河上游,傾刻間180萬m3的巖土滑入印江河形成堰塞湖,淹沒1鎮4村1830戶民居,3000畝農田,導致2人失蹤,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5億元。若堰塞湖一旦潰決,將威脅縣城和下游沿江5.4萬民眾的生命安全,估算可能達到的經濟損失約24億元。

2 典型地質災害的示范治理效果

2.1 思南縣城白虎巖滑坡治理

該滑坡位于烏江岸邊斜坡地帶,由于烏江水位頻繁變動及強降雨影響,于1996年6月開始蠕動變形成災,為中層堆積層滑坡。滑坡縱長104m,前緣寬172m,平均厚度10m,滑體約20萬m3,滑床層位為志留系中下統秀山組泥巖。采用抗滑樁+護坡+截排水方案,由國家、地方共同投入資金417萬元(含勘察15萬元),于2000年、2002年分兩期進行治理,使剛投資2000余萬元建成的自來水廠、10余家企事業單位得以平安。之一期工程被中國地質調查局評為優秀工程。

2.2 印江縣巖口滑坡殘留體與危巖體治理

該滑坡位于印江河上游4.1km,由于長年挖山采石及連降暴雨,形成222.2萬m3的基巖切層滑坡。其中180萬m3的巖土滑入河中形成高51.4m,縱長420m的堆石壩,回水10km,水深10m,堰塞水庫庫容達6250萬m3。在縱長434m,高差155m的滑床上,堆積了42.2萬m3的殘留體;在滑床右側壁陡崖上殘留了2.41萬m3危巖體,高于滑床80~140m。滑體由三疊系下統玉龍山組灰巖構成,滑床為二疊系上統長興組灰巖,滑帶為三疊系下統夜郎組泥頁巖,厚8~10m。由水利防汛部門采用壩體兩側打永久性導流隧洞泄水并加固壩體,國土資源部門采用危巖體爆破清除+殘留體抗滑樁與截排水治理措施,兩相配合,取得極其明顯的效果。不僅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而且治理遺跡已成為印江人民的游覽之地。斜坡上的危巖體爆破和殘留體二級支擋與截排水工程共耗資340萬元,由國家和地方共同投入。

2.3 赤水市大同滑坡治理

赤水市大同鎮位于赤水河支流大同河岸邊斜坡上,是貴州省有名的古鎮之一。由于強降雨于1998年6月24日誘發滑坡,阻斷赤水—四川敘永的省際公路,毀房62間,致21戶484人無家可歸,毀壞水廠、飲料廠各1座,破壞了水、電、通訊等生命線工程,直接經濟損失400余萬元。該滑坡分淺、中、深3層滑體,總方量138萬m3,基底為侏羅系中下統砂巖。于1998年10~12月由地方自籌20萬元對淺層滑坡實施了擋土墻治理工程,次年5月至1999年6月對中層滑坡實施了抗滑樁+擋土墻+截排水+生物治理工程,采用地方出資、國家補貼辦法,投入資金374萬元(含勘察40萬元),已使淺、中層滑坡穩定。通過監測,深層滑坡也已處于相對穩定之中。該滑坡的治理,抑制了災害的進一步擴展,使下游8km的赤水市區以及赤天化廠、華一造紙廠等國家大型企業免除了安全隱患,避免經濟損失14億元以上。

2.4 石阡縣城區滑坡治理

由東門坡滑坡群和城南溫泉滑坡兩部分組成。東門坡正對城區,由5個滑體組成,寬540m,長250m,厚4.8~10.5m,總方量120萬m3,滑床為志留系中統秀山組泥巖。城南溫泉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在其上方出現寬280m,長170m,厚6~12m,規模32萬m3的滑坡。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出現險情,毀壞縣人民醫院、縣黨校、煙廠、茶廠等建筑。1996年7月災情進一步擴大,直接威脅縣委、縣 *** 及民族中學等61個企事業單位1161戶5276人近6億元財產的安全。由部投入70萬元進行勘察,設計采用抗滑樁+擋土墻+截排水方案分期進行綜合治理,需投入資金997萬元。于2000年4月—2001年6月由省、市、縣 *** 投入134萬元實施了之一期工程治理,有效抑制了縣委后山滑坡的變形。

2.5 盤縣松河鄉朝陽崩塌、地裂縫治理

由于長年采煤,1995年在上覆地層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泥砂巖中開始出現山體開裂,2000年雨季地裂縫增多,2001年5月明顯增大變寬,有三處出現較大規模的崩塌,殘余的危巖體單體達7萬~10萬m3,使32戶126人生命財產受到威脅,并使大片土地荒蕪。危巖體一旦下墜,可能形成滑坡,繼而演變成泥石流,將威脅下游80戶300余人的生命財產安全。2002年由部投資30萬元對危巖體進行了爆破清除。但要消除全部隱患尚需進行綜合治理。

2.6 印江縣杉樹小學滑坡治理

2001年5月,由于降雨誘發,小學內出現兩個相鄰的滑坡,長42~50m,寬38~85m,厚2.23m,體積0.35萬~1萬m3,為淺層松散堆積層滑坡,地層為志留系中統秀山組泥巖。直接威脅學校和前緣居民699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經采用抗滑樁+擋土墻+截排水治理措施,于2001年~2002年由部共投入60萬元,使隱患得以根除。

2.7 習水縣隆興鎮交通村立坡滑坡群2號滑坡治理

1999年7月,由于強降雨,交通村發生由4個單體滑坡組成的滑坡群,其中范圍和危害更大的為2號滑坡,寬700m,縱長600m,體積約110萬m3,為大型淺層松散層滑坡,滑床地層為侏羅系中下統砂巖、泥頁巖。該滑坡直接威脅滑坡體上49戶211人以及周圍90戶352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對赤水河航運將造成一定影響。2001年由部投入30萬元進行勘察,2002年由省 *** 投入30萬元對2號滑坡采取了地表截排水應急工程治理,初步遏制了滑坡的擴展。

對以上7個項目實施勘察示范治理,共投入資金1475萬元,其中部出資700萬元,省內自籌745萬元。

3 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如前所述,貴州省地質災害點多、面廣、易發,危害性大,除采取必要的避讓措施和監測預警預報外,很多應該治理的卻無力投入治理。從貴州省對幾起典型地質災害治理的效果來看,其產生的示范帶動效應是非常顯著的,但一般都是國家和地方共同出資的結果。通過治理的實踐,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地質環境狀況掌握不夠,地質災害的底數摸得不準,難以預測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和何時容易發生。雖然進行過1∶50萬環境地質調查,但比例尺顯得太小。現在開展的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是件好事,但推進速度較慢。加之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和地(市)級分站由于體制問題使職能難以到位,信息不能集中,綜合分析研究不夠,也是造成工作被動的重要原因。

(2)對地質災害的防治知識和防治原則宣傳普及不夠,基層工作人員對地質災害缺乏判斷能力,防治分寸把握不準。無論是否為地質災害,隨意夸大、一味向上伸手的現象時有發生。

(3)對地質災害治理缺乏統一規劃,且專業隊伍和 *** 部門的結合不好,技術與經濟脫節,既便做過規劃,但沒有得到上級 *** 的批準,使規劃不能落實,難以實施。實際工作中往往處于“被動應急”狀況。

(4)對地質災害治理沒有規定穩定的資金渠道,治理經費難以落實。雖然要求各級 *** 都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但缺乏硬性規定,實際很難到位。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向上申請補助,實在萬不得以時,擠出一點資金,采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急辦法,地方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項目管理體制不順,沒有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由于現實工作中受權力因素的影響,以至項目下達后,搞“拉郎配”、重新進行項目二次分配等,使項目法人只能被動管理甚至無法管理的情況是經常存在的。項目重新下達給誰、資金多少、進度如何、質量怎樣?項目法人是很難知道的。由此帶來的財務決算、資料匯總等系列問題也隨之而生。這與現行的財政預算管理辦法不相符合,也與項目法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不相匹配。

(6)與地質災害治理相關的規程、規范不配套,缺乏嚴格的技術、操作與經濟依據。地質災害作為一門專門學科,關系到國計民生,目前狀況是與其地位極不相稱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只能參照建筑、公路、鐵路、水利等行業和部門的標準、定額執行,應該說操作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

4 落實地質災害治理的對策與措施

2003年國土資源部在全國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會上明確指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實現從過去分散的、被動應急的狀況,向有組織、專門化、主動性的狀況轉變。我們要刻意解決好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就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保護地質環境的關系,深入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從機制、體制、法制上解決問題,用制度來規范治理工作。一方面,地質災害從客觀上講有其不可避免性,但力圖減少和竭力遏制是有可能性的;另一方面,人們可以通過對地質災害的形成、發展和演化規律的認識和研究,采取符合客觀自然規律的防范治理措施,使地質災害對人類造成的損失減輕到更低限度。針對貴州省地質災害發生的特點,提出以下落實和加強地質災害治理的對策措施,供參考。

(1)強化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對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的專業技術作用,深入開展全省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的調查研究,充分掌握全省基礎資料和信息,在加強“三網”建設的基礎上,積極與氣象部門聯手,探索出一條適合省情的汛期氣象預警新路子,真正使總站成為新時期覆蓋全省、反應迅速的高科技、有權威性的地質災害防治研究中心。鑒于目前各省總站歸屬不一,體制及基礎條件不一,開展工作的程度也不一樣,建議部環境司、中國地調局與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加強對總站的領導及工作部署,在調查研究取得一手資料后,對總站存在的問題做出進一步明確,不能因為隊伍屬地化就疏于管理,各行其事。只有這樣,才能使總站成為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和省內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業務技術支撐。

(2)加強對地質災害多發區民眾和基層工作人員的知識普及與業務培訓,讓他們認識地質災害,懂得地質災害的一般防范措施、治理規則及程序。實踐證明,宣傳與培訓與否,在災情出現時顯示出的處置能力大不一樣。

(3)把對地質災害的治理規劃抓好抓實,既要有專業隊伍的主動參與,又要有 *** 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編制出切合本地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全面規劃,經過專家論證和 *** 批準頒布實施。要根據國家制定的防治原則和上級編制的治理規劃,在空間上、時段上、措施上以及管理做到重點突出,相互銜接,允許根據情況變化作出調整,但一定要任務明確,措施與責任清晰,便于操作和落實。

(4)要疏通和建立穩定的地質災害治理資金渠道并逐步使治理資金多元化,認真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 *** 組織治理,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從中央到地方都要建立一定數量的地質災害防治基金或專項治理基金,以確保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治理和完成規劃部署的治理任務。同時,按照“誰誘發、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采取強制性和鼓勵性措施相結合的辦法獲得更多資金。還要廣開其他渠道,如從礦產資源補償費、礦山環境恢復費、土地整理費中爭取能夠使用一些,包括社會贊助等,以利于多方面籌積資金。目前,在資金渠道不暢的情況下,應繼續開展典型地質災害的示范治理,發揮出國家與地方兩方面積極性,對使用鼓勵政策投資治理項目取得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的項目成果和投資者, *** 要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表彰,使這一政策深入人心。

(5)要堅決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法人有依法全權管理項目的權利,同時有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義務。原則上公益性工作應該委派給地方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力量不足的可以通過與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協作完成, *** 部門對項目實施程序管理和成果的檢查驗收,從繁瑣的項目管理中解放出來,履行其宏觀調控與管理的職能。這樣對全省地質災害的歸口管理,提供為編制本行業規程、規范的之一手資料,提高本部門地質災害的研究水平和質量大有好處, *** 管理與事業支撐也相得益彰。

地質災害防治 事關百姓 怎么重視都不為過

一、地質災害概況

xxx街道地質災害以洪澇為主,由于轄區地勢低,基礎設施差,以至只要到汛期,雨量增多,上流水庫一放水,地勢較低的民房、廠房及倉庫等容易被淹。

二、地質災害情況

(一)重點防范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是5-7月份的降雨、上流水庫放水等活動。預測今年地質災害的重點主汛期是5月至7月。

(二)防治重點。根據轄區地質災害分布,預測地質災害發生的重點為火車站南頭沿河民房、廠房及倉庫。重點防災地段是工業南路101號至114號,省一建靠河邊平房地勢較低,較易被淹。

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穩定性和危險性,以及是否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等因素,確保做好轄區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針對轄區基本情況,要認真貫徹執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針,并嚴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質災害防御工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體系和監測預報 *** ,落實地質災害群策群防責任制,及時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值班表,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街道主任為之一責任人,負責組織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工作及發生地質災害后及時組織轉移群眾撤離工作。

(二)廣泛宣傳,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充分利用公開欄、宣傳欄、科普畫廊等社區文化宣傳陣地,廣泛深入地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以此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救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強動態監測和險情巡查,做好預警預報。汛前,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一次檢查,并落實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預防地質災害工作領導小組,并充分發揮社區平安中心戶長和樓幢長的作用,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預防、信息反饋、宣傳等工作。

2、落實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并制定和完善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治工作預案,使受地質災害威脅范圍內的每個居民了解災害隱患、撤離路線、防災避災措施等事項。

3、各社區要督促居民、基層單位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尤其是汛期加強監測頻率,密切觀察地質災害的發展趨勢,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上級部門及領導報告,如情況緊急要立即報告,并迅速組織人員撤離。

4、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險情巡查,做好防范突發性地質災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記錄。對重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協調有關單位,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并采取有效的減災措施。

5、要建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機制。當天氣情況發生變化時,立即將相關信息通知到轄區各有關單位、企業、地災監測人和受威脅的群眾,并做好有關防災減災工作。

(四)嚴格汛期值班和災情速報制度。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的特點,要做好應急搶險救災工作。轄區企、事業單位要嚴格實行值班報告制度,及時上報值班電話和值班人員表,以便在災害發生后能在之一時間知悉災害情況,確保上報下達、傳遞到位。一旦發現地質災害險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協調有關單位,做好應急和搶險救災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災情進一步擴大,力爭更大限度減少損失。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今年災情及我部防范工作情況

今年,我國氣候極端異常,部分地區前旱后雨,瞬時暴雨,持續強降雨,導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群發。1至6月,全國發生19522起,造成464人死亡和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8.6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932.3%、177.8%和190%。

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范工作,今年上半年作出60多次重要批示,為我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部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年初開始早研判、早部署、早檢查、早落實,采取多種手段嚴防嚴控。一是精心部署,先后8次召開全國和重要地區的汛期防范工作會議,多次發文和聯合相關部門發文,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二是檢查督促,近百次派出由部領導和司局領導帶隊、相關部門參加的工作組檢查指導。三是強化應急,派出88名專家長期駐守18個重點省(區、市),指導排查、監測預警和群測群防等。多次啟動應急響應,在玉樹地震和關嶺滑坡等災害發生后,之一時間組織開展隱患排查,協助和指導防范次生災害。四是重點防范,把地震災區和三峽庫區作為重中之重,派出150名專家協助四川、青海、重慶、湖北四省(市)開展排查和巡查,并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人口密集地區、交通干道和重要工程周邊災害點再排查。五是聯控聯防,加強與氣象、水利、鐵路、交通運輸、教育等部門的協作配合,發揮部門優勢,落實防災責任,提升防控能力。

通過以上工作,今年上半年地質災害防范取得了顯著成效。轉移受威脅群眾20多萬,成功避讓477起,避免人員傷亡14839人。僅6月一個月,全國共成功預報320起,避免人員傷亡11014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1.38億元,為歷年來單月最多。與2009年1至6月相比,今年同期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增長了近10倍,而造成的人員死亡失蹤人數同比大幅減少。

重點地區防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成功預報和避免多起重大地質災害。三峽庫區已連續7年未因地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汶川地震災區2年多來,雖然地質災害多發頻發,但災民安置點未因地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實現了主汛期地質災害無重大群死群傷的目標。玉樹地震災區隱患排查迅速完成,重要隱患均被嚴密監控或應急排危除險。

二、以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成效和存在問題

1998年 *** 機構改革,地質環境隊伍(工程地質隊、水文地質隊)作為地勘隊伍的組成部分連同地勘費一并下放地方。地質災害作為地質環境工作的一部分,是在機構改革之后的10年來逐步成為一項重要職能,越來越受到重視,三定規定我部的職能是組織、協調、指導、監督。近年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歷了調查、普查、工程治理從無到有的過程,初步形成了以地質災害調查為基礎,以三峽庫區、地震災區為重點的,少數隱患點實施專業隊伍監測,絕大多數采取群測群防監測,逐步開始重大隱患點工程治理的格局。

1、在山區縣地質災害調查基礎上形成了群測群防體系

從2003年至2008年,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部署完成了1640個縣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基于此項成果初步建立了以群測群防為主的地質災害監測 *** 體系。現在全國24萬處隱患點均已納入群測群防體系,有10萬群測群防員。實踐證明群測群防是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創舉,是在現行條件下最為有效的監測體系,創造了無數的奇跡,挽救了大量生命,取得了巨大成功。

1640個縣的調查評價程度很低,每個縣只安排20萬元經費,只能做一些地表肉眼觀察工作,基本查清了房前屋后小開小裂小縫,但對較遠距離的、具有隱蔽性的、比較復雜的地質災害隱患還沒有查清楚。群測群防體系不健全,主要依靠 *** ,缺少必要的經濟待遇和設施配備。原因是地質災害多數分布在山區,大多數都是貧困縣,縣鄉 *** 在財政上都比較困難。

2、組建了部級和省級及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機構

目前全國已形成了由1個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院、32個省級監測總站、233個市級監測分站和166個縣級監測站組成的全國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初步建立了三峽庫區滑坡崩塌專業監測網。在典型地區開展了突發性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示范工作。

問題是全國地質災害行政管理人員太少,越到基層越少,絕大多數縣一個專職人員也沒有。香港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力工程處有700多人從事地質災害管理,我們全國都算上專職管理人員也不到他們的一半。市、縣級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監測機構建立的還很不普遍,絕大多數市、縣沒有地質災害監測機構,現有的機構也還存在著人員少,技術人員更少的問題。經費普遍沒有保障,少數機構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多數是自收自支,與其公益 *** 機構性質很不相宜。

3、法規規章逐步完善,管理工作逐步加強

國務院于2003年頒布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頒布了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國務院先后發布《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一五”規劃》。各省(區、市)和大部分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市、縣均發布實施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9年我部印發了《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制。建立了部省兩級應急專家隊伍。2009年,在全國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 “十有縣” (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有預案、有制度、有宣傳、有預報、有監測、有手段、有警示)建設,已建成321個。在全國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行政管理、事業支撐、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建設,努力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2007年以來,在全國先后開展“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和“縣、鄉、村干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培訓”,培訓基層干部、監測人員和群眾、學生300多萬人。2010年,正在在全國開展針對基層國土所和群測群防員的地質災害防治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五到位”宣傳培訓活動,培訓10萬人。

4、各相關部門的工作配合逐步加強

從2003年起,我部與氣象局合作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截至2009年,國家、30個省(區、市)、223個市、1035個縣開展了這項工作。今年我部與氣象局又共同研究進一步提高預警預報的精度,聯合發文要求所有市、縣都要開展這項工作。我部與建設、交通、鐵道等部門聯控聯防,相關部門對建設工程區、交通干道等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逐步加強。今年我部與交通部、鐵道部聯合發文,就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共同部署, 2次邀請10多個部委聯合召開視頻會議,共同開展汛期檢查,取得較好效果。

三、今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要加強的工作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地質災害防治已經是 *** 高度重視、社會各界普遍關注、人民群眾充滿期盼的大事。我們一方面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批示指示精神,加強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置。一方面積極探索深化改革完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

1、進一步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普查、排查等基礎工作

為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必須加大基礎工作力度。全國應開展全面的地質災害調查,重點地區(300萬平方公里)詳查工作應加快進度,地震災區、三峽庫區等應做到普查,排查工作應納入基礎工作由專業隊伍承擔,并每隔一年排查一次,人員集中區附近2000米范圍要提高工作程度,部署一批必要的工程勘查。

2、建立市、縣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

建立市、縣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是必要的,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礦山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等都需要監測,各地的監測機構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特點有所側重。監測機構承接地質災害調查、普查、排查等基礎工作成果,可以根據成果、根據群測群防員分布,劃定每個群測群防員的監測區域、監測隱患點、巡查路線等,使地調成果發揮作用。

3、以村支部書記、村長、村民小組長為主加強群測群防員隊伍

實踐證明村支部書記、村長和村民小組長擔當群測群防員是最合適人選,他們了解當地情況、熟悉村民、富有責任心。他們當群測群防員遇有災情險情最方便報告鄉鎮 *** ,立即就能使基層 *** 直接組織搶險救災。應該給這支群測群防員隊伍統一的經濟待遇,應由中央財政承擔他們的補助經費,這樣就能把群測群防的水平提高到現階段更高水平。

4、國家級和市、縣級地災防治指揮協調能力建設是當前應該加強的兩個重要環節

地質災害現在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自然災害,今年暴雨導致人員傷亡90%屬于地質災害。建議在國家層面成立國家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我部作為辦公室單位,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中心。

地質災害防治關鍵在基層,而我們基層最為薄弱。要加強市、縣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形成中央出資由專業的地勘單位進行地質災害調查,成果由市、縣兩級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承接,群測群防員使用,發現災情險情報告市縣、鄉 *** 應急處置的防災體系。

5、進一步加大重大地質災害治理資金投入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由中央和省級 *** 負責特大和重大地質災害治理,現在用于面上的治理資金中央每年出資僅9個億,與各地需求相比杯水車薪。如能增加到每年40個億治理進度會大大加快。三峽庫區、地震災區之所以防災工作做得好,與國家投入力度大是直接相關的。現在有些省級 *** 也出一些資金,但不普遍,也沒有形成制度。各省都應該每年有專項納入財政預算。市、縣兩級的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的工作經費也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淺談如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4

一、完善地質災害隱患點基本信息、日常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地質災害應急納入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從鄉鎮國土所到縣局的信息化管理 *** 。完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村級監測員、地災威脅戶的手機號納入縣局E信通平臺,使險情發生時預警信息直接及時發送到受地質災害區威脅群眾的手機上,保障信息平臺 *** 暢通,做到地質災害險情預警全覆蓋。

二、汛期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針對即將汛期到來面臨的防災嚴峻形式,做好各個隱患點和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區域的監測和汛前隱患排查。對排查中發現的隱患及時消除治理,做到關口前移,發現在初始,消滅在萌芽。

三、強化地質災害監測的組織和管理工作,群測群防要構建到位,使其成為防災減災的中堅力量,不能只是名單列在表上,制度掛在墻上,要充分調動監測人員積極性,勤觀勤查,做到無死角,無漏洞。落實適當的監測補助,及時表彰有功人員,嚴格按照監測 *** 運行,依托信息技術支撐,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信息交換機制和共享機制,及時捕捉地質災害的特征信息,做到突發災害險情前置預警,防災于未然,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更低。

四、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機構和預警監測體系構建,做好群測群防體系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銜接,解決“單打獨斗,各自為陣”的格局,地質災害防治是國土部門的主要職責,但水利、交通、住建、財政等相關部門也有相應職責,我們要根據職責分工,主動與各部門溝通聯系,強化配合協作,督促落實各自職責,建立“信息共享、職責明確、協同一致、反應迅速”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同時加強對地質災害監測體系工作人員專業知識的學習培訓,正確掌握監測、防治等一系列科學防災手段。

五、把礦山地質災害詳查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深入礦山企業,做好督促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建議,規定整改時限,跟蹤督促整改。狠抓對礦山企業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日常監管,把此項工作作為我縣地環整體工作突破口,抓出成績,抓出亮點,從而改變地環管理弱勢于全局地政、礦政管理的格局。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不到位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鄉鎮地質災害防治不到位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客服微信號碼

客服微信號碼

客服微信號碼

客服微信號碼

留言咨詢
提交留言

您將免費獲得

  • 全面診斷

    您將獲得專家對您公司申請資質所需條件的全面診斷服務,我們不同于傳統代辦公司,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淺顯的建議

  • 找出疏忽點

    我們在了解您公司的基本情況之后,將挖掘出您公司目前不利于資質申請的疏忽點,還將詳細說明您在申請資質時應當改善的確切的事項。

  • 分析需求

    我們通過豐富的從業經驗,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確認好符合您實際經營情況的資質需求。

  • 定制方案與報價

    對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將結合您公司目前的情況,我們將為您量身定制一份資質代辦方案及報價單。

獲取方案

×
請設置您的cookie偏好
歡迎來到資質參謀
我們希望在本網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網站的安全、高效運轉及服務優化,有關我們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請點擊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決絕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