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人片 黄 色 大 片,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开心色,无码少妇高潮浪潮AV久久

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單位(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設計院)

2024-05-02 地質災害資質 79
A?AA?

今天給各位分享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設計院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單位(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設計院)

目錄一覽:

廣西地質災害調查及監測的現狀與展望

梁春梅 何啟仕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廣西桂林,541004)

【摘要】本文簡述了廣西地質災害的發育及分布特征,較詳實地論述了廣西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的現狀,介紹了調查與監測的工作方式 *** 及取得的效果,指出了廣西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較為具體的對策意見:加強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工作,掌握地質災害的分布及規律,及時地發現地質災害的變化變形跡象,掌握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趨勢,以便在災害發生前采取預防措施,減少損失,避免人員傷亡。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關鍵詞】地質災害 調查 監測 對策

1 前言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及公路、鐵路、水電等基礎建設和礦山開采等人為工程活動的增加,誘發和加劇了地質災害的發生,嚴重地威脅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地質災害作為一種阻礙正常經濟建設、危害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主要自然災害,其危害性已日益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因此,及時地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工作,掌握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其特征特點,同時對那些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監測,及時獲取地質災害預警提示信息,以便在地質災害發生之前,采取防治或避讓措施,減少財產損失,避免人員傷亡。目前廣西的調查與監測工作還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根據廣西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總結成文,提出對策意見,供同仁參考。

2 廣西地質災害概況

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夏季濕熱多雨,受臺風影響,多暴雨。全區年平均降雨量一般為1250~2000mm,多雨區多年平均降雨量則在2000mm以上。受地形的影響,區內分布有十萬大山、大瑤山、越城嶺至大苗山3個多雨區和桂南的玉林—欽州—東興、桂北的興安—永福—大苗山、桂東的昭平—蒙山—大瑤山及桂西的凌云—巴馬—大明山等4個暴雨中心,暴雨中心日更大降雨量達110~600mm。多雨區及暴雨中心區都是突發性地質災害多發地區。

廣西地貌單元屬云貴高原—東南沿海丘陵過渡地帶,是為以山地為主的省區,山地約占總面積71%,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大部分山體切割強烈,高差懸殊,山坡坡度大部分大于30°;在巖溶石山區巖石 *** ,陡壁懸崖,巖溶平原中有孤峰、峰林、殘丘分布。

廣西地質災害的主要災種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另外還有河岸侵蝕、礦坑突水和冒頂、海水入侵等地質災害。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已調查發現地質災害點6000多處,其中滑坡崩塌約4000處,地面塌陷近2000處,泥石流50多處。

(1)滑坡:主要分布在桂西、桂北、桂東南的層狀碎屑巖出露地區。在調查的滑坡中,以小型滑坡為主,約占80%,滑坡規模雖小,卻往往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如1993年發生的平樂縣云盤嶺滑坡,滑坡體積僅5.7萬m3,卻摧毀房屋6間,掩埋街道及公路,導致該縣惟一進出要道交通中斷2個月,直接經濟損失1200萬元,間接經濟損失6500萬元,治理費用550萬元。

(2)崩塌:在全區均有分布,山區公路邊坡上多見。規模較大的主要分布于桂西、桂東、桂東北、桂東南。石山區崩塌(落石)主要分布在連片石山區,如馬山、都安、大化、東蘭、巴馬、鳳山、忻城等地,廣西已調查的崩塌絕大多數為小型。據統計,體積小于2萬m3的崩塌占93%,2萬~20萬m3的崩塌占6%,大于20萬m3的崩塌占1%。發生于碳酸鹽巖山區的巖質崩塌規模更小,多在1000m3以下,但卻造成傷亡人數較多。例如1990年6月9日發生的融安縣浮石鄉蔣村崩塌,死亡15人,重傷6人,毀房15間,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

(3)地面塌陷(巖溶地面塌陷、礦山采空區塌陷):主要分布在巖溶地區和礦山采空區。巖溶塌陷多發生在巖溶強發育的巖溶平原、巖溶谷地、地下水淺埋(水位埋深<10m)地區。桂林、賀州、鐘山、玉林、柳州、忻城等地巖溶地面塌陷十分普遍。巖溶塌陷的塌坑絕大多數為直徑小于5m的小型塌坑,深度在10m以內。塌坑多成群出現,分布范圍多在1km2以內,更大塌陷群在忻城縣大塘鄉金山村,塌陷群分布面積5.5km2。巖溶塌陷強發育區的塌坑密度達500~1000個/km2,如玉林鐵路機務段,塌陷塌坑密度達740個/km2。巖溶塌陷的75%為自然形成,25%是人為誘發的;但在人類活動強烈的地區,人為誘發的塌陷占50%以上。廣西的巖溶塌陷多發生在干旱季節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期,或旱季末、雨季來臨時突降大暴雨而導致水位大幅度上升時,以及強烈抽取地下水的巖溶地區。礦山采空區塌陷主要分布于南丹縣、大新縣、鐘山縣、合山市等地下開采礦產資源地區。

(4)泥石流:全區調查過的有50多處,以溝道泥石流為主,主要分布在桂西、桂東北,小型占60%,中型占20%,大型占20%。泥石流多發生在山勢陡峻(坡度450以上)的海相碎屑巖和巖漿巖分布地區。泥石流在全區分布甚少,但其造成的損失較大,如1985年汛期桂北的資源縣、桂林的海洋山等地的泥石流,受災面積1000km2,毀房3493間,死亡54人,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

(5)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北海市海城區海角大道一帶和僑港鎮及潿洲島南灣鎮海邊,至今北海市海水入侵范圍約4km2,入侵縱深距離更大達1200m(距海岸);潿洲島海水入侵范圍較小,僅在南灣鎮海邊有幾口水井水質變咸,不能飲用。

3 地質災害調查現狀

3.1 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

以縣(市)為單元進行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是為了查明各縣(市)的地質災害隱患家底,劃出地質災害易發區,為各縣(市)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提供基礎資料。同時在該項目的工作中,普及地質災害知識,提高廣大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建立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和群專結合的監測 *** ,進行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盡量減少地質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到目前為止,廣西已完成28個縣(市)的調查工作,已完成調查面積8.07萬km2,占廣西總面積的34%;調查自然村51220個,占調查區內自然村的80%;調查地質災害點5600處,摸清了這些縣(市)的地質災害發育狀況及地質災害隱患,今年正在調查的有10個縣市。該項工作中,調查對象為地質災害點,按照有關技術要求,以人為本為原則,采取地毯式的調查 *** ,逐村進行調查。重點調查區調查90%的村屯(居民點),一般調查區調查60%~70%的村屯(居民點)。

3.2 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

廣西是地質災害多發地區之一,每年約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200~500起,高發年達上千起。調查工作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主要由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承擔。1991~2000年期間,由于種種原因,有關部門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相對較差,一般群眾對地質災害知之甚少,發生了地質災害并不知道向哪里報告,因此,其間調查的數量沒有現在多。近年來,廣西加強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總站下屬各分站成立有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應急分隊,可隨時出發,各分站分別負責相應的管轄區域(廣西共23.6萬km2,每個分站負責2萬~4萬km2,約為1~3個地市的范圍),在各分站管轄區域內有影響較大的地質災害發生時,及時趕到現場進行調查,為地方 *** 排憂解難。近年來,我站每年到實地調查突發性地質災害100多起(表1)。

表1 1991以來廣西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統計表

3.3 其他地質災害調查

20世紀末開展了全區范圍的1:50萬環境地質調查,地質災害作為主要調查內容之一。在該項目工作中對全區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災種進行一定精度的調查,全區共調查了地質災害點3000多處。在后來開展的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中,對這些點中的大部分又進行了重新調查。

4 地質災害監測現狀

地質災害監測工作是近年來才進行的一項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廣西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地質災害監測工作:

4.1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截至2003年底為止,我區已完成了28個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項目,建立了28個縣(市)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點已有833個。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點的管理采取以當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為主,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技術協助,互相配合的管理模式。縣(市)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群測群防的日常管理,負責監測人員的落實、監測點建設與維護、負責落實監測點避險防災預案的有關措施。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負責群測群防工作的技術部分,制定具體的監測要求,負責質量把關;負責有關地質災害材料的編寫,協同當地國土資源部門進行技術質量檢查,協助制定監測點的避險防災預案。

4.2 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控巡查

廣西有幾千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現已從中選取98個危險性大、潛在災情嚴重的點作為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予以重點監控,這98個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中,每個點受地質災害險情威脅人數在100人以上,或潛在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在100萬元以上。當地國土資源部門和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加強對這些隱患點的監控,監控的方式 *** 包括巡查、定期檢查、電話聯系等,對這些地質災害隱患點實行動態監測,及時了解和掌握這些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變形情況。

4.3 汛期地質災害工作

根據廣西地質災害發生發育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崩塌、滑坡、泥石流都發生在雨季,降雨是其主要誘發因素,特別是強降雨時段內極容易產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每年進入汛期,區國土資源廳、各縣(市)國土資源局及我站組成聯合工作組,進行汛期地質災害巡查及監督,對各地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重點巡查及技術指導,核查各地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變化變形發展情況、穩定性變化情況,檢查落實防災、避災預案及防治措施,指導編寫各市縣的地質災害防災預案。每年巡查約50個縣(市、區)。

5 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存在問題及對策

5.1 地質災害調查存在問題及對策

(1)地質災害基礎調查工作還比較滯后。廣西山地面積占的比例較大,人口密度較大,人類工程活動較為頻繁,是地質災害多發省區之一,相當部分農村居民點、交通要道、甚至城鎮居民受到地質災害的威脅。雖然20世紀末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以地質災害為主要調查內容的1:50萬環境地質調查工作,但由于受工作精度、工作目的等條件的限制,尚有不少威脅到居民點的地質災害還沒有進行全面的調查。自1999年開展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以來,至2003年底共完成了28個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調查面積完成了8.07萬km2,占全區面積的34%,加上今年正在進行的10個縣(市)的調查與區劃工作,所調查的縣(市)還沒到全區80多個縣(市)的一半,調查面積也還沒到全區面積的一半。因此,需要繼續開展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查清各縣(市)地質災害的家底,劃分出地質災害易發區,為各縣(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據。

(2)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管理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我區有14個市(地級),目前只有8個市建有地質環境監測站,并成立有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應急分隊。由于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要求時間緊,任務重,并且突發性地質災害又往往發生于邊遠山區,有的調查應急分隊要負責2~3個市,人員少、且缺乏相應的設備,導致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工作有時候滯后,影響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及時調查與應急處理,有時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今后,應進一步完善與健全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管理機制,搞好隊伍建設,投入資金解決設備問題,保證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應急分隊能隨時出發,以便能盡快地了解突發性地質災害情況,提出防治建議,為各級 *** 部門搶險救災及地質災害的防治提供決策依據。

(3)突發性地質災害的信息反饋不夠及時。由于地質災害常發生于邊遠地區,發生地質災害后要通過多層報災,往往要等到地質災害發生多日后總站才獲得信息。因此,應加強通訊設備的配備,進一步細化與落實地質災害的上報制度,保證能及時捕捉地質災害發生信息,以便及時進行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

5.2 地質災害監測存在問題及對策

(1)廣西地質災害監測目前還沒有系統的規劃,工作還剛剛起步,還沒有走向正軌。應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監測工作,編制全區的監測規劃,開展專業監測工作,增加投入,一些重大的隱患點利用儀器進行監測。

(2)對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認識與重視還不夠;觀念還比較落后,工作抓得不緊,有的認為可有可無,沒將其擺在議事日程。應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對群測群防工作的責任感,充分認識到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是事關人民生命財產的大事,是一項民心工程,是實踐“ *** ”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之一,是減災防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3)群測群防工作的組織與人員落實、經費籌措、監測工作的日常行政管理、監測資料匯總等工作還做得不夠,常有脫節現象。為了保證群測群防工作的有效持續進行,達到減災防災的目的,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①健全組織、落實人員:已開展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項目工作的縣(市)、鄉(鎮)地方 *** 要負責對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的組織結構予以進一步的落實,包括縣、鄉、村三級的組織機構。已建立的縣一級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指揮中心,鄉鎮一級的指揮分中心或監測組等組織要進一步健全,人員要相對穩定,工作調動后要及時調整補充,群測群防指揮中心、指揮分中心或監測組要定期召開會議,研究相關工作。各監測點的監測員要相對固定,特殊情況變動后要及時補充落實,并保證其經過適當的監測培訓,保證監測工作正常有效地開展。②分工協作,落實責任制,保證 *** 正常運轉:縣(市)、鄉(鎮)地方 *** 要對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的有關責任制進行落實,制定相應的制度,各監測點均要制訂臨災避讓措施及防災預案,縣、鄉、村三級均要建立災情匯報及速報制度,發現異常及時上報,要配備相應的通訊工具,保證縣、鄉、村三級 *** 的正常運轉,各監測點監測員要制定責任制度,縣鄉國土部門要對群測群防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及時糾正錯漏或彌補不足之處。③安排資金,保證群測群防工作需要:地方各級人民 *** 要將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資金列入年度計劃和預算,每年需安排一定的資金確保該項工作順利開展。為保證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經費的需要,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資金籌集機制,調動社會各界及人民群眾對群測群防的積極性,鼓勵社會捐助,鼓勵有能力的企業贊助。

6 結束語

加強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工作是努力實踐“ *** ”重要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具體體現。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工作不僅僅只滿足于現狀取得的成果,還應對調查與監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剖,找出問題的癥結,采取有效措施。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在今后的工作中應進一步加強,才能達到有效地防治地質災害的目的,從而減少地質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減少地質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6·” 廣西壯族自治區融安縣大坡街滑坡

1 引言

2014年6月19日凌晨2時30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安縣大坡鄉大坡街發生滑坡地質災害,中心地理位置:東經109°31′16″、北緯25°09′07″。滑坡共有2處,分別位于大坡街西側山體人工切坡的頂部和大坡街東側下方的河岸,其中一處滑坡寬120m、斜長7.5m、厚6m,體積5400m3,主滑方向123°;另外一處滑坡寬70m、斜長25m、平均厚2m,體積3500m3,主滑方向95°。兩處滑坡共造成大坡街8幢2~4層的樓房受損,1間摩托車修理店滑入河中,直接經濟損失約30萬;由于撤離及時,避免了39戶173名群眾的傷亡。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其災情屬小型。

2 地質災害災情概況

2.1 地質環境條件

(1)地形地貌

滑坡位于構造剝蝕丘陵地貌區,所在的山丘峰頂標高256m,相對高差76m,山體自然邊坡坡度25°~45°,植被生長茂盛,覆蓋率大于90%。山丘的中下部為大坡鄉街道,地面標高為180m,街道兩側樓房的建設在西側形成高24~36m、坡度56°的人工邊坡;東側棄土堆填形成高22m、坡度50°左右的人工邊坡。坡腳處為大坡河,河床標高158m,河岸邊坡高15~22m,岸坡平均坡度在45°左右,河水自東向西流動。

(2)地層巖性及其工程地質特性

滑坡所在區域上覆第四系坡殘積碎石土,厚度3~5m,碎石含量約40%~50%,結構松散,透水性好,土體易沿著殘積層與基巖接觸面產生滑坡、崩塌。下伏寒武系清溪組(

)黃褐色泥巖、泥質砂巖,抗水性弱,易風化,力學強度低,新鮮巖石干抗壓強度26.6~192MPa,軟化系數0.25~0.94。

(3)地質構造

根據區域資料,滑坡位于大坡-雅瑤向斜的核部,該向斜巖層傾角變化大,由寒武系地層組成,軸向NE,長38km、寬18km。區域巖層產狀為140°∠68°。

(4)水文地質條件

滑坡所在區域的地下水類型主要有碎屑巖裂隙水,賦存在砂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氣降雨補給,并于溪溝底部、溝側等地排泄出地表形成溝尾泉等。枯季泉流量0.3L/s,地下水徑流模數一般6~6L/s.km2,水量豐富。

2.2 地質災害特征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大坡鄉大坡街滑坡包括兩處滑坡,分別位于大坡街后山上方的坡頂和下方的河岸,其中:

H1滑坡:位于人工切坡頂部,邊坡高24~36m,坡度56°,邊坡上部4~5m為坡殘積碎石土,下部為強風化泥巖、泥質砂巖,滑坡寬120m、斜長7.5m、厚6m,體積5400m3,主滑方向123°,滑體以坡殘積土為主,滑面為土巖接觸面。滑坡后緣沿山脊線產生近南北向的弧形裂縫,裂縫寬0.1~0.8m,下錯1m;前緣多次產生小規模的崩滑,已有近800m3土石從坡頂崩滑而下,沖擊坡腳的房屋,共造成大坡街8幢2~4層的樓房受損,滑體已堆積至部分房屋的三樓。

H2滑坡:位于大坡街下方的河岸,滑坡寬70m、斜長25m、平均厚2m,體積3500m3,主滑方向95°。滑體前緣受河水沖刷,大部分滑體已滑入河中,少量滑體堆積在坡面上。滑坡造成坡頂處的1間摩托車修理店滑入河中。

2.3 地質災害成因分析

根據野外調查,滑坡的發生以自然因素為主,人為因素次之,是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

H1滑坡:滑坡所在的山體邊坡上部為厚4~5m的坡積土,下覆基巖為泥巖;1997年大坡街建設切坡建房形成高24~36m、坡度56°的人工邊坡,改變了邊坡的自然狀態,削坡切穿了土巖接觸面,形成高陡的臨空面,給滑坡、崩塌的形成創造了空間條件。2014年6月18日突降暴雨,在約3小時左右降雨近200mm,雨水下滲,造成土體快速飽和,土體強度降低,自重加大,此外由于泥巖的隔水作用,雨水下滲至強風化泥巖后沿土巖接觸面滲流,使土巖接觸面的摩擦力下降產生滑動。

H2滑坡:大坡街建設過程中切坡開挖的棄土就近往河岸堆填,形成高22m、坡度50°左右的人工邊坡,易沿原地形坡面滑動產生滑坡、崩塌;加上該處為大坡河的拐彎處,河流沖刷較為強烈。2014年6月18日突降暴雨,造成河水位暴漲,洪水強烈沖刷河岸,淘蝕坡腳,引發河岸邊坡下滑產生滑坡。

3 地質災害巡查監測

根據氣象預警信息,2014年6月17日開始,受熱帶高壓和低空切變線等因素影響,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地區將出現一次強降雨過程,局部大雨或暴雨。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與自治區氣象局、水文局利用各種預警預報信息平臺及時向全區各市、縣發布了地質災害風險黃色預警預報,柳州市融安縣大坡鄉就是這次地質災害風險黃色預警區域之一。根據國土資源等部門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柳州市融安縣大坡鄉黨委、 *** 按預定的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及時啟動地質防治工作,召開全體干部職工會議,緊急部署全鄉地質災害防治和抗洪救災等各項防范應對工作,要求各相關責任人、監測人和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加強雨情、江河水情和地質災害易發區及隱患點的值守和巡查、監測等工作,全力扎實做好各項防范應對工作。受強降雨影響,到6月18日16時前的48小時內,柳州市融安縣大坡鄉累計雨量已達到195毫米,至6月19日凌晨2時30分,在大坡街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一居民,聽到屋后墻被砸的聲音,當即起來察看,發現后墻是受到后山坡上的一小塊泥土崩塌所砸,意識到可能是后山坡滑坡的前兆,因此,立刻告知受滑坡影響的鄰居,并報告當地國土資源部門。當地國土資源部門巡查監測組加強監測,至6月19日早晨6時,山坡上滑坡體的后緣裂縫加寬、前緣泥土加速滑落,是滑坡加速滑動現象,巡查監測組立即報大坡鄉黨委和 *** 負責人,鄉黨委和 *** 立即啟動滑坡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按預案組織大坡鄉 *** 工作人員和派出所全體干警進到現場開展應急處置。6月19日上午10時,山體發生滑動,根據柳州市主要領導指示精神,融安縣委、縣 *** 迅速組織救援隊伍趕赴災害現場,會同大坡鄉黨委、 *** 等主要負責人組成前線指揮部靠前指揮,全力以赴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緊急、有序地組織受災居民撤離,并妥善做好安置工作。由于預警及時、監測到位、決策果斷、措施有力,融安縣大坡鄉成功避免了39戶173名群眾的傷亡發生,而且受災群眾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

4 地質災害避險安置

本次大坡街“6.19”滑坡地質災害應急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提前做好地質災害防范應對準備工作

2014年入汛以來,自治區召開防汛抗旱電視電話工作會議,全面加強防汛防災應對工作。5月18日,在南寧市舉辦了自治區防汛搶險演練,增強各級處置汛期突發事件能力。5月28日,自治區 *** 應急辦、國土資源廳與欽州市人民 *** 在浦北縣聯合舉2014年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救災演練,并組織各市縣觀看電視直播,用創新方式切實提高各地防汛防災應對水平,汛期前及時強化我區廣大干部群眾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和知識。

(2)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工作

在此次大坡鄉發生“6·19”滑坡地質災害前,據融安縣降雨天氣過程,自治區國土資源部門及時向市、縣發布了地質災害風險黃色預警信息。融安縣 *** 收到預警信息后,及時組織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加強應急協調聯絡,做好雨情實時監測和預報工作,根據雨情實時監測資料和預報資料進行地質災害短期預測,并對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時間、地點、成災范圍和影響程度進行預報;同時要求大坡鄉 *** 加強值守應急,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巡查與監測,發現險情,及時報告。6月18日融安縣出現大范圍強降雨天氣,融安縣通過農村氣象預警大喇叭多次發布氣象預報信息和實時雨量信息,其中于6月18日7時26分發布大坡鄉2小時雨量達62mm,18日16時雨量超過195mm,大坡鄉黨委、 *** 立即組織工作人員加強巡查監測,并告知全鄉群眾做好防范應對工作。6月19日凌晨,受災群眾發現地質災害預兆后,當地國土資源部門的地質災害技術人員到現場巡查后山開裂變形,通過加強監測,出現險情后迅速將險情報告大坡鄉黨委、 *** ,為科學決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據,為成功避險爭取了寶貴的撤離時間。

(3)組建前線指揮部統一負責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災害發生后,大坡鄉黨委、 *** 及時啟動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組織干部職工拿著高音喇叭,挨家挨戶通知受威脅群眾迅速撤離至安全區域;融安縣主要領導也在之一時間趕赴現場,按照預案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成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指揮部,縣委書記任指揮長。其他縣領導任副指揮長,設立監測組、安保組、搶險組、安置組、后勤保障組5個應急救援小組,各組組長由l名縣領導擔任,組員由相關科局領導組成,各應急小組按工作職責立即開展救災搶險工作。監測組負責調查、核實險情,組織監測、預測地質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劃定危險區域,在滑坡體裂縫處設立4個監測樁,對滑坡體變化情況實行全天24小時監測預警;安保組負責對地質災害發生地點的重要路段交通管制,維護交通秩序及現場治安秩序,在危險區域拉警戒線、設立警示標志,用木板封閉危險區域,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嚴禁人員進出;搶險組負責對受災居民搶險救援和衛生救護,在專家的指導下,在距滑坡后緣裂縫上方3m處的山體上開挖排水溝,填埋夯實滑坡裂縫、用彩條布覆蓋滑坡體等阻止地表水滲入裂縫、減少雨水和地面水的滲入,起到阻滑作用;安置組負責對受威脅群眾及重要財產的轉移及安置,采取投親靠友、設立臨時安置點等方式安置受災群眾;后勤保障組負責對災區電力、通訊設施的搶修與恢復,救災物資分發等一些后勤保障工作。各應急小組在指揮部統一統籌指揮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協調有序地組織開展救援工作,使受威脅的39戶173名群眾成功避險。

(4)認真抓好災后處置工作

災后,融安縣 *** 委托地質災害技術支撐單位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提出滑坡應急處置技術方案,并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就大坡鄉“6·19”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方案進行了討論,最后確定執行削坡清除滑坡隱患的方案,快速委托專業技術公司負責清理和工程監理工作。方案科學、合理,受委托公司專業技術強、信譽較好,災后后續工作在短時間內有序、及時和扎實地推進,隱患也有望得到根本性消除。

5 經驗與啟示

(1)領導重視是前提

險情發生后,市、縣兩級 *** 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市主要領導同志作了重要批示,縣領導靠前指揮,各單位迅速響應,在滑坡現場組織開展人員疏散、隱患排查、災民安置等工作,確保了滑坡危險區域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融安縣領導干部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大力支持。每年縣 *** 都召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題會議;下發文件明確防范重點,每年汛期縣領導均率隊到各重點隱患點進行檢查督促,明確落實防范責任和防治措施。

(2)宣傳培訓是基礎

融安縣著力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每年安排近7萬元用于地災宣傳培訓經費,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報刊等媒體媒介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并利用“地球日”、“土地日”、“三月三”等節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每年發放宣傳材料10000余份、明白卡1200余份,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重要災害點和公路沿線設立警示標志260個,使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真正做到入“點”人戶。

每年汛期前融安縣 *** 組織國土資源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對全縣12個鄉鎮干部、村干部、中小學校長、監測員等相關人員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結合該縣地質災害的類型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廣大干部群眾傳授地質災害防治知識,使他們掌握地質災害的分類和各類地質災害特點特征、前兆識別,學會運用簡單工具進行監測,以及掌握正確的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措施等,做到“四應知”和“四應會”。該縣 *** 每年還組織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深入全縣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讓群眾真正能掌握和運用地質災害防治知識,不斷提高地質災害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

(3)群測群防是根本

融安縣 *** 歷來重視群測群防工作,一直將其作為監測險情的一項重要手段。每年柳州市 *** 與各縣 *** 、縣 *** 與鄉鎮 *** 、鄉鎮 *** 與村委及監測員層層簽訂工作責任狀,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分解落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格局。融安縣 *** 每年投入經費20多萬元建立和維持全縣群測群防體系的運轉,目前共落實307名地質災害監測員,實行分片管理,覆蓋該縣12個鄉鎮所有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隱患點,確保每年汛期時的排查、巡查、核查工作有效開展。遇到災險情時,能夠及時上下聯動,充分發揮群測群防作用,有效預防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4)地質災害預警及時是關鍵

及時、準確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在這次成功避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收到自治區、市兩級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平臺發布的預警信息后,融安縣安排專人進行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的收集整理工作,遇到極端惡劣氣象條件,及時通過短信平臺把預警信息發送到全縣防災工作人員的手機上,提醒做好地質災害巡查和防范工作。2014年,先后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21000余條。同時,自治區氣象部門在融安縣12個鄉鎮安裝了14臺農村氣象預警大喇叭,實時發布氣象預警預報信息;自治區國土資源部門在融安縣雅瑤鄉福田村大邦屯、東起鄉良北村二窩屯等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了地質災害自動監測儀4臺,通過科學方式進行實時有效監測,做到了讓廣大群眾對氣象預警信息早了解、早準備,對地質災害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理,更大限度地將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更低程度。

(5)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健全是保障

融安縣根據各鄉鎮地質災害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融安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融安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及對應修改完善鄉鎮、村屯和隱患點的防災預案,嚴格執行地質災害巡查、值班、速報等各項制度,有效保證在發現險情后,縣委、縣 *** 能夠及時啟動應急響應,依照應急預案有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做到“手中有預案,心中不慌亂”。

(6)科學處置地質災害是重點

在強降雨過程中,融安縣委、縣 *** 要求各鄉鎮和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地質災害應急值守,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巡查與監測;根據雨情實時監測資料和預報資料進行地質災害短期實時預警預報;在搶險救援過程中,決策果斷,科學處置,搶險組在專家的指導下,在距滑坡后緣裂縫上方3m處的山體上開挖排水溝,填埋棄實滑坡裂縫、用彩條布覆蓋滑坡體等阻止地表水滲入裂縫、減少雨水和地面水的滲入,起到阻滑作用;在滑坡體裂縫處設立4個監測樁,對滑坡體變化情況實行全天24小時監測預警;在危險區域拉警戒線、設立警示標志,維護交通秩序及現場治安秩序,用木板封閉危險區域,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嚴禁人員進出;采取投親靠友、設立臨時安置點等方式安置受災群眾;定時通報災害處置情況及災后加快重建進度,主動溝通災民,穩定災民思想情緒等都是科學、有效的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措施。

(7)溝通創新是亮點

融安縣還合理利用現代 *** 媒體,利用手機微信建立了“鄉土融安”微信群,匯集了縣、鄉鎮兩級 *** 領導干部和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不但加強了平時業務溝通聯系,有效地實現了信息共享,創新了信息溝通方式,而且在處置突發地質災害事件中能更好地發揮時效性,更便于現場指揮部及時、科學、有效地采取有力的、更完善的處置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

由于礦區地質災害防治常常涉及礦區群眾的移民搬遷等,與礦區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這里介紹地質災害防治的相關內容,以便進一步與和諧礦區建設相關工作進行統籌協調。

(一)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內涵

地質災害防治是指對由于自然作用或人為因素誘發的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現象,通過有效的地質工程手段,改變這些地質災害產生的過程,以達到減輕或防止災害發生的目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

(二)地質災害防治的相關政策

當前,我國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法律文件依據是《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和《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

2003年國務院出臺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是我國之一部專門針對地質災害防治的行政性法規。該條例的出臺具有重要意義,建立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原則、主要法律制度,提出了防災措施,確立了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

該條例主要確立了如下三項原則:一是"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人民 *** 負責治理;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三是地質災害防治的"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原則;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管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了以下五項主要的法律制度:一是地質災害調查制度。確立了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編制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二是地質災害預報制度。確立了發布機構和預報內容。三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工程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四是對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五是與建設工程配套實施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三同時"制度。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還就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規定了各級人民 *** 必須采取的五項防災措施:一是國家建立地質災害監測 *** 和預警信息系統;二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要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并公布實施;三是縣級以上人民 *** 要制定和公布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四是縣級以上人民 *** 可以根據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在本級人民 *** 的領導下,統一指揮和組織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五是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縣、鄉、村應當加強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工作。

2011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簡稱《決定》)全面系統地指導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對于構建地質災害新機制具有重大意義。《決定》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屬地管理的原則; *** 組織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原則;綜合防治地質災害的原則;專群結合、群測群防的原則。拓展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原則,豐富了地質災害防治的思路。

《決定》還提出了“各地區要探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格局。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關心、支持地質災害防治事業。對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 *** 要給予表揚獎勵。”《決定》最后一節的內容,實際上指明了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努力的方向。

國務院辦公廳隨后又印發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地方人民 *** 和有關部門的職責任務。2012年,國務院同意印發實施《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確定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具體目標和任務。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并在第二十六條中第三節專門論述“加強山洪地質氣象地震災害防治”,并要求:“提高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加快建立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加快實施搬遷避讓和重點治理。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地區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對滑坡、泥石流等重點突發性地質災害隱患實施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示范,開展重要城市和地區地面沉降、地裂縫等緩變性地質災害的綜合治理。”

(三)地質災害防治的成效和相關措施

我國地質災害形勢雖然嚴峻,但已經開展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斐然。2006年以來,全國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3200多起,臨災轉移受地質災害直接威脅人員20多萬,防災減災效果明顯。首先,我國地災防治工作在制度建設、體系建設、基礎建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法規規章體系初步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以及相關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陸續頒布和出臺,各省(區、市)和大部分易發區的市、縣均發布實施了應急預案和防治規劃,資質管理、信息報送和應急響應等均有章可循。其次,完成了2020個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三峽移民工程、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以及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的地災評估取得實效;建起1個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院、32個省級監測總站、233個市級監測分站和166個縣級監測站,建起了一只10多萬人的群測群防監測員隊伍;已建成866個“十有縣”,“萬村培訓行動”和“縣、鄉、村干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培訓了300多萬人,基層“五到位”宣傳活動培訓了10萬人;完成汶川、玉樹地震次生災害排查等多次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搶險工作;中央和地方財政都大幅增加了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這些工作,為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各地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的探索,出臺一系列文件,嘗試運用新思路、新 *** 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涌現出許多地質災害防治典型經驗。比如針對普遍存在的治理資金不足問題,各省探索使用不同 *** ,通過從財政、土地、余留礦產資源、金融、景觀收益等方面給予優惠的政策,以吸引社會資金開展地質災害治理。探索過程中,還形成了許多良好的治理模式,例如廣西的“梧州模式”、安徽的“后湖模式”等治理模式都獲得了顯著成效。不僅如此,形成了地質災害防治“群測群防”、“五條線建設”和“十有縣建設”以及鄉鎮國土資源所“五到位工作”等良好的思路和經驗。通過探索治理,各省區獲得了豐富的治理經驗,并對構建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實踐支撐。

(四)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建議

1.構建“治建統籌、項目拼接、災利捆綁、公商并舉、順勢而為、造福多方”的綜合治理新機制,加快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工程治理進度

地質災害隱患點往往聚集了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態環境、旅游資源、基礎設施、市鎮民宅等多種資源、多方面的保護需求和多向度的建設目標,各地應該根據本地實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利用各種激勵引導政策規定,挖掘各種資源的資本價值,整合各方面的需求,統籌各個部門的建設規劃和經費,與其他建設開發項目結合起來,既可以讓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為其他事業提供地質環境安全的發展空間,也可以在進行建設開發過程中,順勢而為,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各地都應開拓思路,積極探索,建立具有本地特色、治建統籌、項目拼接、災利捆綁、公商并舉、治災興利、多方共贏、多目標統籌規劃的地質災害工程綜合治理的新機制。

“治建統籌”,就是要將地質災害工程治理與經濟社會建設活動,如扶貧開發、下山脫貧、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文化旅游、市政工程建設、城市景觀美化等予以統籌,以“建設式治災模式”治理地質災害。

“項目拼接”,就是要將地質災害治理專項項目與其他部門的項目,如水電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項目、小流域治理項目、山洪治理項目、公路鐵路機場建設項目、環保工程項目、生態建設項目、保障安居工程項目、天然林保護工程項目、農田水利工程項目、農村水改項目等,進行拼接,以“部門項目拼接模式”一并實施,既治理地質災害,又可以在地質災害區發展其他部門事業。

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其影響范圍內,存在可以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或者游覽休閑景觀資源的,可以將地質災害隱患治理要求與資源開發權益捆綁——即“災利捆綁”,以招拍掛的方式出讓附帶地質災害隱患治理要求的土地使用權、采礦權、景觀資源經營利用權,或者通過與房地產開發、土地整理復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余留礦產資源開發、游覽休閑景觀開發等其他項目進行捆綁,以“土地建造治災模式”、“土地復墾整理治災模式”、“房地產開發治災模式”、“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治災模式”、“采礦治災模式”、“旅游開發治災模式”等方式進行運作,吸引社會資金,實現地質災害隱患的工程治理。

“公商并舉”就是發揮公共公益工程與商業治理模式各自的功能和優勢,能夠利用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治理的盡量以商業模式運作,否則以公共投入、公共工程、公益事業的方式進行。

2.將地質災害避讓搬遷納入 *** 規劃,作為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建立“財政支持、部門聯動、社會支持、應搬盡搬、群眾獲益、擇地發展”的地質災害避讓搬遷機制

避讓搬遷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途徑,各地應加倍重視,積極實施。凡經過調查評價確定地質災害隱患的工程治理,在技術上不可行、經濟上不合理的,應制定方案,對隱患區及其影響范圍的居民,盡快做到合理避讓,應搬盡搬。各地應將地質災害避讓搬遷作為重大公共工程、公益工程、民生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做好做實。各地要出臺相關政策,將地質災害避讓搬遷與各級 *** 推動的區域發展、新農村建設、產業培育、生態移民、下山脫貧等社會經濟重大舉措結合起來,統籌解決。各地要積極建立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公益基金和社會捐助機制,并積極爭取各種公益慈善機構對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工程的資金支持。各地還可以將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工作與宅基地復墾、土地整理等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將部分收益反哺老百姓,真正使其搬得出、穩得住。

各地要制定地質災害避讓搬遷管理辦法規范避讓搬遷行動。各地國土資源部門要負責做好地質災害避讓搬遷項目申報、審查認定和監督管理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做好經費的落實,相關職能部門在進行生態移民、下山脫貧、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負責好避讓搬遷項目的組織管理。對地質災害避讓搬遷安置房用地,各地可以從建設用地指標中切塊,增列地質災害避讓搬遷項目建設用地專門計劃指標,并簡化用地項目審批程序,安排好地質災害避讓搬遷項目建設用地,切實解決地質災害避讓搬遷落地難的問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的選擇要向地質災害避讓搬遷項目多的地區傾斜。在避讓搬遷和補償安置上,必須以 *** 為拆遷主體,做好民意征求工作,認真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對項目實施的社會風險、資金風險和社會經濟效益進行充分的論證。堅決防范查處假借地質災害避讓搬遷項目實施強拆強征,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對結合土地整治和城鄉增減掛鉤試點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的項目,要確保項目操作符合國務院和國土資源部關于城鄉增減掛鉤制度的相關規定。

3.建立“府地聯建、各方動員”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救援能力

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市、縣、鄉、村、組及其學校、醫院和小、微企業。由于人才、技術、隊伍建設、資金和設備物資不足,我國各地的市、縣、鄉、村、組及其學校、醫院和小、微企業往往是地質災害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薄弱環節。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市、縣 *** 應盡快成立應急管理辦公室,通過“府地聯建”的方式建立應急中心——市、縣 *** 與從事地質災害防治的地勘單位、地礦工程勘察設計院等聯系聯合建立市、縣級應急中心,市、縣級 *** 提供工作場地、必要的設備和工作補助經費,聯建的地勘單位應向市、縣應急中心派駐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長期或者汛期駐市、駐縣,負責應急中心的技術工作和培訓。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鄉、村、組及其學校、醫院和企業都應該積極動員起來,成立各自的應急隊伍,制定應急預案,配備應急設備,儲備應急物資,建好地質災害應急避險場所,在縣級應急中心的指導下開展應急演練。市、縣 *** 應急指揮機構及編制的應急預案要主動將當地駐軍、武警、消防支隊、民兵等納入應急救援體系,明確當地駐軍、武警、消防支隊、民兵的應急救援任務、應急救援裝備配備標準和應急演練要求,建立溝通協調機制。通過“府地聯建、各方動員”的方式建立應急指揮有力、應急技術支撐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實戰能力強、應急物質設備充足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救援能力。

4.建立“技術援助、服務外包、 *** 監測、補助獎勵”的農村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提高農村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能力

農村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強化的關鍵是解決好專業技術人才和經費短缺的問題。各級 *** 應該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援助制度、地質災害防治服務外包制度,積極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村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援助補助專項基金,鼓勵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專業技術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對地質災害易發區農村建房、修路、工程建設等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監理等開展技術援助。各省都要制定措施,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專業技術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援助社會責任及其責任地域、工作任務等。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專業技術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每年都應該完成一定量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工作。沒有完成技術援助任務的專業技術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不得承擔各級財政投入的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和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任務。各級 *** 也可以將地質災害易發區農村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服務工作外包給相關專業技術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制度是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各地要積極建立農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汛期 *** 監測員隊伍,出臺農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員經費補助和獎勵辦法,對群測群防員每年給予一千元以上的補貼、通訊費,免費配備手機、監測設備、保障器材等,提高汛期地質災害監測實效。各地還應該在汛期結束后,對監測員的監測情況進行評優,設立獎項,對優秀群測群防監測員進行公開表彰和獎勵。

5.構建“財政投入引領,經濟政策激勵,商業融資支持”的地質災害防治投入機制,增強地質災害防治的資金保障

地方 *** 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每年的財政預算。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積極協調,通過多種渠道籌集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各地可以從土地出讓收入、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和使用費、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和可持續發展費等財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建立地質災害防治財政專項。利用廢棄礦山余量資源吸引企業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的,要免除資源稅。各地還應積極爭取國際和國內商業貸款,探索通過 *** ,BOT等商業融資模式解決資金問題。

6.盡快建立“地質災害保險制度和地質災害救助公益基金制度”為核心的社會補償救助機制,完善地質災害災后社會救助體系

各地應盡快研究建立以地質災害保險制度和地質災害救助公益基金制度為核心的地質災害社會救助機制。地質災害保險具有分擔地質災害風險、進行經濟補償、實施社會救助、科學評估損失的作用。各地要出臺地質災害保險機制建設鼓勵政策,建立財政支持的地質災害保險基金,鼓勵引導保險機構設立地質災害防治相關險種,增強全社會的地質災害風險防范意識、能力和地質災害救助能力。地質災害保險既可以設計為獨立險種,也可以將地質災害保險與農房保險、農業保險、自然災害保險等結合起來,進行綜合險種開發。地質災害保險制度建設的核心是要建立資源開發和工程建設的地質災害防治強制責任保險和以房屋、耕地、園地、人身為保險標的的地質災害傷害損害保險。各地要積極研究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公益基金,為社會各界的地質災害防治公益慈善捐助提供平臺,強化地質災害防治社會捐助救助服務能力。

7.建立“ *** 領導負責、部門共同負責、分工分片包干”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責任體系,明確相關機構人員的防治領導責任

各地要出臺 *** 文件,明確 *** 及其各個部門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主體責任,積極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共同責任機制的構建。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分工分片包干”責任制度、項目管理責任制度和年度責任考核制度。制定地質災害防治責任認定辦法,建立地質災害專家論證制度。實施重大地質災害點掛牌督辦制度。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和改善地質環境,保障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地質災害,是指自然和人為因素造成地質環境變化,給經濟建設及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危害的地質事件,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礦坑突水、海水入侵等。

本辦法所稱地質災害易發區,是指根據地質環境條件和歷史上發生地質災害的頻率、規律等情況劃出的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本辦法所稱地質災害危險區,是指已出現地質災害征兆,并存在繼續發展的趨勢,預計近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

地震災害防治管理工作和礦山作業、建設、水利、電力、交通等專業工程建設、維護中發生的小型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不適用本辦法。第四條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第五條 各級人民 *** 應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的領導,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六條 縣以上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助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地質環境的義務和制止、舉報破壞地質環境、誘發地質災害行為的權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涉、阻撓、妨礙地質災害防治和監督管理工作。

禁止侵占、損壞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及其設施、設備、用地。第二章 地質災害預防第八條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提高全民防災、抗災、減災意識,使公民掌握科學的預防和救護辦法。第九條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環境狀況進行調查,編制地質環境保護、監測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計劃,經同級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核準后,報本級人民 *** 批準實施,并報上一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條 興建大中型建設項目,在進行可行性論證時,必須進行地質環境影響論證和地質災害勘查評價。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在批準可行性報告時,應當征求同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興建建設項目,在進行設計時,必須同時做出防止發生地質災害的方案。第十一條 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危險區的范圍,由自治區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在征求氣象、水文、地震等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劃定方案,報自治區人民 *** 批準后公布。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從事生產建設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誘發地質災害。

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從事采礦、削坡、炸石、破壞植被、抽取地下水等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活動,必須經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第十二條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危險區地質環境的監測,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具體情況,合理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報 *** 。其他有關部門和地震前兆觀測網點應當協助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工作。

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的單位,應當確定專人負責對危及本單位安全的地質災害動態進行監測,并將監測數據、資料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同時無償報送當地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第十三條 區域性地質災害趨勢預報,由自治區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地震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訂,報自治區人民 *** 批準后,由自治區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突發性地質災害預報,由縣以上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在地質災害可能危及的區域內發布。

除前款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發布或者擴散區域性地質災害趨勢預報和突發性地質災害預報。第十四條 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或者災情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 *** 和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人民 *** 和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必須立即派人趕赴現場,采取緊急防范措施。第三章 地質災害治理第十五條 發生地質災害后,當地人民 *** 和有關部門必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做好善后工作,并向上級人民 *** 和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有關情況。當地人民 *** 和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迅速組織有關部門察看現場,研究確定治理方案。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環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典型材料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地質災害應急反應能力

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濕熱多雨,雨量充沛,受臺風影響,汛期多出現暴雨、大暴雨或連續數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廣西每年發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大部分與降雨有關,特別是與暴雨、大暴雨或連續數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續強降雨有關。每年汛期都是廣西地質災害多發時期,在降雨特別是強降雨的影響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群發性地質災害時有發生,造成人員傷亡及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旦有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地方 *** 有關部門必須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進行搶險救災,開展地質災害調查、災后處置等一系列應急工作。由于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分析、發生發展趨勢、分布特點、穩定性評價等,均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必須有地質災害專業隊伍予以協助調查及技術指導,提供技術服務,為地方 *** 提供防災減災依據。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高度重視地質災害應急隊伍建設,將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作為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主要技術工作支撐單位。該站成立于1981年,2000年機構改革后屬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直屬由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事業單位。2008年以前總站經自治區編委批準設立的市級分站有6個,1個鎮級站。2008年,自治區編委批準了梧州、百色、貴港、來賓、賀州、崇左等市設立市級地質環境監測站。目前,除防城港和欽州兩市外(北部灣地質環境監測站負責北海、防城港、欽州市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全區各設區市全部設立了地質環境監測站。為理順管理關系,2011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又在防城港、欽州兩市分別增設地質環境監測站。近3年來,自治區財政加大了總站地質災害調查與應急設備購置費用力度,購置了V8多功能電法儀、地質雷達、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先進設備。近年來,總站在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每年調查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均超過200起。一旦發生突發地質災害,在接到信息后能及時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調查,為 *** 部門地質災害搶險救援提供技術上指導。2010年,自治區玉林、梧州、來賓重大突發性地質災害及2011年5月9日全州縣咸水鄉洛江村廣坑槽采石場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應急工作中,總站反應迅速、技術過硬受到了當地 *** 和群眾的好評。

為確保在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時能夠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處置;及時組織現場應急調查工作,編寫應急調查報告并及時上報。當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后,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各應急分隊本著為民服務、為 *** 排憂解難的宗旨,立即行動,與當地有關部門一起,跋山涉水,及時趕赴地質災害現場,查明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環境條件、成因與發展趨勢,提出防治措施建議,積極配合和協助當地 *** 組織搶險救災,提供技術服務與咨詢,及時將處于危險區的人員撤離,避免受災群眾再次受到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威脅。充分體現了總站作為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技術支持的職責,也體現了各應急分隊的快速反應能力。

具體典型事例如下:

1.2010年“6·2”突發地質災害事件及“6·15”突發地質災害事件應急工作

2010年6月2日,廣西容縣六王鎮、岑溪市南渡鎮及馬路鎮一帶,6月15日蒼梧縣沙頭鎮一帶在強降雨影響下,發生點多面廣的群發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數千起,山坡上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圖1和圖2)。這兩次群發性地質災害事件共造成59人死亡,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數千萬元,其中有一個災害點造成的人員死亡達到11人。這兩次地質災害事件,給受災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當時,許多媒體都不同程度地報道了這兩事件,社會影響極大。

圖1 廣西岑溪市馬路鎮社沖組地質災害現場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得到消息后,立即出動,在趕往災點的路上,由于坡面泥石流把道路已全部堵塞,艱難地步行了近5小時才到地質災害點現場,已近傍晚,總站應急人員顧不上休息與吃飯,立即投入調查工作,連夜奮戰,爬上還存在相當危險的山坡進行察看、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圖3和圖4),查明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分布范圍及地點,及時發現了一些新的隱患點,確定了地質災害的穩定性,穩定了災民的情緒,排除了災民對安置點是否還會發生同樣地質災害事件的擔心,當晚和當地的災民共寢農舍。通過總站技術人員的調查確定,及時地為當地的災民提供了安全的臨時安置場所,指導尋找失蹤者的救災工作,為當地的搶險救災及時提供技術指導,為搶險救災提供技術服務,為當地 *** 排憂解難,穩定災民情緒,使搶險救災及災后處置能及時有序地開展,地方 *** 對總站應急隊員的工作十分滿意,予以充分肯定。

圖2 廣西蒼梧縣沙頭鎮杉木坪組地質災害現場

圖3 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右一)、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黃惠民站長(左一)現場察看災情、匯報

圖4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應急人員趕往地質災害現場

2.2011年全州“5·9”突發地質災害事件應急工作

2011年5月9日13時~13時30分,廣西全州縣咸水鄉洛江村委廣坑漕山體發生滑坡地質災害,造成22人失蹤(在后來的救援中全部找到,均已死亡)。災害發生后,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肖建剛廳長在北京電話指示張文軍副廳長立即帶領導專家趕赴現場指導救災工作,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14點35分接到地質災害發生信息后,迅速啟動地質災害調查應急預案,受廳指派,黃惠民站長率地質專家緊急出動,當天下午16時趕到現場開展應急調查(圖5和圖6)。總站應急人員一到地質災害現場,顧不上休息,立即投入調查工作,爬上高陡的還存在滑坡崩塌隱患的山坡進行察看、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查明了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巖石裂隙特別發育,地形坡度陡峭,加上強降雨的作用而引發滑坡發生,而且是一處高位的滑坡,下滑過程中形成了強大的沖擊力,查明了地質災害分布范圍及存在的隱患,確定了地質災害的穩定性,提出了監測監控措施及要點。指導尋找失蹤者工作,為當地的搶險救災及時提供技術指導。總站應急技術人員與當地搶險救災指揮部歷時9天,日夜奮戰在救災現場,為搶險救災提供地質災害專業技術服務,由于技術服務到位,整個救援過程沒有發生二次災害(圖7和圖8)。特別是對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的調查結果,為地方 *** 在此次事件的責任劃定與認可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為搶險救災及安置工作提供了依據,穩定了受災居民的情緒,為 *** 排憂解難,使搶險救災工作及災后處置工作有序進行,最終使此次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完滿結束。地方 *** 對總站的技術支持及應急工作十分滿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及評價。

圖5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陶慶法、桂林市副市長黃俊華和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張文軍等領導現場指揮搶險救援

圖6 2011年全州“5·9”滑坡搶險救援現場

圖7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地質災害專家接受媒體現場采訪

圖8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應急人員在滑坡現場調查

二、發揮專業優勢,大石山區找水打井立新功

1.應急抗旱找水打井

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廣西降雨量嚴重偏少,高溫少雨與大石山區巖溶地表干旱缺水的客觀條件疊加,出現了百年一遇特大干旱,其中以桂西旱情最為嚴重。截至2010年3月11日,廣西全區有12個市出現旱情,農作物受旱面積784.45萬畝,其中輕旱464.43萬畝,重旱294.50萬畝,干枯25.52萬畝,旱地缺水406.94萬畝。因旱導致176.46萬人、87.0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其中河池市60.18萬人、百色市86.29萬人;需要送水才能解決生活飲水的人數為18.77萬人,其中河池市12.97萬人,百色市也達到5.8萬人。飲水困難人口以每周20萬的速度遞增。3月17日下午,廣西啟動旱災預警應急預案二級應急響應。

災情牽動了廣西國土資源系統職工的心,旱災就是命令!3月18日,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緊急部署有關抗旱工作,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組織下屬的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廣西第四地質隊、廣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廣西桂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廣西北海水文工程礦產地質勘察研究院、廣西地質勘查總院、廣西272地質隊、廣西地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8支專業隊伍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中,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人民 ***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等也派出隊伍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

到2010年5月31日,歷時70余天,累計完成嚴重干旱地區873個缺水村屯水文地質調查、完成290個缺水村屯物探找水,投入234臺鉆機,累計施工鉆孔255個,鉆探進尺21351.3米,成井167口,挖大口井24口,抽取溶洞水5處,總涌水量66212.7米3/日,可解決1324254人或2204893頭牲畜飲用水問題(圖9至圖15)。

圖9 村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愛心水

圖10 再也不用擔心沒水喝啦

圖11 村民取水的場面

圖12 錦旗表心意

圖13 都安縣隆福鄉漁洞村漁洞屯打井出水后排隊等候取水的漁洞小學師生

圖14 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看望鉆井隊干部職工

2.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

圖15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廳長肖建剛在南丹縣旱區為村民送水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胡 *** 總書記、 *** 總理關于抗旱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標本兼治抓好廣西的抗旱救災工作,加快大石山區水源工程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生產用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根據《 *** 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 *** 關于開展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的決定》中“要加強水源工程建設,發動專業找水隊伍,在大石山區開展大規模的水文地質勘探,積極尋找新水源”的要求,制定了《廣西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找水打井工程實施方案》,組織開展了廣西大石山區30個縣(市、區)的水文地質調查,掌握了地下水賦存規律和開發利用條件,編制了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實施找水打井521口,堵截地下河成庫1處,改善廣西30個大石山區縣(市、區)干旱地區25萬以上群眾的飲水條件。

截至2011年12月6日,項目完成了30個縣(市、區)1:100000水文地質調查,面積89206.1平方千米;編制完成了大石山區30個縣(市、區)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完成756個缺水村屯1:1萬水文地質調查和707個缺水村屯的物探工作,施工鉆孔817眼,鉆探總進尺84381.28米,成井515口,出水量每晝夜151067噸,可供300余萬人飲用,地面配套供水工程完成后可解決當地515個缺水村屯32.43萬人的飲水不安全或缺水困難問題。

百色市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工作方案

百色市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2013年9月23日)

根據國家《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為了防范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的滑坡地質災害,檢驗百色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確保學校師生及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人民 *** 決定于2013年9月26日在百色市城區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舉行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特編制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構建平安、和諧社會的高度,提高全民對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工作必要性的認識。通過開展應急避險演練,提高 *** 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高效做好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工作,使人民群眾在可能遇到地質災害時聽從指揮,及時撤離,避免出現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現象,并及時總結經驗,更好地指導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任務目標

(1)演練準備目標:在9月26日前制定好演練籌備工作方案、演練實施方案、演練腳本、演練工作指南以及演練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落實好參演單位和人員,做好應急演練實戰前期準備工作等各項準備工作,為9月26日演練奠定基礎。

(2)接待目標:按自治區級會議標準安排,搞好接待工作,確保做到熱情、周到、細致。

(3)后勤保障目標:電力公司要在9月26日前,接引三相動力電到演練主會場,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要準備好會議桌、椅等,機關事務局要準備好交通車輛等物資,民政部門要準備好救援臨時安置帳篷,衛生部門要做好應急醫療救濟帳篷物資準備。

(4)安保目標:公安部門要做好演練現場的安保工作,確保觀摩團和演練單位人員和學校師生及周邊群眾的安全。

(5)交通疏導目標:市交警大隊要做好交通管制和疏導工作,確保從城東大道前龍巷至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大門口及演練現場的交通暢通。

(6)現場布置目標:市國土局(含右江區國土局)、市教育局、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要協助南寧市卓華安防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按演練布置圖做好現場布置工作,確保現場秩序順暢。

(7)場地準備目標:市交警大隊、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要在現場設置參演氣象監測車、消防車、通信信號車、救援車、領導車和觀摩團車及參演單位、周邊群眾車輛的停放場所,確保停放有序。

三、時間安排

1.2013年9月23日

(1)市應急辦落實參加演練單位、人員名單、聯系電話及參演車輛。

(2)籌備領導小組成員現場采點,擬定工作方案。

(3)召開我市參演單位、參演人員動員布置工作會。

(4)指導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師生應急避險工作,落實學生演員。

2.2013年9月24日

(1)協助南寧市卓華安防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開展演練預拍工作。

(2)繼續開展接警、出警預拍工作。

(3)完成演練場地接引工作。

3.2013年9月25日

(1)開展現場布置工作,聯系好車輛;

(2)做好信號傳輸連接工作。

(3)做好報道接待工作;

(4)我市參演單位開始預演。

4.2013年9月26日

下午:開展演練

5.2013年9月27日

做好演練掃尾工作。

四、領導小組

為了加強對籌備工作的組織和領導,成立應急排險演練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其成員如下:

組長:李建文 百色市人民 *** 副市長

常務副組長:王國愛 百色市人民 *** 副秘書長

副組長:劉忠雷 百色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黃永全 百色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黃克勝 右江區人民 *** 副區長,唐偉民 市人民 *** 應急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范旭日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文振華 市公安局副局長,沈文聞市教育局副局長,龍志強 市民政局副局長,廖志明 市財政局總會計師,胡景文 市環境保護局紀檢組長,周綱 市住建和城鄉規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韋革寧 市氣象局副局長,程旭平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廖新添 市水利局副局長,余顯琳 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張根云 市衛生局紀檢組長,覃蔚東 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黎輝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智君 百色海事局副局長,姚登樹 市公安消防支隊參謀長,何悅 市公安交警支隊副支隊長,農毅忠 右江日報社副社長,黃建成 百色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陳平 中國電信百色分公司副總經理,潘宇華 中國移動百色分公司副總經理,祁江林 中國聯通百色分公司副總經理,林長美 廣西百色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陸燕春 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校長

領導小組下設7個小組。

1.綜合協調組

組長:黃永全 市國土局副局長

副組長:黃克勝 右江區人民 *** 副區長,唐偉民 市應急辦副主任,沈文聞 市教育局副局長

成員:市國土局2人、右江區國土局2人、商業學校3人組成。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演練活動方案,報請指揮部審定;負責總的聯絡工作;負責演練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報告;掌握現場演練進程,做好綜合協調聯絡工作。

2.現場救援組

組長:姚登樹 市公安消防支隊參謀長。

副組長:黃元魯 市醫院副院長。

成員:消防支隊(4人)、市醫院(4人)。

工作職責:組織搶險人員做好受威脅房屋、被困人員的搶險工作。

3.調查核實組

組長:林長美 百色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

副組長:黃勝勇 右江區國土局副局長。

成員:百色地環站(6人)、右江區國土局(2人)。

工作職責:做好地質災害險情點的應急調查工作。

4.醫療衛生組

組長:張根云 市衛生局紀檢組長。

副組長:黃元魯 市醫院副院長。

成員:市醫院(4人)、消防支隊(4人)。

工作職責:做好撤離受傷群眾醫療救護工作。

5.治安保衛組

組長:文振華 市公安局副局長。

副組長:何悅 市公安交警支隊副支隊長 。

成員:市公安局2人、市公安交警支隊4人、商業學校2人。

工作職責:負責交通管制,維護社會治安。協助受災害威脅師生疏散轉移到安全地帶。

6.后勤保障組

組長:駱偉麟 市國土局副調研員、右江區國土資源局局長。

副組長:龍志強 市民政局副局長,馬玉林 右江民族商校副校長。

成員:市民政局(2人)、市交通局1人、電力公司1人、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10人)。

工作職責:負責食宿安排(百色市鑫鑫大酒店)。負責搶險物資運輸和道路暢通等保障措施,做好供電線路、通訊設施的搶修、確保供電通訊正常運行。做好受威脅師生轉移和安置工作,市民政局負責提供4頂救災帳篷。

7.新聞宣傳組

組長:覃蔚東 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

副組長:韋革寧 市氣象局副局長,農毅忠 右江日報社副社長。

成員:市廣播電影電視局1人,右江日報社1人,電視臺1人。

工作職責:負責統一協調安排新聞媒體記者采訪報道工作,協調好相關媒體輿論引導工作。

五、參演單位任務

市公安局右江分局:提供1輛警車和警察4名(含協警),隨帶交通警示牌與警戒用隔離帶。

市消防支隊:提供消防車2輛和消防官兵8名。

市醫院:提供救護車2輛,醫護人員8名,隨帶擔架一個,鹽水瓶等醫療救護器材。

市民政局:提供4頂帳篷。

電力公司:派供配電車1輛,工作人員2~3名。

右江區 *** :組織人武部預備役人員10名,負責安排好各小組人員到位,負責做好演練的有關前期準備工作,要求統一著裝。

六、工作要求

(1)各工作組必須制定具體的操作方案,細化工作職責,做到責任到崗到人。各工作組要加強聯系,搞好對接,確保萬無一失。

(2)所有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這次演練,絕對服從安排,提前到崗到位。

(3)所有準備工作必須提前落實。

聯系人:周文芳 陸瑞雪

百色市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腳本(準備部分)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百色市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腳本(正式演練部分)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關于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單位和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設計院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客服微信號碼

客服微信號碼

客服微信號碼

客服微信號碼

留言咨詢
提交留言

您將免費獲得

  • 全面診斷

    您將獲得專家對您公司申請資質所需條件的全面診斷服務,我們不同于傳統代辦公司,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淺顯的建議

  • 找出疏忽點

    我們在了解您公司的基本情況之后,將挖掘出您公司目前不利于資質申請的疏忽點,還將詳細說明您在申請資質時應當改善的確切的事項。

  • 分析需求

    我們通過豐富的從業經驗,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確認好符合您實際經營情況的資質需求。

  • 定制方案與報價

    對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將結合您公司目前的情況,我們將為您量身定制一份資質代辦方案及報價單。

獲取方案

×
請設置您的cookie偏好
歡迎來到資質參謀
我們希望在本網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網站的安全、高效運轉及服務優化,有關我們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請點擊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決絕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