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貴州省主要地質災害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目錄一覽:
- 1、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和國土資源廳是不是評級單位
- 2、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 3、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
- 4、貴州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
- 5、貴州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電話
- 6、貴州省地質災害特點及其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和國土資源廳是不是評級單位
國土資源廳是廳級,煤田地質局是局級。不是評級的,煤田地質局規國土資源廳管理。
擴展資料:
國土資源廳職責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土地、礦產資源、測繪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擬定相關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起草土地、礦產資源和測繪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研究擬定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的方針、政策。貫徹國家對國土資源的宏觀調控政策。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土地供應結構及礦權總量、礦產資源供應結構,組織國土資源要素市場分析,研究制定產業和區域的供地政策、礦權設置政策。
(二)研究、分析國土資源管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及對地方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的影響與規律,組織編制和實施全省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測繪行業發展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參與審核報國務院和省人民 *** 審批的城市、區域總體規劃;參與重點建設項目的審核;審批市(州、地)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及部分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核市(州、地)、縣(市、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礦產資源開發規劃。
(三)監督檢查省以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行政執法和土地、礦產資源規劃及測繪行業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統籌協調國土整治和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工作;依法保護土地使用權人、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組織調處土地使用權、礦權等重大權屬和地質災害責任糾紛,查處重大違法案件;負責有關土地、礦產、測繪的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負責對省以下人民 *** 及國土資源部門執行和遵守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耕地保護的動態巡查,制止和糾正違法行為;嚴格保護國土資源,組織查處市(州、地)、縣(市、區)人民 *** (地區行署)及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違反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四)貫徹國家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和鼓勵耕地開發的政策,組織實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加強對國家、省重點建設項目統一征地和"四荒"地的管理;承辦農用地轉用、土地征用和土地開發整理的審查、報批工作;組織、指導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耕地開發工作。
(五)貫徹執行國家地籍管理的有關規定;組織土地資源和地籍調查、動態監測、變更調查及土地統計;組織實施土地確權、城鄉地籍、土地定級、土地登記發證與土地證書查驗等工作。
(六)貫徹執行國家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評估、 *** 、處置和 *** 收購等行為的有關規定;承擔國有企業改制的土地資產處置工作;監管土地交易市場;指導基準地價、標定地價評測,確認土地使用權價格和土地評估結果;監督管理土地評估中介機構;組織實施國有土地劃撥使用目錄指南和鄉 (鎮)村用地管理辦法,統一管理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七)組織實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辦法、標準和規程、規范;負責礦產資源儲量的評審、認定、登記和統計;管理礦床工業指標和全省地質資料匯交及館藏業務;組織開展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分析。
(八)負責全省地質勘查的行業管理,組織實施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管理辦法;負責地質勘查登記發證和探礦權 *** 的審批;組織制定并發布地質勘查工作指南,認定地質勘查單位的資格;管理礦業權評估,審核認定評估機構的礦業權評估資格,負責由國家出資形成的礦產地采礦權價款評估結果的確認和探礦權價款評估結果備案,審批礦業權價款的處置;負責礦業權市場的監管工作。
(九)監督管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負責采礦審批登記發證和采礦權 *** 審批;審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負責礦山地質環境的監督管理;管理礦產品運銷;負責礦山督查和采礦業的統計工作;參與礦山企業可行性研究和設計審查工作。
(十)組織建立和實施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和應急指揮工作機制,負責地質環境的監督管理和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編制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組織地質災害、地下水的監測預報和重點基本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參與地下水開發利用和取水許可審核;管理地下水、礦泉水、地熱的勘查評價;審核認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與地質災害治理的勘查、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的資質;組織認定具有重要價值的古生物化石產地、標準地質剖面等地質遺跡保護區,并組織實施對地質遺跡、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十一)統一管理基礎測繪和地籍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等工作,負責工程測量、房地產測繪及其他測繪的行業管理;審查認證測繪資格,管理測繪任務登記和測繪成果匯交;審查對外提供測繪成果和外國組織、個人在黔的測繪事項;管理地圖編制,審查向社會出版、展示的地圖,審核地名在地圖上的表示;負責測量標志的保護。
(十二)制定測繪技術標準;管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指導地理信息社會化服務工作,審核發布重要地理信息;編制行政區域界線標準樣圖;監督國家測繪基準、測量控制系統的使用;承擔航空、遙感測繪的報審工作。
(十三)依法征收、收繳土地、礦業、測繪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規費、價款;安排和監管國家、省級財政劃撥的各類事業經費及其他有關資金、基金。
(十四)組織開展有關土地、礦產和測繪工作的宣傳、教育、科技推廣及對外合作與交流工作。
(十五)負責國土資源系統縣(處)級干部的考察、考核、任免、獎懲、培訓、管理、協調等工作;負責市(州、地)國土資源局領導班子的績效考評。領導市(州、地)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工作。
(十六)承辦人民 *** 和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全國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一、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基本情況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原為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其前身為中國人民 *** 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指揮部九一〇大隊。
2007年6月22日,經貴州省編辦發〔2007〕100號文批復,同意在貴陽重新設立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同時加掛貴州省環境地質研究所的牌子。同年11月10日正式掛牌運行。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辦公地點
根據省編辦下發的“三定方案”,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是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和貴州省地礦局共管的公益性正縣級事業單位,是保障各級人民 *** 履行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職能的重要技術支撐。編制150人,內設6個科室,下轄8個直屬監測分院。院級領導職數5人,現實有3人(院長兼黨委書記1人、副院長兼工會主席1人、總工程師1人)。已設立的6個內設機構,分別是辦公室、財務科、綜合室、地質環境與地質遺跡調查科、預警預報信息科、地質環境監測科。除黔西南州以外,其余的7個市(州、地)已成立監測分院并與當地國土資源局合署辦公。
目前全院有職工93人,其中編制內職工65人,借調監測工28人。正式職工中有專業技術人員63人(高級職稱者18人,中級職稱者17人,初級職稱者28人)(表1)。
表1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隊伍現狀表
“三定方案”確定:承擔地質環境質量與動態監測,開展地下水環境、礦山地質環境、城市地質環境、農業地質環境、地質遺跡與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承擔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與綜合研究,開展水工環地質、礦山地質、生態地質、地質遺跡調查評價與研究;地質環境監測預警預報 *** 、技術規程規范研究;地質環境監測信息、傳遞技術與監測管理研究,開展地下水、礦泉水、地熱的調查評價、監測預報;開展對有重要巖溶洞穴、古生物化石產地、標準地質剖面、地質地貌景觀等地質遺跡保護區的調查、評價和監測;承擔地質環境監測網和地質環境信息系統的建設、運行與維護,開展地質環境信息采集、存儲、傳輸、處理及綜合研究;承擔編制地質環境及地下水與地質災害監測簡報、通報等資料,編制地質環境、地質遺跡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水工環地質工作方案、規劃和計劃,研究提出相關保護與防治的對策建議;承擔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和預警預報,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質量檢測;開展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與監測的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負責新技術、新 *** 的應用與推廣;為市(州、地)、縣(市、區、特區)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從左至右:總工程師張建江、院長兼黨委書記楊勝元、副院長王瑞
二、監測網點建設
貴州省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在5個中心城市進行。截至目前,5個分站共建有城市地下水環境監測點327個(其中,國家級點18個,省級點309個),控制面積2066km2。經對地下水動態(水位、流量、水溫)和水質的長期監測,在定期編制地下水水情通報和環境監測年度報告的同時,現已完成了數據庫建設工作,實現了地下水監測動態管理。在資料積累和數據庫的基礎上,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在現有5個監測區直接選擇7個典型點升級為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使國家級監測點達到25個。
受經濟條件制約,孔內監測使用膠質線、萬用表、溫度計,泉水點監測主要采用三角堰測量,監測工作安排在每月逢5日、10日進行。各監測站地下水監測網點情況見表2和貴州省地下水監測網點現狀圖。
貴州省地下水監測網點現狀圖
表2 貴州省地下水監測網點情況表
三、監測裝(設)備現狀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用于地質環境監測的主要技術裝備有:車輛6輛,HP2700、HP2701、HP2702野外數據采集儀各2臺,Receiver 5800大型GPS一臺套,手持GPS共20臺,數碼相機17臺,數碼攝像機1臺,美能達250型高速數字復印機1臺,臺式計算機57臺,手提電腦22臺,滑坡預警伸縮儀5臺。現有地質環境監測設備運行正常、穩定,數據傳輸及時,數據處理準確。
四、地質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現狀
(一)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庫建設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監測信息系統是:省內主要城市地下水動態監測管理信息系統、以縣(市)為單元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空間數據庫。正在建設的是1:20萬水文地質空間數據庫、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預警信息傳輸系統以及礦山地質環境空間數據庫。在2008年下半年建成銅仁地區玉屏縣、畢節地區金沙縣地下水開采動態自動化監測體系并投入使用。
(二)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系統
2005年,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院與省氣象臺合作建起了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發布系統,通過貴州省電視臺衛視頻道、省廣播電臺、手機短信和貴州地質環境網站,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以指導各級地方 *** 組織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三)地質環境信息網站建設
貴州省地質環境信息網自2004年10月開通至今,一直安全正常地運行著,迄今已發布信息486期,57263人次曾上網瀏覽。此外,網站還為宣傳地質環境政策法規、樹立 *** 形象、擴大社會影響起到了積極作用。
貴州省地質環境信息網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1.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的公開發布,為地方 *** 提前組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輕災害損失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指導作用。各年度發布情況見表3:
表3 2005年~2008年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數據統計
注:2008年的數據含10月9日~11日啟動的短時預報。
2.省內主要城市各年度水質、地下水監測點水情預報,成功預報率在60%左右。為各級 *** 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制定地質環境保護措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編制提交的主要監測成果有《貴州省貴陽、遵義、安順、六盤水、凱里五城市地質環境監測年度報告》、《貴州省主要城市地下水水情通報》(1998~2007年)、《貴州省主要城市地質環境監測階段總結報告》(5年階段報告)、《主要城市地下水年度水情預測預報》等。
3.在推進監測工作的同時,還完成了數量可觀的環境地質調查任務,主要有“貴州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縣(市)1:10萬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烏江流域(開陽、息烽、修文、思南、沿河)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預案”、“貴州省織金、納雍、平壩地氟病流行區地質背景調查”、“貴州省主要人口密集區環境地質調查評價”等,為省內各級人民 *** 落實防治地質災害,確保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職責提供了基礎依據。
4.實施并完成了“貴州省思南白虎巖滑坡治理”、“貴州省思南縣城電桿廠滑坡治理”、“貴州省沿河縣城滑坡治理”等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工程,為恢復和改善地質環境,使當地百姓安居樂業作出了貢獻。
六、法制建設
1.2006年1月,省人民 *** 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部門工作責任制的通知》(黔府辦發〔2006〕11號)。
2.2006年11月24日,貴州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貴州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3.2006年8月,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省財政廳聯合制訂的《貴州省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管理辦法》和《貴州省地災治理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
4.2007年先后出臺了《貴州省地質災害責任認定辦法》、《貴州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貴州省市(地、州)、縣級礦山環境保護及恢復治理規劃編制要求》、《貴州省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編制要求》和《貴州省地質災害調查、防治勘查、設計、施工、監理、驗收技術要求》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
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暫行辦法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了保護和改善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我省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
地震災害防治管理工作不適用本辦法。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的地質災害,是指因自然作用或人的行為造成地質環境惡化,給國家、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質事件。包括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面裂縫和礦坑突水等。第四條 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區域是城、鎮和人口集中居住區、交通干線、大中型工礦企業所在地;重點水利工程和環保工程、礦山、風景名勝區及自然保護區等。第五條 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第六條 省人民 ***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并負責組織地質災害事件糾紛的調處和裁決;組織實施重大地質災害的整治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 ***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農業、林業、水利、交通、建設等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部門管轄范圍內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并協助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地質災害的防治管理工作。第七條 各級人民 *** 應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并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制定地質災害防治計劃,并對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地質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破壞地質環境、造成地質災害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第二章 地質災害的預防第九條 制定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和大型基本建設項目論證時,必須作出地質環境質量評價和預測,并制定合理利用、保護地質環境及防治地質災害的方案。第十條 區域性地質環境勘查評價項目由省人民 ***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劃。
實施基本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中,必須開展地質環境勘查評價。第十一條 承擔地質環境評價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其成果評價的單位必須持有相應的資質證書,資質證書的申請和頒發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二條 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勘查評價成果的審批,應當按照計劃任務書的審批權限及相應規范要求,由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主管部門進行。未經審查批準的成果報告,不得作為規劃和建設項目的依據,有關部門不得自行批準。第十三條 進行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勘查,必須按國家、省的規定辦理有關手續。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勘查成果資料的匯交,按照《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匯交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第十四條 地質災害隱患區和危險區的范圍,由地、州(市)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劃定,經省人民 ***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報省人民 *** 批準。
在地質災害隱患區域內,不得進行可能造成地質災害的活動。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嚴禁采礦、削坡、炸石、破壞植被、堆放渣石、棄土、抽取地下水以及其他容易誘發地質災害的活動。第十五條 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環境狀況進行調查,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防治規劃經計劃部門核準后,由同級人民 *** 批準實施,并報省人民 ***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六條 省人民 ***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地質災害多發區域和重點區域地質環境的監測。地質災害的監測、預報制度,由省人民 ***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組織實施。
在有地質災害的隱患區域,有關單位應當采取措施,對危及本地區安全的地質災害進行監測。所獲監測數據和資料在上報主管部門的同時,應當報送當地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第十七條 區域性地質災害趨勢預報經省人民 *** 批準后,由省人民 *** 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向有關部門發布。可能發生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預報,由地、州(市)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或農業、林業、水利、交通、建設等行政主管部門在地質災害可能危及的區域發布。
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擅自發布或者擴散區域性地質災害趨勢和可能發生的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預報。第三章 地質災害的治理第十八條 地質災害發生后,有關部門應及時向當地人民 *** 和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當地人民 *** 和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迅速趕赴現場,組織有關部門采取緊急防災措施,減少災害損失。
貴州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地質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巖體、土體、地下水、礦藏等地質體及其活動的總和。第三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和監測、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以及地質遺跡保護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 地質環境管理應當堅持積極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制定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并將其納入本級人民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 *** 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地質環境管理工作。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地質環境保護的宣傳和科普教育。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地質環境的義務,對破壞地質環境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第二章 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和監測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進行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并經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后,列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一)制定國土整治規劃、城市(鎮)規劃、區域經濟開發規劃;
(二)開發礦產資源;
(三)在城鎮規劃區、工礦區集中開采地熱、地下水資源;
(四)新建城鎮、城鎮新區和各類開發區選址;
(五)鐵路、機場、公路、水庫和干渠、發電站(場)等大型建設項目及配套設施。第九條 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包括:
(一)對地質環境特征、主要地質環境問題及其對居民生存影響的評價;
(二)對地質環境質量的評價和地質環境問題防治對策。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地質環境狀況,設置和完善監測設施,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進行動態監測及資料分析、保存和利用;對發現有可能引發地質災害、危及公共財產和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地質環境問題,應當及時向同級人民 *** 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報告。
省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地質環境監測資料,定期發布本省地質環境狀況公報。第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損毀、擅自移動地質環境監測設施和標志。第三章 地質災害防治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用于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調查、監測和防治。地質災害調查、監測和防治所需資金按照地質災害等級和地質災害隱患等級由縣級以上人民 *** 分級承擔。
地質災害隱患等級劃分以及防治專項資金分級承擔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 *** 制定。
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造成地質環境破壞或者引發地質災害的,應當采取措施恢復或者治理,其治理費用,按照誰破壞、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者承擔。第十三條 開發礦產資源或者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由具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質的單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經評估不適于開發建設的,應當另行選址。
評估單位對評估結果負責,并報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四條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程序進行。出現重大緊急地質災害險情的,可以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應急治理工程施工,但在險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進行地質災害治理。第十五條 *** 批準立項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實行招標投標,但應急治理工程除外。第四章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保、林業、農業、水利等部門編制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規劃,報同級人民 *** 批準后實施。第十七條 依法進行礦產資源開采時,采礦權人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方案,并報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礦山基本情況、地質環境現狀;
(二)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分析、影響程度評估;
(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
貴州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電話
根據中國氣象局和省氣象臺最新氣象預報,未來一周我省將迎來今年入汛以來更大一輪強降雨天氣過程。經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專家分析研判,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較高,防治形勢嚴峻。按照《貴州省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相關規定,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決定,從6月27日12時起,啟動省地質災害風險二級預警。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貴州省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規定,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各項工作。
貴州省地質災害特點及其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楊勝元
(貴州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貴陽,550000)
摘要 本文分析研究了貴州省地質災害發生發育的特點,總結了省內7個典型地質災害的示范治理效果,針對當前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際,提出了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根據國土資源部與貴州省關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方針與政策,探討了在貴州省進一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對策意見。
關鍵詞 地質災害 發育特點 防治對策 貴州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依存于地質環境,是人類最基本的棲息場所。“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和呼喚。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及經濟社會的發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主要問題。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貴州在地質災害防治領域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國土資源部門積極履行職責,選擇幾起典型的地質災害進行示范治理,發揮了職能部門的重大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果。但是由于貴州省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質條件以及相對落后的經濟現狀,汛期強降雨和各種工程活動仍然是導致地質災害多發的主要因素,分散的、被動應急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防治的對策措施已成為地質環境保護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1 貴州地質災害的特點
1.1 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質條件和人為活動,使地質災害頻發而災種齊全
貴州省位于國內外更大的西南連片巖溶石山地區的中心地帶,多為峰叢河谷洼地,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點。由于水土流失,石漠化面積已達3.25萬km2,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8.45%。雨量充沛、植被稀少、軟硬相間的地層出露以及人多地少的省情,使得全省地質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各類地質災害頻發,常見的6類地質災害都有發現。僅據至2002年完成的27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結果,全省掌握了1.2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圈定重要隱患點4400多處,初步統計受威脅人數在38萬以上。據不完全統計,自1998年以來,全省共發生地質災害1150余起(其中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的重大級以上災害14起),造成291人死亡,451人受傷,經濟損失7.5億元。
1.2 河谷深切的斜坡地形,決定了地質災害的發生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
由于境內處于云貴高原向廣西丘陵平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質災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類型為主。通過對1993年以來發生的345處地質災害的統計和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斜坡巖土體運動災害分別占70%、11%和10%。近幾年來崩塌和泥石流發生比例還有上升趨勢,通過對近5年來發生的140余處主要地質災害進行統計分析,滑坡仍然占主導地位,約60%,而崩塌占20%,泥石流占13%。此三種災害往往相伴而生,使危害和影響范圍加大,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如烏江上游的大方縣城滑坡,中游地段的思南、沿河縣城滑坡,石阡縣城的滑坡泥石流,印江縣城的巖口特大滑坡、杉樹小學滑坡與縣城二小滑坡,赤水市大同滑坡等等,災情均十分嚴重,損失特別巨大。
1.3 四季分明,雨量集中的氣候特征,使得主汛期的強降雨成為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
貴州省氣候溫和多雨,在雨季民間常有“天無三日晴”的說法。一般4~8月是雨季,但主汛期多在6~7月,此時暴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約占總數的70%,重大級、特大級地質災害往往集中在這段時期。1999年6月27~30日,我省黔北、黔中和黔東普降暴雨,11個縣市發生地質災害22起;2000年6月6~8日黔北、黔南又普降暴雨,8個縣市誘發地質災害10起,連續兩年近乎在同一時段發生的災害占了當年總數的40%。2003年6月25日,黔北習水縣連降暴雨4小時,致縣城及24個鄉鎮成災,誘發山洪泥石流,沖毀電廠、公路、大壩和民房,使5人死亡,20人失蹤。
1.4 人多地少,經濟落后的省情,使愈演愈烈的工程活動逐漸成為地質災害的人為誘因
貴州省城市化水平和農村城鎮化程度相對較低,人口眾多,人均耕地不足1畝,毀林開荒、采石、采砂、采煤等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活動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地質災害頻發生的另一重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各年間由于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導致的地質災害占當年地質災害總數的15%~35%,但這一比例還在逐年提高。2001年全省是個干旱年,全年仍然發生有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事件19起,死亡63人,其中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的5起,死亡39人,占62%,而因自然因素導致的雖然有11起,但只死亡11人,僅占18%。可見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不容忽視。我們注意到,現實中發生的很多地質災害都或多或少的能見到人為活動的影子。1996年9月18日發生在印江縣的巖口特大型滑坡就是常年采石形成高陡臨空面而誘發的,由于地處印江河上游,傾刻間180萬m3的巖土滑入印江河形成堰塞湖,淹沒1鎮4村1830戶民居,3000畝農田,導致2人失蹤,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5億元。若堰塞湖一旦潰決,將威脅縣城和下游沿江5.4萬民眾的生命安全,估算可能達到的經濟損失約24億元。
2 典型地質災害的示范治理效果
2.1 思南縣城白虎巖滑坡治理
該滑坡位于烏江岸邊斜坡地帶,由于烏江水位頻繁變動及強降雨影響,于1996年6月開始蠕動變形成災,為中層堆積層滑坡。滑坡縱長104m,前緣寬172m,平均厚度10m,滑體約20萬m3,滑床層位為志留系中下統秀山組泥巖。采用抗滑樁+護坡+截排水方案,由國家、地方共同投入資金417萬元(含勘察15萬元),于2000年、2002年分兩期進行治理,使剛投資2000余萬元建成的自來水廠、10余家企事業單位得以平安。之一期工程被中國地質調查局評為優秀工程。
2.2 印江縣巖口滑坡殘留體與危巖體治理
該滑坡位于印江河上游4.1km,由于長年挖山采石及連降暴雨,形成222.2萬m3的基巖切層滑坡。其中180萬m3的巖土滑入河中形成高51.4m,縱長420m的堆石壩,回水10km,水深10m,堰塞水庫庫容達6250萬m3。在縱長434m,高差155m的滑床上,堆積了42.2萬m3的殘留體;在滑床右側壁陡崖上殘留了2.41萬m3危巖體,高于滑床80~140m。滑體由三疊系下統玉龍山組灰巖構成,滑床為二疊系上統長興組灰巖,滑帶為三疊系下統夜郎組泥頁巖,厚8~10m。由水利防汛部門采用壩體兩側打永久性導流隧洞泄水并加固壩體,國土資源部門采用危巖體爆破清除+殘留體抗滑樁與截排水治理措施,兩相配合,取得極其明顯的效果。不僅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而且治理遺跡已成為印江人民的游覽之地。斜坡上的危巖體爆破和殘留體二級支擋與截排水工程共耗資340萬元,由國家和地方共同投入。
2.3 赤水市大同滑坡治理
赤水市大同鎮位于赤水河支流大同河岸邊斜坡上,是貴州省有名的古鎮之一。由于強降雨于1998年6月24日誘發滑坡,阻斷赤水—四川敘永的省際公路,毀房62間,致21戶484人無家可歸,毀壞水廠、飲料廠各1座,破壞了水、電、通訊等生命線工程,直接經濟損失400余萬元。該滑坡分淺、中、深3層滑體,總方量138萬m3,基底為侏羅系中下統砂巖。于1998年10~12月由地方自籌20萬元對淺層滑坡實施了擋土墻治理工程,次年5月至1999年6月對中層滑坡實施了抗滑樁+擋土墻+截排水+生物治理工程,采用地方出資、國家補貼辦法,投入資金374萬元(含勘察40萬元),已使淺、中層滑坡穩定。通過監測,深層滑坡也已處于相對穩定之中。該滑坡的治理,抑制了災害的進一步擴展,使下游8km的赤水市區以及赤天化廠、華一造紙廠等國家大型企業免除了安全隱患,避免經濟損失14億元以上。
2.4 石阡縣城區滑坡治理
由東門坡滑坡群和城南溫泉滑坡兩部分組成。東門坡正對城區,由5個滑體組成,寬540m,長250m,厚4.8~10.5m,總方量120萬m3,滑床為志留系中統秀山組泥巖。城南溫泉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在其上方出現寬280m,長170m,厚6~12m,規模32萬m3的滑坡。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出現險情,毀壞縣人民醫院、縣黨校、煙廠、茶廠等建筑。1996年7月災情進一步擴大,直接威脅縣委、縣 *** 及民族中學等61個企事業單位1161戶5276人近6億元財產的安全。由部投入70萬元進行勘察,設計采用抗滑樁+擋土墻+截排水方案分期進行綜合治理,需投入資金997萬元。于2000年4月—2001年6月由省、市、縣 *** 投入134萬元實施了之一期工程治理,有效抑制了縣委后山滑坡的變形。
2.5 盤縣松河鄉朝陽崩塌、地裂縫治理
由于長年采煤,1995年在上覆地層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泥砂巖中開始出現山體開裂,2000年雨季地裂縫增多,2001年5月明顯增大變寬,有三處出現較大規模的崩塌,殘余的危巖體單體達7萬~10萬m3,使32戶126人生命財產受到威脅,并使大片土地荒蕪。危巖體一旦下墜,可能形成滑坡,繼而演變成泥石流,將威脅下游80戶300余人的生命財產安全。2002年由部投資30萬元對危巖體進行了爆破清除。但要消除全部隱患尚需進行綜合治理。
2.6 印江縣杉樹小學滑坡治理
2001年5月,由于降雨誘發,小學內出現兩個相鄰的滑坡,長42~50m,寬38~85m,厚2.23m,體積0.35萬~1萬m3,為淺層松散堆積層滑坡,地層為志留系中統秀山組泥巖。直接威脅學校和前緣居民699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經采用抗滑樁+擋土墻+截排水治理措施,于2001年~2002年由部共投入60萬元,使隱患得以根除。
2.7 習水縣隆興鎮交通村立坡滑坡群2號滑坡治理
1999年7月,由于強降雨,交通村發生由4個單體滑坡組成的滑坡群,其中范圍和危害更大的為2號滑坡,寬700m,縱長600m,體積約110萬m3,為大型淺層松散層滑坡,滑床地層為侏羅系中下統砂巖、泥頁巖。該滑坡直接威脅滑坡體上49戶211人以及周圍90戶352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對赤水河航運將造成一定影響。2001年由部投入30萬元進行勘察,2002年由省 *** 投入30萬元對2號滑坡采取了地表截排水應急工程治理,初步遏制了滑坡的擴展。
對以上7個項目實施勘察示范治理,共投入資金1475萬元,其中部出資700萬元,省內自籌745萬元。
3 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如前所述,貴州省地質災害點多、面廣、易發,危害性大,除采取必要的避讓措施和監測預警預報外,很多應該治理的卻無力投入治理。從貴州省對幾起典型地質災害治理的效果來看,其產生的示范帶動效應是非常顯著的,但一般都是國家和地方共同出資的結果。通過治理的實踐,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地質環境狀況掌握不夠,地質災害的底數摸得不準,難以預測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和何時容易發生。雖然進行過1∶50萬環境地質調查,但比例尺顯得太小。現在開展的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是件好事,但推進速度較慢。加之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和地(市)級分站由于體制問題使職能難以到位,信息不能集中,綜合分析研究不夠,也是造成工作被動的重要原因。
(2)對地質災害的防治知識和防治原則宣傳普及不夠,基層工作人員對地質災害缺乏判斷能力,防治分寸把握不準。無論是否為地質災害,隨意夸大、一味向上伸手的現象時有發生。
(3)對地質災害治理缺乏統一規劃,且專業隊伍和 *** 部門的結合不好,技術與經濟脫節,既便做過規劃,但沒有得到上級 *** 的批準,使規劃不能落實,難以實施。實際工作中往往處于“被動應急”狀況。
(4)對地質災害治理沒有規定穩定的資金渠道,治理經費難以落實。雖然要求各級 *** 都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但缺乏硬性規定,實際很難到位。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向上申請補助,實在萬不得以時,擠出一點資金,采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急辦法,地方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項目管理體制不順,沒有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由于現實工作中受權力因素的影響,以至項目下達后,搞“拉郎配”、重新進行項目二次分配等,使項目法人只能被動管理甚至無法管理的情況是經常存在的。項目重新下達給誰、資金多少、進度如何、質量怎樣?項目法人是很難知道的。由此帶來的財務決算、資料匯總等系列問題也隨之而生。這與現行的財政預算管理辦法不相符合,也與項目法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不相匹配。
(6)與地質災害治理相關的規程、規范不配套,缺乏嚴格的技術、操作與經濟依據。地質災害作為一門專門學科,關系到國計民生,目前狀況是與其地位極不相稱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只能參照建筑、公路、鐵路、水利等行業和部門的標準、定額執行,應該說操作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
4 落實地質災害治理的對策與措施
2003年國土資源部在全國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會上明確指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實現從過去分散的、被動應急的狀況,向有組織、專門化、主動性的狀況轉變。我們要刻意解決好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就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保護地質環境的關系,深入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從機制、體制、法制上解決問題,用制度來規范治理工作。一方面,地質災害從客觀上講有其不可避免性,但力圖減少和竭力遏制是有可能性的;另一方面,人們可以通過對地質災害的形成、發展和演化規律的認識和研究,采取符合客觀自然規律的防范治理措施,使地質災害對人類造成的損失減輕到更低限度。針對貴州省地質災害發生的特點,提出以下落實和加強地質災害治理的對策措施,供參考。
(1)強化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對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的專業技術作用,深入開展全省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的調查研究,充分掌握全省基礎資料和信息,在加強“三網”建設的基礎上,積極與氣象部門聯手,探索出一條適合省情的汛期氣象預警新路子,真正使總站成為新時期覆蓋全省、反應迅速的高科技、有權威性的地質災害防治研究中心。鑒于目前各省總站歸屬不一,體制及基礎條件不一,開展工作的程度也不一樣,建議部環境司、中國地調局與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加強對總站的領導及工作部署,在調查研究取得一手資料后,對總站存在的問題做出進一步明確,不能因為隊伍屬地化就疏于管理,各行其事。只有這樣,才能使總站成為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和省內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業務技術支撐。
(2)加強對地質災害多發區民眾和基層工作人員的知識普及與業務培訓,讓他們認識地質災害,懂得地質災害的一般防范措施、治理規則及程序。實踐證明,宣傳與培訓與否,在災情出現時顯示出的處置能力大不一樣。
(3)把對地質災害的治理規劃抓好抓實,既要有專業隊伍的主動參與,又要有 *** 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編制出切合本地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全面規劃,經過專家論證和 *** 批準頒布實施。要根據國家制定的防治原則和上級編制的治理規劃,在空間上、時段上、措施上以及管理做到重點突出,相互銜接,允許根據情況變化作出調整,但一定要任務明確,措施與責任清晰,便于操作和落實。
(4)要疏通和建立穩定的地質災害治理資金渠道并逐步使治理資金多元化,認真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 *** 組織治理,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從中央到地方都要建立一定數量的地質災害防治基金或專項治理基金,以確保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治理和完成規劃部署的治理任務。同時,按照“誰誘發、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采取強制性和鼓勵性措施相結合的辦法獲得更多資金。還要廣開其他渠道,如從礦產資源補償費、礦山環境恢復費、土地整理費中爭取能夠使用一些,包括社會贊助等,以利于多方面籌積資金。目前,在資金渠道不暢的情況下,應繼續開展典型地質災害的示范治理,發揮出國家與地方兩方面積極性,對使用鼓勵政策投資治理項目取得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的項目成果和投資者, *** 要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表彰,使這一政策深入人心。
(5)要堅決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法人有依法全權管理項目的權利,同時有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義務。原則上公益性工作應該委派給地方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力量不足的可以通過與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協作完成, *** 部門對項目實施程序管理和成果的檢查驗收,從繁瑣的項目管理中解放出來,履行其宏觀調控與管理的職能。這樣對全省地質災害的歸口管理,提供為編制本行業規程、規范的之一手資料,提高本部門地質災害的研究水平和質量大有好處, *** 管理與事業支撐也相得益彰。
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貴州省主要地質災害、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