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土地空間規劃尚未出臺,許多省市已開始開展土地空間規劃的編制。通過梳理土地空間規劃的背景、部分省市、行業機構對土地空間規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其他學者的研究觀點,梳理出以下幾個方面,以便更準確地了解土地空間規劃的編制。
自2018年3月 *** 中央發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計劃》以來,土地空間規劃作為一個新的規劃名稱,一直是相關主管部門和土地和城鄉規劃的熱點話題。2018年8月1日, *** 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自然資源部職能配置、內部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前后,部分省市也先后開展了試點工作,進一步探索廣西、浙江、廣州、武漢等國土空間規劃的技術 *** 。
特別是最近, *** 總書記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市化不可逾越的紅線。
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浩也在部長渠道采訪中提到,自然資源部牽頭起草了《關于建立土地空間規劃體系和監督實施的意見》、《關于推進自然資源產權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特別是上述意見已經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批準,將全面實施。這標志著土地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的全面實施。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近年來,國內主要設計機構也發表了市縣級土地空間規劃的相關文章,包括中國規劃院業務技術交流、深圳規劃院項目、浙江大學規劃院的部分研究成果。
通過梳理土地空間規劃的背景、部分省市、行業機構對土地空間規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其他學者的研究觀點,梳理出以下幾個方面,以便更準確地了解土地空間規劃的編制。
圖片來源于 *** 1。國土空間規劃的提出和要求中國的空間規劃體系起步較早,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和主要功能區規劃都是其典型代表。然而,土地空間規劃體系正式起源于 *** 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土地空間模式。從那時起,在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三項決定計劃后,其背景和要求逐漸更加清晰。
從這個角度來看,土地空間規劃的要求和目標是發揮戰略、科學、協調、權威的作用,完善使用控制,在指導和約束各項專項規劃中發揮作用。
國土空間規劃的主要要求和目標其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系統解決各種空間規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空間規劃編制的質量和實施效率。2.理順規劃關系,簡化規劃數量,完善國家統一、相互聯系、分級管理的空間規劃體系。3.改革創新規劃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規劃的主導和控制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授權、授權、授權、服務的改革,減少規劃領域的制度 ** 易成本。4.實施互聯網 推進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進程,促進空間管理創新,提高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土空間規劃的主要意義2。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幾個核心點通過梳理浙江、廣西、廣州、武漢、廈門等省市國土空間規劃試點成果,結合國內學者對國土空間規劃的研究和探索,以及主要設計機構形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應說在具體研究和準備內容中,有以下基本共識:一是統一實施規劃,充分掌握當前規劃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全面開展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土地空間適宜性評價兩個方面的雙重評價工作。第三,進一步劃定三線工作,明確空間控制的重點和機制。即在前者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城市發展邊界。第四,關于規劃編制的順序。即垂直傳輸和水平傳輸同時進行。
1.規劃實施評價
規劃實施評價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當前規劃的有效性和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規劃調整的重要依據。評價對象包括主要功能區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個方面:1。城市發展戰略評價、空間控制、公共服務體系、市政基礎、生態、交通體系、歷史文化保護和產業發展;3。規劃決策機制體系評價;4。規劃體系建設和管理體系評價。
圖片來自 ***2.開展雙評工作
開展雙重評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土地空間發展潛力,進一步驗證城市發展的底線極限。其中,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是編制土地空間規劃的主要依據,是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背景條件的綜合評價,反映了土地空間承載開發、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的承載水平。承載能力越高,就越能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成為未來建設用地布局的首選區域;承載能力越低,經濟社會發展承載能力越弱,應作為生態保障,優先發揮保障作用。具體評價內容包括對建設空間、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的評價,由土地資源、水資源、環境資源和生態資源組成。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示意圖(圖片按 *** 整理)土地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是反映城市開發、農業生產、生態保護承載的適宜性,主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平臺,通過適宜性(基礎)指標、約束指標和要素分析,根據土地開發過程中的約束和適宜性,判斷種土地空間適合開發的適宜性等級。適宜性(基礎)指標包括但不限于地形、交通干線、區位優勢、人口集聚、經濟發展水平等。;約束性指標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災害、土地資源、水資源、環境能力、生態約束條件、災害評價等。
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指標示意圖(圖片根據《四川省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整理)3.開展三區三線劃定工作
劃定三區三線是整合相關空間規劃、統一規劃基礎、促進多規劃一體化的重要措施,是統一各種空間規劃使用控制的核心,其基礎是進行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土地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全面了解和分析土地空間的基本條件。三區三線主要是指生態空間、城市空間(即建設空間)和農業空間,以及生態保護紅線、城市發展邊界和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空間主要針對具有自然屬性、提供生態服務或生態產品的土地空間,包括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海灘和其他生態元素。因此,在劃分方面,應滿足更大限度地保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屏障的要求。相應的剛性控制線為生態保護紅線。根據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分指南》,明確生態保護紅線主要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的生態功能和必須強制嚴格保護的區域,它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它通常包括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域,如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海岸生態穩定等,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鹽漬化等生態敏感脆弱區域。其總體控制要求是突出三不,即確保生態功能、面積和性質不變。城市空間(即建筑空間)主要是以城市居民生產生活為主要功能的土地空間,主要承擔城市建設和發展城市經濟功能的地區。相應的控制線是城市發展邊界,城市發展邊界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和集中建設的區域空間邊界,是城市空間控制的政策線,需要根據城市規劃土地規模和土地發展強度控制要求,考慮城市布局和功能優化的靈活性。在等級序列中,包括省、市、縣三級,通過劃定城市發展邊界,進一步明確城市集中建設區和非集中建設區。其中,城市集中建設區是規劃集中連接、規模大、形式規則的區域,包括開發區、城市和各種集中建設的工業園區。農業空間主要是以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生活為主要功能,承擔農產品生產和農村生活功能的土地空間,包括永久基本農田、一般農田、耕地、園區、畜牧業、漁業養殖等農業生產空間,以及村莊和其他農村生活空間。相應的控制線為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一般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批準的糧食、棉、油生產基地必須劃分為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主要包括蔬菜生產基地、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田、標準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集中、高質量農田、相鄰城鎮、交通干線綠色隔離帶等。
圖片來自 ***4.規劃編制序列
就土地空間規劃編制水平而言,目前達成的基本共識是建立國家、省、市、縣、鎮五級編制體系,在順序上基本遵循上位,形成縱向傳導體系,逐層編制。
一方面,可以縮短規劃傳播周期,提高規劃的及時性和針對性。另一方面,市規劃可以有效地把握和合理地反映區、縣 *** 的意圖,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區、縣規劃可以及時檢查和測試市規劃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形成良性互動。同時,需要建立橫向傳導和準備體系,即各級土地空間規劃需要同時啟動各級專項規劃,形成完整的規劃體系,更好地支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圖片來源于 *** 三、編制土地空間規劃的幾點理解土地空間規劃作為一種承擔各種特殊規劃指導和約束作用的新規劃類型,在編制方面,雖然沒有明確的標準,但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無論采用何種技術手段,都要研究如何發揮戰略性、科學性和協調性作用。
2.在工作 *** 上,首先要建立以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土地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代表的雙評價的底線發展思維。
3.三線的劃分是未來土地空間控制的主要依據。因此,需要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城市發展邊界需要適應城市發展的不確定性,注重剛性與彈性的結合,適度保留彈性。
4.在規劃編制序列中,需要縱橫雙向傳導,同步推進。
責任編輯:林冬娜、鄧小云︱文章來源:新土地規劃師
文章鏈接:信息︱趕快收藏!梳理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要點
想了解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關注國家機構旗下的微信官方賬號。↓ 「 國地資訊 」(ID:guodizixun)、「 空間規劃大數據聯盟 」(ID:kjghdsj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