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輝,1980年出生,廣東國土規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州創新領軍人才、工程博士、理學博士后,廣東智能空間規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BIM認證聯盟專家成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協會城市大數據專業委員會成員、中國測繪協會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成員、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城市學院等大學 ** 教授,碩士導師。長期從事規劃信息化和國土信息化,近年來主要聚焦多規合一,BIM/CIM、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住建部科技計劃項目等國家、部、省級科技項目20多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文章70多篇,出版專著4部。曾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全國優秀測繪工程獎等多項科技獎勵以及廣州市高層次人才、長沙市青年科技獎等獎勵。
BIM/CIM相關業績:《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制圖標準》(JGJ/T448-2018)《建設工程規劃電子審批數據標準》(T/UPSC 002-2018)(BIM)應用成熟度評估(指南)(BIM)國家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如實施能力成熟度評估(指南),《建筑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GB/T基于51301-2018的主要審查員BIM技術施工圖數字化審查關鍵技術研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7科技計劃項目)主要完成人員,目前負責實施BIM/CIM相關項目包括:廉江智慧城市EPC廉江總承包項目規劃建設管理一體化CIM面向新智慧城市的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研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9科技計劃項目)(BIM)審批工程建設項目和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建設試點項目總體設計BIM建模示范應用研究項目、荊州市城市設計管理輔助決策平臺、湖南設計大數據平臺等項目。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01 CIM平臺與智慧城市建設的關系是什么?
張鴻輝:
CIM該平臺是智能城市建設的數字模型,是支持城市建設管理全過程智能應用建設的支撐平臺。CIM平臺三維城市數字底板與實時感知、模擬、深度學習等信息技術相結合,根據建設、交通運營、環境保護、生態治理、安全保護等城市運營管理業務特點,開展綜合多維智能城市應用建設,實現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城市交通治理為例CIM平臺開展智慧交通建設,打通CIM實時獲取平臺和智能交通應用的信息渠道CIM平臺交通流量數據,結合三維道路模型信息參數、道路交通規劃信息參數、道路交通規劃成果、歷史交通流量數據等信息,依托交通流量預測模型,協助城市交通管理,提高城市交通質量。同時,治理計劃的結果將被納入CIM平臺,完善數據基礎,完善數據基礎CIM智能交通平臺的數據支持能力和技術服務應用能力。
02 國土空間規劃改革和工程審批改革是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兩項重要改革,CIM如何支持這兩項工作?
張鴻輝:
土地空間規劃改革和工程審批改革是我國空間治理領域的兩項重大改革工作,同時,在這樣的雙重改革背景下,土地空間規劃改革注重空間資源優化配置,更宏觀,項目審批改革注重提高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效率,相對微觀,兩者都涉及土地空間利用、保護和控制,如何配合這兩項工作,實現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是各級 *** 部門正在深入探索和亟待解決的問題。CIM平臺作為城市空間的全要素信息平臺,可以為不同業務場景的業務需求提供準確的技術支持,為土地空間規劃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全過程業務提供高效、高質量、準確、智能的信息服務,全面推進國家空間治理改革。
一是國土空間規劃改革,CIM平臺在收集互聯網、物聯網等多源機構數據的基礎上,依托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深入研究城市發展研究因素,構建市政交通、公共設施、自然環境等智能算法模型,形成多領域、多維度、視覺智能分析結果,支持規劃、審批、實施、監控、評價、預警全過程,全面提高規劃分析的科學性和規劃方案的可行性,逐步實現傳統規劃向感知、學習、治理和自適應的智能土地空間規劃的轉變。
二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CIM平臺以BIM和CIM整合技術為起點,以技術標準和規范為基礎,梳理和構建機器識別和內容可擴展的智能審查規則數據庫,劃定機器智能審查和傳統手動審查的內容邊界,創新規劃審批、建筑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全過程工作模式,最終實現智能、科學、高效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
其三,由于CIM該平臺涵蓋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的全過程和全要素,因此CIM該平臺也是促進國土空間規劃改革和工程審批改革逐步走向融合、共同治理的重要驅動力和粘合劑。
03 CIM平臺如何支持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的一體化?
張鴻輝:
CIM該平臺是基于對當前物理城市的數字描述,通過規劃結果數據、業務管理數據、視頻監控數據、 *** 社會數據等信息資源和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構建覆蓋城市多領域、多維、全生命周期信息服務和智能應用數字載體。
以CIM為支持平臺,開辟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的數據障礙,連接城市各部門的業務信息系統,努力解決傳統模式下信息孤立和業務協調不足的問題,實現從規劃到城市建設、管理和運營的層次控制和準確實施。同時,城市建設、管理和運營中產生的信息和數據也聚集在一起CIM平臺指導反饋規劃的編制?;诮ㄔOCIM平臺規建管運集成數據集成和動態循環更新閉環,實現管理業務互聯互通、數據資源動態共享,逐步形成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過程整體規劃、逐層實施、積極反饋、有效指導的綜合工作模式,實現城市空間治理能力的細化和社會治理水平的現代化。
04 我們知道國家科技正在實施的廉江智慧城市EPC項目總承包項目提出了從智慧規劃到智慧城市的戰略目標。如何基于CIM實現這一目標的平臺?
張鴻輝:
在廉江智慧城市EPC在總承包項目中,我們提出了人地互動可感知、精細模擬可學習、人機互動治理良好、時空演變自適應的總體實踐路徑,并在此基礎上進行CIM平臺建設,構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的全過程信息渠道,落實空間規劃成果的全要素,指導城市建設、管理和運營,逐步實現從智能規劃到智能城市的全過程信息渠道。
基于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感知設備等,構建全面、互聯、及時的智能感知系統,收集多源實時異構空間信息資源,形成涵蓋空間治理要素和社會治理要素的信息資源CIM平臺數據湖。
精細模擬可以學習,即建立覆蓋土地空間規劃和城市五大體征的全維監測指標體系,形成CIM平臺可擴展的動態智能決策模型數據庫支持建設空間規劃和智能城市應用的多場景應用場景,實現從土地空間到城市運營的層次控制和準確實施。
人機的人機交互治理是以良好的治理為目標,以統籌規劃、優勢整合、形成合力為原則CIM以平臺為載體,連接智能土地空間規劃和智能城市建設系統平臺,促進規劃建設管理的高效互聯,形成以規劃為主導的城市運營模式。
時空演變自適應是解決信息島、業務協調不足、平臺重復建設等問題,通過城市信息資源渠道,打破部門業務障礙,促進功能應用服務的重用,實現自然資源管理、智能決策規劃建設和智能城市業務協調和時空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