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勛?ZHANG Zuxun
2021年度杰出教學獎獲得者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中國工程院院士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當老師是怎樣的?”
“好玩,而且肯定長壽。”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張祖勛是這么回答的。今年84高齡的他,從事科研教學已六十余載,由他來談談“當老師”這件事有足夠的信服力,只是大多數人未曾想到會收獲如此好玩的回答,還附加趣味補充說明,“有的人說,有一個群體肯定長壽,就是兩院的院士,一般80多歲的都是少數的,一般都是90多歲。”說起來,他算是院士梯隊中的“少數”。
張祖勛還是少數八十多歲仍堅守在三尺講臺上的老師。每年九月開學季,他都會登上講臺,為大一新生開講,帶領一批又一批學生走進測繪的殿堂。在他看來,老師要啟發學生,更多地引導學生,幫著年輕人出點子。他堅持學習也要“好玩”,提倡學生以一種“玩”的心態去學習;他十分注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反復強調“提問是創新的開始”;他還時常鼓勵學生“做夢也得做”,因為想象比知識更重要。
除了教書育人,他也鼓勵一線老師。2017年,張祖勛向武漢大學捐資一百萬倡議設立“教書育人獎”,鼓勵在教學一線辛勤耕耘,深受學生愛戴的優秀教師。今年,他獲得2021年度杰出教學獎后即表示要將100萬元獎金悉數捐出,用于充實 “教書育人獎”獎金池,他說:“用杰出教學獎的獎金,去獎勵年輕一輩教學出色的教師,再適合不過了。”
在張祖勛看來,教育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視。作為老師,最基本的一條是要教學,要教好學生,把學生一代一代培養下去,這樣才有不斷的接力棒,薪火相傳。
師者 ? 樂
當老師好玩還長壽
當老師還是好玩的,因為每天接觸很多年輕人。有的人說,有一個群體肯定長壽,就是兩院的院士,一般80多歲的都是少數的,一般都是90多歲。
陳一丹基金會:現在年輕人都會困擾一個問題,如何正確選擇自己的職業,所以您當初是如何選擇走上了教師這條道路?
張祖勛:成為一名老師,從“老師”這個角度來講,沒有很大的故事。但我從事這個專業的過程,可能是很多年輕人都會經歷的。因為年輕的時候,我們對于學什么專業,其實都是很膚淺的認知。我當時報專業的時候,就想報數理化,相關所有的志愿都報了,但都沒要我。當時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同濟大學把我錄取去了,到了測量系。后來慢慢讀書,讀出來了,很多人都沒想到測量系還出了院士。所以我想跟年輕人說,人生的整個經歷是很難說的。因為你在自己的人生經歷,特別是高中或畢業的時候,你今后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職業,都是不確定的。但是有一條,你培養這個興趣,是慢慢可以培養出來的。
陳一丹基金會:在您看來,教師在學生發展的道路上,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
張祖勛:老師的角色更多是啟發學生,更多地引導學生,幫著年輕人出點子,然后大家圍繞這個點子一起來做下去。老師年紀相對比較大,包括想象力,很多方面都沒有年輕人那么有活力了,但年紀大了也有一定的好處,他相對認識的人比較多,資源就比較豐富。比如說我們在測繪行業里邊,包括其他行業,我覺得這個老師擅長這個,就可以把他抓過來幫我們一起做這個事。老師之于學生,應該是能夠一起互相討論問題,相輔相成,啟發和幫助他們。
陳一丹基金會:這么多年教書育人,您對當老師這件事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張祖勛:當老師還是好玩的,因為每天接觸很多年輕人。有的人說,有一個群體肯定長壽,就是兩院的院士,一般80多歲的都是少數的,一般都是90多歲。可能有一條原因是,院士們跟年輕人接觸很多,搞科研、搞教學也好,跟學生接觸比較多,更有活力。陳省身先生(注:幾何學家),他也有給年輕人提叫“數學好玩”。因為我老師也經常問我這個問題,我也跟學生說,學專業也好,搞科研也好,如果以一種玩的心態去做的話,就不會覺得有很大的負擔,就放松很多。
師者 ? 引
提問是創新的開始
千萬不要想書上講的東西都對,老師講的話都對……老師最喜歡的是會提問的學生,而不希望是悶聲不吭的。
陳一丹基金會:作為老師,您會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呢?
張祖勛:最簡單的一條,會提問題。我一直跟學生說,千萬不要想書上講的東西都對,老師講的話都對,如果什么都對的話,那么我們就不要再做學問,根據老師和書本上講的來做事就行了;而且如果書本上講的、老師講的,一切都是對的,那個東西可能本身就是問題。
如果老師講完課,問大家有沒有什么問題,沒有一個人提問,老師就會想,你到底聽懂了沒有還是不懂,或者說你根本沒聽,老師會一頭霧水。老師跟學生之間良性的關系,應該是有互動的、有對話的,就像我們做采訪。
陳一丹基金會:如果遇到不愛提問題的學生,您通常會怎么做?會特別提醒他嗎?
張祖勛:就拿我一個剛進來的碩士生為例,我發現他不是很喜歡提問題。后來剛好有個機會外出吃飯,我就叫上他,在路上我就給他提了一個問題,我說我發現你好像不是很愿意提問題,為什么?他說可能當學生的時候養成了這些習慣,希望自己去鉆研。我說這不是好習慣,希望自己去刻苦研究、解決問題,但不愿意提問題,這對老師來講并不是很好的學生。老師最喜歡的是會提問的學生,而不希望是悶聲不吭的。后來我發現這個學生實際上還是很活躍,吃飯的過程中談得還是很不錯。
陳一丹基金會:您一直強調要善于發現年輕人的才能,創造平臺讓他們施展特長,這方面您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
張祖勛:提問是創新的開始。愛因斯坦有句名言叫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傳授知識、接受知識只是一方面,首先你要會想,有了想象才有可能創新。所以我到現在都是對學生說做夢也得做,你可能說的是夢話,但是你想象的東西可能是對的東西。要敢于創新,而你沒有想象,你談創新點是很難的。
陳一丹基金會:說起創新,高校一直被視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您覺得創新性人才培養關鍵是什么?
張祖勛:我就說總是要做,而且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做,不能在那里空談。現在老喜歡空談,老議論這個路子,那并不是很好。我覺得當老師有個更大的好處,你在傳授過程中間互相跟學生接觸探討的過程中間,能夠跟學生有不斷的交流,而且這個學生也能代代相傳,薪火相傳。
師者 ? 行
捐資百萬設獎,鼓勵教師教學
作為老師,最基本的一條是要教學,要教好學生,把學生一代一代培養下去,這樣才有不斷的接力棒。陳一丹基金會:2017年,您向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捐資百萬設立“教書育人獎”,可以談談當初倡議設立這個獎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嗎?
張祖勛:成立一個“教書育人獎”,這個原因的話就是一條,希望大家能夠重視教育。因為說實話,人才是靠學生年輕人(成長),而年輕人成長是靠老師帶起來的。我們大學里的一些老師很重視搞科研,當然科研非常重要,特別是研究型大學里,要為國家做很多的研究工作。但作為老師,最基本的一條是要教學,要教好學生,把學生一代一代培養下去,這樣才有不斷的接力棒。國家的希望是人才,而我們學校更大的一條,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培養人才,教書育人。
陳一丹基金會:我們都說教育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協同推進的一個事業,您覺得比如說在教育發展的路上,學校、家庭還有社會其他機構,可以去做哪些努力呢?
張祖勛:這個東西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這一行。現在網上很多聲音來討論這個問題,埋怨這個埋怨那個。我覺得與其有時間埋怨,不如先做好你自己這個位置應該做好的事。不管老師也好,家長也好,如何能夠盡到自己的責任,能夠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把事情做好,這是最重要的。教學肯定是全社會的問題,學校、家長都身處其中,但是我覺得關鍵還是老師。所有人都做好自己的這部分,一切就有希望。
陳一丹基金會:如果邀請您給同在教育行業的教育工作者或后輩寄語,您會說些什么?
張祖勛:對后輩,我常常說一條,要敢于否定,甚至敢于否定自己的想法。因為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對,你要能夠否定自己的想法,這就是最不容易的事。對于下一代來講,就是敢于提問題,敢于想,敢于促進,這樣才有更大的創新。
關于“教學三大獎”
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組織、深圳市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資設立,于2019年啟動,每年評選一次,獎勵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面作出杰出貢獻、具有卓越影響力、扎根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成績突出的優秀大學生,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學領域獎勵力度更大的獎項。
來源:“陳一丹基金會”微信公眾號;轉自: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