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圖
相傳,大禹治水有功,被人們推選為首領。大禹平定天下后,舉行涂山大會,召見各邦國和部落的首領,會盟宣誓。為紀念這次盛會,他將各地進獻的青銅鑄成了九尊鼎,每尊鼎上鑄著相應區域內的各邦國和部落名,以及名山大川和各類物產,據此便可識別和了解各個地區。后人稱其為“九鼎”或“九鼎圖”。九鼎圖雖內容粗略,但應有實測依據。《禹貢》《山海經》等古籍均有對九鼎圖的描述。因此,可以說它是見諸多個史籍的最早的青銅質地的中國地圖。
大禹分天下為九州,而九鼎象征著九州萬國,象征著夏代的版圖。之后,九鼎被視為王權的象征,人們認為奪得九鼎即擁有天下,史籍中記載的“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率軍北上,討伐洛水附近的陸渾戎,將軍隊駐扎在周都洛邑的郊外,并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向周天子 *** 。周天子聽聞后十分震驚與惶恐,派善于應對的王孫滿到郊外去慰勞楚軍。楚莊王見了王孫滿,就向他詢問周天子祭祀天地所用的鼎大小多少、輕重幾何。此鼎是象征周王室權威的禮器,楚莊王問鼎,稱霸之心昭然若揭。王孫滿是個聰明人,他委婉地回答道:“一個國家的興亡在于德行的有無,不在于鼎的大小輕重。”楚莊王傲然地說:“楚國只要把折掉戟的鉤尖收集起來,就足夠鑄造九鼎了。”王孫滿答道:“雖然現在諸侯國的勢力很大,周王室衰落,但是周王室天命未改,王權仍在,鼎的輕重是不能詢問的。”楚莊王仔細想了想,周王室在中原諸侯中的確仍具有一定影響力,滅周條件不成熟,于是便帶兵回國了。
鼎是王權的象征,掌握了王權便控制了全國領土。后來,人們也把圖謀王位叫作“問鼎”。夏代九鼎圖作為一種原始地圖,繪制天下地物,影響深遠。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明代東南沿海抗倭斗爭
中國明朝時期,日本國內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伐。日本流亡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中國近海的奸商、水匪,騷擾劫掠中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中后期,倭患日益嚴重,明朝軍民在東南沿海地區抗擊日本倭寇并取得重大勝利。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從山東來到浙江抗倭前線。在總督胡宗憲的支持下,戚繼光解散士氣低落的舊軍,又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到義烏、金華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經過數月的強化紀律和艱苦訓練,組成“戚家軍”。戚繼光還針對倭寇作戰方式,根據東南沿海地形特征創立“鴛鴦陣”,用以密切配合。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屢立奇功。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侵擾浙東的臺州和溫州。戚繼光帶領戚家軍以寡敵眾,九戰九捷,力挫進犯臺州的倭寇。同時,總兵盧鏜、參將牛天錫又擊敗寧波、溫州等地倭寇。至此,浙江倭患基本平息。
倭寇在浙江受到痛擊后,又南下進犯福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繼光入閩抗倭,數月后,便蕩平橫嶼(今寧德境內)、牛田(今福清東南)、林墩(今莆田境內)倭巢,班師回浙。戚家軍離開后,倭寇又大肆劫掠福建沿海,福建倭患再起。在福建巡撫譚綸的統一指揮下,戚繼光率軍從中路進攻,俞大猷、劉顯率軍從左右策應,半日內即消滅平海衛(今莆田境內)倭寇。此后,戚繼光大敗倭寇于仙游(今莆田境內)、福寧(今寧德境內)等地,并與俞大猷掃清福建境內倭寇;逃往廣東的倭寇也被俞大猷等人于海豐等地殲滅。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明人繪《倭寇圖卷》,描繪明軍與倭寇在海上交戰的場景
明東南沿海抗倭斗爭示意圖
明朝軍民抗倭斗爭的勝利,是抗擊外來侵略、保衛祖國海疆的著名范例,也為中國海防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鄭成功 ***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7世紀,臺灣不斷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明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占據臺灣南部,明天啟六年(1626年)西班牙占據臺灣北部。此后,荷蘭又從西班牙手里奪取臺灣北部,霸占臺灣并實行殘暴統治。為建立新的抗清基地和驅逐荷蘭殖民者,鄭成功決心 *** 。
經過長期準備,鄭成功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率領兵將從金門料羅灣出發,橫渡臺灣海峽,于三月二十四日抵達澎湖島,由鹿耳門北航道突襲荷蘭殖民者。此時,荷軍兵力集中在臺灣(今臺灣安平地區)和赤嵌(今臺南)兩城。聽聞消息后,荷軍十分惶恐,匆忙組織反擊,還在港口沉船阻止鄭成功軍隊登岸。
鄭成功審時度勢,借助海水漲潮,在當地高山族人民的幫助下,主力從禾寮港登陸,進攻赤嵌樓,并切斷了荷軍與臺灣城的聯系。同時,鄭成功軍在海上與荷蘭艦隊展開激烈炮戰,擊沉敵軍主力艦“赫克托”號,炸毀甲板船一艘,成功阻截荷蘭援軍。在陸上,侵略軍頭目貝德爾率軍瘋狂反撲,鄭成功用包抄夾擊的戰術將之擊退,貝德爾也被擊斃。最終,在鄭成功軍的強力打擊下,赤嵌城的荷軍投降。
鄭成功 *** 海戰畫卷
此后,鄭成功軍開始對臺灣城實施強攻,盤踞在這里的荷軍憑借堅固的工事,頑抗待援。鄭成功圍而不打,逼迫荷軍投降。數月圍困之后,荷蘭援軍不至,軍心動搖。鄭成功趁機強攻臺灣城,荷蘭侵略軍走投無路,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投降,荷蘭殘軍500余人灰溜溜地退出臺灣。至此,荷蘭在臺灣長達38年的殖民統治結束,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 *** 的軍事斗爭,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成功嘗試。通過這一斗爭,驅逐了荷蘭殖民者,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 *** 與領土的完整,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
鄭成功 *** 示意圖
雅克薩之戰
清初,沙俄屢次侵犯黑龍江流域,強占我國尼布楚、雅克薩等地。清朝對此曾多次發出警告,希望和平解決兩國的爭端,但無濟于事。康熙帝平定三藩后,決定出兵黑龍江,集中力量反擊沙俄侵略,以保衛領土 *** 不受侵犯。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在充分做好作戰準備的基礎上,康熙帝命彭春、薩布素等人率軍,分水陸兩路圍攻雅克薩。清軍抵達雅克薩城下后,再三通令沙俄撤兵,但俄軍頭目托爾布津自認為城墻堅固,頑抗待援。在此情況下,清軍發炮轟擊,侵略軍傷亡慘重,托爾布津見援軍不到,出城投降,并發誓不再到雅克薩侵擾。清軍在俄軍投降后,即停止攻擊并撤軍。
此后,俄軍并未放棄侵占雅克薩的野心,仍不斷增加援軍,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冬再次偷襲雅克薩,并加固城墻,企圖長期固守。康熙帝于次年春派薩布素帶兵再次進攻雅克薩,討伐沙俄侵略者。清軍從黑龍江城(璦琿)出發,迫近雅克薩城,隨即采取“鑿壕筑壘,四面包圍”的戰略技術,將俄軍圍困。城內俄軍負隅頑抗,屢次突圍,但均被擊退。俄軍傷亡慘重,托爾布津本人也被擊斃。經過五個月的包圍,俄軍不敵,雅克薩城旦夕可下。此時,沙俄 *** 派信使到北京,表示同意舉行邊界談判,并請求撤除對雅克薩城的圍困。康熙帝答應了沙俄的請求,主動停火撤軍,并準許侵略軍撤往尼布楚。至此,雅克薩反擊戰結束,清軍奪回了雅克薩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中俄雙方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場景蠟像,藏于黑龍江省黑河市暖琿歷史陳列館
雅克薩之戰,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占中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中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收復失地的自衛戰爭。此戰挫敗了沙俄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企圖,使東北邊境在以后一個半世紀里基本保持了安定。
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中俄定界
清軍收復新疆
19世紀中葉,英、俄兩國加緊對中亞地區的殖民爭奪,并覬覦我國的新疆。清同治四年(1865年),在英國的支持下,中亞浩罕汗國(在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地區)的軍事頭目阿古柏侵入新疆,自立為“汗”,隨后侵占了南疆全部區域與北疆的部分地區。清同治十年(1871年),俄國又出兵占領了伊犁,新疆面臨被肢解的威脅。
在陜甘總督左宗棠等人的積極推動下,清光緒元年(1875年)三月,清 *** 采納重視“塞防”、收復失地的意見,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決定收復新疆。左宗棠鑒于新疆偏遠、交通不便的實際情況,戰前采取屯田積谷、采運軍糧、購置槍炮彈藥等措施,同時,整頓、編組了一支6萬余人的作戰部隊。
次年三月,左宗棠將駐地從蘭州移到肅州(今甘肅酒泉),又根據新疆的地理特點和敵我態勢,制定“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作戰方針,命道員劉錦棠總理戰前行營營務。四月,劉錦棠率軍向北疆進軍,提督徐占彪和張曜各率所部駐守巴里坤至哈密一線,防敵北竄東逃。劉錦棠與金順帶領軍隊攻克古牧地(今新疆米泉),并乘勝收復迪化(今新疆烏魯木齊),這支軍隊一路勢如破竹,令盤踞昌吉、呼圖壁與瑪納斯北城的守軍聞風喪膽,如驚弓之鳥,棄城而逃,瑪納斯南城之敵負隅頑抗,也于九月二十一日,被清軍攻克。至此,平定除伊犁外的整個北疆地區。十月塞外天寒,大雪封山,清軍便停止進攻,駐扎休整,籌集糧食,以待明年再戰。
清光緒三年(1877年)三月,左宗棠指揮清軍分三路進攻南疆:劉錦棠率軍從迪化南進攻達坂城;張曜與徐占彪分出哈密與巴里坤,于鹽池會合后攻打辟展(今新疆鄯善)和吐魯番。至月底,清軍先后攻克達坂城、托克遜、吐魯番等地,打開了通向南疆的門戶。阿古柏聽聞后,氣急攻心,絕望自殺(有說暴病而亡,有說服毒而死),其子伯克?胡里繼位,企圖負隅頑抗,但敗局已定。劉錦棠帶領軍隊長驅直下,順利收復南疆各城。至此,整個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區外,全部回到祖國的懷抱。
《新疆設省諭旨》。左宗棠收復新疆后,建議清 *** 在新疆設省,劉錦棠為首任新疆巡撫
左宗棠收復新疆示意圖
隨后,左宗棠乘勝追擊,積極部署進軍伊犁,決心收復全部失地。俄國懾于清軍威力,同意與清 *** 進行談判。經過半年多的反復交涉,沙俄 *** 與清 *** 于清光緒七年(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沙俄向中國交還伊犁地區和特克斯河上游兩岸的領土。
清軍收復新疆戰爭的勝利,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國西北領土的陰謀,打擊了沙俄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保衛了西北邊疆,捍衛了國家領土 *** 的完整,對鞏固西北邊防、開發新疆具有重要的意義。
反割臺斗爭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 ***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清 *** 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割臺消息一出,舉國為之悲憤,人們紛紛聲討侵略者的罪行,譴責清 *** 的賣國行徑,掀起了反對割臺賠款的 *** *** 。
“五人上書”雕塑,位于北京前門東路臺灣文化商業街路口
許多報紙競相發表文章,反對投降,要求清 *** 堅持抵抗。官員們紛紛上奏,反對割臺。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康有為聯絡來自全國18省的1300多位舉子 *** ,要求清 *** 拒和、遷都、變法,以挽救危機。割臺的消息傳到臺灣后,臺灣人民群情激奮,表示“愿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決心為保衛國家而同敵人血戰到底。
割臺一事雖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 *** ,但清 *** 最終仍批準了《馬關條約》,并命臺灣巡撫唐景崧率在臺官員撤出臺灣,命李經方為割臺專使,與日本首任“臺灣總督”辦理割臺手續。在此情形下,臺灣人民自動組織起來,保家衛國。
《馬關條約》簽訂場景
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示意圖
在臺灣士紳丘逢甲的倡議下,臺灣人民于是年五月二日成立名為“臺灣民主國”的抗日 *** ,并操辦武裝御守,以丘逢甲為抗日義軍統領,駐臺黑旗軍將領、總兵劉永福為大將軍,抗擊日本侵略軍。五月初,日軍在臺灣北部防守薄弱的澳底登陸,臺灣守軍一觸即潰,日軍隨即攻占基隆,唐景崧倉皇逃往大陸,五月十五日,日軍不費一兵一卒攻占臺北。
臺灣人民在徐驤、姜紹祖、吳湯興等人的領導下組成多支義軍,與劉永福所部黑旗軍共同戰斗,先后在新竹、臺中、彰化等處與日軍激戰。其中,新竹保衛戰沉重打擊了日軍,牽制其兵力達兩月之久。之后的彰化保衛戰是臺灣義軍與日軍進行的更大規模的戰役,這場戰役大大消耗了日軍的力量,但義軍與黑旗軍也遭受重創,被迫撤往臺南。八月底,日軍逼近臺南,劉永福帶領黑旗軍與義軍共同頑強抵抗,但由于長期的戰爭消耗,加之清 *** 嚴防大陸沿海人民支援臺灣抗日斗爭,臺南最后失陷,至此,臺灣全境皆淪為日本殖民地。然而,在日本侵略者霸占臺灣的50年里,臺灣人民的反日斗爭從未停止過。
反割臺斗爭是近代中國一次愛國主義的壯舉。在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在反抗帝國主義侵占祖國寶島臺灣的斗爭中,海峽兩岸人民共同譜寫了維護國家 *** 和領土完整的壯麗篇章。
瓜分中國狂潮
甲午中日戰爭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國爭先恐后地奪取侵華權益,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首先,列強通過政治性貸款、開辦工廠、修路開礦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形成了對中國財政經濟的壟斷和控制。
同時,列強還在中國攫取“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俄國誘迫李鴻章簽訂《御敵互相援助條約》(《中俄密約》),不久,又乘德國強占膠州灣之機,派軍艦開赴旅順,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與清 *** 簽訂《旅大租地條約》(《中俄會訂條約》),從而搶占了旅順、大連,并獲得了南滿鐵路的修筑權,將整個東北劃入了自己的勢力范圍。俄國行動于前,德、法兩國也不甘于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借口山東巨野兩名傳教士被殺一案,派兵強占膠州灣沿岸各地,次年二月又強迫清 *** 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將山東劃入自己的勢力范圍。
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示意圖
法國則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早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便與清 *** 簽訂了《續議界務專條附章》和《續議商務專條附章》,要求割占我國云南的一部分領土,取得陸地通商減稅的特權。此后法國又強迫清 *** 做出保證,不將海南島、云南、廣東、廣西等割讓或租借給他國,并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與清 *** 訂立《廣州灣租界條約》,獲得租借廣州灣及其附近水面的特權,從此,云南、廣西、廣東三省成為法國的勢力范圍。
英、日兩國緊隨三國之后。英國把長江流域劃為自己的勢力范圍,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迫使清 *** 公開聲明,保證不將長江流域沿岸地區讓與或租給他國。同年四月迫使清 *** 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獲得“新界”的租借權。五月又同清 *** 訂立《訂租威海衛專條》,獲得租借威海衛的權利,繼續保持了它在長江流域的優勢。日本除割占臺灣以外,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又將福建劃入其勢力范圍。從此,中國的領土、 *** 進一步遭到破壞,獨立自主的地位進一步喪失。
此時,美國因為正忙于美西戰爭,無暇顧及中國,但又不甘落后于他國在華的權益,此時,美國因為正忙于美西戰爭,無暇顧及中國,但又不甘落后于他國在華的權益,遂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這雖然使中國免于被瓜分完畢,但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也一天天擴大了。
瓜分中國狂潮使中國社會經濟淪為帝國主義的附庸,領土被瓜分的災禍也迫在眉睫,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全民族的愛國救亡運動開始興起。
中國收回租界
租界,是我國在對外戰爭失敗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產物,它吞噬著中國 *** 的肌體,對中國而言是一種恥辱。租界自出現之日起,就遭到中國人民的反抗,收回租界的斗爭一直沒停止過。
之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中國先后收回德、奧、俄三國在天津、漢口兩地的5個租界,這是收回租界的開端。從1929年初至1931年上半年,通過外交談判的途徑,中國收回了天津比利時租界,并正式收回了鎮江、廈門的英租界與威海衛租借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作為反法西斯的同盟國,美、英、法分別與中國 *** 簽訂新約,廢除在華治外法權,交還在華租界。比利時、挪威、巴西、荷蘭、盧森堡等國也宣布放棄在華一切特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結束。同年11月24日,國民 *** 正式公布《接收租界及北平使館界辦法》,正式接收各國在當地的租界,完成了收回在華全部外國租界的法律程序,但租界內的外國公產一直無法收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真正完全地取消了租界并收回外國公產和特權,一個 *** 獨立的中國真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國抗日戰爭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發動九一八事變。隨后,日軍侵占了中國東北全境,并成立偽滿洲國,中國局部抗戰開始。此后侵華日軍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戰爭。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接受了中國 *** 關于合作抗日的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今北京)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由局部抗戰演變為全國抗戰。
全國抗戰分為三個階段。1937年七七事變至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為戰略防御階段。在此期間, *** 軍隊主要承擔正面戰場的作戰,先后進行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重大會戰,并在徐州會戰中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中國 *** 領導八路軍、新四軍,與 *** 軍隊協作進行正面戰場作戰,后在華北、華東開辟多塊敵后抗日根據地,使日軍不得不調整侵華政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于打擊在敵后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全國抗戰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中國軍隊正同日軍在臺兒莊巷戰
1938年10月下旬,全國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 軍隊對日軍組織了南昌會戰、棗宜會戰、隨棗會戰、桂南會戰及三次長沙會戰等大會戰。但由于日本對 *** *** 的政治誘降, *** 內部出現了汪精衛漢奸集團, *** 的政策也轉變為“消極抗日、積極 *** ”,并制造了“皖南事變”等 *** 事件。中國 *** 在戰略相持階段發動“百團大戰”等戰役,吸引了日軍大批兵力,直接支援了正面戰場上的各次會戰以及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作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戰戰略相持階段的主戰場。
1944年,全國抗戰逐步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八路軍、新四軍由游擊戰向運動戰轉變,攻克了多個被日軍占領的據點和城市。1945年8月9日,敵后戰場展開戰略大反攻,日軍迅速崩潰。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結束。
中國抗日戰爭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偉大的衛國戰爭,捍衛了國家 *** ,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是中國人民獨立堅持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正義之戰,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0年百團大戰時,山西陽泉獅腦山戰斗中的八路軍機槍陣地
抗日戰爭大反攻示意圖
*** 是中國固有領土
*** 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從歷史還是從法理的角度來看, *** 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 *** 。
*** 及其附屬島嶼位于中國臺灣島的東北部,是臺灣的附屬島嶼,分布在東經123°20′~124°40′、北緯25°40′~26°00′之間的海域,由 *** 、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南嶼、北嶼、飛嶼等島礁組成,總面積約5.69平方千米。 *** 位于該海域的最西端,面積約3.91平方千米,是該海域面積更大的島嶼,主峰海拔362米。黃尾嶼位于 *** 東北約27千米,面積約0.91平方千米,是該海域的第二大島,更高海拔117米。赤尾嶼位于 *** 東北約110千米,是該海域最東端的島嶼,面積約0.065平方千米,更高海拔75米。
*** 地勢北部較平坦,東南側山巖陡峭,東側巖礁頗似尖塔,中央山脈橫貫東西,盛產山茶、棕櫚、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貴中藥材,棲息著大批海鳥,有“花鳥島”的美稱。 *** 附近海域魚類資源眾多,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漁場,此外還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黃尾嶼是近圓形的死火山,中央高周邊低,東側懸崖陡峭,陡崖處有頗為壯觀的直立狀節理的巖石 *** 。島嶼中央有一形似死火山口的凹地,島上遍布棕櫚樹和矮樹叢,海岸邊到處是大塊的火山巖。因島上鳥多,也被稱為“鳥島”。赤尾嶼主體呈尖塔形,島嶼海岸為基巖海岸,陡崖峻峭,島嶼北側與西側多礁石。我國現已公布 *** 及其部分附屬島嶼的標準名稱、漢語拼音和位置描述。中國更先發現、命名和利用 *** 。目前所見最早記載 *** 、赤尾嶼等地名的史籍,是成書于明永樂元年(1403年)的《順風相送》。這表明,早在14、15世紀中國就已經發現并命名了 *** 。
中國對 *** 實行了長期管轄。早在明朝初期,為防御東南沿海的倭寇,中國就將 *** 列入防區。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明朝駐防東南沿海的更高將領胡宗憲主持、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一書,明確將 *** 等島嶼編入《沿海山沙圖》,納入明朝的海防范圍內。清朝不僅沿襲了明朝的做法,繼續將 *** 等島嶼列入中國海防范圍內,而且明確將其置于臺灣地方 *** 的行政管轄之下。
明《沿海山沙圖》
眾多古今中外的地圖均標繪 *** 屬于中國。明萬歷七年(1579年)明朝冊封使蕭崇業所著《使琉球錄》中的《琉球過海圖》、明崇禎二年(1629年)茅瑞徵撰寫的《皇明象胥錄》、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繪制的《坤輿全圖》、清同治二年(1863年)刊行的《皇朝中外一統輿圖》等,都將 *** 列入中國版圖。
日本最早記載 *** 的文獻為1785年林子平所著《三國通覽圖說》的附圖《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島之圖》,該圖將 *** 列在琉球三十六島之外,并與中國大陸繪成同色,意指 *** 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09年法國地理學家皮耶?拉比等繪《東中國海沿岸各國圖》,將 *** 、黃尾嶼、赤尾嶼繪成與臺灣島相同的顏色。1811年英國出版的《最新中國地圖》、1859年美國出版的《柯頓的中國》、1877年英國海軍編制的《中國東海沿海自香港至遼東灣海圖》等地圖,都將 *** 列入中國版圖。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后加快對外侵略擴張。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改稱沖繩縣。此后不久,日本便密謀侵占 *** ,并于甲午戰爭末期將 *** 秘密“編入”版圖。隨后,日本又迫使中國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全島及包括 *** 在內的所有附屬各島嶼。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依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書》, *** 作為臺灣的附屬島嶼應與臺灣一并歸還中國。但20世紀50年代,美國擅自將 *** 納入其托管范圍。70年代,美國將 *** “施政權”“歸還”日本。美日對 *** 進行私相授受,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土 *** ,是非法的、無效的,沒有也不能改變 *** 屬于中國的事實。
*** 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無論日本對 *** 采取何種單方面舉措,都不能改變 *** 及其附屬島嶼屬于中國的事實。中國 *** 捍衛國家領土 *** 的決心和意志是堅定不移的,有信心、有能力捍衛國家 *** ,維護領土完整。
中國艦船在 *** 附近海域巡航
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中國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這些群島分別由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島、礁、灘、沙等組成。其中,南沙群島的島礁最多,范圍最廣。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并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 *** 和管轄。中國對南海諸島的 *** 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確立的,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時期,中國人民就在南海航行,并在長期實踐中發現了南海諸島。中國歷史古籍不僅記載了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情況,而且記錄了南海諸島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南海的水文和氣象特點,以很多生動形象的名稱為南海諸島命名,如“漲海崎頭”“珊瑚洲”“九乳螺洲”“石塘”“千里石塘”“萬里石塘”“長沙”“千里長沙”“萬里長沙”等。
中國漁民在開發利用南海的歷史過程中還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南海諸島命名體系,如將島和沙洲稱為“峙”,將礁稱為“鏟”“線”“沙”,將環礁稱為“匡”“圈”“塘”,將暗沙稱為“沙排”等。明清時期形成的《更路簿》是中國漁民往來于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和南海諸島之間的航海指南,以多種版本的手抄本流傳并沿用至今,記錄了中國人民在南海諸島的生活和生產開發活動,記載了中國漁民對南海諸島的命名。其中對南沙群島島、礁、灘、沙的命名至少有70余處。
中國人民對南海諸島的命名,部分被西方航海家引用并標注在一些19至20世紀權威的航海指南和海圖中。如Namyit(鴻庥島)、Sin Cowe(景宏島)、Subi(渚碧礁)來源于海南方言發音“南乙”“秤鉤”“丑未”。大量歷史文獻和文物資料證明,中國人民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進行了持續不斷的開發和利用。明清以來,中國漁民每年乘東北信風南下至南沙群島海域從事漁業生產活動,直至次年乘西南信風返回大陸。還有部分中國漁民常年留居島上,站峙捕撈、挖井汲水、墾荒種植、蓋房建廟、飼養禽畜等。根據中外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南沙群島部分島礁上曾有中國漁民留下的作物、水井、房屋、廟宇、墓?V和碑刻等。
許多外國文獻記錄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中國人在南沙群島生產生活的事實。如,1868年出版的英國海軍部《中國海指南》提到南沙群島鄭和群礁時指出:“海南漁民,以捕取海參、介殼為活,各島都有其足跡,也有久居島礁上的”。1906年的《中國海指南》以及1912年、1923年、1937年等各版《中國航海志》多處載明中國漁民在南沙群島上生產生活。歷史事實表明,中國人民一直將南海諸島和相關海域作為生產和生活的場所,從事各種開發利用活動。中國歷代 *** 也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實施管轄。在長期歷史過程中,中國確立了對南海諸島的 *** 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中國人民早已成為南海諸島的主人。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法國和日本先后以武力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對此,中國人民奮起抵抗,當時中國 *** 采取一系列措施,捍衛對南沙群島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中國收復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曾非法侵占的中國南海諸島,并恢復行使 *** 。中國 *** 為加強對南海諸島的管理,于1947年審核修訂了南海諸島地理名稱,編寫了《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并繪制了標有南海斷續線的《南海諸島位置圖》。1948年2月,中國 *** 公布《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包括《南海諸島位置圖》。
永興島上的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
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后,中國 *** 繼續行使對南海諸島的 *** 。1959年3月,中國 *** 在西沙永興島設立“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隸屬廣東省,1988年4月劃歸新設立的海南省。2012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 *** 駐西沙永興島。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 關于領海的聲明》、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以及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等系列法律文件,進一步確認了中國在南海的領土 *** 和海洋權益。
1947年繪制的《南海諸島位置圖》
基于中國人民和中國 *** 的長期歷史實踐及歷屆中國 *** 的一貫立場,根據中國國內法以及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中國在南海的領土 *** 和海洋權益包括:中國對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擁有 *** ;中國南海諸島擁有內水、領海和毗連區;中國南海諸島擁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中國在南海擁有歷史性權利。中國上述立場符合有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
南海既是溝通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橋梁,也是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平、友好、合作和發展的紐帶。南海和平穩定與地區國家的安全、發展和繁榮息息相關,與地區各國人民的福祉息息相關。實現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是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責任,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中國正繼續為此做出不懈努力。
南海斷續線的由來與發展
南海斷續線的由來與沿海國海洋權益意識的加強和現代海洋法律制度的發展密不可分。20世紀上半葉,中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詳細列出了南海的島、礁、灘、沙,對中、英文地名進行了審查,并于1935年4月出版了《中國南海各島嶼圖》。中國 *** 采取命名和出版地圖等方式,重申了對南海諸島的 *** 。
為了使確定的南海領土范圍具體化,1947 年上半年,由當時的內政部方域司編繪、為了使確定的南海領土范圍具體化,1947年上半年,由當時的內政部方域司編繪、國防部測量局代印,內部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圖上在南海海域中從北到南標注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4組島礁,并在四周標繪了11條斷續的線。斷續線的最南端在北緯4°左右。1948年2月,內政部方域司公開出版發行《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該圖及附圖《南海諸島位置圖》在南海海域標繪了上述4組群島的位置,并在其周圍繪有11條斷續線。這條線西起北部灣中越邊界,在東經108°~109°之間沿越南海岸東南海域斜向,至南海,最南至北緯4°左右,包括曾母暗沙,而后向北,沿巴拉望海槽、呂宋海槽,經巴士海峽,沿臺灣以東向北。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南海諸島均標繪在這11條斷續線內。這是中國 *** 首次由官方公開發行印有南海斷續線的地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出版的中國地圖基本沿用這樣的畫法。
在臺灣海峽的另一邊,臺灣當局在其出版的地圖上一直沿襲著1948年國民 *** 公開出版的地圖的畫法,在南海繪標由11段組成的南海傳統斷續線。
可以說,海峽兩岸一直都在地圖上堅持和堅守著南海斷續線,也在探索如何適應和運用新的國際海洋法律制度,更好地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
中印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千米,雙方歷來行政管轄所及的范圍有一條傳統習慣線可循。
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后,不僅要求中國 *** 承認英殖民者非法炮制的所謂“麥克馬洪線”,并越過傳統習慣線不斷向前推進,一再挑起邊境沖突,步步侵占我國領土。
1959年至1962年,印軍多次對中國部隊開火挑釁,制造流血事件。對此,中國 *** 一直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邊界沖突,均遭到印度 *** 的無理拒絕。1962年,印度 *** 宣稱要將印軍侵占的中國領土上的中國軍隊“清除掉”,并發動大規模的武裝進攻。面對印度頻繁挑起邊界沖突和侵占中國領土的行為,中國邊防部隊遵照中國 *** 和中央軍委的決定開始自衛反擊。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于1962年10月開始,經過幾日反擊作戰, *** 邊防部隊殲滅侵入印軍,同時,清除印軍在中國領土上非法設立的侵略據點。10月24日,中國 *** 發表聲明,再次提出和平談判建議,但遭到印度 *** 拒絕,印度進一步擴大沖突,致使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
從11月14日開始,印軍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中國邊防部隊自11月16日起,堅決自衛還擊,打退印軍入侵,清除印軍設立的全部侵略據點,并最終把印軍追擊到傳統習慣線附近,保衛了中國邊境的安全。中國 *** 在反擊作戰獲得全勝的形勢下,于11月21日宣布全線停火。之后,中國邊防部隊主動后撤,繳獲物資和俘虜人員也交還印度。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勝利,保衛了中國領土,捍衛了國家尊嚴,也提高了中國 *** 和中國軍隊在國際上的威信。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香港和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但近代以來卻長期被英國和葡萄牙殖民者侵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 *** 為收回香港和澳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及200多個島嶼和附近海域,陸地總面積1106.4平方千米。
早在5000多年以前,香港的土地上就已經有了人類的足跡。自秦朝以后的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都將香港納入自己的版圖管轄范圍。
直至清朝時,英國通過兩次 *** 戰爭以及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前后逼迫清 *** 簽訂3個不平等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和九龍半島尖端,并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對英國侵略者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3個不平等條約,中國人民從未予以承認,清朝以后的歷屆 *** 也不承認英國對香港的永久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 *** 曾多次聲明對香港問題的立場,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3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這一問題。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中英首次揭開了香港前途談判之幕,經過兩年多的談判,1984年12月19日兩國 *** 代表在北京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 *** 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 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中國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 *** ,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85年5月27日,中英兩國 *** 在北京互換批準書,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1997年7月1日零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標志著中國 *** 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 *** ,香港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
澳門位于珠江口西岸,由澳門半島、?胱械骸⒙坊返杭案澆?海域組成,陸地面積30.8平方千米。
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澳門政權交接儀式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秦朝時已經納入中國版圖。雖然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以曝曬水浸貨物為由上岸居住,但直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 戰爭前,明朝、清朝 *** 對澳門一直有效地行使 *** 。 *** 戰爭后,葡萄牙通過各種手段,逐步占領了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 *** 曾多次聲明:澳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澳門問題屬于歷史遺留問題,中國將在條件成熟時通過談判解決。在香港回歸的各項準備工作緊張進行的同時,澳門回歸問題也提上日程。
由于中葡雙方一直保持著較好的合作關系,關于澳門回歸問題的談判進展順利。1979年2月中葡兩國建交,就澳門問題達成諒解,即葡萄牙承認澳門是中國領土,雙方同意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個問題。從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中葡兩國先后舉行了四輪會談,兩國 *** 在1987年4月13日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 *** 和葡萄牙共和國 *** 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中國 *** 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 *** 并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中葡兩國 *** 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歷經400多年滄桑的澳門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珠穆朗瑪峰”命名的故事和高程測量
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為世界之一高峰,有世界屋脊之稱。它位于我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之上,北坡在我國 *** 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整個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四周地形極為險峻,氣象瞬息萬變。藏語“珠穆朗瑪”是“大地之母”的意思。
南宋寶?v六年(1258年)出土的《蓮花遺教》稱珠穆朗瑪峰為“拉齊”,這是本土文獻中最早的對珠峰的文字記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帝派遣的測量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測繪《皇輿全覽圖》,以“朱姆朗馬阿林”命名珠峰,“阿林”是滿語,意思是“山”。清咸豐二年(1852年),英屬印度測量局首次測出珠峰高度,定為世界更高峰。清咸豐五年(1855年),英國人為紀念印度測量局局長埃佛勒斯而將其命名為“埃佛勒斯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 將其正名為珠穆朗瑪峰。
1975年,中國首次在珠峰設置3.52米的覘標,通過6000米以上的6個測繪點,測定珠峰高程為8848.13米。
30年后,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雷達探測技術、登山裝備技術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完善。經過充分論證,國家決定在2005年復測珠峰。
由于此次測量珠峰的工作量很大,中國珠峰測量隊的40多名隊員被分成了全球定位系統(GPS)綜合測量分隊、水準測量分隊、重力測量分隊及登山沖頂分隊4個分隊,同時展開各自的測量工作。
整個珠峰測量過程經過外圍地區測量、珠峰周邊地區測量、珠峰峰頂交會測量、數據整理匯總及補充測量、數據分析計算5個階段后順利完成。
珠穆朗瑪峰
2005年10月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向全世界公布,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
珠峰測量是強化國家版圖意識、宣示我國 *** 的一項重要政治活動。珠峰高程數據作為國家重要地理信息,由國家正式公布并公開采用,對于體現國家綜合國力和測繪科技水平、促進地球科學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精確測定珠峰高程的活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1975年峰頂架起覘標
2005年峰頂檢查覘標
2020年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全部成功登頂珠峰!完成全部的測量任務,在峰頂停留了150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