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服貿會“數創未來高峰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探討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新機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要實現城市智能化管理需要從技術突破,試點成功以及政策、資金支持三個層面展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智能化管理將實現防控的精準化。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攝像
新基建發展推動實現產業數字化、智能化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新基建是實現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礎。李德仁表示,5G、6G技術,以及“北斗+”和“+北斗”代表著從傳統經濟走向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必需的新型基礎設施。
以北斗系統舉例來說,我國已于2000年到2003年完成北斗一代實驗系統,2007年到2017年,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北斗二代)建設完成,從2013年開始正式提供區域導航定位服務。
與北斗一代相比,北斗二代保留了通信功能,提供短報文服務,一次可傳送多達240個字節(120個漢字),到了北斗三代,一次則可傳送多達1000個漢字。
北斗系統的優勢毋庸置疑。李德仁解釋說:“北斗二代采用B1/B2/B3三個頻率調制信號和星基PPP技術,對于厘米級以上的高精度導航定位具有重要意義。北斗二代采用高軌同步衛星、中軌衛星和傾斜軌道衛星相結合的軌道方案,對于亞太低緯地區和高緯地區的定位均比GPS有優勢。”
可將室內定位技術納入精準醫療及護理
正因為北斗系統的高精度導航,所以其運用可以變得更加廣泛,而這些場景也將推動實現數字化管理。
舉例來說,如果在電單車的中控上搭載北斗單頻RTK芯片和高精度GNS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天線,結合北斗導航地基增強系統,其定位精度可達0.5米。這樣可以有效地實現后臺系統對車輛停放管理、區域管控及非機動車違法行為識別。李德仁表示,與此類似,這樣的系統還可以應用于新能源充電樁導航與位置服務,以方便車主尋找充電樁并進行預訂、完成充電在線付費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的今天,北斗時空體系將發揮重要作用。李德仁認為,這一系統可以精準地助力防控疫情,這已成為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他告訴記者:“在去年武漢疫情最吃緊的關頭,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設備派上大用場。這套設備確保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測量標繪可以迅速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融入多項疫情防控之中,比如物資運送、巡防管控等等,讓防疫更加精準。”
隨著手機多源融合室內定位技術的成熟,李德仁建議,可將其納入精準醫療及護理,實現病人診室導航、設備跟蹤管理、養老院內老人的護理及時呼叫、醫護流程管理等等。比如說在養老院,由于系統具備高精度定位,護理人員通過定位系統發現老人在衛生間的同一個位置停留了很長時間,“這是一個很異常的情況,那么就可以推斷老人是不是摔跤了?或者發生了其他意外?這樣護理人員可以盡快趕到老人房間開展救治。”
開展試點推動城市智能化管理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北斗系統已經陸續應用于不少領域,但是對于公眾來說,似乎并未有明顯感受。對此,李德仁分析,目前是實現數字經濟的起步階段,尚未達到成熟階段,因此需要不斷試點開展應用,之后實現大眾化。
李德仁透露,多位院士已經聯名提出建議,將高精準定位系統納入機場、火車站、醫院、學校的運營、管理,以此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李德仁說:“我認為要將北斗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行各業,實現‘北斗+’和‘+北斗’的目標。”
舉例來說,廣州的白云機場已試點開展高精度智能手機測距技術,這一技術與目前廣泛采用的藍牙定位技術相比,其信號作用距離能夠從5米擴大到50米,測距精度從2-5米提升到0.12米,是目前世界上可支持所有大眾手機的精度更高的定位技術。
記者從李德仁展示的試驗視頻看到,一名旅客手拖行李箱行走在航站樓值機區,系統后臺實時顯示著這名旅客的行動軌跡,系統還顯示了值機柜臺的點位。當旅客走到值機柜臺,并且貼近值機柜臺時,系統的行動軌跡立刻顯示了這名旅客的軌跡,并且幾乎貼在值機柜臺點位的邊緣,非常精準地還原了旅客在航站樓的具 *** 置。
超大型城市智能化管理可從區域開始試點
李德仁指出,超大型城市要整體實現智能化管理難度相對較大,但是可以從區域開始。以北京為例,北京亦莊可以開展城市智能化管理試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計劃試點開展高精度智能手機測距技術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天的論壇上,亦莊控股九大數字經濟領域重點項目成果簽約發布,其中包括與世界緊急救援組織(WERO)簽署國際應急救援數字服貿平臺合作項目、與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等。
李德仁認為,要實現數字化、智能化需要在三個層面實現突破,“首先要突破技術障礙,目前我們的技術已經沒有問題了,那么接下來我們要突破管理方面的障礙,需要展開試點。當然我們還需要向國家提出建議,在政策和投資方面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