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竇小影1,應 申1,侯景洋1,王兆鵬2,邵大為2(1. 武漢大學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2. 中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摘要】科舉制度下選拔出的人才稱為科舉人才,其在社會階級的縱向流動、思想文化傳播、地方教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科舉人才的分布一定程度反映了地方的綜合教育水平和文化繁榮程度。利用《宋登科記考》中的數據,以宋朝各位皇帝在位期間的各州府科舉人才數量構建的時間序列為基礎,結合歸一化處理、空間自相關 *** 分析其差異性和聚集性,探索宋代科舉人才的分布和區域演變特征,并結合史實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其原因。研究結果表明:①宋朝各州府在科舉人才數量上極不平衡,南宋時期比北宋時期更不平衡;②北方科舉人才在宋太祖之后處于劣勢,宋真宗時期科舉人才表現為東南區域聚集的趨勢,這一趨勢延續至南宋末期,佐證了文化重心南移完成于宋真宗時期的說法;③北宋西部科舉人才數量高值聚集區范圍遠遠小于東南高值聚集區,而南宋西部沒有形成高值聚集區;④宋朝在北方邊疆地區形成的科舉人才數量低值聚集區,與宋朝發生戰爭密集的地區基本一致。
【關鍵詞】科舉地理;空間自相關;空間聚集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86(2020)03-0035-07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引文格式:竇小影,應 申,侯景洋,等. 宋代科舉人才空間聚集性探索[J].地理信息世界,2020,27(3):35-41.
正文
0 引 言
科舉制度是古代人才選拔制度,其在古代階級流動、文化傳播、思想教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科舉制度改革使得宋代人才輩出,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科舉制度對現代人力資本分布仍然有影響,即在進士密度越高的地區,當代的教育水平也相應越高。而科舉人才的產生是社會需求、家庭支持和個人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科舉人才的數量反映了地區的綜合實力。科舉人才的地域分布可以反映地區的教育發達程度,也是衡量文化繁榮程度的重要指標。學術界在唐宋時期中國文化重心南移趨勢這一點上基本達成共識,但在中國文化重心南移的完成時間上存在分歧,中國文化南移的時間主要有5種觀點,五代完成說、澶淵之盟說、北宋中期說、宋室南渡說和南宋說,科舉人才數量的多寡能反映出文化重心的轉移完成時間。
歷史學者對宋代科舉制度,進士地域分布特點、進士聚集原因方面做了深入探究,運用地理信息科學(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的 *** 去分析歷史學中的問題由來已久,GIS空間分析在歷史名人人生軌跡、詩詞文學中均有運用。
本文從空間分析角度出發,分析宋代科舉人才數量在州府(軍監)的聚集性。基于宋朝各皇帝在位期間的科舉人才數量構建的時間序列,采用空間自相關 *** 對兩宋時期的州府(軍監)科舉人才進行空間聚集性分析,劃分出科舉人才數量高值區域、低值區域、被低值包圍的高值區、被高值包圍的低值區,并結合歷史分析了高值區域與低值區域產生的原因。
1 研究區域概況
宋朝(960―1279)歷時319年,開貢舉118次,取士人數眾多。本文數據來源于《宋代登科記考》,將在《宋代登科記考》中有記錄的人員統稱為科舉人才,包括科舉科目有進士、諸科、明經、武舉、制科、詞科、童子科、特奏名、特賜第等,其中進士科錄取人數最多,統計所有在宋科舉制度中登科的人員的籍貫、科舉及第時間、科目等信息。宋朝經歷“靖康之難”后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疆土大致在北宋疆土的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靖康之前的宋朝稱為北宋,靖康之后稱為南宋。根據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選擇政和元年(1111年)作為北宋底圖,選擇嘉定元年(1208)為南宋底圖,選取宋代州府(軍監)作為空間統計單位,北宋劃分為337個州府(軍監),南宋為203個州府(軍監)。北宋疆域東北在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以南,西北以陜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為界的現今中國國土范圍。南宋疆域大致在今秦嶺、淮河以南的現今中國國土范圍。
本文以宋朝的各皇帝在位順序構建時間序列,宋朝共有18位皇帝在位,因宋欽宗(北宋)、宋廢帝(南宋)、宋端宗(南宋)、宋末帝(南宋)在位時期沒有科舉人才數據不做統計,統計信息見表1、表2。
表1 北宋各時期科舉人才情況
Tab.1 Popul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Northen Song dynasty
表2 南宋各時期科舉人才情況
Tab.2 Popul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2 數據處理與研究 ***
2.1 歸一化
宋朝各皇帝在位時間長短不同,舉行科舉考試的次數也不同,各時期錄取的科舉人才也不同,為方便比較各州府在各時期的科舉人才數量,將各時期的科舉人才數量進行歸一化,所有州府科舉人才數量量化為[0,1]之間,每個時期內科舉人才數量最多的州府為1。
2.2 空間自相關
具有相似特征事物的空間聚集就是空間自相關。通常以一個二元對稱的空間權重矩陣來表達地理空間對象的鄰近關系。對于有n個對象的空間單元,其對應的空間權重矩陣如公式(1)。
度量鄰近關系的 *** 多樣,本文采用GeoDa軟件生成基于Queen系數的空間權重矩陣,即有共同的邊或點即為空間鄰接,空間鄰接的秩賦值為1。空間自相關中有全局空間自相關、局部空間自相關之分。
全局空間自相關主要是對屬性在整個區域空間上特征的描述,反映了觀測變量在整個研究區域內空間相關性的整體趨勢。選取最常用的Moran's I系數來衡量,Moran's I的取值范圍為[-1,1]。當Moran's I大于零時,表明區域與其周邊地區不具有顯著的空間差異,即特征值相似的區域存在聚集(高值或低值聚集),值越趨近于1,空間差異越小;當Moran's I小于零時,表明區域與周邊地區具有顯著的空間特征,值越趨近于-1,總體空間差異越大,即特征值不相似的區域存在聚集(“低―高”或“高―低”聚集);當Moran's I指數等于零時,則不存在空間聚集性。用Moran's I分析觀測變量的空間格局時,需進行顯著性檢驗,以便在一定概率下保證推斷結論的正確性。根據P值和Z檢驗的大小,在設定顯著性水平下做出接受或拒絕零假設的判斷。
局部空間自相關可以具體度量每個區域與周邊地區之間的局部空間關聯和空間差異程度,一般采用局部莫蘭指數(Local Moran's I)作為空間關聯局域指標(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如公式(2)。
式中,Ii為局部莫蘭指數值;xi為區域i的值;為平均值;s2為屬性值的方差;Wij為區域i、j的空間鄰近關系;Zi,Zj為區域i和區域j屬性的標準化值。統計檢驗也采取P值和Z檢驗。
3 科舉人才空間聚集性
3.1 空間分布情況
將數據經過歸一化處理后,繪制在地圖上,發現北宋科舉人才空間分布上嚴重不平衡,整體上呈現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特點。如圖1a所示,宋太祖朝科舉人才集中在兩個區域,北方的開封府、河南府、京兆府、應天府、潁昌府、澤州、興仁府和開德府,東南的福州、建州、南劍州和吉州,排名前三的河南府、應天府和開封府均為在北方,科舉人才數量上北方有微弱優勢。如圖1b所示,宋太宗朝科舉人才數量呈現為西部大于東部,南北數量差異不大,主要是眉州、成都府數量較多,占宋太宗時期總數的17%。如圖1c所示,宋真宗朝建州、福州、泉州成為東南科舉“大戶”,福建路成為科舉人才的主要產出地。如圖1d~圖1h所示,宋仁宗朝至宋徽宗朝建州、福州、泉州科舉人才數量依然穩居前列,吉州、洪州、撫州等江南西路地區科舉人才眾多。南宋科舉人才空間分布特點突出,體現為州府間的極不平衡性,如圖2a~圖2e所示,宋高宗到宋理宗朝的福州科舉人才數量遠遠高出其他州府。如圖2f所示,宋度宗時期福州、溫州及其周邊地區基本落在0.6~1.0之間,東南州府間科舉人才數量不平衡性有所改善,但全國州府間數量依然差異較大。
圖1 北宋各時期科舉人才分布圖
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圖2 南宋各時期科舉人才分布圖
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從具體的州府變化來看,河南府、開封府、應天府、京兆府、潁昌府等北方州府自宋太祖朝后科舉人才數量走向沒落,只有開封府直到宋仁宗時期還在0.2~0.4之間。眉州、成都府在西部州府中科舉人才數量較多,從宋太祖時期到宋高宗時期基本都在0.2以上,但其周圍其他西部州府在宋朝的科舉人才數量上處于劣勢。常州、蘇州、湖州在北宋時期科舉人才數量較多,但在南宋時期優勢沒有東南的建州、福州、泉州明顯,這些州府在地理上都處于東部沿海地區。吉州、撫州、饒州屬于江南西路,這些州府在北宋時期科舉人才數量突出。福州是東南州府中最有特點的城市,福州的宋朝科舉人才數量指標在0.8以上,在全國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特別在南宋時期,全國其他州府與福州科舉人才數量相比都在0.2以下,福州在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時期占據了全國科舉人才總數的12%、19%、22%、20%和20%。相關歷史學者關于宋代福州繁榮的科舉文化做了剖析,福州獨特的地理位置帶來的各方面發展,使得福州成為東南科舉文化的中心地帶之一。
大體上,科舉人才空間分布發生變化是北宋的前兩個時期,宋太祖時期之后的格局重要變化是開封府、河南府等北方州府,科舉人才數量優勢喪失,而福州、建州及其周圍地區的東南州府科舉人才數量上優勢越來越明顯,西南只有眉州、成都府的科舉人才數量較多,其周邊地區數量都較少。北宋時期前十名州府科舉人才數量總和,占據北宋科舉人才數量的比重為43%左右。相比于北宋,南宋失去了對北方的統治權,開封府、京兆府等北方州府不在南宋統治范圍內,北方科舉優勢自然也不復存在,科舉人才數量東多西少的差異比較明顯,與東南的福州比較,眉州、成都府等西部地區在數量上處于劣勢。南宋時期前十名州府科舉人才數量總和占據南宋科舉人才數量的比重為52%左右。
3.2 空間聚集性分析
3.2.1 全局空間自相關
為了進一步探索兩宋時期科舉人才的地域性差異性,使用空間自相關 *** 進行聚類分析可以發現潛在的關聯性。北宋科舉人才數量全局空間自相關系數見表3,北宋科舉人才全局Moran's I值均為正數,且P值小于0.01,Z值大于2.58, Moran's I值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北宋科舉人才在州府上的聚集性較明顯,即科舉人才數量相似的州府,在地理位置上相鄰概率越大。
表3 北宋科舉人才數量全局空間自相關分析
Tab.3 Results of the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est of the number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南宋科舉人才數量全局空間自相關系數見表4,南宋的Moran's I均大于0.5,P值小于0.01且Z得分大于2.58,Moran's I值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南宋科舉人才在州府級呈現出顯著的空間聚集,即科舉人數相似的州府,在地理位置上相鄰的概率越大。
表4 南宋科舉人才數量全局空間自相關分析
Tab.4 Results of the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est of the number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3.2.2 局部空間自相關
圖3、圖4所示的LISA聚類地圖顯示了科舉人才數量的空間聚類情況,“高―高”聚類表示一個地區的科舉人才數量多,其鄰接地區的科舉人才數量也多,“高―低”聚類表示一個地區的科舉人才數量多,但其鄰接地區科舉人才數量少,這兩種聚類屬于科舉人才數量高值的聚集。“低―低”聚類表示一個地區的科舉人才數量少,其鄰接地區的科舉人才數量也少,“低―高”聚類表示一個地區的科舉人才數量少,但其鄰接地區科舉人才數量多,這兩種聚類屬于科舉人才數量低值的聚集。結果圖中出現的“不顯著”指的是這些地區的科舉人才數量與周圍科舉人才數量沒有明顯關系,“無鄰域”表示該地區沒有與之鄰接的地區。
1)北宋時期
如圖3a所示,宋太祖時期科舉人才數量高值聚集區域有南北兩個,以開封府為中心的北方聚集中心,包括興仁府、應天府、開封府、鄭州、潁昌府和汝州6個州府,以及以福州為中心的東南聚集中心,包括福州、南劍州、興化軍和泉州4個州府。另外,北方高值聚集中心的周圍,分布著科舉人才數量的低值州府,包括陳州、亳州、單州、濟州、濮州、衛州、懷州、鄧州等州府。如圖3b所示的宋太宗時期高值聚集區域集中在以福州為中心的東南地區,區域范圍也擴大到溫州、衢州、建昌軍等州府。還有眉州-成都府、合州-遂州、蓬州-閬州多個小范圍的高值聚集區。低值聚集區集中有兩個,一是在眉州-成都府的周圍,說明巴蜀地區的眉州、成都府科舉人才數量遠遠高于其周圍地區;二是在北宋西南邊疆地區,包括邕州、黔州等州府。如圖3c所示,宋真宗時期東南科舉人才數量高值聚集區域再次擴大,從福州向北擴大到常州、蘇州,向西擴大到辰州,主要在江南西路、福建路和兩浙路的管轄范圍內。低值聚集區域在以熙州為中心,主要在秦鳳路的管轄內的西北邊疆地區,以及邕州、黔州、田州、辰州、施州等州府組成的西南-東北向的西南地區。宋仁宗時期如圖3d所示,高值聚集區域在以福州為中心,向西延伸到岳州,北至常州的東南沿海大部分州府。眉州-成都府高值聚集區是西部唯一的高值區,但是范圍比較小。低值聚集區域也是西北邊疆地區以及西南地區,但是比宋真宗時期范圍變大。如圖3e所示的宋英宗時期只有東南地區形成了科舉人才數量的高值聚集區。如圖3f~圖3h所示,宋神宗、宋哲宗和宋徽宗時期高值集中在以福州為中心的東南地區,大致在江南西路、福建路、兩浙路的管轄范圍。低值聚集地在北部疆域邊界附近,以及西南邕州、黔州、田州等西南-東北分布的州府。
圖3 北宋各時期科舉人才分布LISA聚類圖
Fig.3. LISA cluster diagram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difffferent time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北宋科舉人才數量“高值”聚集區域主要有兩個:一是以開封府為中心的聚集中心,包括開封府、應天府、潁昌府等周邊州府,但是這個中心只在宋太祖時期出現,之后就消失了;二是以福州、建州、泉州為中心的東南聚集中心,這一中心在宋太祖時期范圍較少,在宋太祖時期之后范圍擴大,向北方延伸至蘇州、秀州,向西延伸到撫州、饒州等地,大致屬于福建路、江南西路、兩浙路的管轄范圍。眉州-成都府等西部高值聚集區的范圍較小,聚集區的州府數量遠不及東南。北宋科舉人才數量“低值”有兩個集中區域:一是西南的邕州、黔州等西南州府,大致在廣南西路、梓州路、夔州路的管轄范圍,在地圖上呈現西南-東北走向的分布;二是北部邊疆州府,大致屬于秦鳳路、永興軍路、河東路的管轄范圍,低值州府沿著疆域邊界分布。
2)南宋時期
如圖4a所示,宋高宗時期科舉人才數量高值聚集區域延續了北宋末期的分布特點,高值聚集區是沿著東南沿海地區的帶狀分布,南起漳州,北到平江府,西到撫州。低值聚集區域面積較大,一是西南-東北向的帶狀區域,包括邕州、黔州、思州、辰州、施州、歸州等州府;二是沿南宋北部邊疆邊界帶狀區域,包括金州、均州、房州、襄陽府、隨州等州府。如圖4b所示,宋孝宗時期科舉人才聚集情況與宋高宗時期基本相同。如圖4c所示,宋光宗時期科舉人才數量高值聚集區域有所縮小,但還是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低值聚集區域主要是西南-東北向的帶狀區域。如圖4d、圖4e所示的宋寧宗、宋理宗時期聚類圖與宋高宗時期大致相同。如圖4f所示的宋度宗時期東部沿海的高值聚集區向西延伸至潭州,其范圍內的州府大致在福建路、兩浙東路、江南西路。低值區域主要在南宋西北疆域周邊地區,從階州、文州綿延到隨州、德安府的帶狀區域,西南部的黔州、嘉定府等州府也是低值聚集區。
圖4 南宋科舉人才分布LISA聚類圖
Fig.4 LISA cluster diagram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alent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南宋失去了對北方領土的統治權,疆域在秦嶺淮河以南,其科舉人才高值聚集區域與低值聚集區域呈現東西對立的狀態,總體上東部為科舉人才數量高值聚集區域,西部為數量低值聚集區域。
統觀宋朝,北方科舉人才在數量上處于劣勢,宋真宗朝形成科舉人才集中于東南的趨勢,這一趨勢延續至南宋末期,佐證了文化重心南移完成于宋初期的說法。西南有三蘇等科舉人才的佼佼者,影響了中國的文學界,但是就全國的情況而言,西南在科舉人才數量的貢獻上遠不及東南。東南的科舉人才發展呈現出的面狀發展,而西南只是點狀發展,沒有形成大的區域間相互影響力。北宋和南宋在北部疆域的低值聚集區域與宋遼金時期戰爭多發地相一致。北宋北部邊疆與遼金、西北與西夏經常處于交戰狀態,戰爭也集中于今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北部邊疆構成了一條東北-西南向戰線,后來南宋與金對峙在淮河至大散關東西向戰線, 根據《中國歷代戰爭年表(下卷)》中記錄的戰爭地點繪制如圖5所示的戰爭分布核密度圖,這些戰爭發生的密集區域與兩宋時期北部邊疆科舉人才“低值”聚類地基本一致。宋朝科舉人才數量的“高值”聚集區與當時的州府人口數相一致,根據《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中的北宋崇寧元年各州府戶數,兩浙路、江南兩路和福建路的大部分州府戶數都在100 000戶以上;南宋初期人口南遷后,東南各州府人口數進一步增加,人口的南遷影響了東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也促進了科舉文化的繁榮。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宋朝各位皇帝在位期間的各州府科舉人才分布情況構建時間序列,運用歸一化 *** 探索了科舉人才分布的不平衡性,并繪制科舉人才分布圖,為探索科舉人才空間聚集性進行了全局和局部空間自相關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宋朝各州府在科舉人才數量上極不平衡,南宋時期比北宋時期更不平衡。北宋各皇帝時期前十名州府科舉人才數量總和,占據北宋科舉人才數量的比重為43%左右,而南宋各皇帝時期前十名州府科舉人才數量總和占據南宋科舉人才數量的比重為52%左右。南宋時期福州科舉人才數量遠遠高于其他州府,福州在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和宋理宗時期占據了南宋科舉人才總數的20%左右。
2)北方科舉人才在宋太祖朝之后處于劣勢,宋真宗時期形成科舉人才集中于東南的趨勢,這一趨勢延續至南宋末期,佐證了文化重心南移完成于宋真宗時期的說法。宋太祖時期以開封府為中心的高值聚集區范圍大于東南高值聚集區,且排名前3的州府(河南府、應天府和開封府)都在北方。宋太宗時期北方沒有高值聚集區,東南高值聚集區比西部高值聚集區范圍大,但排名前3的州府(眉州、成都府和榮州)都在西部地區。從宋真宗時期到南宋的宋度宗時期,東南高值聚集區范圍包括東南10個州府以上,占據絕對優勢。
3)北宋西部科舉人才數量高值聚集區范圍遠遠小于東南高值聚集區,而南宋西部沒有形成高值聚集區。北宋西部高值聚集區包括眉州和成都府,范圍遠小于東南高值聚集區。
4)宋朝在北方邊疆地區形成的科舉人才數量低值聚集區,與宋朝發生戰爭的密集地區基本一致。北宋戰爭在北部邊疆構成了一條東北―西南向戰線,后來南宋與金對峙在淮河至大散關東西向戰線,這些戰爭發生的密集區域與兩宋時期科舉人才低值聚類地基本一致。宋朝科舉人才數量的高值聚集區也是當時州府的人口聚集區域,特別是南宋初期的人口南遷影響著東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也促進了科舉文化的繁榮。科舉人才的成功在當地形成向學之風,吸引更多的士子向學入仕,以北宋嘉佑二年進士榜為例,如蘇氏兄弟、程顥、張載等,他們或開創學派或執掌國柄,在當地甚至整個北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GIS的地學分析和統計技術可迅速獲得某個主題大概的輪廓和發展脈絡,在分析宏觀歷史規律時,更具啟發性,人類社會的歷史性變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后續可進一步開展科舉人才聚類分布與戰爭發生地的關聯、戰爭如何影響科舉人才的分布等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