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人片 黄 色 大 片,国产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开心色,无码少妇高潮浪潮AV久久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2024-05-05 建筑新聞 220
A?AA?

前言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圖上成都”是我去年下半年在大量參考2011年版《成都通史》的基礎上,寫的一篇文章。其中用了一系列地圖,簡要地講解了成都的城建歷史。作為一個四川人,我本人在成都已經工作生活十多年;而作為一個地圖愛好者,我也很希望能用地圖去解讀這座城市的古老歷史。

此文發出后反響不錯,受到了成都本地一些朋友的認可,比如最近“成都河流研究會”主辦的“清流講堂”就邀請我去做了一次講座。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只是前文篇幅有限,大概講不了45分鐘,而且除了用城市地圖直觀展現城市的細微變化外,我還一直希望能夠從更廣闊的宏觀角度去解讀一座城市千年來的興衰變遷,比如它所遇到的歷史機遇,比如時代的變化和國家的盛衰如何深刻地影響了一個城市的發展。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所以我在原文的基礎上又加了一些新內容,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故事。文后附有講座所用PDF文件下載鏈接。

無圖時代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我是一個古舊地圖愛好者,可惜成都從秦朝建城到兩宋時期都沒有留下任何存世的城市地圖,而正是這一時期,成都這座城市從無到有,其政治和經濟地位發展到了歷史上的巔峰,我把這一時期叫做“無圖時代”。

我們一說到成都,總要說到四川;一說到四川,就難免說到中國;而一說到中國,又常常得提及世界。所以,如果我們要講述成都千年來的城建故事,就首先要理解他在世界中的位置。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很多朋友知道,四大古文明都發源于相似的緯度,中國其實是相對年輕的一個。而就中國而言,中華文明興起時的核心區域是在中原地區。從《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分圖中我們就能看到,當時以中原為中心,四周已經有了大量的諸侯國,而古蜀國則孤零零地位于群山包圍的四川盆地之中,其發展相對滯后。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分圖

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優越的自然環境,需要便利的交通條件,同時也需要歷史機遇等各種因素。在不同的時代,城市發展所需的自然條件、交通條件以及歷史機遇又是不同的。在農耕時代,成都平原自然環境優越,適合古代農業和傳統手工業的發展。四川盆地雖然相對封閉,但成都往北有蜀道到達關中平原,往東有錦江、岷江和長江連通江漢平原。這兩者能夠滿足古代生產力條件下,和中原核心區域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需求。而盆地周圍的高山,又能保護四川地區少受戰亂的侵擾。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平原的對外交通

有文明必有大江,有大江必有大城。所謂一年成聚、兩年成邑、三年成都,這就是成都這座城市名稱的由來。作為年徑流量、年平均流量更大的長江支流,岷江曾一度被古人認為是長江的源頭。不過也因此成都平原曾水患不斷,直到戰國時李冰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才真正地成為了天府之國,成都也因此迎來了在農業時代的騰飛。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平原示意圖

從寶墩文化起,成都的歷史有4500年;從金沙文化起,成都的歷史有3000年;從秦國筑城起,成都的歷史有2300年。公元311年,張儀、張若筑成都城,后來李冰又開鑿郫江、外江流經成都,形成“兩江珥市”的格局。此后兩千年,成都的城市名稱從未改變,成都的城市中心從未改變。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通史》中的秦代成都城歷史地圖

漢賦四大家中,司馬相如和揚雄皆是成都人。漢代成都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城市擴大,西漢末期成都成為全國第二大城市,人口僅次于長安。兩江此時被通稱為“錦江”。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通史》中的漢代成都城歷史地圖

蜀錦曾馳名天下,三國時期成都城西筑錦官城,成都由此得名“錦城”,織錦作坊所在地則被稱為“錦里”,這大概就是成都武侯祠旁著名景點錦里名稱的由來。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通史》中的三國成都城歷史地圖

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前所未有的大動亂時代。當時的成都也被戰亂所破壞,出現了之一次長期衰退,至隋代時才得以復蘇,整個中國也到了秦漢之后又一個高峰的起點。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通史》中的隋代成都城歷史地圖

秦城之后,成都的城市格局延續了一千年。唐朝末年南詔數犯成都,對成都城造成了嚴重破壞,876年,時任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高駢筑羅城。他使郫江改道。讓兩江形成環繞全城的護城河,又在合江亭處匯合,成都自此形成了“兩江抱城”的城市新格局,這一格局又延續千年直到解放前。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通史》中的唐代成都城歷史地圖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許多城市的命運也由此改變。關中的日漸殘破,讓中國政治中心此后逐步北移,經濟中心南移,西安這座城市由此衰落,而北京則冉冉升起。玄宗皇帝逃入四川后,成都被改稱為“南京”,隨之而來的,還有無數躲避戰亂的文人和工匠。成都在唐末、五代、兩宋期間,由于相對安定的環境和大量人口的南遷,反而得到了大發展,在當時和揚州并稱為“揚一益二”,天府之國成為成都的專稱。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安史之亂和玄宗入蜀示意圖,基于臺灣中研院“中華文明時空基礎架構”之唐代741年地圖繪制。

秦、漢、唐時期,中國的政治中心都在關中平原,關中地區的經濟、文化也非常發達。但關中易受多個方向的威脅,四川地區靠近關中,易于和政治、文化中心交流,又相對安定,是秦漢統一全國以及唐末藩政割據時唐王朝賴以仰仗的大后方。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關中和四川的緊密關系示意圖

在前后蜀時期,當時的成都氣候溫潤,水源充沛,人們又開渠筑堰,使得城內河渠縱橫,成為了一個“水城”。當時城內有解玉溪、金水河及眾多小水渠;城外有錦江、清遠江;城內外有摩訶池、江瀆池、萬歲池等湖泊。作為前后蜀都城,皇親貴胃們又遍植花木,廣建園林寺觀,成都因此被稱為“蓉城”。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通史》的成都園林歷史地圖

在這段歷史巔峰期,南宋川陜四路巔峰人口有1330多萬,成都府路占比超過40%。北宋時四川曾一度占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堪比現今北上廣之和。成都的絲織、造紙、瓷器、印刷、茶葉等聞名天下,還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

許多文人墨客更是慕名而來,留下諸多描述當時繁華光景的文學作品。比如南宋的李良臣就曾經這樣寫到:

成都,西南大都會,素號繁麗。萬井云錯,百貨川委,高車大馬決驟乎通逵,層樓復閣,蕩摩乎半空。綺彀畫容,弦索夜聲,倡優歌舞,娥?b靡曼,裙聯袂屬。奇物異產,瑰琦錯落,列肆而班市。黃塵漲天,東西冥冥。窮朝極夕,顛迷醉昏,此成都所有也。

詩人杜甫長居成都期間,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登樓》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花卿》

而南宋詩人陸游,更是毫不吝嗇地夸贊當時成都的秀美景色: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梅花絕句》

雨過荒池藻荇香,月明如水浸胡床。

天公作意憐羈客,乞與今年一夏涼。

《江瀆池納涼》

倚錦瑟,擊玉壺,吳中狂士游成都。

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

《成都行》

兩宋時期中國長期受到北方遼、金、元和西夏的威脅,但直到元代重修南北向的大運河前,滹沱河、黃河、淮河、長江等東西向的河流一直都是兩宋軍事防御的根本所在。河防重在爭奪中上游地區,如山西,關中、四川等,所以四川地區政治軍事地位依然重要。不過也因此,四川從大后方成為了宋元戰爭的國防之一線,如同歷史上中原地區和關中地區一樣,遭受到了戰爭的慘重破壞,為后來成都的衰落埋下伏筆。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兩宋中國的國防形勢示意圖

古圖時代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在經歷唐末、五代和兩宋時期的輝煌之后,四川地區先后遭遇了宋元戰爭、元末農民戰爭、明末李自成入川、張獻忠入川、清軍入川、三藩之亂等戰亂的慘重破壞,使得成都城數次被毀。氣候變化也導致城內外湖泊逐漸萎縮干涸,宋朝頂峰時人口千萬的四川地區,到了清兵入川時,能統計到的人口居然不足十萬。當時成都城內屋舍盡毀、草木叢生、麋鹿游走、猛虎橫行,入城的清兵只好住在城墻之上。曾經富庶的四川成了中國虎患最嚴重的地區,直到后來“湖廣填四川”才逐步恢復,這大概是成都歷史上的至暗時代。

除戰亂的破壞外,元、明、清三代,成都遠離政治中心北京、經濟中心江南、交通樞紐京杭大運河,此后南北之爭基本沿著這一線展開,四川盆地的政治和國防價值因此大大減弱。成都失去了往昔的經濟和文化地位,且無力恢復,這是成都繼兩晉南北朝之后,第二次的長期衰退,而且時間更長。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元明清時成都與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關系示意圖

不過明清時期倒是留下了一些寶貴的成都地圖,所以我將這個時代,稱為古圖時代。比如在明朝天啟年間《成都府志》中,就存有數張寶貴的地圖。明洪武4年(1371年),李文忠在宋元城墻的基礎上重新修筑磚制新城,磚城基礎寬約8米 , 高約11米,城門四座,均建有甕城。

在《府治合蜀郡縣山水名勝圖》中,我們能夠看到城內東西各有成都、華陽兩縣,兩縣共治省城成都。華陽縣建制于唐初,縣治直到解放后才從成都城內遷到現在人們所熟知的華陽片區附近,上世紀60年代并入了雙流縣。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府治合蜀郡縣山水名勝圖》

《府治三衢九陌宮室圖》則是現存最早的成都城市地圖。圖中最顯眼的莫過于城中心的蜀王府,也就是成都老百姓口中的“皇城”。蜀王府規模龐大,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麗宏偉的一座,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其大小堪比故宮。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府治三衢九陌宮室圖》

除了這些 *** 建筑外,城中還有大量不輸于當時南京和北京的宗教建筑。

成都的宗教建筑歷史悠久,昭覺寺、大慈寺在唐宋之際已是香火鼎盛,圖中還有金像寺、金沙寺、金繩寺、西蓮寺、白馬寺、梵安寺、正法寺、萬壽寺、青羊宮、真武宮、重陽觀、寶光寺、白云庵等;有供奉俗神和其它外來宗教的, 如城隍廟、南瀆廟、五顯廟、火神廟、關王廟、溫帥廟、玄壇廟、 *** 寺等;有祭祀圣賢的, 如禹王廟、諸葛祠、武侯祠、射洪祠、鄉賢名宦祠、六賢祠、趙公祠、喬公祠、大儒祠、潛溪祠、文昌祠等。

后來《成都府志》中為此寫到,“蜀城敝久, 今則補舊增新。樓閣壯麗, 雉堞雄嚴。屹然, 天府之勝矣!”。

不過剛恢復一點元氣的成都,在明末清初再次毀于戰火。因為城市已經徹底成為廢墟,又沒有人口,所以清初成都城的重建前后耗時上百年。到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時任四川總督的福康安奏請皇帝撥巨資徹底重修了成都城墻。據載新城周長約22.8公里,寬約5.5米,高約9米。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通史》中的清代成都城歷史地圖

清代成都城在秦代少城的遺址之上,修筑有專供八旗駐軍及家眷使用的滿城,城內有許多的胡同,到了民國后才允許百姓自由進出。如今成都的知名景點寬窄巷子,就是在滿城遺跡的基礎上新建的。


清乾隆年間的《四川全圖》,由當時的宮廷畫家董邦達繪制,其中有一張《四川成都府附郭成都縣、華陽縣》地圖,讓我們看到了清中期成都城的樣子。此圖雖看起來似圖似畫,卻是乾隆初年用兵金川所制,標注有四川各縣的城防兵力和倉儲錢糧,是古代的“軍事地圖”,不過此圖應繪制于重修城墻之前。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四川全圖》中的成都

和前圖相比,此時用于科舉考試的貢院已經改到了蜀王府內;蜀王府西側到城墻間。城外的成都市知名建筑九眼橋,在明朝地圖中尚標注為鎮江橋,此時則注為九賢橋。

明朝時城內外的廟宇不少已消失不見,多處地名已經和現今高度相似,如城內的文殊院、北較場、提督衙門、鹽道衙門,城外的武侯祠、紅牌樓、青羊宮、浣花溪、草堂寺、萬里橋、安順橋、薛濤井、沙河鋪、九里堤、駟馬橋、昭覺寺、天回鎮等。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此時成都已經在戰亂后再一次恢復回來,雖然早已不復當年繁華,但千年古城依然在。正如后來1933年川大圖書館收藏到這套散落民間的《四川全圖》時,所寫的序言一樣:

閱者可觀國家之盛衰、山川之險要、地理之沿革、制度之變遷。

近圖時代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世界在不斷發展,而中國也將注定改變。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許多城市的命運殊途。好比上海,當海洋時代殖民者的堅船利炮打開國門后,在短短幾十年里它就從一個縣城發展成了中國之一大城市,也因此成了抗日戰爭期間,中日兩軍反復糜戰的戰場。到了近代,曾經“門泊東吳萬里船”的成都,只是一座深處四川盆地之中,陸上不通鐵路,水上不能航行輪船,水陸交通皆不便的內陸城市。

此時的成都,即比不上北京、南京這樣的都城;又沒有上海、天津、廣州、香港、青島、大連等沿海城市的區域優勢;也不如東北背靠蘇俄的哈爾濱、長春和沈陽,內陸九省通衢的武漢等城市;甚至不如省內兄弟,坐擁長江航運之利,抗戰時作為陪都的重慶。此時的中華大地風起云涌,戰亂不斷,成都在這一時期并沒有什么顯著的發展,城區范圍基本還是在兩江抱城的歷史格局之中,進入了一個蟄伏時代。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一個簡單的民國鐵路示意圖

清末法國人馬尼愛游歷成都時曾這樣寫到當時成都的落后,這也是當時落后的中國,許多古老城市的縮影:

所經房屋,穢敗摧朽,如人身之患 *** 風,無一塊兒好肉,甚至誤入不同之巷,時須跨過垃圾之堆。街道既不合縫,又極滑達,經行其上,跌撞不止一次。沿途臭氣撲人,飽嘗滋味。

清末的成都,已經遠不如李良臣和陸游作品中的那個成都,但即便如此,成都依然在慢慢的融入這個世界,開始艱難的現代化過程。清末新政后,周善培在成都新辦警察,開始整頓成都衛生,據稱:

街道無渣滓,街道無死鼠死貓,殺房盡移城外,戮人移于蓮花池,街邊尿缸一律填平,各街茅房改良盡善,病死豬不準入城,旅棧填窗通空氣,認真修理陰溝,井邊不許淘米洗衣,染坊臭水不準亂傾,街上不準喂豬。

在1911年出版的《新訂成都二十七區圖》中,相比前圖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無數的變化。當時成都已經新增了許多的街道和近現代設施,按警察安防被分為二十七個區,城外也有了若干個區,人口則應在30萬以上。很多現今成都的地名都能在圖中找到,如梨花街、西御街、寧夏街、指揮街、走馬街、東大街、漿洗街、上西順城街等。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1911年《新訂成都二十七區圖》

城內已經有了幼兒園、近代小學堂、女子中學、高等學堂、醫院、警察局、消防隊、工廠、公司、新式商場、銀行、郵政局、外國領事館、教堂等。據載當時街道上有路燈,生活有自來水,街面干凈整潔,路上有警察巡邏,城防有新軍,對外通訊可以使用電報,城內通訊可以使用電話。滿城內則依然封閉,缺乏近現代化設施,而皇城則在科舉取消后,開始新建多所學堂。

不過在抗日戰爭這一民族存亡的生死時刻,四川盆地作為大后方,再次凸現出了它巨大的國防價值。而國防價值必將帶來政治、經濟地位的提升,只要解決交通問題,成都平原優越的自然條件又將再次助推成都的復興。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在抗戰中,日軍始終沿著海路、鐵路、長江等交通線發動進攻

成都雖然從清末即開始新辦公路,不過由于清末和民國初年的亂局并未有什么大的進展。在1931年前,成都只有成灌、成簡等幾條里程極短的公路。抗日戰爭戰爭爆發后,當時同屬四川的成渝兩地政治地位迅速提高,1934年,國民 *** 下令緊急搶通四川到云南、湖北、湖南、陜西幾省公路。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1941年《中華民國公路全圖》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可在無數筑路工人的付出和犧牲下,僅僅過了兩年,川陜公路等出川要道就被紛紛搶通,保證了蘇聯和美國的援助物資能夠從南北兩個方向暢通無阻的運往大后方。在1941年的《中華民國公路全圖》中,已經可見成都建好了大量公路,交通得以改善,只是計劃中的成渝鐵路和寶成鐵路(圖中到天水),則因為戰事變得遙遙無期。此后大量人口和工業得以順利內遷四川,成都人口迅速增長。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中華民國公路全圖》中的成都


抗戰中成都更是修建了多個機場,是抗戰中盟軍在國內最重要的空軍戰略基地,可起降B-29轟炸機直接轟炸日本。飛機的出現,打破了群山和海洋的阻隔。這似乎也冥冥之中,為成都后來成為全國第四大的空港之城,以及擁有成飛等諸多航空產業打下了基礎。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1933年《成都街市圖》

不過進入近現代后,城市的發展除了交通,還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近代以來成都陸續興辦了多所高等院校。比如從1896年四川中西學堂成立至今,四川大學已有百年歷史。在抗戰爆發前的1927年,四川五大專門學校正式合并組建了公立四川大學。1931年,國立成都大學、國立成都師范大學、公立四川大學又合并為國立四川大學。在1933年《成都街市圖》中,我們就能看到曾經在蜀王府中辦學的四川大學。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街市圖》中的四川大學

后來并入川大的華西大學則于1910年正式開學。其在華西壩的建筑群可以在圖中下方找到。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街市圖》中的華西大學

不過這張地圖還無法看到四川大學望江校區。在1939年,面對嚴峻的戰爭形勢,當時的國立四川大學南遷到峨眉辦學,直到1943年抗戰形勢好轉后才遷返成都,校址也搬遷到現在的紅瓦寺一帶。在1948年的《成都市郊圖》中,我們就能找到望江樓附近的四川大學校址。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市郊圖》中的四川大學望江校區

而在1945年《成都市及郊外地圖》中,我們還能找到更多關于成都的城市記憶。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1945年《成都市及郊外地圖》

比如在城西我們就能找到“光華大學”。1938年,原本在上海的光華大學因抗戰內遷,建立了光華大學成都分部。抗戰勝利光華大學遷回原址,成都分部就成了西南財經大學的前身。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現圖時代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百廢待興,西南地區還尚未解放。不過到了1950年6月,成渝鐵路已經全線開工,從1903年開始規劃,歷時近50年位未鋪一條鐵軌的成渝鐵路,到了1952年6月即竣工,是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之一條鐵路。當年7月,成渝鐵路正式開通,火車北站正是此時投入運營。就在當月,橫跨秦嶺、大巴、劍門天險的寶成鐵路開工,到1956年通車,一時天塹變通途。

建國后我國的國防形式依然惡劣,曾經在北方受到蘇聯的長期威脅,現在則和美國摩擦不斷,印度也在慢慢崛起。我國建國后也的確和這三個國家都發生過戰爭或者軍事沖突。四川盆地獨特的地理條件,保證了它可以給予北方、沿海和 *** 地區足夠的支撐,因此需要繼續長期承擔大后方的歷史責任,這注定了成都會再一次迎來發展,這是成都的發展時代。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我國的國防形勢簡單示意圖

在1952年出版的《成都市城區圖》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成渝鐵路和火車北站均在規劃之中。而市中心則隨著時代的變化,出現了許多以“人民”命名的地名,比如人民 *** ,人民公園、人民南路、人民體育場、勞動人民文化宮等。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1952年《成都市城區圖》

50年代成都參考蘇聯經驗制定了城市發展規劃,將兩江抱城改為核心放射,成都、華陽兩縣改為東城區和西城區。在一五二五計劃中,成都興建了錦江電機廠、新興儀器廠、西南無線電器材廠、成都發電廠、紅光電子管廠、國光電子管廠、132廠(成飛集團前身)、420廠(成發集團前身)、無縫鋼管廠、電子10所。三線建設時期,成都建立了30所、611所(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科研院所。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市規劃館網站1954年版成都市總體規劃圖

改為東西城區后,成都逐步形成東城工業生產,西城辦公居住的城市格局。改革開放后國防形勢好轉,80年代川內諸多三線建設工廠,如在達州的四川航天工業集團陸續改遷成都,形成了現在成都航空、航天、電子產業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國防工業,成都在新世紀的復興也就無從談起。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市規劃館網站1982年版成都市總體規劃圖

改革開放后,成都經濟快速發展,新的規劃與時俱進,定下了單中心環狀加放射的發展規劃。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1989年出版的成都地圖中,可見成都于1986年,依照環狀放射規劃改擴建完成的一環路。有人民南路和蜀都大道兩條筆直的現代化大道。城東此時工廠林立,鐵路縱橫。城北已經發展到了火車北站附近,依托交通樞紐地位,逐漸形成了以商品集散批發知名的荷花池片區,成就了首批利用改開富起來的個體老板。1958年興建成昆鐵路時開始建設的火車南站則依然孤零地在一片田野包圍之中。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美國中央情報局1989年出版的成都地圖

而前幾副地圖中,占據中心位置,歷經多次戰火卻茍延殘喘的老皇城,再也沒有逃過消亡的命運。它于文革期間被徹底摧毀,變成了1968年興建的“ *** 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科技館,以及聳立在門前的巨大毛主席像。拱衛它的成都老城墻,則在文革前就被拆毀殆盡,如今只留下十處殘址。

星圖時代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市規劃館網站上的成都最新規劃圖

隨著時代的發展,紙質地圖開始電子化和互聯網化。在谷歌地球1984到2016年間的成都衛星變遷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近30年成都奮起直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速發展,GDP排名進入全國前十,成為了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綜合實力位列新一線城市之首,這是成都的復興時代,也是中國的復興時代。

1990年,成都市進行區劃改革,將原來的東城區和西城區改為環繞全城的武侯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成華區,成都奠定了五城區格局,但同年依托于武侯區的高新區成立,這才是后來三十年的大贏家。93年底成都建成二環路、2001年建成繞城高速(四環),2002年建成三環路,成都開始了他的極速擴張之路。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市規劃館網站1994年版成都市總體規劃圖

在1996年的《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1995-2020》中,成都即提出保護耕地,控制城西城北開發,改變單核放射格局,開始向東向南發展的戰略。由于當時東邊尚有大片尚待搬遷的工廠,所以向東向南發展,實際上變成了向南。南延線從此承擔了打破單核格局的使命,猶如一把利劍一路直插到繞城外,連接起新的雙核之一天府新區。城東則隨著國企的沒落進入了一個陣痛時代,破舊的廠房,飛揚的塵土、下崗的工人,成了“東窮”的代名詞。

城南則隨著2000年后桐梓林、神仙樹高端住宅片區的開發,逐漸成了“南富”。隨著信息產業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高新區勢不可擋,成了成都發展最快的地區,城南的軟件園、孵化園、會展中心、環球中心等成了成都人盡皆知的地方。

2001年金沙遺址的發掘轟動世界,較好的自然環境,平坦的地勢,沒有工業,集中了省 *** 、市 *** 辦公地和大批文化展館,再加上杜甫草堂、浣花溪、青羊宮、文殊院、寬窄巷子等歷史悠久的文化遺跡,讓城西青羊區成了所謂的“西貴”。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市規劃館網站2011年版成都市總體規劃圖

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帶動之一批人富起來的火車北站片區,此時已經成了臟亂差的代表,荷花池市場搬遷到了城外,曾是成都市名片的火車北站嫣然成了大毒瘤,十多年來要徹底改造之聲不絕于耳。

到了2010年左右,城東老工業區大片被整理出來的地塊開始逐步開發。成華區的紅光電子廠,被改建成了“東郊記憶”,錦江區的鋼管廠,除了留下“鋼管廠串串”外,還形成了現在的攀成鋼高端住宅片區,而金牛區則開始了艱難的北改之路。

成都在提出向東向南發展20年后,在最近幾年才真正大張旗鼓的打出了“東進”的旗號,只不過此時東邊龍泉驛已經和主城區連成一片,這次的向東發展,一口氣到了龍泉山以東,原先的五城區統統成了中優的老城區。發展規劃也從“兩山夾一城”變成了“一山連兩翼”的公園城市,秦皇寺、新機場成了新的時代寵兒,直到今日。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市規劃館網站上的最新成都市總體規劃圖

談完了成都的今天,那么成都的未來在哪里?我說過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自然條件,需要交通條件,也需要歷史機遇等等,在我國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圖中,如果以國內來看,成都其實在鐵路網中處于相對邊緣的地位。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2016年發改委《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的配圖

但我們以世界的角度來看,高鐵拉近了歐亞的距離,高鐵比海運更近更快。成都和沿海的交通格局差距將被縮小。而我們的國家要真正的發展壯大,也需要東西部均衡發展,而不是任由地區差距不斷擴大,這些都是成都未來的機遇。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市規劃館網站上的成都鐵路交通規劃圖

在新的時代,如果我們忘掉曾經保護過,或者阻礙過成都發展的群山,當空運突破了大海和山脈,地球也就變成了一個平面,成都建設國際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理念,絕非空穴來風。幾百年前開啟的大航海時代鑄就了沿海城市的輝煌,而高鐵和航空時代則是西部內陸城市的機遇。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都市規劃館網站上的成都航空規劃圖

不過中國還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激烈競爭下,成都一個城市的力量是不足以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匹敵的。成都的未來就在于和歷史上本屬一家的兄弟城市重慶聯手發展,輻射周邊落后地區,共同打造成渝城市群,成為中國的第四級。

地圖上的成都千年城建史

成渝城市群規劃圖


參考資料:

《成都通史》

《明代成都城郭營造與城市布局》陳世松

《近代西方人筆下的成都地理認識》葛麗平

《近代化初期成都的城市形態與社會空間》蔣忠巡


客服微信號碼

客服微信號碼

客服微信號碼

客服微信號碼

留言咨詢
提交留言

您將免費獲得

  • 全面診斷

    您將獲得專家對您公司申請資質所需條件的全面診斷服務,我們不同于傳統代辦公司,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淺顯的建議

  • 找出疏忽點

    我們在了解您公司的基本情況之后,將挖掘出您公司目前不利于資質申請的疏忽點,還將詳細說明您在申請資質時應當改善的確切的事項。

  • 分析需求

    我們通過豐富的從業經驗,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確認好符合您實際經營情況的資質需求。

  • 定制方案與報價

    對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將結合您公司目前的情況,我們將為您量身定制一份資質代辦方案及報價單。

獲取方案

×
請設置您的cookie偏好
歡迎來到資質參謀
我們希望在本網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網站的安全、高效運轉及服務優化,有關我們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請點擊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決絕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