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地圖制作呈現空前繁榮的局面,從內容、形式到繪圖材料都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其原因有哪些呢?
科技創新與普及的結果
中國古代文明在經歷了四千年的發展之后,到了宋代在科學技術上出現了重大突破。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指南針應運而生。
四大發明對地圖測繪有些什么影響呢?制圖講究“四至八到”,要求有準確的方位數據。顯然,用指南針測定方向比觀測日影要準確得多。使用指南針測定的方向數據,在制圖時將可能真正實現“準望”。經過千年的發展,紙張生產工藝已經比較成熟,紙張被廣泛用來印制書籍。這樣,就為印制紙質地圖提供了條件。活字印刷要求刻制字模,從而造就了掌握刻繪、雕版技術的能工巧匠。在《長安圖》石刻殘片上刻有:“元豐三年五月五日,龍圖閣待制知永安軍府事汲郡呂大防題,京兆府戶曹參軍劉景陽按視,?州觀察推官呂大臨檢定,?~州觀察支使石蒼舒書,工張?v畫,李甫安、師民、武德誠鐫。”明確記載了刻石的主持者、審查者、書寫者、畫工、刻工的姓名。將雕刻技術應用于地圖制作,就出現了雕版印刷地圖、木刻立體地圖和石刻地圖。可見,宋代地圖的多樣化與科技創新與普及有密切的聯系。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水浮式指南針
*** 鼓勵與倡導的反映
宋朝廷對科技發明創造給與獎賞和鼓勵,促進了地圖制作的繁榮。
沈括獻《守令圖》,賜絹百匹;徐兢出使朝鮮后,撰寫了《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宋徽宗賜其進士出身,由禮物官升任大宗正丞事兼掌書學,如此等等。鼓勵發明創造的政策成為包括制圖在內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力。因此主動繪制地圖的朝廷大臣、邊防將帥、地方官員與學者增多了。比如,南宋大臣黃裳制作了木刻地理圖呈上。曾在邊防任職的官員先后制作了《河西隴右圖》、《祥符山川城寨圖》、《涇原、懷慶兩路州軍山川城寨圖》等戰區地圖。地方官員繪制并石刻了《華夷圖》、《禹跡圖》、《平江圖》、《靜江府城池圖》等,刻板印刷了《地理圖》、《歷代地理指掌圖》等。史籍中關于獻圖的記載很多,如宋初的知北海軍的許仲宣“度其山川形勢,地理廣袤,可以為州郡,因畫圖上之”(《宋史?許仲宣傳》);曹翰繪制了《幽燕地圖》,趙太祖曾利用此圖研究燕云十六州的形勢;1015年出使西蕃的楊承吉獻出了《西蕃地理圖》;1041年出使吐蕃的劉渙獻上了《西州地圖》;1075年沈括編撰了《使契丹圖抄》。
晉獻契丹全燕之圖
宋代的許多著名的地圖是皇帝下詔編繪的。比如《淳化天下圖》、九域圖》、《守令圖》都是奉詔繪制。根據詔令,各州府逢閏年向朝廷報送本地地圖,到了雍熙二年(985),朝廷收到的州府軍監地圖約400幅。至道二年(996),兵部職方員外郎吳淑認為,各州府邊界犬牙交錯,造送的地圖彼此難以接邊,奏請各路的轉運使每十年造送一次本路地圖,報送職方司,這樣“所冀天下險要,不窺牖(you)而可知,九州輪廣如指掌而斯在”(《宋史?吳淑傳》),宋太宗批準了這一奏請。十年后,即景德四年(1007),各路轉運使造送的地圖送到朝廷,宋真宗命令樞密院畫工據此繪制了《山川地形圖》。皇帝的關注與支持,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因而促進了制圖的繁榮。
多元化制圖主體的體現
古代,地圖常作為密件收藏在宮廷。地圖的編繪主要由 *** 的專門機構如兵部職方司或有制圖專長的重臣如裴秀來完成。隋唐時期,建立了各地造送地圖的制度,地圖的制作主體就多起來了。到了宋代,人們的地理知識更加豐富,制圖技術更加普及,制圖主體也更加多元化了。
沈括畫像
宋代的地圖制作者中,有欽命的主管國家某一方面的大臣,如編繪了《守令圖》的主管國家財政的權三司使沈括;有主管地圖測繪的官員,如編繪《河西隴右圖》的兵部員外郎鄭文寶;有出使外國的使者,如編撰《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的徐兢;有各路的行政長官轉運使,他們每十年造送一次本路地圖;有各級地方官吏,如石刻《九域守令圖》的四川榮州刺史宋昌宗;有駐防邊疆的軍事統領,如繪制《涇原懷慶兩道圖》的環慶路兵馬都鈴轄曹瑋;由從事教育的學者,如在學校刻印《禹貢山川地理圖》州學教授陳應行等。由于不同的制圖主體的經歷不同,制圖的目的不同,制圖技能不同,就會繪制出不同內容、不同樣式的地圖。因此,宋代地圖多樣化是多元化制圖主體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