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數據是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為基本數據源,根據它的屬性信息建立數據解譯標志,可提取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人類通過遙感衛星傳感器獲取和積累了大量遙感數據信息,但目GPS前還不能有效處理和充分利用這些數據,遙感信息解譯模型的建立則可以改變這種狀況。此外,遙感信息模型作為地理信息模型的一部分,它的發展也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遙感信息解譯標志和模型建立的條件
現在,各衛星遙感傳感器所選接收電磁波譜的波段范圍大體相同,其全色波段范圍也是基本一致的,目前主要依靠接收地面反射電磁波獲取衛星遙感數據,有利于建立合適的遙感影像解譯標志和模型。經過幾十年的應用,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衛星遙感數據和經驗,且數據的質量穩定可靠,有利于建立公用的遙感數據解譯標志和模型。衛星遙感技術發展很快,如法國SPOT5衛星影像分辨率可達到2.5米,并可獲得立體像對,進行立體觀測,為高精度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采集提供了可靠保障,也為遙感影像解譯標志的建立和遙感影像信息模型的開發與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衛星遙感傳感器和遙感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很快,一些傳感器的立體觀測,各類遙感數據分辨率的提高和遙感。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數據增強處理技術的發展,為遙感影像解譯標志和遙感影像信息模型的開發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計算機硬件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遙感影像數據的快速解譯和處理提供了可靠的支持。遙感數據處理和解譯軟件的發展為遙感信息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支持。
影像解譯標志的建立
遙感影像解譯標志也稱判讀要素,它能直接反映判別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解譯者利用這些標志在圖像上識別地物或現象的性質、類型或狀況,因此它對于遙感影像數據的人機交互式解譯意義重大。建立遙感影像解譯標志可以提高我國遙感影像數據用于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采集的精度、準確性和客觀性。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貌和氣候差異很大,可GIS根據地貌、氣候條件,把全國劃分為不同類型地貌樣區,在簡型地貌樣區建立各基礎地理信息要素的解譯標志,有利于用正確的 *** 確定采集范圍。對于某些特殊地理信息要素,可建立專門解譯標志。在建立遙感信息模型時,可把這些屬性添加到邏輯運算內。對于建立解譯標志所采用影像的季節應避免植被覆蓋度高的夏季,避免使用積雪較多、云層遮蓋或煙霧影響較大的數據。要根據滿足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提取的要求選擇遙感影像波段組合順序及與全色波段進行融合。在對數據進行增強處理時,要避免引起信息損失。
在影像上選擇典型的標志建立區的要求是:范圍適中以便反映該類地貌的典型特征,盡可能多的包含該類地貌中的各種基礎地理信息要素類且影像質量好。標志區的選取完成后,尋找標志區內包含的所有基礎地理信息要素類,然后選擇各類典型圖斑作采集標志,然后去實地進行野外校驗,對不合理的部分進行修改,直到與實地相符為止。同時拍攝該圖斑地面實地照片,以便于影像和實際地面要素建立關聯,表達遙感影像解譯標志的真實性和直觀性,加深使用者對解譯標志的理解。
遙感影像解譯標志的建立有利于解譯者對遙感信息作出正確判斷和采集,這對于用人機交互方式從遙感影像上采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作業區范圍很大、作業人員知識背景差異也很大且外業踏勘不足的情況下,可以使作業人員迅速適應解譯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解譯采集要求。但是人機交互式解譯畢竟無法對大量衛星遙感數據進行快速處理,這就需要建立較為完善的遙感信息解譯模型,以便于用計算機對遙感信息進行解譯和采集。遙感影像解譯標志是遙感信息模型建立的前提和基礎,有了較為準確的遙感信息解譯標志,才能建立較為實用的遙感信息模型。
遙感信息模型的建立
遙感信息模型由地形模型、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構成,是用遙感信息和地理信息影像化的 *** 建立的一種模型,它是形象模型與抽象模型結合的一類可視化模型。
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非常復雜,既有必然的規律,也受偶然因素的影響,因此,建立遙感信息解譯模型應考慮各種相關信息,利用量化分析和加權分析的 *** ,用這些因子構建遙感信息解譯模型,進行相應的邏輯分析和運算。由于影響遙感影像解譯、判讀的因子很多,也很復雜,需要進行主成因分析,在不影響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舍棄某些次要因子,簡化遙感信息模型、降低模型建立的難度。
遙感信息模型在遙感影像解譯的應用,可大大提高數據采集速度,減少人工解譯和采集的工作量。遙感信息模型是遙感信息的自動解譯和提取的基礎,也是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地學分析的模型基礎。遙感影像解譯標志和遙感信息模型是遙感信息研究的重要方面及遙感信息應用的發展方向。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9be7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