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總體分析
21世紀以來,我國區域產業結構、城鄉結構不斷調整,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國土資源整治全面展開,經濟體制與增長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區域協調 發展問題日趨突出,為進一步縮小地區和城鄉之間的發展差異,發揮地區資源優勢,改變目前我國區域資源開發與環境決策滯后,城市管理手段落后,多部門、多領域、多項目的 整體決策缺乏協調等局面,各級 *** 管理部門迫切需要通過遙感等手段及時獲取區域時空變化信息,并應用空間信息綜合分析技術,進行區域與城市發展輔助決策。
二、當前遙感技術與應用的基本現狀
遙感科學是一門綜合學科,遙感基礎研究本身就有很強的多學科綜合性,而遙感技術又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目前,大量的遙感應用需求,對遙感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對 遙感信息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二是對遙感獲取的數據量處理越來越大——海量遙感數據。因此,遙感科學發展和應用需求都需要遙感從定性過渡到定量。
經過“六五”以來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遙感應用的大國,我國的遙感應用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在這個體系中,主要包括:
- 初具規模的國家對地觀測系統;
- 具有較高運行水平的國家級資源環境遙感信息服務;
- 具有一定服務能力的重大自然災害遙感監測評估系統;
- 具有良好實效的農作物遙感估產系統;
- 已見效益的全國土地資源遙感監測業務運行系統;
- 初步的國民經濟輔助決策系統;
- 穩定運行的衛星氣象應用系統;
- 比較完善的海洋遙感立體監測系統;
- 以及其它應用系統等。
雖然說我們已經是遙感應用的大國,但應用主要是范圍外延,項目擴大,技術 *** 不成熟,精度不足,遙感技術突破不多。主要原因是基礎研究薄弱,缺乏多學科人才的共同研究 。
從應用、技術研究兩個層面和技術與應用之間的聯結來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當前存在的問題。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應用層面:
- (1)已建立不同規模的衛星數據接收和處理系統,業務運行系統基本上都是基于RS和GIS的集成應用系統,但應用模型開發還很不夠。缺少面向評估和決策的專業應用模型。
- (2)缺乏強有力的基礎理論和運行性工具的支撐,不能很好地滿足應用需求。
- (3)在 *** 應用環境下各種軟件、工具和數據庫不能很好地集成。
- (4)自主的高精度數據資源缺乏,需要更高分辨率數據的應用技術,但必須考慮業務化運行系統的運行成本的可承受性。
- (5)遙感業務運行系統建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還不夠。在不同部門和不同應用領域中數據缺少連續性和一致性。新的數據源和技術難以嵌入應用于原有應用系統。
- (6)數據資源是共同面臨的大問題,包括遙感數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問題及對基礎地理、地質等數據存在公共需求問題。必須在管理層面上走數據邦聯的道路,相互自愿,形成 機制,共同受益。
- (7)針對不同的業務,應由權威部門牽頭,多家參與。當前存在重復投入和重復建設問題,加重了投資的浪費,加劇了數據來源間的不一致性。
技術研究層面:
- (1)不同的遙感業務、不同的數據源都需采用不同的技術路線。
- (2)目視解譯仍是遙感圖像解譯的主要手段,必須發展專家系統技術
- (3)基于多時相、多源遙感數據的變化檢測、估計與分類是遙感應用處理中的共性關鍵技術,目前存在變化信息提取 *** 單一、與人工目視水平有較大差異、自動化程度低等問題。
- (4)定量遙感基礎理論與 *** 不足,表現為:實用的遙感模型不足,模型參數提取困難,反演理論與 *** 的實用化不夠,基于先驗知識的參數估計的實現中的數據源問題等。從 定性、半定性半定量到定量,有一個必然的過渡過程。定量重要,但國內剛剛起步,基礎技術突破力度與規?;瘧眠€非常不夠。波譜特征分析和面向專業應用的波譜特性庫是提 高遙感定量應用能力的重要基礎。
- (5)缺乏數據平臺和數據驗證結果,影響遙感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水平。
- (6)沒有很好的國產遙感圖像處理與應用軟件,缺乏 *** 應用環境下各種軟件、工具和數據庫的一體化集成研究。
技術研究與應用之間:
研究系統和運行系統間的差別太大,已有的技術成果不完善,大量的基于數據驅動的信息生產技術研究和面向應用的領域知識與模型開發難以有機結合,沒有好的交鑰匙的 *** ,缺乏定位明確、責任清晰和高效協同的技術研發與成果轉移機制。這一現狀不但限制了遙感信息生產技術研究成果的合格性,而且限制了對地觀測和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
三、遙感應用領域關鍵技術分析
關鍵技術必須服務于應用系統與業務運行系統。關鍵技術的內容、功能及技術指標的確定取決于相關應用部門運行系統的需求。關鍵技術的成果應當能方便地嵌入相關的信息處理 、應用模型與業務運行系統。
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總體性技術,包括共性應用基礎技術、遙感信息服務系統建設的總體方案、信息共享與系統設計、數據標準與規范等;二是服務于多個 部門應用系統的共性技術。例如,針對各應用部門共同面臨的土地類型識別與變化監測技術,著重解決土地利用二級分類調查與變化檢測中涉及的利用多源、多層次、多時相遙感 數據,及基于先驗知識(波譜特征庫與其他知識)的識別分類技術,高精度定位與配準技術,空間抽樣技術,變化檢測技術,研制具有一定智能化、并基于統一標準與規范的高效 率信息處理平臺。本平臺(軟件)可嵌入各個部門的數據處理與分析應用系統;三是服務于某個部門應用系統的應用關鍵技術。
例如:
(1)面向城市建設用地動態監測的遙感識別、分類與變化檢測技術;
(2)面向全國土地資源庫(1:10000)動態監測與更新的遙感識別、分類與變化檢測技術;
(3)面向森林資源一類調查(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的遙感分類制圖技術;
(4)面向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林相圖)的遙感分類制圖技術;
(5)草場資源與草場生產力的遙感監測與評估技術;
(6)針對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棉花、大豆、水稻)全國與全球主要產糧國的遙感農情監測技術;
(7)定量化遙感旱情監測與災害評估技術;
(8)基于機載、衛星遙感與地面環境監測站信息獲取、處理與分析的區域和城市環境(污染)遙感監測技術系統等。
四、遙感應用技術發展的基本對策
縱觀需求與現狀,遙感應用領域技術發展的基本原則應是:必須按需發展,必須重視技術與服務的結合,必須實現與其它信息資源的結合與協同,必須立足整體性的技術實 現框架,必須提高遙感信息應用的效費比。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503gg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