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國家環保總局發布了《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其中規定生態環境質量指數計算公式,公式中包括:
林地面積、草地面積、濕地面積、耕地面積、建筑用地面積、未利用土地面積、湖泊面積、河流長度等參數
這些參數都有賴于遙感手段獲取。
1.技術流程
如圖1是基于TM數據的自然生態環境評價總體流程圖,使用指數評價法,需要的生態因子為植被、土壤和地形。這個技術流程較簡單和實用,如果數據允許,可使用更多的生態 因子。 整個流程可分為三步組成部分,技術路線為:先對獲取的影像進行預處理,包括傳感器定標、幾何精校正、大氣校正和工程區裁剪;在預處理結果的基礎上提取自然生態 因子;用自然生態因子進行自然生態環境評價。除了使用常用的傳感器定標工具、幾何校正工具、大氣校正擴展模塊以及圖像裁剪工具。還頻繁使用Bandmath、Density Slice等工具。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圖1 自然生態環境評價總體流程圖
2.各個步驟關鍵技術點
一、 數據獲取與處理
傳感器定標參數是原始的DN值與輻射能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在重采樣之前(如幾何校正)預要先進行定標。
幾何精校正是基于參考影像進行的,校正結果能與DEM數據匹配。注意重采樣采用最鄰近 *** 以保持原始的像元值。
大氣校正使用FLAASH工具完成。由于FLAASH是根據圖像地物來估算部分大氣環境參數,因此在完成幾何精校正之后再做大氣校正。
在大氣校正結果的基礎上裁剪工程區。
注:如果使用ETM數據,為了提高數據分辨率,完成傳感器定標后進行圖像融合。
二、 生態因子生成
結合現有資料情況,并依據評價指標選取的原則,本方案選取植被、土壤、地形三個最基本的要素作為評價區域自然生態環境的生態因子。以“植被蓋度”和“土壤指數”作為植被和土壤的生態因子,“坡度”作為地形因子。
植被蓋度
植被覆蓋度是根據前人研究的NDVI估算模型:
FC=(NDVI-NDVImin)/(NDVImax-NDVImin)
其中NDVI是歸一化指標指數,NDVImax表示區域更大NDVI值,NDVImin表示區域最小的NDVI值。由于圖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噪聲,NDVImax和 NDVImin并不一定是更大NDVI值和最小的NDVI值,可以根據直方圖分別取兩頭“拐點處”的值。
注:當NDVI小于NDVImin,FC取值為0,NDVI大于NDVImax,FC取值為1。
土壤指數
土壤指數同樣采用前人研究的模型裸土植被指數(GRABS)(楊存建,劉紀遠,2002):
GRABS = VI-0. 09178 BI+ 5. 58959。
VI和BI分別為穗帽變換的綠度指數和土壤亮度指數。BI和VI指數可分別用來評價裸土和植被的行為,VI指數與不同植被覆蓋有較大的相關性,土壤亮度對植被指數有相 當大的影響,裸土信息變化的主要部分是由它們的亮度造成的,故由 BI和 VI線性組合形成的裸土植被指數能很好地反映土壤的 *** 情況。
注:裸土植被指數不能充分評價土壤情況,比較合理的是用土壤肥力、土壤侵蝕狀況等。這里由于數據的原因,只能用裸土植被指數。
坡度
基于DEM數據生成
評價因子生成之后,直接用它們去進行評價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各指標項的量綱不一致,所以沒有可比性。各指標的量化分值依其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貢獻程度,采用統一順序原則, 即按照它們對生態環境正向影響的大小,從高到低分為若干級,對環境質量貢獻越大,編碼值越大,反之則編碼值越小。各個參評因子數據經過歸一化化后是一組反映其屬性特征的數值,其值介于1~10 之間。如下是對植被蓋度的歸一化,其他因子類似。
根據實際情況,植被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貢獻程度,依據植被的覆蓋度分為10級,覆蓋度越大編碼值越大。
三、 生態環境評價編碼值 覆蓋率% 1 0-10 2 10-20 3 20-30 4 30-40 5 40-50 6 50-60 7 60-70 8 70-80 9 80-90 10 90-100 自然生態環境評價的 *** 很多,但公認的、常用的 *** 只有幾種,如指數法與綜合指數法、特爾斐法、景觀生態學法、評分迭加法等。結合實際情況,本方案選擇的是指數法與綜合指數法。
本方案選擇的評價模型是指數法與綜合指數法:
E=W1 Sv+W2 Ss +W3 *St
根據每個因子貢獻量大致估算的權重,如使用權重值為:W1=0.7,W2=0.2,W3=0.1,
得到的環境評價結果是一個單波段的灰度圖像,我們可進一步分成4個環境級別,如下表所示。
評級等 級 | 綜合評價指數 | 說明 |
優 | 9~10 | 自然生態環境基本未受到破壞,生態結構合理、穩定、生態系統自身功能和自我恢復能力很強。 |
良 | 6~9 | 自然生態環境基本未受到破壞,生態結構比較合理、穩定、生態系統自身功能和自我恢復能力較強。 |
中 | 4~6 | 自然生態環境基本受到破壞,生態結構基本合理、穩定、生態系統自身功能和自我恢復能力較弱。 |
差 | 1~4 | 自然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生態結構不合理,生態系統自身功能和自我恢復能力很弱。 |
如下圖2為自然生態環境評價結果。
圖2 環境分級評價結果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270gg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