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之一個五年,是我市實現新時代大美新臨沂“由大到強、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戰略性轉變的關鍵五年。基礎測繪是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服務而實施的一項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空間支撐。深入謀劃全市基礎測繪事業發展,全面推進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對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基礎測繪條例》《山東省測繪地理信息條例》規定,按照《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山東省“十四五”基礎測繪規劃》《臨沂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確定的目標和要求,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是全市“十四五”期間基礎測繪工作的綱領性和指導性文件,是 *** 履行職能的重要依據;本規劃主要適用于市本級基礎測繪,縣級基礎測繪規劃可根據本規劃并結合各縣實際情況編制。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十三五”期間,全市基礎測繪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數據資源更加豐富,保障能力、服務水平、技術實力顯著提升,發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基礎測繪的基礎性、公益性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
“十三五”期間,國家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自然資源部提出了新時期測繪工作“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支撐各行業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定位,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測繪地理信息條例》《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等法規政策文件,為基礎測繪事業發展提供了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撐。市委市 *** 高度重視基礎測繪工作,建立了穩定的測繪經費投入與保障機制,“十三五”市本級基礎測繪財政累計投入4300余萬元;積極與科研院所、高校開展深入合作,測繪科技人才培養與引進取得新進展。十八大以來,隨著機構改革推進,基礎測繪深度融入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新格局,全市測繪技術實力和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截止2020年,全市共有測繪資質單位78家,較“十二五”新增28家,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發展規范有序,實現產值近4億元。智慧臨沂時空信息云平臺國家試點項目建設完成,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市轄區實景三維、自然資源衛星遙感云服務平臺市級節點、人工智能遙感影像對比分析平臺等,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處理、應用、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全市施測1013個加密重力點,建立了覆蓋全市1.72萬平方公里分辨率為2.5′×2.5′的似大地水準面模型,模型精度達到&plu *** n;1.6cm。開展629座測量標志點年度常態化管護,確保測量標志使用效能。深入應用全省衛星定位導航基準站網,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轉換完成,全市空間數據測繪基準統一。全市0.5米遙感影像實現年度覆蓋,全市2米衛星遙感影像實現月度全覆蓋。實現市轄區2300平方公里0.2米、中心城區600平方公里0.05米航空遙感影像各覆蓋2次。首次獲取了市轄區2300平方公里每平方米優于4個點的激光點云數據,組織實施了市轄區0.05米傾斜攝影測量1次。市轄區1:500比例尺地形圖覆蓋范圍達550平方公里,1:2000比例尺地形圖覆蓋中心城區外圍1750平方公里,實現了市轄區2300平方公里大比例尺地形圖全覆蓋,建立了“多源變化發現-及時測繪-動態更新入庫”機制。三維數據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建成了市轄區2300平方公里1米格網和全市域2米格網的數字高程模型,實現了地形級實景三維建設;采用傾斜攝影測量、激光點云等新技術 *** ,建立了400平方公里單體化三維模型和1900平方公里格網三維模型,實現城市級實景三維建設。
基礎測繪成果社會化應用效益明顯,“十三五”期間向社會及 *** 企事業單位提供地形圖、影像圖等基礎測繪成果共121個批次,累計面積達240683平方公里,有效節省財政資金約20億元,有效服務了鄉村振興、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城市綜合管理等工作。援助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測繪了28平方公里1:500和12平方公里1:2000比例尺地形圖,為海晏縣的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空間數據支撐。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在遙感影像解譯方面的應用,為全市違建專項清理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露天礦產開采監測、國土空間規劃、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等自然資源領域提供數據支撐,有效保障了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職責履行。出版了《臨沂市地圖》《臨沂城區圖》《臨沂市地圖集》;為市委市 *** 及各部門編制政務用圖100余類,滿足了 *** 和社會公眾對地圖產品服務的需求。智慧臨沂時空信息云平臺試點建設全面完成,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省五星級服務節點,被列為全市空間支撐基礎設施;搭建了智慧國土、智慧商城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城管、智慧環保等6項示范應用,服務了智慧電梯、雪亮工程、公安警務、大美臨沂等多項應用系統,為全市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測繪地理信息服務。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在深刻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正處于新發展階段,統籌應用與安全,加快與新技術融合應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理念、生產模式、產品樣式和服務方式等方面正在發生革命性變革,基礎測繪面臨新機遇、新挑戰。
新發展階段,基礎測繪深度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服務全市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八個之一方陣”、“六強、六富、六精”發展目標,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高新產業,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和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與測繪地理信息的深度融合,測繪地理信息在數據獲取、處理、管理、應用、服務等方面發生了質的變化和發展,應用領域和范圍更加廣泛,重要性不斷提升,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迎來了新局面。基礎測繪轉型升級加速進行,以“地理要素”為代表的傳統基礎測繪正向以“地理實體”為代表的新型基礎測繪轉變;臨沂市作為山東省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4個試點城市之一,將以新型基礎測繪體系試點建設為契機,推動全市基礎測繪體系轉型升級。機構改革后,基礎測繪全面整合到自然資源事業,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與自然資源數據加速融合,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
“十四五”是基礎測繪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基礎地理信息的要求,基礎測繪工作仍存在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縣級基礎測繪規劃執行不到位,大部分停留在文本上,縣級基礎測繪的服務保障能力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的要求。基礎測繪工作依然停留在低層次的數據獲取、處理與提供,測繪自主科研能力依然處于較低水平,高層次人才依然匱乏,測繪科研能力水平相對較低。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尚未實現完全覆蓋,地下空間、水下空間數據匱乏,一體化全空間數據立體獲取體系尚未形成。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尚需探索完善,與實體化、三維化、語義化、結構化、全空間、一庫多能、按需組裝等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堅持以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緊密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總目標,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推動基礎測繪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緊扣新時期測繪工作“兩服務、兩支撐”的根本定位,加快推動基礎測繪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豐富基礎測繪產品體系、升級基礎測繪技術體系、優化基礎測繪組織生產體系,為推進新時代大美新臨沂“由大到強、由美到富、由新到精”的戰略性轉變及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測繪服務保障。
基礎測繪是基礎性、公益性事業,堅持 *** 在基礎測繪中的主導地位,提高財政經費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全市基礎測繪統籌協調力度,加強市縣統籌、水陸統籌、基礎測繪規劃與其他規劃統籌。建立健全市級統籌、市縣聯動、部門協同的基礎測繪工作機制,構建全市基礎測繪“一盤棋”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實現 *** 部門間“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礎地理信息互聯共享。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機制,加大監管力度,妥善處理數據安全與應用的關系,促進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社會化應用。
堅持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管理工作需求為導向,按需建設、精準服務,全面提升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資源供給和服務保障能力,推動基礎測繪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
深入貫徹落實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推進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與處理、產品樣式、服務模式、安全保密等方面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加強測繪地理信息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跨界融合應用,推動基礎測繪發展轉型升級。
圍繞測繪工作“兩服務、兩支撐”的根本定位,構建全空間數據立體獲取技術體系,基本建立以地理實體為核心的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基礎測繪深度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大局,基礎測繪整體水平持續走在全省前列。
——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構建以“地理實體”為視角和對象、按“實體粒度和空間精度”測繪的新型基礎測繪,推進基礎測繪產品體系、技術體系、組織生產體系、政策標準體系等方面開展創新實踐,實現基礎測繪體系轉型升級,打造適應新時代基礎測繪高質量發展模式。
——豐富基礎測繪數據資源。構建全空間數據立體獲取技術體系,全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資源不斷豐富,覆蓋范圍不斷拓展,精度質量不斷提高,數據資源現勢性和豐富程度顯著提升。
——提升基礎測繪服務能力。加強新技術與測繪地理信息的不斷融合,提高基礎測繪科技水平,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廣度、深度,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模式多樣化、便捷化,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優化基礎測繪發展環境。不斷完善市縣基礎測繪法規政策體系、運行管理機制、經費穩定投入機制、共建共享機制、統籌協同機制,基礎測繪發展環境明顯優化。
測繪基準是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測繪基礎設施。持續做好全市測量標志的年度巡查管護工作,建立常態化測量標志管護機制,確保測量標志使用效能。配合國家、省做好測繪基準維護及新一代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工作,優化全市現代測繪基準。
加強遙感數據資源統籌獲取機制建設,建立省市縣統一獲取、共享使用模式,統籌獲取全市遙感數據,利用獲取的遙感數據生產及更新相應數字產品。推動市轄區大比例尺地形圖按需快速動態更新,開展市轄區重要河流水下地形測量,建立水陸一體、多尺度融合、現勢性強的基礎地理時空信息數據庫。推進全市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逐步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向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庫轉變。開展實景三維臨沂建設,推進實景三維應用探索。
加快推進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與自然資源數據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夯實基礎測繪在自然資源工作中的支撐基礎。推進實景三維在自然資源領域中的應用,充分發揮無人機、衛星遙感、測繪地理信息等技術優勢,利用人工智能影像解譯技術,構建服務于自然資源監測的“天-空-地-人”一體化服務新模式。
持續做好時空信息云平臺運維工作,優化提升平臺功能和服務能力。全面推進測繪自主可控專項試點建設工作,構建服務于測繪地理信息的市級密碼平臺。提升地圖產品服務保障能力,滿足 *** 和社會公眾對地圖的需求。提升基礎測繪成果管理和分發服務能力,完善基礎測繪成果檔案制度。建立健全應急測繪保障服務體系和統籌聯動機制。定期對全市測繪資質單位進行隨機抽取檢查。
實施人才強測,加強培養和引進測繪地理信息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創新人才選拔、培養、使用、評價機制。推進科技興測,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合作,積極爭取國家測繪地理信息方面試點建設工作,推動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與應用。加強高端技術裝備應用和引進,推動全市基礎測繪技術裝備體系向實時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所需的裝備體系。
建立健全縣級基礎測繪運行管理機制、經費穩定投入機制、共建共享機制。建立省市縣影像統籌獲取協同共享機制,統籌獲取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和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優于0.2米遙感影像,實現年度更新和變化圖斑提取分析。開展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1:500數字線劃圖年度更新。按照全省統一部署,采(收)集本地區范圍內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部分要素。鼓勵開展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更新。開展實景三維縣區建設,完成縣城建成區實景三維單體化模型建設與更新。推進縣級時空大數據平臺和自然資源衛星遙感平臺縣級節點建設。健全應急測繪響應機制,做好應急測繪服務保障,落實測量標志管理職責,確保使用效能。加強縣級基礎測繪在不動產登記、自然資源調查登記、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等自然資源領域中的支撐保障作用,強化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與自然資源數據的融合、共享、應用。加強縣級公益地圖、專題地圖、特色地圖編制工作,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結合全市基礎測繪的發展基礎、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市級基礎測繪重點實施以下工程項目:
做好全市615處永久性測量標志管理維護工作,開展測量標志年度巡查檢查工作,落實測量標志管護經費和責任,確保測量標志使用效能,建立常態化測量標志管護機制。根據測量標志維護、遷建情況及時對全市測量標志數據庫進行更新和維護。
配合國家、省做好測繪基準維護工作,做好新一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工作,優化提升全市的現代測繪基準。
統籌共享省級遙感影像資源,獲取全市域優于0.2米、0.5米、1米遙感影像,2022年完成優于0.2米遙感影像獲取,2023年起,統籌獲取重點區域0.15米傾斜航空遙感影像,實現優于0.2米遙感影像更新;實現優于0.5米影像半年更新和優于1米影像季度更新。統籌獲取全市1米間距機載激光雷達點云數據,滿足全市對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等數據需求。
在統籌獲取省級遙感數據的基礎上,結合本市實際需求,獲取相應遙感數據。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衛星遙感云服務平臺臨沂市級節點,即時接收全市0.8-2米衛星影像,實現全市衛星遙感影像月度覆蓋。2021-2023年分區域、分期獲取市轄區2300平方公里優于0.05米傾斜影像,為市轄區高分辨率、高精度實景三維臨沂建設提供基礎數據。結合優于0.05米傾斜影像范圍,每年獲取市轄區優于0.05米航空影像,實現市轄區優于0.05米航空影像年度覆蓋。
統籌獲取省級數字正射影像圖,0.2米數字正射影像圖4版,0.5米數字正射影像圖10版,1米數字正射影像圖10版。利用市轄區優于0.05米傾斜影像和航空影像,制作0.05米數字正射影像圖,實現0.05米數字正射影像圖年度更新。利用即時接收的0.8-2米國產衛星影像,快速制作相應數字正射影像圖,全面保障 *** 各部門和社會公眾對影像圖數據現勢性的需求。
統籌獲取省級1米格網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實現全市三維地形數據覆蓋。
全面實施地形圖數據庫按要素、按精度更新和動態更新,統籌利用農房一體化登記、不動產登記、多測合一等項目成果,更新地形圖數據庫中相關要素,提高要素精度,建立基于測繪項目的多源動態更新機制。充分利用月度衛星影像、航空影像、傾斜影像,開展月度影像變化監測,建立“變化發現-定點巡查-及時測繪更新入庫”的動態更新機制。根據全市城市總體規劃,將地形圖數據庫中1:500比例尺地形圖覆蓋范圍擴大至754平方公里,市轄區其他區域實現1:2000比例尺地形圖更新,構建市轄區新型基礎地形圖數據庫。
開展河道水下地形測繪,生產市轄區范圍內的沂河約39平方公里、祊河10.2平方公里、柳青河1.3平方公里的1:2000比例尺水下地形圖,填補基礎地形圖數據庫河流水下地形數據空白,構建水下水上一體化連續地形圖,為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防洪、濕地生態保護等提供空間基礎數據服務。
建立地名地址省市聯動更新和跨部門協同更新機制,開發地名地址在線采集系統,實現與相關部門APP無縫集成,充分利用部門網格巡查員,實現地名地址、POI的在線采集與更新。
合理選擇試點建設方向和區域,開展全市新型基礎測繪體系試點建設工作,探索試點區域地理實體的內容、分級、精度和顆粒度,探索地理實體生產與更新模式,構建試點區域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庫,探索4E標準化產品的內容、形式、生產工藝流程,以應用和服務為目標,推進實景三維典型示范應用。
省市統籌,利用優于0.2米遙感影像、機載激光雷達點云等數據源,至2022年,建成覆蓋全市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形級實景三維模型,2023年起按需開展更新。以市轄區0.05米傾斜影像數據為基礎,構建覆蓋市轄區高分辨率、高精度城市級實景三維,重構建成區500平方公里的單體化模型。配合省廳,按需推進市域內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等重要交通 *** ,國家公園以及蒙山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等部件級實景三維模型建設。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基座,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底座數據支撐。
融合地理實體、實景三維、地下管線、地質資料等數據,構建二三維一體化、地上下一體、室內外一體、水上水下一體的實景三維空間數據庫和實景三維時空大數據平臺,打造全市統一、權威的三維空間支撐基礎設施。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遙感影像對比分析平臺和全市月度衛星遙感影像,實現全市月度影像變化圖斑提取,建立月度遙感監測機制。探索變化圖斑在整治全市違法建設、非法采礦等方面的應用。開發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監測、農作物監測等模塊,實現全市耕地變化月度監測,強化全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
利用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實現市轄區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變化圖斑提取分析。開展市轄區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重點區域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動態監測分析,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積極探索實景三維在露天礦山監管、三維不動產登記、工程規劃審查等自然資源領域中的應用,解決自然資源調查、確權和國土空間用途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實現自然資源管理從二維向三維的轉變。
全面做好時空信息云平臺(天地圖·臨沂)的日常運維和數據更新工作,不斷優化提升平臺服務功能,進行平臺升級改造。面向實際應用需求,提供定制數據服務。強化與國家、省級平臺的數據融合、協調服務,提升服務效能,增強用戶體驗,發揮和鞏固全市空間支撐基礎設施的作用和地位。到2021年底,全面完成測繪自主可控專項國家試點建設工作,構建市級地理空間信息密碼支撐體系。開展地理實體在線測繪與調查安全技術改造,完成22套時空信息示范應用系統的服務端、客戶端和相關APP的安全技術改造與集成,實現國產密碼在時空信息綜合服務、時空信息平臺等領域的全面應用,進一步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自主可控水平。
全面落實“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要求,建設多測合一平臺,將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工程規劃許可階段、施工許可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的測繪事項實行一次委托,全流程服務。建立“統一標準、聯合測繪、分類報告、成果共享”的新模式,全面提升和優化全市的營商環境。
全面加強省級下放1:1萬、市級1:2000-1:500基礎測繪成果的保密保管,按相關標準完善保密檔案室建設,進行數據異地備份。強化基礎測繪成果分發服務,嚴格按照行政審批決定和有關程序提供基礎測繪成果。建立健全測繪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控體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實行可追溯管理。
全面加強地圖編制工作,更新出版《臨沂市地圖》與《臨沂城區圖》,編制出版反映全市發展成果的《臨沂市地圖集》,探索開展文化地圖、創意地圖編制;根據市委市 *** 及各部門實際需求,做好政務專題用圖的編制工作,全面保障 *** 及社會公眾用圖需求。
依托全市甲級測繪資質單位,與市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立健全應急測繪聯動機制,統籌構建省、市、縣互聯互通的應急測繪服務體系,實現應急測繪數據的快速獲取、處理、服務,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
根據規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對測繪資質單位的日常測繪生產活動、成果質量等工作進行隨機抽取檢查,按照統一部署,每年隨機抽取全市25%的測繪資質單位,委托相關質檢單位對測繪成果質量進行檢查。
配合省廳,采用水準測量、重力測量、衛星定位測量等技術手段,完成蒙山高程測量,發布精確高程數據,引導社會公眾規范使用權威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
結合基礎測繪重點工程需求,適時引進無人機、無人船、傾斜航測儀、激光雷達、三維激光掃描儀、測深儀、應急測繪裝備、服務器集群、遙感影像處理系統、實景三維數據處理軟件等現代化數據獲取及處理技術裝備,構建現代化裝備體系,推動基礎測繪體系轉型升級。
各級 *** 要高度重視基礎測繪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支撐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意識。健全測繪法規政策體系,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為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對基礎測繪的宣傳推廣工作,提高 *** 及社會各界對基礎測繪重要性的認識,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和氛圍。
依法將基礎測繪納入市縣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和財政預算計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科學編制績效目標,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加強項目績效評價和結果運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獎勵機制,設立測繪人才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建設測繪人才創新工作站,采取“一人一策”的方式,擇優引進一批優秀測繪科技人才,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提高人才隊伍素質,打造新時代測繪科技人才高地,充分發揮人才之一資源的作用。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優化創新環境,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注重科技創新成果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力度,提升科技創新對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推動作用。
各級各部門加強對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始終貫徹安全保密要求,妥善處理好數據應用與安全保密的關系。各級 *** 管理部門要加強安全保密意識,積極學習相關安全保密法律法規,做好安全保密宣傳培訓工作,構建安全保密技術體系,明確落實各方責任,加強監管檢查,建立健全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安全保密機制。
統籌市縣基礎測繪工作發展,建立市級統籌、市縣聯動的基礎測繪縱向工作機制,按照分級管理原則,厘清職責、明確任務,形成全市基礎測繪“一盤棋”工作格局。加強市縣基礎測繪年度計劃銜接,有序推進規劃組織實施,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獲取與處理、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實景三維建設等領域構建統籌、聯動、協作、共享機制,實現全市基礎測繪協調均衡發展。
原標題:臨沂市“十四五”基礎測繪規劃
來源:http://gtj.linyi.gov.cn/info/1777/166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