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廣東省測繪學會 *** 知識,以及廣東省測繪地理信息監管與服務平臺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錄一覽:
南方測繪全站儀測距出現錯誤33是什么意思
測繪 測繪
[編輯本段]surveying and mapping ; ***
測繪概論
測繪是以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 *** 通訊技術、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為基礎,以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技術核心,將地面已有的特征點和界線通過測量手段獲得反映地面現狀的圖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和行政管理之用。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測繪,是指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采集、表述以及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的活動。
測繪學研究測定和推算地面點的幾何位置、地球形狀及地球重力場,據此測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狀和人工設施的幾何分布,并結合某些社會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編制全球和局部地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專題地圖的理論和技術學科。又稱測量學。它包括測量和制圖兩項主要內容。測繪學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有廣泛的應用。在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 源利用、環境保護等工作中,必須進行土地測量和測繪各種地圖,供規劃和管理使用。在地質勘探、礦產開發、水利、交通等建設中,必須進行控制測量、礦山測量、路線測量和繪制地形圖,供地質普查和各種建筑物設計施工用。在軍事上需要軍用地圖,供行軍、作戰用,還要有精確的地心坐標和地球重力場數據,以確保遠程武器精確命中目標。
測繪學主要研究對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態。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大地測量學、普通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海洋測繪和地圖制圖學等分支學科。
大地測量學:研究和測定地球的形狀、大小和地球重力場,以及地面點的幾何位置的理論和 *** 。大地測量學是測繪學各個分支的理論基礎,基本任務是建立地面控制網、重力網,精確確定控制點的三維位置,為地形圖提供控制基礎,為各類工程施工提供依據,為研究地球形狀、大小、重力場以及變化,地殼形變及地震預報提供信息。
普通測量學: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區域內控制測量和地形圖測繪的理論和 *** 。局部區域是指在該區域內進行測繪時,可以不顧及地球曲率,把它當作平面處理,而不影響測圖精度。
攝影測量學:研究利用攝影機或其他傳感器采集被測物體的圖像信息,經過加工處理和分析,以確定被測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并判斷其性質的理論和 *** 。按距離分可分為:航天攝影測量、航空影測量、地面影測量、近景影測量和顯微影測量:按技術處理 *** 不同可以分為:模擬法影測量、解析法影測量和數字影測量。
工程測量學:研究工程建設中設計、施工和管理各階段測量工作的理論、技術和 *** 。為工程建設提供精確的測量數據和大比例尺地圖,保障工程選址合理,按設計施工和進行有效管理。在工程運營階段對工程進行形變觀測和沉降監測以保證工程運行正常。按研究的對象可以分為:建筑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測量、礦山工程測量、鐵路工程測量、公路工程測量、輸電線路與輸油管道測量、橋梁工程測量、隧道工程測量、隧道工程測量、軍事工程測量等。
海洋測繪:以海洋水體和海底為對象,研究海洋地位、測定海洋大地水準面和平均海面、海底和海面地形、海洋重力以及海洋磁力、海洋環境等自然和社會信心的地理分布及其編制各種海圖的理論餓技術的學科。為艦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設提供保障。
地圖制圖學:研究地圖及其編制的理論和 *** 。
分支眾多,不一一列舉。
測繪儀器
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gps接收機、超站儀、陀螺儀、求積儀、鋼尺等
測繪小知識:
看似陌生的一個專業名詞,但卻是和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小到目測距離,判斷方向的日常生活經驗,大到國家建設,武器制導的重要科技手段,無一不與測繪聯系緊密。
測繪歷史
測繪古已有之:(1)整整100年前,金石學家王懿榮在藥鋪常賣的“龍骨”上識出文字,從而掀開甲骨文(卜辭)研究歷史的新的一頁。現已發現的十幾萬塊甲骨卜辭材料,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系統文字材料,所記錄的內容十分可觀,其中地理一項,所含信息不少,可以說是中國地理知識記錄史的之一篇。
甲骨文中的地名有自然的山河名稱,有多樣的風向說明,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文地理的東西。史學家稱早期模糊的記載為“史影”,那么,在支離殘缺的甲骨卜辭中,不但有人文的“史影”,也有人文的“地影”。對人文的“地影”, 卜辭專家如王國維、郭沫若、陳夢家、李學勤等都進行過研究推斷,使我們對商代的人文地理態勢,有了稍微具體的認識。卜辭中最常見的人文地理內容有城、邑、邊鄙(郊區)、商王的田獵區、四土、邦方(方國部族)等,這幾樣東西構成了商代人文地理的主要框架。
甲骨文材料證明商代已經出現大地域國家的早期特征,而國家領土只要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所謂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一類的問題。中國古代常說“王畿千里”, “王畿”可以理解為“中央”,國土若超過了1000里,就有了“地方”。隨著領土的擴大,國家機器要建立一套管理控制大地域的辦法,具體說就是“中央”管控大量“地方”的辦法,地理的政治內容因此出現。
(2)不同文化的交融,是世界文明發展的推動力量。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測繪在融合了西方測繪術后,也躍上了一個新臺階。在傳播西方測繪術的先驅者中,徐光啟是功績最為卓著的。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他師從來到中國的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學習天文、歷算、測繪等。資質聰慧的徐光啟很快得其要旨,并有所創造。在徐光啟等中國學者的一再要求和推動下,外國傳教士才同意翻譯外國科技著作,向中國人介紹西方的測繪技術。明朝后期問世的測繪專著和譯著,大多與徐光啟有關。徐光啟和利馬竇合譯了《幾何原本》和《測量法義》,與熊三拔合譯了《簡平儀說》。徐光啟認為,《幾何原本》是測算和繪圖的數學基礎,力主翻譯。為了融通東西,他撰寫了《測量異同》,考證中國測量術與西方測量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他主持編寫了《測量全義》,這是集當時測繪學術之大成的力作,內容豐富,涉及面積、體積測量和有關平面三角、球面三角的基本知識以及測繪儀器的制造等。
徐光啟還身體力行,積極推進西方測繪術在實踐中的應用。1610年他受命修訂歷法。他認為,修歷法必須測時刻、定方位、測子午、測北極高度等,于是要求成立采用西方測量術的西局和制造測量儀器。此次儀器制造的規模在我國測繪史上是少見的,共制造象限大儀、紀限大儀、平懸渾儀、轉盤星晷、候時鐘、望遠鏡等27件。利用新制儀器,進行了大范圍的天象觀測,取得了一批實測數據,其中載入恒星表的有1347顆星,這些星都標有黃道、赤道經緯度。總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徐光啟都算得上傳播西方測繪術最卓越的先驅者。
(3)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更大的全國性測繪是由清朝康熙皇帝親自主持進行的。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不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博學多才,勇于實踐的學者。康熙帝十分喜愛地理。在整治黃、淮的工程中,他多次在現場巡勘地形,測量天文并提出具體意見。康熙三十八年春,他巡至蘇北高郵,親自用水平儀進行測量,測得運河的水位比高郵湖水位高出四尺八寸,并據此對防洪護堤提出具體要求。
康熙帝在治理國家和抵御外國侵略的過程中,對當時的地圖測繪粗略、精度不高、內容不詳,甚感不滿。根據一些外國傳教士的奏請,決定進行全國性的大地測量。
由于采用西方經緯度法測繪全國省級地圖在我國還是之一次,為慎重起見,康熙帝在1707年底命傳教士白晉等人在北京附近進行小面積的試驗性測量,康熙帝親自加以校勘,認為遠較舊地圖精確。于是決定全面鋪開,實測全國各省。
經過十余年的準備,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年)完成了全國性的大規模地圖測繪,即《皇輿全覽圖》的測制。
測繪名人
第十六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25歲以前,林肯沒有固定的職業,四處謀生。成年后,他成為一名當地土地測繪員,因精通測量和計算,常被人們請去解決地界糾紛。
第三任美國總統托瑪斯·杰弗遜除了政治事業外,杰弗遜同時也是測量學、農業學、園藝學、建筑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維吉尼亞大學之創辦者。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智慧更高者。在1962年一個宴請49位諾貝爾獎(Nobel Prize)得主的晚宴上,約翰·肯尼迪對滿堂社會菁英致詞說:“我覺得今晚的白宮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類知識-或許撇開當年杰弗遜獨自在這里吃飯的時候不計。”("I think this is the most extraordinary collection of talent, of human knowledge, that has ever been gathered at the White House,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when Thomas Jefferson dined alone.")
寧津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荷蘭國際航天測量與地學學院(ITC)名譽教授、全國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堂指導委員會主任,湖北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測繪學科主編,大辭海分科主編。研究方向:地球重力場物理大地測量學。稱號:大地測量泰斗、大地測量學家。
孔祥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貢獻:“精密激光測距儀ME-5000測程擴展和MAF一1型便攜式頻率計的研制”
王之卓 中國科學院院士,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武漢測繪科學技術大學名譽校長、教授。40年代發表了《航測垂直攝影光束仿射性變換》,對當時立體測圖技術有重要價值。50年代,針對外國專家的山區相對定向公式不足之處,提出了精度更高的公式。從理論上對航測成圖 *** 和空中三角測量的誤差進行了分析,推演出各種 *** 的精度估算公式,為生產提供了理論根據。60年代初,之一次在中國提出了解析法空中三角測量加密理論與方案。80年代,指導完成了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全數字化測圖系統》。
(歡迎補充)
開設測繪專業的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平頂山工學院 武漢大學 長安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新疆大學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河北理工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南方冶金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 桂林工學院 河海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重慶大學 吉林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石油大學 東華理工學院 東北大學 中南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 黑龍江工程學院 東南大學 徐州師范大學 貴州工業大學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 南京林業大學 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農業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黑龍江科技學院 西安科技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等
請大家幫幫我!關于測繪的!
學醫的學測繪很難的。我剛從廣州測繪學會開的培訓班回來,學會領導就說了學測繪的改行很簡單,別的專業改測繪很難。你如果只是想學點測量知識的話還是可以的。
如果你不想專業學測繪建議你學點工程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的基本知識。
如果你想專業點就麻煩里,建議你先學大地測量把測繪的基礎打好了解測繪的原理,地球橢球和投影先弄清楚然后搞明白控制測量,第二步學學工程測量、GPS(包括RTK和CROS)和航測,第三步學習一下地理信息系統(這個要求要比較高的計算機水平)因為現在測繪趨向集成的大測繪,講的是3S的一體化所以各個方向都要了解。
如果你真的想改行就重新高考吧,考武漢大學的測繪工程。現在測繪還是很有前途的,祝你成功。
清朝末年,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越多越好……
侯德榜 詹天佑
馮如 (Feng Ru 1883—1912) 中國之一位飛機制造家和飛行家。號鼎三。廣東恩平人。出身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12歲時隨舅父赴美國舊金山謀生。年少有志,白天做工,晚上攻讀科學知識,努力掌握機器制造技術。1903年世界上之一架飛機試飛成功之后,他萌發出制造飛機救國的思想。1905年日俄戰爭在中國爆發,曾表示:“倘得千數百萬飛機分守中國港口,微特可以固吾圉,并足于懾強鄰。”從此開始致力航空事業,發誓:“茍無成,無寧死!”在愛國華僑大力資助下,創辦飛機制造公司,歷經千辛萬苦,克服無數困難。終于1909年試制成功之一架飛機。次年,又制造出當時世界上性能較先進的“頓異前制”飛機。10月,參加國際飛行協會舉辦的飛行比賽,創造了飛行高度230多米、距離30多公里的成績,折算時速達104公里,獲得比賽之一名。1911年3月,謝絕美國的重金聘用,毅然帶著兩架自制飛機投到祖國懷抱。武昌起義后,參加革命,被廣東軍 *** 任命為飛機隊飛行長。為了開通民智,宣傳航空知識,于1912年8月25日,在廣州燕塘為民眾作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受重傷犧牲。彌留之際,勉勵他的助手“勿因是而失其進取心”(以上引文見《中國飛行家馮君如行狀》,《東方雜志》,9卷5號),至死念念不忘祖國的航空事業。遵其遺志,安葬在黃花崗。
徐壽
我國清末科學家。江蘇無錫人。我國近代化學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著作很多,在化學方面主要有《化學鑒原補編》、《化學考質》、《化學求數》等書籍。他的著作系統地介紹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化學知識的主要內容。此外他于1875年在上海創立了“格致書院”(格致即格物致知,清末時對物理、化學的總稱)公開講演自然科學知識,還進行化學演示實驗,對我國近代化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氧氣的名稱就是徐壽命名的。他認為人的生存離不開氧氣,所以就命名為“養氣”即“養氣之質”,后來為了統一就用“氧”代替了“養”字,便叫這“氧氣”。
徐建寅(1845~1901) 現代兵工學家字仲虎。江蘇無錫人。清末科學家。其父徐壽為中國近代化學先驅。自幼受其父影響,熱愛自然科學。1861年(咸豐十一年)隨其父在安慶軍械所供職。在徐壽研造我國之一艘輪船“黃鵠”號時,“屢出奇思以佐之”。1867年(同治六年)后,在江南機器制造局任提調,協助其父研制輪船多艘,開中國造船工業之先河。徐建寅父子與西人傅蘭雅、金楷理協作翻譯了《化學分策》《冷機尺寸》《炮和鐵甲論》等西方科學技術論著。其間,徐建寅還與傅蘭雅等在上海創辦格致書院,為傳播近代科學知識,興辦近代科學教育起了示范作用。1875年(光緒元年),應山東巡撫丁寶楨聘請在濟南籌辦山東機器局(今山東化工廠前身),被委任為總辦。該廠創辦中未用外國人,從選址到規劃設計、施工安裝,皆傾心為之,徐建寅“胸有成竹,親標規尺,一人足抵洋匠數人”,受到清 *** 的褒揚。翌年,山東機器局建成投產。1879年(光緒五年)6月,奉調北上,以駐德國二等參贊名義出使德、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寫成《歐游雜錄》2卷,為我國最早派出國外考察的工程技術人員之一。1886年(光緒十二年)在會辦金陵機器局時,采用西法制成新式后膛招槍和鑄鋼。1889年(光緒十五年),維新變法時任農工商督辦。后任福建船政局馬尾造船廠提調,湖北省營務總辦,保安火藥局、漢陽鋼藥廠督辦。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3月,在鋼藥廠與員工試制無煙藥時,失事殉職。著譯有《造船全書》、《兵學新書》、《化學分原》、《水雷錄要》、《歐游雜錄》等40余種。
鄒伯奇(1819-1869年) 字特夫,廣東南海縣泌沖人。他自少受在鄉村私塾教學的父親影響,對傳統文化有較多的認知,尤其是對算術有濃厚的興趣。鄒伯奇的悟性甚高,當西方的科學知識傳入廣東后,他就通過自學將中西方的文化精粹加以融合,并獨自對光學、數學、天文學、測繪學、力學、化學及地理學進行研究。
鄒在25歲時就已參照西方的地圖測繪術自創了“方格地圖繪制法”以此繪制中國地圖全冊——《皇輿全圖》,并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完成(總圖1幅,分圖66幅)。該圖的制成標顯出傳統的地圖繪制技術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被譽之為近代中國科學技術的重大成果之一。
他對天文學、數學、光學、 地理學等都很有研究。《南海縣志》稱他“尤精于天文歷算,能萃中西之說而貫通之, 為吾粵向來名儒所未有。”鄒伯奇在整理和研究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歷算著作《周髀算經》方面,取得不少成果,為歷史上著名的天文學家所不及。他運用了當時先進的鐘表機械,設計和制造了不少天文儀器,如渾天儀、“七政儀”。他還善于運用天文學知識破除迷信。當時民間紛紛傳說道光十九年焚燒 *** 的那天,正是太白星經天,所以認為太白經天是干戈兵亂之兆。于是他在南海學宮談藝時,指出星變與災祥風馬牛不相及,他繪圖說明,形象講授,并預言第二年太白星又要出現了。后來事實證明確是如此。
鄒伯奇的數學成就體現在他的一系列著述中,為當時中國數學界填補了不少空白。他撰寫的《學計一得》二卷和《補小爾雅釋度量衡》一卷,以數學知識解釋儒家經籍;《乘方捷法》三卷,對二項式的n次根和對數的冪級數展開式進行深入探討,擴大了它們的應用;又撰《對數尺記》一卷,闡述計算尺的構造和它在數字計算中所起的作用。
鄒伯奇在光學方面也獲得顯著成就。二十六歲時他寫了《格術補》。當中用數學的 *** 敘述了平面鏡、透鏡、透鏡組等成像的規律;對眼鏡、望遠鏡、顯微鏡 等光學儀器的工作原理進行了解釋。他對攝影(當時稱為照相術)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親自制造了攝影機,用這部攝影機為自己拍攝的照片至今還保存在廣州博物館。他的《攝影之器記》和另一篇文稿論述了光學原理、暗箱制作、感光版制造以及拍攝、沖洗等 *** ,是我國之一部系統的、全面的攝影著作,當時攝影剛傳入中國,這對傳播和普及攝影技術起了很大的作用。
鄒伯奇從事科技研究的范圍很廣。他繪制的《輿地全圖》一冊,是清代有名的地圖,他著述的《測量備要》四卷,詳細地介紹了繪制地圖的 *** 。鄒伯奇由于在科學研究上很有成就,1857年被推舉為當時廣東著名的學府――廣東學海堂的學長。
李善蘭(1811.1.22~1882.12.9),中國清代數學家、天文學家、力學家、植物學家。原名心蘭,字壬叔,號秋紉。浙江海寧人,清嘉慶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11年1月22日)浙江海寧縣生,光緒八年十月二十九日(1882年12月9日)卒于北京。
他自幼學習算學。1852年在上海結識傳教士偉烈亞力、艾約瑟等人。此后即和他們合作,翻譯西方自然科學著作多種。 在天文學方面,他與偉烈亞力合譯英國天文學家J.F.赫歇耳所著《天文學綱要》一書,中譯本名《談天》,于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出版。該書共十八卷,全面介紹當時天文學的各個方面,如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太陽系諸天體的運動和性質、恒星天文學、銀河系和河外星云、歷法知識等。《談天》首次向中國介紹了一系列天文新發現,如恒星周年視差、光行差、小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在序言中,李善蘭說明日心體系和橢圓定律等是客觀實在,不是為了推算所作的假設。他批判了阮元等人對哥白尼學說的攻擊。《談天》一書的出版,使近代天文學之一次系統地傳入中國。李善蘭對天體橢圓軌道運動的解算法問題進行了研究,著有《橢圓正術解》二卷、《橢圓新術》一卷和《橢圓拾遺》三卷。《橢圓正術解》是對他的好友徐有壬所著《橢圓正術》一書的解釋。《橢圓新術》則提出他自己的解算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之一次在中國使用了無窮級數來求解開普勒方程。級數展開的 *** 是他自己在前輩中國數學家工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級數回求法。《橢圓拾遺》則介紹了有關橢圓的種種幾何性質和命題。李善蘭還著有《麟德術解》三卷,研究唐代李淳風所著《麟德歷》,它的二次差內插法及其對元代《授時歷》的影響。在所著《天算或問》中,摘要編進了跟學生答難的二十個數學天文問題。其中有一條是他改進了恒星子午觀測定緯度的 *** 和計算公式。在數學方面,他也有著作多種,如《方圓闡幽》、《弧矢啟秘》、《對數探源》等。他的主要貢獻有三:求自然對數的 *** ,級數求和的“李善蘭恒等式”以及素數論。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出版了他的主要天文、數學著作匯集《則古昔齋算學》。
王清任(Wang Qingren,1768~1831)又名全任,字勛臣。清代直隸省(今河北省)玉田縣人。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學家與醫學家。
他從少年時期開始學醫,由于學習刻苦,他很快就精通了醫學理論,醫術也很高明。他開過藥鋪,對許多藥物的性味、功用都很熟悉。王清任根據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疾病的病因、病理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許多病是由于血液流通不暢引起的。血液不流暢,淤積在某個器官或血管里,就影響了這個部位周圍組織的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根據這種“血淤致病”的學說,他研究處一些方劑,除上面說到的“通竅活血湯”外,還有“血府逐淤湯”、“嗝下逐淤湯”等,都很有效。
他認為人的臟腑結構對醫療非常重要,認為“治病不明臟腑,何異于盲人夜行”,認為古醫書中關于人體記述錯誤不少。他多次到疫病暴死者亂葬崗中和死刑場觀察人體內臟結構,于1830年著成《醫林改錯》,附圖25幅,他首先記載了人體腔由膈膜分為胸、腹兩腔,而非古書圖中所給兩個隔膜,三個體腔——三焦。又改正了古圖中肺有六葉兩耳二十四管的錯誤,“肺有左、右兩大葉,肺外皮實無透竅,亦無行氣的24孔。”認為肝有四葉,膽附于肝右第二葉,糾正了古圖肝為七葉的錯誤。關于胰腺、膽管、幽門括約肌、腸系膜等的描繪更符合實際。對心臟左、右頸總動脈的分布,由于系在尸體所見,誤認為動脈為行氣的管道。他精辟地論證了思維產生于腦而不在心。“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于腦,……兩目系如線,長于腦,所見之物歸于腦,……鼻通于腦,所聞香臭歸于腦……”這些看法都與現代解剖學及生理學看法相近。在臨床醫學上以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其所立活血化瘀方劑至今仍為中醫臨床廣泛采用。
王清任的著作為《醫林改錯》,這是一部幾百年來令醫學界爭論不休的書。書中主要闡述了兩各方面的觀點。其一便是“改錯”,王清任認為,我國古代醫書中對人體臟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確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災區觀察未掩埋的兒童尸體300多例,逐一進行了解剖和觀察,繪制了大量的臟腑圖。他認為前世許多醫書的講法不正確,須改正,故書名便為《醫林改錯》;另一主要內容主要表明了他對人體氣血的一個特殊的認識。他認為氣與血皆為人體生命的源泉,但同時也是致病因素。不論外感內傷,對于人體的損傷,皆傷于氣血而非臟腑。氣有虛實:實為邪實,虛為正虛;血有虧瘀,虧為失血,瘀為阻滯。他認為瘀血是由于正氣虛,推動無力造成的,故血瘀證皆屬虛中夾實。故而他倡導“補氣活血”和“逐瘀活血”兩大法則,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說”。
雖然后世醫家對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有著褒貶不一的評價,但是他肯于實地觀察,親自動手的精神值得肯定。他為醫世者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在瘀血證的立法及方劑的創立上,其發揚和革新有著很大的學術價值。
另一說法:
王清任(1768~1831) 字勛臣。玉田縣鴉鴻橋河東村人。清任自幼習武,曾為武庠生,捐過千總銜。乾隆、嘉慶年間,王之故鄉還鄉河上,僅有渡橋,因“官橋官渡”進行勒索,還是“善橋善渡”以行善引起訟端。王清任力主“善橋善渡”。開庭審理時,知縣幾次摘去涼帽,清任幾次站訴不屈,并義正辭嚴:“我跪的是大清法制‘頂戴花翎’,不是為你下跪”,而觸怒縣官。他平時還多用文言、辭令蔑視封建統治者的衙門。久之,縣衙與當地豪紳合流對其進行迫害。王清任不得不離鄉出走,輾轉去灤縣稻地鎮(今屬豐南區),東北奉天(今沈陽)等地行醫。
王清任受祖上行醫影響,20歲便棄武習醫,幾年間已譽滿玉田;30多歲時,到北京設立醫館“知一堂”,為京師名醫,善用黃芪。他醫病不為前人所困,用藥獨到,治愈不少疑難病癥。據清光緒十年《玉田縣志》載,有1人夜寢,須用物壓在胸上始能成眠;另1人仰臥就寢,只要胸間稍蓋被便不能交睫,王則用1張藥方,治愈兩癥。
王清任一生讀了大量醫書,曾說:“嘗閱古人臟腑論及所繪之圖,立言處處自相矛盾”。在臨床實踐中,就感到中醫解剖學知識不足,提出“夫業醫診病,當先明臟腑”的論點。王認為“著書不明臟腑,豈不是癡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于盲子夜行。”從此,王沖破封建禮教束縛,進行近30年的解剖學研究活動。
嘉慶二年(1797),王清任至灤縣稻地鎮行醫時,適逢流行“溫疹痢癥”,每日死小兒百余,王冒染病之險,一連10多天,詳細對照研究了30多具尸體內臟。他與古醫書所繪的“臟腑圖”相比較,發現古書中的記載多不相合。王為解除對古醫書中說的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的懷疑,嘉慶四年(1799)六月,在奉天行醫時,聞聽有1女犯將被判處剮刑(肢體割碎),他趕赴刑場,仔細觀察,發現成人與小兒的臟腑結構大致相同。后又去北京、奉天等地多次觀察尸體。并向恒敬(道光年間領兵官員,見過死人頗多)求教,明確了橫隔膜是人體內臟上下的分界線。
王清任也曾多次做過“以畜較之,遂喂遂殺”的動物解剖實驗。經過幾十年的鉆研,本著“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唯愿醫林中人,……臨癥有所遵循,不致南轅北轍”的愿望和態度,于道光十年(1830)即他逝世的前1年,著成《醫林改錯》一書(兩卷),刊行于世。梁啟超評論“王勛臣……誠中國醫界極大膽革命論者,其人之學術,亦饒有科學的精神”。范行準所著《中國醫學史略》評價王清任:“就他偉大實踐精神而言,已覺難能可貴,絕不遜于修制《本草綱目》的李時珍”。唐宗海《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云:“中國《醫林改錯》中,剖視臟腑與西醫所言略同,因采其圖以為印證。”]50多年來,此書已多次重版刊印。1949年后全國各地介紹王清任,研究《醫林改錯》的論文、評注,已不下50余篇(冊)。
丁拱辰,機械工程專家。最早系統考察了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構造并研究制造了中國火器。在中國首先進行了蒸汽機、機車和輪船的模型制造。撰寫了中國之一部有關蒸汽機、機車和輪船的著作,為創建中國近代機械工程做出了貢獻。
中國地質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本人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17級本科生,很榮幸為你回答這個這個問題。
說到地大的名人,或許大家知道的不多。(畢竟地大出來很多都是地球科學的領域的專家,名氣當然沒有商業等有名氣) 不過俺們地大畢業的大佬還是特別多的。下面我就介紹幾位。
一.和藹可親的溫總理
溫總理1960年考入北京地質學院。他在地大生活學習了很長時間。其中他的《地質筆記》描述1968至1985年在地質系統工作期間的工作、學習筆記160余篇、手跡影印件632幅,以及作者撰寫的回憶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很值得一看的哦。
二.腹有書香氣自華--張彌漫院士
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該獎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每年授予從全球各大洲遴選出的5名為科學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女性科學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此前發布的評獎消息中說,張彌曼創造性的研究工作為水生脊椎動物向陸地的演化提供了新觀點。
82歲的張彌漫院士,1953年考入北京地質學院。溫文爾雅張彌漫先生的在古生物領域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數十載如一日,為國家科研發展嘔心瀝血。其實早在2016年張彌曼先生獲古脊椎動物學會的更高榮譽獎項: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飽讀詩書、氣質佳人是我對這位先生的評價。
此外,地大還走出了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還有鳥巢的總設計師李久林.......從地大走出的地質大師數不勝數,當然也有很多在平凡崗位為國家發展做貢獻的普通地質工作者。
?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廣東省測繪學會 *** 知識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廣東省測繪地理信息監管與服務平臺、廣東省測繪學會 *** 知識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