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資源小省。全省國土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以約占全國1%土地的土地,不僅創造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糧食產量排名全國第7,而其人均耕地僅有0.86畝,遠低于1.51畝的全國平均水平,逼近聯合國確立的人均0.8畝警戒線。
Q:資源小省何以支撐經濟大?。?/p>
“雖然土地資源有限,但科學利用無限。我們靠的就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不斷實現對土地資源管理機制創新和多措并舉開展土地綜合治理。”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劉聰表示。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早在2014年,江蘇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土地綜合整治理念,謀篇布局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土地整治的力度、深度均走在前列。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美麗鄉村建設、城鄉統籌發展、脫貧攻堅等5種整治模式,探索形成了土地綜合整治的“江蘇經驗”。
隨著美麗江蘇建設深入推進,各地在資源統籌配置、空間布局優化等方面有更高的需求,土地綜合整治也亟待提檔升級、內外兼修。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印發全域綜合整治相關文件后,江蘇立足原有工作基礎,結合地方需求,以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為新的抓手,于2020年4月在全國率先出臺《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方案》,著力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高品質國土空間格局,受到了地方的積極響應和群眾的普遍歡迎。
作為長期奮戰在自然資源管理工作一線的委員,劉聰認為,開展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要始終堅持以 *** 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要求,堅持生態優先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不斷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益。堅持立足農村生態系統整體性和區域自然環境差異性,因地制宜、科學施策、整體推進,形成試點先行、示范引領、全面展開的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格局。
在劉聰看來
一是要強化規劃戰略引領
充分做好與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和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的銜接。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和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編制過渡期內,實施方案應當與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鎮)總體規劃、鎮村布局規劃、土地整治規劃做好銜接。
二是要牢固堅守“三條底線”
首先要堅守永久基本農田和耕地保護底線,允許永久基本農田調整是重大政策突破,但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調整,調是例外、不調是常態。要嚴格落實兩個5%,確保耕地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布局更加集中連片。其次要全力維護農民權益。要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做好申報、實施、驗收三個階段的公開公示,嚴禁違背農民意愿大拆大建,絕不允許強制農民上樓等損害農民群眾利益的情況出現。第三要牢固堅守生態底線。嚴禁假借以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之名,破壞鄉村風貌和歷史文脈,損害生態環境。要結合鄉村生態本底,因地制宜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構繪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畫卷。
三是要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
要落實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要求,做優頂層設計,在政策方面進行系統和謀劃,多出臺一些“含金量”高且易于操作的政策。要深化自然資源“放管服”改革,開發監管服務系統,將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對各類指標的產生、使用、核銷、交易等實現一體化監管。
四是要注重彰顯地方特色
要注重品牌打造、特色塑造,既要融合風貌,也要興業富民??蓪φ占厶嵘?、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拆并四種村莊發展類型,結合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定位,確定綜合整治的目標方向,因地制宜開展綜合整治,避免千鎮一面,構建“一鎮一品”。同時還要注重經驗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品牌經驗。
此外,對于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所需的資金渠道問題,劉聰表示,國家試點、省級示范和市縣自主開展的項目應由地方統籌解決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建立吸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參與、退出及收益分配機制,確保資金平衡,切忌增加地方隱性債務。充分發揮省級財政資金引導和獎勵激勵作用,并按一定比例統籌補充耕地指標,確保省級財政資金的循環使用,推動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