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是本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綜合性應用技術。自7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引進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農業、林業、地質、地理、水文、海洋以及環境監測、測繪地圖、氣象預報等幾十個生產和研究領域,并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遙感技術具有成本低、動態性強等特點,是其它科學技術難以替代的先進技術手段。對于改革地理學的常規考察與分析 *** ,促進地理科學定量化與動態化研究具有特殊的意義。 197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在我國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發展迅速。1977年中國科學院召開科學研究規劃會議,陳述彭先生在地理學科規劃討論會上提出引進和采用遙感技術改造傳統地理學的設想,受到啟發,我所決定于1978年初開始引進和運用這一先進技術,并把遙感技術在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作為我所的研究領域之一。它的具體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礎性實驗研究、遙感信息源開發應用研究 、圖像處理技術研究、資源遙感與環境遙感研究以及農林與糧食產量估測研究等。遙感應用成果往往以影像圖、解譯圖等表現出來,因此在應用中對遙感制圖有所測重。
為適應遙感應用技術的發展,促進我所這一研究領域的展開,1978年初在地圖研究室首先籌建了遙感應用研究組,由室主任趙華昌負責。1980年1月正式建立遙感應用研究室,趙華昌任室主任,抽調地圖室一批研究骨干到遙感室工作。1986年建成光學、計算機彩色圖像處理系統,成立屬于遙感應用研究室的圖像處理實驗室,由萬恩璞負責,并充實配備一批專業技術力量。它對我所有關課題提供了高質量、高速度的服務。該實驗室于1987年歸開發部管轄,1988年獨立建室,為信息研究室,由萬恩璞負責.1990年與遙感室合并,室主任張養貞、萬恩璞。1993年又與地圖室合并,定名為遙感與地理制圖研究中心。2002年研究所進入創新,遙感與地理制圖研究中心,更名為遙感與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張柏,2006年張柏升任研究所所長,由劉殿偉、張樹清擔任中心主任。 遙感室成立之初即派出有關專業人員到國內外一些單位學習.并立即開展了遙感應用研究工作。三十年來,先后承擔和完成了多項研究課題、專題和實驗任務,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多次受到獎勵,對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促進地理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開源地理空間基金會中文分會
來源鏈接:https://www.osgeo.cn/post/1974g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于 ***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